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海归的经历)

作者: 阿简妮

  日期:2010-11-11 9:11:00
  当吃着西餐、满口洋文的时候,他坚定地认为他是中国人;
  当走在家乡土地上的时候,他却找不到令人安心的归属感。
  他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出国的时候不是外国人,回国后也不再是中国人。
  ——这里讲的是海归的故事,他们的追求、成功、挣扎和迷惘……

  第一部分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蒋捷《一剪梅》
  在德国西南部的某个小城的环线边缘,有一排红色的砖结构两层楼房。一位身穿米白色风衣的中国女人,手里拎着一兜香蕉,脚步匆匆地走到16号门前停下,迅速地拿出钥匙开门,进屋。
  “哈”,她把香蕉放进厨房,不由得呵着双手。早上出去时忘了带手套,料峭的春寒逼迫得人不敢在外久留,她只买了香蕉就匆匆回来了。
  她重又走到门厅里,脱下风衣和围巾挂好,转身对着墙上的大镜子掠了掠头发。眼角瞥见镜子左上角贴着一张纸条,用红色水彩笔醒目地写着:简媛专用

  她禁不住笑了,这是女儿谭优禾的杰作!小丫头觉得妈妈每天都在这面镜子前照上好多次,而她和爸爸根本不会朝镜子看一眼,不是妈妈专用是什么呢?
  简媛笑着,把镜子擦了擦。
  电话突然响了起来,简媛快步走过去,打来电话的是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说是朋友也有些勉强,简媛不过是在别人家里见到过这个人几次,但从没单独联系过,今天何事打来电话呢?
  “简媛,听说你们老谭要回国了,真的假的?”电话里语调欢快地问。
  简媛的心情立刻沉郁起来。

  “还没定呢,你消息真快!”
  “回去也好,国内要什么有什么,你回去就可以过精品生活了,真羡慕啊!不过提醒你啊,网上都说国内是男人的天堂,你可得把老谭看紧点。”
  简媛最不爱听的就是这样的话,电话里传来的轻松笑声,本来就不快的心情更加沉重,又勉强应付了几句借口准备午饭挂断了电话。看来丈夫要回国的事情在这个小城的华人圈子里差不多已是尽人皆知了,简媛心里禁不住一阵烦。
  日期:2010-11-11 09:36:32
  这是二00八年早春的某一天,教堂正午地钟声在城市广场的上空洪亮响起,钟声散落到小镇到每一个角落,人们就在这悠扬钟声的陪伴下,安安心心地享用自己的午餐。

  谭孟诚从一栋四层楼里走出来,一副中年男人的标准模样——身材微微有些发福,发间依稀可见寥落的几根白发。这片紧挨着城区的被树林环绕的建筑群,是大学不同专业的办公楼,谭孟诚在博士毕业后的五、六年里,一直没离开过这里。他在材料系工作,这会儿刚刚开完会,正和两名同事走在去学校餐厅的光滑的石头路上。两名同事还在谈论会上的内容,谭孟诚拿出手机给太太简媛打通了电话。

  学校餐厅并不远,很快,他就和同事们一起坐在了餐厅里。今天他点了一份牛排,并且要的是半熟的,同事们感到诧异——谭孟诚平时吃牛排,一定会特别声明要全熟的,今天怎么了?
  谭孟诚只说要尝试一下,俩同事笑笑低头吃自己的饭。
  四十岁的谭孟诚在一些年轻的中国留学生眼里是“老古董”,在很多方面恪守着中国人的传统,比如说出国这么多年了,西餐只是用来偶尔换换口味,他说中国人有独特的胃,就得吃地道的中国饭,好在妻子简媛有一手好厨艺。但是最近,同事们不知道,谭孟诚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以前不吃的东西,现在也不排斥了,在他心里,只是想尝一尝味道,面对朋友们的不解,他只笑着解释说决定要回国了,不能留下什么遗憾。

  谭孟诚要回国,这念头在他心里已经好久了,现在终于下了决心,竟有些莫名其妙的兴奋。
  当谭孟诚吃过饭重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太太简媛也已经吃过了简单的午饭,无所事事地坐在客厅里,目光注视着窗外院子。土地上现出隐隐的绿色,草已经露头了,她在琢磨着今年还要不要买除虫剂?托朋友从国内带回来的韭菜籽还要不要种上?唉!今年不能决定的事情太多了,这都是因为谭孟诚要回国的想法,搅乱了家里原有的宁静和秩序,简媛一想起这件事心情就无法平静

  日期:2010-11-11 12:55:45
  谭孟诚要回国,不仅扰乱了家庭秩序,在他生活的这个宁静小镇的华人圈子里,也激起了波澜。
  回国是件大事,就像当初出国时一样,是一种寄托了希望又充满了变数的选择,也正是因为有着不定的变数刺激着人们去尝试。然而现在的谭孟诚不再是十几年前血气方刚、活力四射的小伙子,如今已年近四十,这个年龄本该是稳定压倒一切,非万不得已为何做这种充满变数的选择呢?人们的好奇,使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着,也衍生出了不同版本的回国原因。有的说谭孟诚在国内拿到了高薪;有的猜测谭孟诚是和现在的老板不和;更有甚者,嘴边挂着狡黠地笑容,说男人嘛,能回国还是回国,国内多复杂啊……,凡此种种,听着的和说着的人带着或惊讶,或惋惜,或羡慕的表情,努力揣摩着谭孟诚的心思。

  男人们首先在心里掂量着这一选择的意义,然后才会发表意见。女人们则往往表现得沉不住气,纷纷给谭孟诚的妻子简媛打电话,有直截了当问起这事的,比如“听说你们要回国了?”简媛应着。对方紧接着恭喜一番,说回国好,落叶归根赶快安定下来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最后却带着犹豫的好心劝简媛:“回去后可要多长几个心眼,国内的环境可不比外面这么纯净。没听说嘛,国内是男人的天堂,男人们思想活跃想干点坏事可是方便得很!”也有打电话来旁敲侧击的,待问题明确后,也免不了上面的一番话。这样的电话接到得多了,简媛的心情再也平静不下来,谭孟诚吵着回国有好几年了,每次都是简媛反驳几次他就放弃了,这一次她也不明白谭孟诚为什么如此坚决地要回国,若是用电话里的话去质问他又显得自己十分无聊。简媛心里纷纷扰扰的,再也找不到从前的宁静。

  当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时候,关于那事物的信息铺天盖地地呈现在眼前。简媛想着丈夫海归的事,网上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多了起来。
  一天,她竟在网上发现了这么一张图:
  (此图来源于网络)
  简媛刚一看到觉得好笑,又将这幅图仔细看了两遍后,不由得暗自倒抽了几口冷气
  日期:2010-11-13 10:07:12

  依这图上的表述,他们这种情况回去可是“凶多吉少”啊!她被这个“凶多吉少”的念头吓到了,忍不住朝着卧室喊道:“孟诚,孟诚,出来看看这个!”连着喊了几声,谭孟诚才磨磨蹭蹭地走了出来。
  “看什么呀?”他带着一脸的困倦在简媛身边坐了下来。
  简媛抓着丈夫的肩头,带着紧张说:“别总睡觉了!你看看这个吧!我越想越害怕。”
  谭孟诚看了几分钟,鼻孔里“哼”了一声。简媛不顾他脸上的厌烦表情继续说道:“要回国,真的得想好了,别的都不管也得为女儿想想,我们女儿12岁了,正好在这个范围内。”“你信这个?恶搞的东西!”“也不是没有道理,回国后前途怎样真不好说,我看网上他们经常讨论这个问题,有不少女人死活不愿意丈夫回国,说是担心回去后养个二奶三奶的,事业成不成的还不一定,家先散了。”谭孟诚不耐烦地打断她说:“好了好了,不是每个人都那样的,你别听风就是雨的!”“防患于未燃!就算你想洁身自好,架不住人家小姑娘往上贴啊。”谭孟诚有些火了,“腾”地站起身说:“越说越离谱了!去叫上优禾我们一起去超市。”

  简媛叫上女儿,一家三口一起出去。下楼的时候见谭孟诚仍沉着脸便说:“你还真生气了?开个玩笑而已嘛。”谭孟诚让女儿走到前面,低声跟简媛说:“我们结婚十几年了,你还那样想我,有意思吗?我回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是想干番事业,这你都不理解?”
  简媛轻推了他一把,抬高声调说:“好了好了我理解。不提这事儿了!”
  谭孟诚十年前出国留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后继续留下做博士后、工作。这期间他始终在一位老板手下,一切安安稳稳、平平淡淡。三年前在这个小镇的环线边买了一栋两层带个小花园的房子;女儿优禾十二岁,刚刚上初一,太太简媛一直是全职主妇,在家料理家务,生活温馨,舒适。半年前,谭孟诚又萌生了回国发展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出便向往常一样遭到了简媛的反对,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次谭孟诚心意已决,从那时起,谭孟诚就耐心地做着简媛的思想工作。

  对于回国这件事,简媛的心里一直是矛盾的。抛开网上的各种流言,就为他们一家切实的生活着想,这样的选择也是应慎之又慎的。
  “一定要回去吗?”这件事甚至使简媛寝食难安,常常会为此失眠。睡不着的时候总是不停地问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吗?我非常满足了,你为什么还要折腾?回去后一切又重新开始,我真的没有信心了。”
  谭孟诚不解地问:“你担心的就是这个?重新开始?怎么是重新开始呢?我们在红都市有家人,有房子,并不是两手空空啊,当然,回去也是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再走。”
  简媛听了就有好一阵不说话。
  谭孟诚侧头看着妻子,见她若有所思的样子,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屋顶。他将她往怀里搂过来,安慰她说:“不用担心,我一定会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再回去的。”

  沉思良久的简媛开口幽幽地说:“孟诚,你是不是觉得现在的生活太枯燥平淡了?我听说国内是男人的天堂。”谭孟诚心中打了一个旋,他捏了捏妻子的手臂,笑她说:“女人总是有这许多的奇思妙想,奇谈怪论!你想太多了!我是不是那种人你心里最清楚。”
  简媛暗自叹息,再说下去她自己都觉得难以启齿,她不愿像那些市井粗俗的女人那般纠缠这种无聊的话题。谭孟诚的声音又在耳边缓缓想起。
  “媛,不要把这件事想得那么复杂,那么不着边际。我的出发点其实很简单,我已经四十岁了,在这里再做下去也还是这个样子,回国,找一所大学当个教授,一边教课,一边带个团队搞搞科研不是更好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不知道你的感受,这两年来我有些厌倦国外生活了,厌倦了漂泊,真想回家了。落叶要归根,也许是我老了。”

  “孟诚!”丈夫的话让简媛心中百感交集,她颤声叫着,将脸埋进了他厚实的胸膛上。他原来是这样的心思,这些年来她就忽视了他的感受,她有些内疚,知道本不该阻拦他,可是她也是冷静的。
  她扬起脸说:“你去哪里我都无所谓,我跟着你去。可是你得为孩子着想,她就要开始上中学了,关键的时候到了,我们不要耽误了她。”
  孟诚语气诚恳地说:“你放心,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我怎能不考虑她?别想了,睡吧。其实回不回去要看我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件事不急。”
  说是不急,第二天谭孟诚临上班前还是吩咐简媛说:“我上班没时间,你在家帮我找找国内的哪些高校在招人。目标就先定在红都市吧,那是咱的家乡。”
  日期:2010-11-15 10:17:09

  简媛知道这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便多了一重心事。关系一家人的未来,简媛岂能袖手旁观,端了一杯茶坐在电脑前,用google找出了红都市的几所高校的网址,一个接一个地点开。网页打开得很慢,差不多五分钟过去了,一个都还没打开,简媛又一个接一个地点刷新,又开始新的一轮,同样是慢,她开始心浮气躁起来,端起水杯喝了一大口,又“哇”地一声吐了出来,嘴巴被烫得火烧火燎地疼……

  她在椅子上坐下来,有意识地坐着深呼吸,希望自己尽快平静下来,可是,这样坐了几分钟后似乎越发地焦虑不安起来。她一下就想到了谢红薇,她急着想跟她说说话。
  谢红薇和简媛一样是位家庭主妇,年纪比简媛小一岁,俩人生活处境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一起的话题总是很多。
  她给谢红薇打了电话,约她出来走走。十五分钟后,两个人在简媛家隔壁街的红绿灯下见了面。谢红薇笑着说:“是得要出去走走的,我们这样的天天坐在家里会越来越胖的。”可谢红薇一点也不胖,非但不胖,年已三十七岁的她身材相当的好,从背后看就是一个二十几岁小姑娘的身材,苗条,充满活力。但是谢红薇的面容却缺少这股青春的力量,总是带着些憔悴,这让她看上去比简媛老。今天她穿了一身运动装,头发束在脑后,人显得十分精神。

  “哎哟,看这身打扮真的是要运动了。”简媛笑着说。
  “怎么?叫我出来是不是有别的事情?”红薇问。
  “没有没有,就是出来转转。”简媛出门的时候的确有和谢红薇聊聊她对回国的忧虑,可此时一见到谢红薇突然没有了倾诉的愿望,一切都还只是个设想,她想她不必这么沉不住气。
  两人沿着城边的一条林荫路走下去,两侧地势起起伏伏,绿草肥美,林木苍苍。在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中,不经意地探出一枝枝花枝,七彩的颜色,空气中弥漫着幽幽的香气。
  谢红薇突然打破了沉寂,说:“我们家上星期一申请长期居留了。”

  简媛惊异地望着她问道:“上次汪宇在我家不是说不申请吗?”
  汪宇是谢红薇的老公,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和谭孟诚打球的时候认识的,两个人很投缘,两家就交往了下来。
  谢红薇叹口气说:“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当初是说不申请,他爸爸生病回国一个月后回来就跟我说一定要申请长居。为什么改变了想法他也没跟我细说,只说还是申请了比较好,对他的职业和孩子都有好处。对了,你们早就有资格申请了为什么不申请呢?现在我被汪宇教育得也觉得还是申请了好,多一条路嘛,即便以后再决定回国也不妨碍,放弃了就行了,没什么损失。”

  “我也不知道,孟诚好像没有这个想法。”简媛毫无生气地说,心想谭孟诚哪里会申请长居,他正准备着回国呢!不知道他回去后想法会不会改变。
  日期:2010-11-17 13:12:30
  两个人围绕着修道院走了一圈后,便到了午饭的时间,分了手各自回家。谢红薇的话却一直萦绕在简媛心里,直到晚饭的时候,谭孟诚下班回来了,她便将汪宇家申请了长居的事情告诉了谭孟诚。
  谭孟诚也甚感奇怪,“咦?这老汪变化真快!”
  “红薇说汪宇回国一个月后就改变了想法,也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事情,你哪天问问他,国内的情况到底怎样,我们也参考一下啊。”

  谭孟诚哑然失笑,说道:“他都不肯和他老婆说内情,能告诉我?”
  简媛笑着说:“哎,难说!你们男人都怪得很!”
  谭孟诚闻言忍不住笑,吃了几口饭说:“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别人说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
  “别人说不好你回去了就肯定会好!好啊,那你就回国吧!”简媛气恼地继续说道:“你就这么一意孤行!至少你应该参考下别人的做法,想想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别人做什么我也要揣摩我不得累死?好了,人和人没有可比性,我们做我们自己的就是了。”
  简媛赌气吃饭,不再说话,可女儿优禾以为爸爸不久就真要回国了,噘着嘴说:“我不想回国!听说国内孩子的书包重得很,我会被累死的。”
  谭孟诚拍拍女儿的头说:“哪有被累死的学生啊?道听途说不可信,你不用怕,别人能行你也行。”
  简媛忍不住瞪了丈夫一眼说:“什么道听途说?那话不是你自己给她说的吗?”
  “我说过吗?”谭孟诚呵呵笑着,他知道自己很可能说过这样的话,或许当时心血来潮吧,简媛就对他这一点十分不满意,总是批他不会讲话,该说不该说的不择时宜地乱说,他忙给自己开脱着说:“也许我说过这样的话,但是现在国内不是也提倡减负嘛,再说我们不用怕,我们女儿多聪明啊,学什么都难不倒你。”优禾被爸爸哄得高兴,吃了饭就回房间写作业去了。

  厨房里夫妻俩一起收拾。谭孟诚像想起了什么,说:“差点忘了,周末请蓉蓉来家里吃饭。”
  “哟,她回来了?”
  “是啊,昨天回来了,跟我说给优禾带了礼物问什么时间来我们家方便,我就请她星期六晚上来家吃顿饭,周六上午我带你去买点吃的。”
  “她到底什么时候答辩啊?找工作了没有?”
  “答辩时间不知道,我知道她没找工作,记得有次听她说要回国。”
  “也要回去啊。”
  谭孟诚对简媛语气里流露出的怅然不解,“为什么一提到回国你就这样呢?难道你还没在国外待够?我可不想再过这种孤独的日子了。”
  简媛也讲不清楚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对回国,她既渴望又有点排斥,到底为什么呢?

  日期:2010-11-19 09:47:38
  王蓉蓉和谭孟诚都在材料系。
  谭孟诚做博士后的时候,老板经常吩咐他带带其他三名博士生,王蓉蓉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的中国人,谭孟诚自然对她多有照顾。
  王蓉蓉长得瘦瘦高高的,国字脸,眉毛比较重,一头短发,若隐若现地翻着烫过的痕迹,看不出年龄,实际上蓉蓉已经三十二岁了。这个年龄的女人对自己的年龄讳莫如深,别人更是不好多问,何况蓉蓉至今没有男朋友,这种情况下再提年龄的问题着实让人尴尬。
  还有不足一年的时间蓉蓉就要博士毕业了,材料系的中国人都以“学习机器”称呼王蓉蓉,王蓉蓉对这个称呼总是报之一笑。王蓉蓉自己也承认,在人际交往上她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像面对专业学习时那么应对自如。已经在这个城里生活了三年多,可她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熟人倒是有一些,大都是见面了招呼闲聊,平时来往并不频繁。这一年里认识了谭孟诚,谭孟诚是个人气比较强的人,热情,热心,蓉蓉渐渐和孟诚夫妇成了要好的朋友。

  她喜欢和谭孟诚一家来往,因为和简媛特别说的来,虽然两个人都不是特别健谈的人,但坐在一起都感觉非常舒服,即使什么都不讲。
  两个星期前,王蓉蓉带着poster去热那亚参加会议,临走前就跟简媛说好一回来就看她来。周六晚上,王蓉蓉来了之后谭孟诚就很自觉地进了厨房,留下两个女人在外面聊天。简媛 一见王蓉蓉就问起了热那亚,“哪儿怎么样?风光?建筑?我们去玩一趟值不值得?”
  “开了几天会,我也没出去逛,一个人逛也没意思。”
  “唉,可惜了,多好的机会呀。不过你这人不爱玩,也无所谓了。”
  “是啊,感觉欧洲很多地方大同小异,我没有特别的兴趣。”蓉蓉说,又问简媛:“听说老谭要回国了?”
  简媛顿时一脸无奈,淡然望了一眼厨房门口,低声说:“他一定要回去,我也只好陪着。”
  “国内找好工作了吗?”

  “还没有,正在找呢。”
  蓉蓉沉吟片刻,说:“我毕业也想回去,父母就我这么一个孩子,他们年纪越来越大了,需要人照顾。上次我爸腰椎间盘突出住院,都没告诉我,出院后我妈才跟我说了,我哭了好久,觉得欠他们太多了。”
  简媛亦有所感,深叹一声不由得说:“是啊,从这方面看来我们都该回去。”
  谭孟诚从厨房里出来,正要吩咐两个女人准备开饭。见两人表情凝重,便知又在议论回国一事,笑道:“回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你们怎么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简媛和王蓉蓉都不好意思的笑了。

  饭桌上,大家尽聊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后来王蓉蓉问谭孟诚:“ENP项目有没有你参加?”
  “有!克里斯说我是成员之一。”一提到这个话题,谭孟诚满脸兴奋。
  ENP是欧洲的一个新材料研发项目,由德国的几个研究所和谭孟诚所在的大学共同参与。在克里斯的纳米新材料研发小组里,只有克里斯、文森特和谭孟诚参加。能参与其中是件令人自豪的事情,难怪谭孟诚会从心里感到得意。
  王蓉蓉羡慕地说:“多好啊,老谭是够厉害的。你怎么不向克里斯要一份长期合同呢?”
  “拿个长期工作合同倒不是难事,不过,我老了,在外面待腻了,还是回国好,回国了就是如鱼得水呀。”

  简媛给女儿碗里夹着菜,笑着问孟诚:“你怎么没跟我提起过啊?”随后又将这个项目的详细情况询问了一遍。
  饭后不久王蓉蓉就起身告辞了。谭孟诚开车将她送回了住处。当他回到自己家里时,客厅里一片黑暗,女儿的房门紧闭,想是睡了。看自己卧室房门虚掩,从门缝透出淡弱的黄光。他推门进去,见简媛背朝外已经躺在床上,笑说:“你们真是迅速,这么快就睡了。”简媛翻个身看着孟诚说:“孟诚,我刚才想了想,你能参加进这么一个大项目里是件好事,说明你的能力被他们认可,既然这样我觉得还是不要回国的好。”

  谭孟诚俯身将双手撑在床上,看着简媛说:“你有没有反过来想想,我有了这样的经历,也增加了我回国找工作的筹码啊,是不是?”
  “嗯。这个项目做完要多长时间?”
  “预计两年半时间。”
  简媛放了心,两年半,不是一个短时间,还会有许多变数呢!
  日期:2010-11-22 12:51:02
  他们又过起了以前的日子,简媛的生活就是以家为中心,丈夫和女儿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点。
  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简媛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似乎一切风平浪静,简媛已不再多想回国的事,也不再为此患得患失,可这件事还是在简媛措不及防的时候被人们提起。
  谭孟诚一家有打球的习惯。
  每个星期日上午,谭孟诚都会带着家人去打网球。他是个网球迷,每星期活动一次,即便打雷下雨也没间断过。简媛不打球,就是带着孩子跟着过去会会朋友,因为每到这段时间,有家眷的人都会全家出动,打球的打球,聊天的聊天。
  打球锻炼身体,聊天增进感情。这是当地华人的生活时尚,当然不止网球,诸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等,只要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运动项目都有不少人参加。很多人周末比上班还累,因为要不停地赶场,会球友,满足自己,也满足家人的不同需求。
  谭孟诚去打网球的时候,肯定会碰上汪宇一家。

  打了一场球后,谭孟诚和汪宇在球场边的长椅上休息。汪宇拿起矿泉水瓶子喝了几口水后,问谭孟诚:“真要回国了?”
  “回去吧,老这么飘来飘去的,都烦了。”
  汪宇呵呵笑着,沉吟半晌又说:“哥们,说真的,我觉得你这个性格不适合回去。”
  “嗨,我知道,国内的那种情况,不过我也想好了,我一不想当官,二不想发财,认真教课做课题,别人爱怎样怎样,我与世无争。”
  “不是这么说的,你想安静别人不让你安静。宋海宁你认识吧?当初可是做为那个学校理学院院长引进的,待遇收入都不错,可后来怎样?不到一年就去了新加坡,虽然不知道离开的细节,但是可以想啊,如果顺心他怎么会走?也五十几岁的人了。”

  “宋海宁去新加坡了?还以为他在上海呢。”简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来到了他们身边,听他们提起宋海宁不由惊奇地问。
  她和宋海宁仅有一面之缘,虽只一次却能够几年都没忘记全赖于宋海宁给她的印象实在太差了。那一年宋海宁曾来此做过三个月的访问学者,中秋节的时候谭孟诚一个朋友家里聚会,这个朋友在办公楼里和宋海宁碰到过几次,聚会的时候也叫上了他,实际上宋海宁和同来聚会的大部分人都不熟悉。可是这一晚,宋海宁竟成了聚会的主角。

  虽说是以吃喝为主题的聚会,但因为这一群特殊的人聚在一起,差不多成了学术交流会。新成果、新点子、新想法,大家聊得不亦乐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