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作者:
新希望2011
日期:2011-1-2 19:31:00
人到30始中局
人的一生,可以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
从刚出生到30多岁,是人的成长阶段;
从30多岁到60多岁,是人的成熟阶段;
从60多岁到90多岁甚至更长,是人的衰亡阶段。
假如用下棋来作比喻,那么,前30年可算作是人生的开局,中间30年可算作人生的中局,后30年可算作人生的残局。
下过棋的人都知道:要想在残局取得胜利,就必须在中局抢占先机;要想在中局抢占先机,就必须在开局取得主动。开局取得了主动,中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残局善始善终水到渠成,就能赢下任何强大的对手。
世事纷纭一局棋。下棋如此,人生亦如此。
在人生的开局阶段,也就是前30年,一定要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只有开局开得好,才能为今后的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人生的中局,也就是30岁到60岁,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人生这中间的30年就如同棋局的中盘,是最关键也最熬人的爬坡期。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容不得有丝毫取巧之处,必须要用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拼搏、进取和奋斗。只有抢到了中盘的主动权,才能够以“成功者”的姿态顺利进入人生的残局。
在人生的残局阶段,也就是60岁以后,就要努力做到无为而为,不争而争。做到了这一点,则成功和快乐、鲜花和赞誉、睿智和通达、博大和深邃将齐拥而至,人生将达到辉煌的顶峰。
在上面三个不同的阶段里,人们有着不同的任务:
30岁以前,人们应该刻苦学习,努力锤炼自己的素质,为今后的事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30岁至60岁,人们应深度融入社会,奋勇拼搏,积极进取,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书写人生的辉煌;
60岁之后,则应安享晚年,用前半生奋斗的成果温润自己和家人生命,安静而祥和地度过自己的余生。
古人说,三十而立。这就是说,30岁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放在今天来看,人到30始中局。30岁之前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30岁以后。这是因为,假如在30岁以前人们犯下错误出现过失的话,那么他们还有时间来弥补;但到了30岁以后,则进入了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阶段。这中间的30年是人生最关键的爬坡期、相持期和对峙期,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丁点儿差错。只有牢牢抓住这30年的时光,才能真正做出点事情。古今中外大量成功人士的经验表明,30岁多岁的中盘阶段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之所在。
人生是一个早就设定好的程序。在30岁之前,大多数人都还停留在青春的张扬和豪放中。谈几场恋爱,收获一段婚姻,让生命的能量纵情放纵在潇洒的生活中,这是大多数人的常态。“没有放纵过,就没有青春过。”每个年轻的生命都有绽放花样年华的理由。但是,进入30岁之后,则大部分人都有了稳定的家庭,有了责任、义务和自己的牵挂。这样,人们就进入了那个早就编写好的程序。曾几何时,人们会以为自己就是生命的主人,是生活的主宰。但是,几乎无一能例外的是,进入30多岁之后,人们最终总要回归到命运的“程序”中来。这个“程序”就是:生、老、病、死、恋爱、结婚、生子、挣钱……也许有人能跨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过程,比如,没有结婚,不要孩子,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则一生注定要被这种早就“设定”好的“程序”所“操控”。所以,就大多数普通人来说,30岁以后,生活必然进入这样一个局面:上面有体弱的父母,下面有待哺的孩童。这就是中国人经常说到的“上有老,下有小”。所以,30岁以后的人注定不能很“自我”。他们更需要从职场上“赚取”足够的资源,以确保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谋求生活的发展并进而实现生命的辉煌。
日期:2011-01-05 17:48:24
1、宝贝儿别哭
八年前,一家著名的外资企业招收了一大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那个时候,国家的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到国内投资的跨国公司不少。这些企业看准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先天优势,纷纷把厂房办到了内地来。
我们暂且把这个公司称作A公司。A公司承诺提供优厚的薪水,这是些令人怦然心动的数字,国内一些企业,包括公务员岗位是无法与之相比。在A公司的这次招聘中,报名者超过了200多人。有5名大学生一路从竞聘者中杀出来。他们中间,3个城市人,2个农村人。这两个农村娃娃,一个来自陕西黄土高原,另一个来自湖南的一座大山里。
读过书的人,大都怀着一些梦想和抱负。这些天之骄子来到A公司后,在享受着高工资的同时,也都在努力工作,他们希望能在这家著名的企业有所作为。
然而不久,他们就发现了这家企业存在一个要命的问题:加班。
先哲们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的生存方式就是剥削。西方跨国企业远道而来,当然不是要大发慈悲救苦救难,而是要实现自己公司的利润最大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加班就变成了家常便饭。
此外,在八年前,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外资的拉动,由于有求于人,所以对外企监管也就不十分严格。经济发展的这种大环境也决定了,在外企工作,加班是天经地义的事。
所以,在当时的外企里,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驴使,这种现象很普遍。
有那么一段时间,由于订单较多,公司上上下下都在高速运转。这新来的这5名大学生,不仅晚上需要加班到10点,而且周末时还要加班;不仅没有双休日,甚至连单休日也没有。于是,这5名大学生开始体会到所谓“剥削”的含义。
三名城市娃,以及那个湖南农村娃,对公司现行制度特别是加班制度极度不满。他们找到企业“领导”,对加班制度提出“严重”抗议,说这违反了劳动法。这些刚刚走校门的书生们,对于社会的那些潜规则还一窍不通。在5名大学生中,唯一没有参加抗议的是那名陕西娃。他虽然也对这种驴一样的日子窝了一肚子气,但是他很谨慎,没有做出什么表示。
抗议行为发生以后,公司并没有什么新变化。该加班还是加班,而且依旧没有加班费。不过事后,老总知道了这件事。不久,老总就找了几个不同的借口,把这三个城市生和另外那个湖南农村娃给炒了鱿鱼。后来,在一次例会上,老总杀鸡儆猴似地对手下们说:“违反了劳动法?去告我啊。就算告到联合国你也告不赢。”
事情至此就打住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八年前,A公司招聘了5名大学生。不久之后,解雇了4名,留下来一名。这就是整个事情的经过。
日期:2011-01-07 20:18:05
在多如过江之鲫的公司里,在日复一日的求职与解雇游戏中,上述这个故事只是经济生活中再平常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小的案例罢了。在全世界,数百万家企业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类似的情节。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
据我的了解,这三个城市娃,在被外企开除后,各自有各自不同的遭遇。
其中一个通过各种关系去了一家老牌国企上班。然而5年后,他所在的企业破产重组,他被迫下岗。一段时间里,他靠着零零碎碎地做着一些小生意聊以度日。看看日子始终没有起色,最后他决定,趁着年轻去沿海城市打工。
就这样,他来到了人地生疏的沿海城市。他没有任何人脉,也没有别的依靠,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漂泊的艰辛逐渐让他认识到当年的年少轻狂。他终于找了一家公司,慢慢地安定下来。可是,在那个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他依然无片瓦以容身。
如今,他已经30出头了,还和女友住在租住的小房子里。我到他的小房子里去过,那间房子不足12平米。
日期:2011-01-07 20:29:43
三个城市娃中的另外一个,在被A公司解雇后,他在社会上浪荡了两年。24岁那年,他被他当教授的父亲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之后,在母亲的眼泪中,他离开了网吧,告别了电脑游戏,重新拿起书本。一年后,他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又过了3年,他研究生毕业。靠着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家大型外企。而这已经是他离开A公司6年之后的事情了。
我们帮他计算一下:
6年前,他在A公司上班;6年后,他又回到了与A公司几乎一样的外企。他用了6年的时间走完了这个轮回。但是,他付出了6年的时间成本作代价。
而且,6年以前,研究生还是个稀罕物;6年之后,研究生已经一抓一大把。研究生当本科生用,本科生当高中生用,这种现象早外企也很普遍。所以,虽然是一名研究生,但是他还是得常常留下来加班。不过,他终于学会了正确对待那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他现在总算明白,一个人走怎样的道路,它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主要取决于社会的客观现实。在外企这种环境中,人不可能随心而欲。所以,要面对现实。你要想改变现状,首先得要接受它,适应它。
日期:2011-01-07 20:31:15
第三个城市娃在被解雇之后,胡乱找到了一份工作。后来,在一个高人的点播下,他一边工作一边考公务员。3年之后,他终于如愿以偿,以较高的分数考上了公务员。如今,他在一个县级市的司法系统做一名小干部。等待他的,是漫长而熬人的仕途生涯。
相比三个城市娃,从湖南大山里走出的那个农村娃活得惨烈一些。当初,因为对公司的加班问题仗义执言,结果惹火了公司领导,被开除出去。之后,他义愤填膺地找到有关部门,要控告该公司。一般来说,当一个独立的个体对抗实力雄厚的公司时,通常是不可能有什么乐观的结果的。奇迹也并没有在这个湖南娃身上出现。几次反映问题未果,这个湖南娃身上的钱已经用光了。没办法,一文不名的他只好借钱买了张火车票,拖起行囊回到湖南老家。在家里,望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憨厚朴实的乡亲们,他在一边感叹农民纯朴的同时,一边唾骂外企老总的无耻。他怎么也不明白,明明黑纸白字写在书上的劳动法,怎么就没人尊重它呢?外企员工没日没夜地加班,怎么就没人来关心他们的权益呢?
日期:2011-01-07 20:33:01
就在他纠结不已时,他的父亲得了重病,结果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一大屁股债。一边要照顾父亲,一边要抽空打工挣钱,有一段时期,他几乎像陀螺一样被生活的鞭子驱赶得团团转,身不由己,痛苦异常。他的人生跌落到了最底点。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持续了两年。还好天无绝人之路,有几年湖南的板栗卖得不错。他和表哥结伙,把深山里的板栗贩出去,捣手就能挣点儿钱。由于他上过大学,出门见过世面,所以他脑子要比表哥和如表哥一样的农民们灵活得多。如今,他总算还清了账,手上也有了点积蓄。但是,青春年少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回了。
后来,他告诉我说,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常常坐在家门口的青石板上,抽着烟,想当年的自己。他至今认为自己当初是正确的。他仍然在坚守着精神的高贵。只不过,“如果能留在A公司,这些年的苦是不是能少受些”,这个问题时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冲出来,狠狠撞击他的心灵。他出身于大山深处的一个农家,自己苦苦奋斗终于走出了大山,然而,一次看似正确实则莽撞的行为最终又让他回到了大山,靠大山的滋养过活。
生活就仿佛是一个早就设定好的程序。
他没有走出命运给他设定的那个圈子。
日期:2011-01-08 01:36:39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于是就随手翻看《资治通鉴》。
不知不觉已经到凌晨。
刚看到许多很好很汹涌澎湃的小故事,回头结合本话题发上来。。。
夜已深,看看身边妻儿呼呼大睡,想想年迈双亲垂垂老矣,感觉到压力,亦感觉到动力。
其实,30岁,正是人生的一个重负期,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期。。相信许多30后同仁都有此感。
没想到,天涯如此多30岁左右的朋友关注小帖,很羞涩呢。。。。呵呵。。
再次重申,我写的是——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不是——
30岁以后,每天学点厚黑学;
以后请关注此话题的朋友饶道而行,因为俺并非是上来给厚黑学做广告滴。。
俺只是想讲讲30岁以后的人生感悟以及30岁后人生的生存智慧。。。
以后有时间,郑重开讲。
现在,老孙去睡矣。。。
日期:2011-01-08 19:49:40
30岁以后,为什么要学习谋略学?
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谋略,就是谋时谋势谋人谋事的方略。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人大都知道,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影响人们成功与否的根本。学会了谋求有利的主、客观条件,就常常会更多地占据人生的主动。相反,不懂人生需要谋,不知道成就一番事业需要略,也就很少有可能在激烈的角逐中胜出。所以说,谋略是成功的温床。而拙于谋略者,很少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
一般说来,谋略是个中性词。正面人物善用谋略,人们常常会说他运筹帷幄足智多谋;反面人物善用谋略,人们也常常会说他机关算尽老谋深算。事实上,谋略无善恶,这也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谋略就如同一把钢刀,用之行善则为善,用之作恶则为恶。一切结局,全看使用之人而已。
谋略并非教你诈。虽然谋略中也包含欺骗、包含算计,但是,单纯的欺骗和算计决不是谋略。普通人学点谋略,是为了在职场竞争中更好地抢占先机,为了在激烈的人生博弈中更好地实现理想。胸怀大志的人学点谋略,亦可以笑傲疆场、纵横人世,挥手之间荡平寰宇。
过去,封建统治者曾经宣称“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年轻人不能读《水浒传》,这是因为,《水浒传》中包含英雄聚义、揭竿造反的思想。年轻人血气方刚,读了这样的书,恐怕会引起啸聚山林的念头。老年人不能看《三国》,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包含许多谋略和机诈。老年人阅历丰富,经历过人生的起落,如果再具有了卓绝的智谋,则也可能对统治者造成威胁。今天,社会已经进入多元的开放时期。人们应该从《水浒》和《三国》等一大批富含谋略思想的书籍中学习那些有益的东西。
学习谋略学,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对人、对己还都是有点好处的。如果说,在30岁以前,人们的成功往往靠的是背景,是人脉;那么,在30岁以后,人们的成功就需要靠智慧,靠谋略。30多岁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中盘搏杀的重要时期。30多岁的人要想在职场上去的成功,就应该了解职场的规律,懂得竞争谋略。职场的竞争是残酷的。竞争很少会表现为双赢,而更多的时候表现为“零和博弈”,也就是说,你之所失是我之所得。对于30多岁的人们来说,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就更有必要学点谋略,用古今中外博大精深的谋略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日期:2011-01-08 19:56:23
2、别告诉我你爱读《史记》
三个城市娃,一个山里娃,8年的时间,一场梦。
我时常会感叹他们的命运。特别是当我翻开毕业纪念册,看到里面存放着的他们青春帅气的照片时。
不错,他们是我的同学,大学时期的同学。
只不过,一样的同学,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命运,不一样的归宿。
有时候仔细想一下,这个世界真的有种宿命存在:什么都是命中注定的,谁也躲不过命运的安排。命若穷,拾得黄金变成铜;命若富,拣到白纸变成布。
在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我从来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自己。相信许多人都会和我一样,闷着头一直往前闯;磕了碰了,疼一阵就过去了。但是,直到30多岁之后,经历的事情多了,才能感知到许多事情并非你自己能控制得了的。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你。你怎么挣扎也都无能为力。
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甚至能真切地感知命运的存在。命运就像一个圈子。你注定在哪一层,就一定会在哪一层,很少有人能跑得出去。所以,老辈子人常说:“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顶用。”
后来,偶尔的一个机会,我从网上一个帖子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大善之人和大恶之人能摆脱命运的束缚。帖子的详细内容已经记不得了,好像大概意思是说,大恶之人,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身上的戾气太重,就像曹操那样,“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人,谁也惹不起他,所以命运就拘不住他。此外,大善之人,慈悲渡世,舍己为人,因为他们秉持着天地精华,有诸天鬼神的佑护,所以命运也限不住他。这个帖子是否正确我不得而知,但想想也还是有些道理。
后来,我又从一位个老师傅那里听到这样一句话:命运拘不住修行人。他说,修行之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不落因国——无因,无果,无欲,无业。这样的人,命运也拘不住他。
我很认可他这句话。因为人们常说,如果能诚心修行,修仙了道,觉悟成佛,当然就能超脱命运的束缚。道家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想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自己30岁左右的时候,我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每次在我遇到挫折,碰到麻烦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这是命运的安排,是早就设定好的“程序”。我们只是普通人,谁也跳不出命运给自己设的“限”。只有那些大善大恶之人,抑或那些出家修行之士,才有可能超脱命运,掌握命运。
我这样“自慰”了很久,也麻痹了很久。直到一个偶然机会,我终于发现,自己错了,的的确确错了。
日期:2011-01-08 20:05:36
让我认识到这个道理的人,就是上面那个故事中最后一位主人公——陕西娃。
事情要从头说起。在我28岁那年,我和夫人度蜜月路经北方这座著名的大城市。在那里,我见到了“传说”中的陕西娃。
一下飞机,他早就等在那里。出了机场,他领着我和爱人上了他的商务别克车,然后一路狂奔,来到他靠近郊区的一栋复式豪宅里。他的夫人珠光宝气,脸色红润;他的公子唇红齿白,招人喜爱;他家的小狗儿一身雪白的毛,见到客人就围着前后撒欢儿。
冲上一壶大红袍,他夫人客气了几句,就跑到厨房做饭去了。那个城市有个风俗:亲近的客人来了,一般很少到饭馆去吃,而大都是由女主人亲自下厨房备饭。见到老同学这样招待我们,我不由得暗生感激。
老同学见面,气氛很融洽,一种亲近感不由自主地流出来。我们一边寒暄,一边谈着这几年的生活。他上学时一嘴的陕西普通话早就被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所代替。当年邋遢邋遢的样子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精明的、处处透着成熟和成功的中年男人形象。
喝的是十五年的茅台。慢慢地,就谈到了当年,谈到了当年决定他们命运的那个事件。这时,女主人正带着我夫人去参观二楼的格局。趁没人,我借着酒劲儿直白地问:“当时,你怎么没和他们一起‘逼宫’呢?”
他哈哈大笑了一阵,然后坦然地说:“说了又怎样?能有什么用?无非是拿鸡蛋碰石头而已。”
之后,他顿了一顿,可能是觉得自己说得太直白了,他又解释道:“我从农村出来,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工作,我敢乱说乱做?”
我嗯了一声。
他继续说:“你不知道啊,我们老家那儿全是黄土高坡,从小家里穷,乡亲们连水都吃不上,得到二十里以外的坳子里挑水喝,日子过得苦啊。刚参加工作时,天天得加班,我就想啊,再苦,再累,总比在老家喝不上水强吧。”
他伸手端起酒杯,举头豪饮,然后说:“人,该忍的时候,不忍怎么行呢?”(笔者注——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智慧吧。)
正说着,女主人带着我夫人回来了。他迅速地转换了话题:“你平时忙不忙,有空看点什么书啊?”我爱人接住话茬说:“他啊,有时忙有时闲,闲的时候也看书呢。哦,他平时常看历史小说。”
他马上说:“呵呵,我平时也看历史。不过我喜欢看正史,不太看小说。”说着,他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很厚的精装书,是司马迁的《史记》。他随便翻开了一页,然后说:“司马迁是汉朝人,他写汉朝的历史,从来不为尊者讳。”
我说,“是啊,他们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他夫人开玩笑道:“如今的知识分子,良心大大的坏啦。”
他接着说:“我看《史记》,喜欢琢磨。你知道吗,我觉得,《史记》中记载的最出彩的地方,就是‘鸿门宴’这一节。”
我说:“在中学课本里学过呢。”
他说:“当时,刘邦抢先进了咸阳,本可以封汉王,结果项羽大摆鸿门宴,把刘邦吓得屁滚尿流。最后,刘邦被发配到偏僻的巴蜀一带。”
我爱人说:“这段故事我在电视里看过。刘邦嫌那地方荒凉,不想去,要跟项羽对着干,后来被萧何劝阻了,最后乖乖走马上任。”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