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八一八中国近年来的超自然事件
作者:
苍茫千里
日期:2010-12-16 23:59:12
先说说睡行千里的事,可能大家会觉得没什么新意了。但是,个人认为很不可思议。
神秘人背负梦中村民飞行
1977年7月—9月,在河北省肥乡县发生了震惊冀南大地的神秘事件,该县北高乡北高村21岁的村民黄延秋,先后三次在夜晚神秘失踪。第一次黄延秋晚上八九点在家中睡觉,午夜1时左右,不知何故却出现在约1000公里外的南京一大商店门前,又被两神秘交警买票送上开往上海的火车……第二次是晚上9时余,本来睡在院子里床上的黄延秋,半夜一觉醒来,却出现在约1200公里外的上海火车站广场,又是两个穿着军装的神秘人物先后指点他乘船、乘车,最后送他进入一个有他邻村乡亲亲戚在其中做军官的军营中……第三次则最神奇,仍是在夜晚,黄延秋刚出生产队长家门,就眩晕倒地,失去知觉。
午夜醒来时,出现在兰州一旅馆中,两位自称是山东高登民、高延津的二十几岁的青年人,自称是黄延秋三次失踪事件的安排者,在第三次,高登民、高延津用9天时间,不借助任何飞行器械,先后背负黄延秋从兰州飞往北京,从北京飞往天津,天津飞往哈尔滨,哈尔滨飞往长春,长春飞往沈阳,沈阳飞往福州,从福州飞往南京,南京飞往西安,西安飞往兰州,总是在白天休息,夜晚飞行,在终点站兰州将黄延秋以未知的方式送回了河北肥乡县北高村的家中。黄延秋的三次神秘失踪及他自述被两位神秘人物背负以高于当时列车20—40倍速度飞往9个省城及直辖市的事件,轰动当地,当年底由肥乡县公安局、宣传部、武装部联合写了一个报告,上报了邯郸地委……上海原部队领导吕庆堂的调查报告
日期:2010-12-17 0:03:00
时间:1992年11月19日下午13-14时、1995年5月17日下午16-17时
地点:上海市浦东东昌路东园一村138号408室吕庆堂家
调查人:林起(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高工)
被调查人:吕庆堂,原上海浦东高炮三师后勤部部长,已离休
记录:(吕庆堂说)我只见过黄延秋一次,是黄第一次来高炮师部队军营的时候,在我家住了一个晚上,我和他谈过话,觉得黄是个非常憨厚的农民,问他话时,他才回答几句。黄第一次来我家的经过是:我用部队小车,派了后勤部副部长芦俊喜和从家乡来的黄的表哥黄延明和远亲钱郝的一起去上海市蒙自路收容站领出黄的。接到我家后。给他吃了一斤挂面。第二天,就派芦俊喜副部长和干事王惠恩送黄等乘火车回老家的。
黄第二次来我家是他自己一人找到我家的。当时我在南京开会,是我老伴和儿子吕海山接待的,儿子给他煮了一斤挂面,全吃了,吃了就呼呼睡了。我老伴找后勤部副部长芦俊喜打电话到南京向我请示,我电话中决定派车送黄上火车,叫芦俊喜和我儿子在第二天给黄买火车票和点心后送黄上火车,我还叫副部长训黄一顿。第二天派了车,由儿子海山送黄到火车上,给他买了吃的,还给他零用钱,直看到火车开后才回家。
对黄延秋第二次来我家一事我很奇怪。第一次来,是用部队小车把他接到我家的,而第二次来是黄延秋穿过上海市到浦东这么远的路来的(从上海原北站到部队营地,坐车、坐船要一个半小时)。他不知道路和我家地址,他是怎么找到我家的?不知道!而部队门卫和传达室都不知道黄进来,他不经过门卫和传达室是怎么进来的?黄从家乡来上海一天多就到达,太快了。我不理解黄延秋两次来我家的原因,都是有人问他,他才说话回答,不和其他人谈话。
吕庆堂的疑问
第一次是用吉普车把黄延秋从上海收容所接到我们部队的,黄根本无法知道行车路线。第二次他自己来,要从上海火车站(北站)坐65路公共汽车到外滩,摆渡过江,再乘81路公共汽车到高桥,再换乘到高行的公共汽车到陆家堰下车,才能找到我部队,他是不可能知道路线的。
后来,我和吕庆堂回老家,听吕庆堂妹妹讲,黄延秋第二次回去后,又走出去九天,到各地去了,他的养母也不找他了。
补充:吕在部队住家的房子是坐北朝南的,进部队的大门门岗只一道。
吕庆堂和他老伴同意,写如上报导。
肥乡县委宣传部出具的证明
先后有邯郸地委书记、肥乡县委宣传部等领导同志出面证明了该事件的真实性,中国 U FO研究会常务理事林起同志和上海UFO研究会章云华同志又在上海调查,写出了证明材料,这确实是一次震惊中外的神秘失踪案,本着为科学为历史负责的精神,我们这次把这些材料汇编在一起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完全用真名字真地点,作为一部历史性记录留给后世。
日期:2010-12-17 0:25:00
彭加木(1925年~1980年),原名彭加睦,广东番禺人。1947年在北京大学农学院任助教。1949年后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79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
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赴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彭加木独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失踪,之后一直未找到他的遗体。对他的失踪,全国曾风传过各种说法和猜测。多年来,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寻找,均一无所获。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彭加木
1947年在南京中央大学(旧址在今东南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教,专攻农业化学。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中国科学院准备组织一个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分赴边疆各地调查资源,他主动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积极向组织提出要求,赴新疆考察。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说:“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1957年身患纵隔恶性肿瘤,回到上海治疗。他以顽强的意志同疾病作斗争,病情稍有好转就重返边疆。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肃、陕西、广东、新疆等十多个省区,曾十五次进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该院副院长。还三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边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发展我国的植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进入新疆罗布泊考察,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揭开了罗布泊的奥秘。6月17日,考察队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扎营。其时,汽油和水所剩无几。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继续东进考察,他独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处,迷路后因饥渴而昏倒,不幸被狂风掀起的沙浪淹没,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日期:2010-12-17 22:37:00
三次探险:
第一次
第一次是1964年3月5日─3月30日, 彭加木和几个科学工作者环罗布泊一周,采集了水样和矿物标本,对当时流入罗布泊的三条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河水的钾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认为罗布泊是块宝地,可能有重水等资源。重水是制造核能源不可缺少的物质,六十年代我国需花大量外汇购买。他不顾身患癌症的身体,主动请樱为国家找天然重水,但由于时间短促,一无所获,但他的献身精神却感动了人民,人民将其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第二次
彭加木失踪前行走路线图
第二次考察是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日两国电视台组成《丝绸之路》摄制组,到罗布泊实地拍摄,聘请彭加木为顾问,先期到罗布泊进行了细致的科学考察,他说:“我彭加木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路来的勇气,我要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的发言权”。此行取得了许多骄人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寻找到了许多稀有的宝藏。这次科学考察发掘填补了我国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的空白,纠正了外国探险者的一些谬误。科学考察结束后,又为中日两国摄制组找到了从古墓地、兴地山进入楼兰的道路,还重走了从楼兰环绕罗布泊到达若羌的丝绸之路中段。
第三次
第三次是1980年5月8日至6月17日, 他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首次穿越了罗布泊湖盆全长450公里,因1972年前是水乡泽国,谁也无法穿越,在湖盆中采集了众多的生物和土壤标本,采集众多的矿物化石,收集了众多的第一手科考资料,为我国综合开发罗布泊做了前赡性的准备。
不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失踪了,国家先后4次派出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几千人拉网式的寻找,面对着黑风暴刮起的沙包、沙梁、沙山,却没有丝毫蛛丝马迹,人们终于知道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化作了“罗布魂”。
日期:2010-12-17 22:39:00
失踪过程
纵贯罗布泊湖底
1980年6月5日,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考察队在彭加木的率领下,由北向南纵贯干涸的湖底,终于按计划到达本次考察的终点——米兰,打开了罗布泊的大门。史无前例的纵贯罗布泊湖底的任务,首先被中国科学考察队胜利完成。他们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汪文先、马仁文、阎鸿建、沈观星、陈百泉、司机陈大华、王万轩、包纪才和驻军某部队的无线电发报员肖万能。
准备再次横贯罗布泊
6月11日,完成纵贯罗布泊任务的考察队在米兰农场小憩后,即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然后取道敦煌去乌鲁木齐,以结束这次两个多月的野外考察工作。
汽油和水几乎耗尽
6月16日下午2时许,考察队来到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此时,车上所带的汽油和水都几乎耗尽,按计划,还有400公里路程。经讨论,他们决定就地找水。当天下午没找到。晚上,开会决定,向当地驻军发电求援。彭加木亲自起草了电报稿:“我们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维持到明天。” 彭加木起先并不同意发电报求援,只希望自己找水。因为当时向当地驻军求援送水的话要用去
彭加木最后的字条
大约7000元的资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最后在大家的压力下才同意发出电报,但内容不是要水,而是汇报了当时他们严重缺水的情况。
独往沙漠找水
6月17日上午9时,部队回电同意援助物资,并要求提供营地坐标。下午1时,司机王万轩到车里取衣服时,在一本地图册里发现一张纸条,看后不由大吃一惊:“我向东面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彭加木冒着50℃多的高温单人找水,这在沙漠里是极其危险的。
编辑本段搜寻行动
日期:2010-12-17 22:45:00
搜寻行动:
1980年11月初,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的指示,为了平息社会上的谣言风波,要再一次寻找彭加木同志。第四次进入罗布泊的队伍,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军区独立5团、通讯兵部队、汽车56团和兰州407部队等八个单位共69人组成,配备大小越野汽车18辆。新疆分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王熙茂同志任现场总指挥。彭加木的夫人夏叔芳随队住在敦煌指挥部。彭加木的儿子彭海以及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朱相清随队前往现场帮助寻找。为了保障寻找队伍绝对安全,第四次寻找队在敦煌建立指挥所,敦煌指挥所与寻找分队保持无线电联系;发生紧急情况时的救援,由军区空指临时派出飞机担任;有关空地联络信号等也作了明确规定。队伍由14名科技人员、15名解放军战士、7名通讯报务人员、20名司机、4名测工、9名后勤联络人员共69人组成。军区和分院抽调水罐车、油罐车、电台车、物资装备车、吉普车共18辆,携带电台3部、帐篷6顶、行军锅2口、信号枪2支、信号弹4个基数和大量生活用品。
队伍从11月10日由敦煌进入罗布泊地区到12月20日撤出,前后共计41天。寻找地区以彭加木同志失踪前的宿营地——库木库都克和脚印消失处为中心,沿疏勒河故道,西起吐牙以西6公里,东到科什库都克,南北宽10~20公里,总共寻找面积为1011平方公里,直接参加这次寻找的有1029人次,平均每人每天寻找近1平方公里。
第四次寻找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彭加木脚印消失处的东北面开始到“八一井”以西地区,寻找3天;第二阶段是脚印消失处的北面和西北面,即从“红八井”到“红十井”地区,寻找7天;第三阶段是脚印消失处的南面和西南面,即从库木库都克到吐牙以西6公里和以东10公里的地方,寻找9天;第四阶段是脚印消失处的东面和东南面,即从羊塔克库都克到科什库都克,寻找12天。
2010年4月14日,为纪念彭加木失踪30年,中科院新疆分院代表、黑豹科考探险队员以及大学生代表(来自中国信息大学)在彭加木墓碑前举行纪念仪式。当日,中科院新疆分院代表与黑豹科考探险队队员等20余人在位于罗布泊附近库姆塔格沙漠的彭加木墓碑前举行祭扫活动。
日期:2010-12-17 22:50:00
关于彭加木搜寻的最新消息: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罗布泊湖东南方向的库木库都克以西4公里处意外失踪,受到举国关注,对他的失踪,全国曾风传过各种说法和猜测。多年来,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寻找,均一无所获。近日,又传出发现彭加木遗体的消息,据称,这次发现的尸体与与彭加木有五大相似之处。
2007年6月2日,探险爱好者刘先生和朋友一行4人在位于哈密大南湖戈壁与罗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拍照时,发现一具干尸,他们怀疑这就是彭加木的遗体。
核心提示:“我往东去找水井。”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留下纸条,往东去了!其实无论是官方组织的搜救队,还是民间的探险团队已在这块土地上苦苦寻找了27年,但彭加木就像是空气一样在罗布泊地区神秘蒸发了,留下诸多的猜测给后人。27年之后的今天,几位野外探险者发现的这具干尸会是彭加木吗?
日期:2010-12-17 22:53:00
?1、在罗布泊附近
当年,彭加木的走失地,在库母塔格沙漠罗布泊镇附近以东,而此次野外探险者们发现的干尸,则在罗布泊相接部位的雅丹地貌群附近。
?2、170厘米身高
在有关彭加木的特征描述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文字: 他生前为宽额头,身高172厘米。此次发现的这具干尸,身高恰恰在170厘米左右,从图片上也能看出,死者生前是宽额头。
?3、白色的确良衬衣
据曾经给彭加木先生开车的司机、当时的车队队长王万轩老人回忆:至于衬衣,彭加木先生有一件蓝色的,一件白色的。而此次发现的这具干尸,身上穿的正是一件白的确良衬衣,而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衣料。
?4、蓝色长裤
王万轩老人清楚地记得,彭加木当时穿着蓝色长裤,这与探险者们发现的干尸特征也是一致的。
?5、上海牌手表
彭加木走失前戴了一块上海牌手表,但是已经没有人记得这块手表的表带是金属的还是皮革的了。而在这具干尸身上,恰恰有一块上海牌手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日期:2010-12-17 22:57:00
DNA鉴定:
作为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生前的科研伙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今天在甘肃敦煌表示,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最近在罗布泊东缘发现的干尸是彭加木遗体。据新华网报道,今日凌晨,这具被怀疑为彭加木遗体的干尸,已经被移交敦煌市博物馆保存,有关专家将共同组成鉴定小组,赴敦煌对干尸进行取样分析。
对于罗布泊发现的干尸是否为彭加木遗体,夏训诚认为可能性并不大。他透露,去
年冬季在库姆塔格沙漠中,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董治宝发现了这具干尸。发现点距彭加木当年失踪处库木库都克约50公里。干尸身高约160厘米,仅剩骨架,当时不能判断性别,周边未发现衣物等标志性物品。从周围情况看,干尸可能曾被人动过。根据发现的干尸情况分析,夏训诚不能肯定外界关于此干尸为彭加木遗体的推测。但他表示,尸体毕竟是在彭加木走失的50公里范围内,所以尚抱着一线希望。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董治宝介绍,13日早晨,他和中科院寒旱所另一名研究员及其他几名研究生,进入库姆塔格沙漠进行科学考察,将干尸妥善移出。
董治宝透露,去年科考队曾从干尸上取样,送有关科研机构进行DNA分析,但在取样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且后期保存不善,导致DNA鉴定失败。
董治宝说,中国科学院基因专家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专家近日将赶赴敦煌,同中科院寒旱所有关专家共同组成鉴定小组,对干尸进行取样分析。
目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已经就干尸的相关问题同敦煌市博物馆达成备忘录。双方在备忘录中称:由于干尸身份的考证可能会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应,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与敦煌市博物馆就此事达成共识:1、对干尸的身份需要进一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确认,在此之前,双方不得作不真实的报道;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负责身份鉴定工作;敦煌市博物馆妥善保存干尸,并积极配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取样与分析工作。
日期:2010-12-17 23:01:00
专家解释
可能是哈密大风所为
这具干尸是在库母塔格沙漠一处偏僻的沙窝里发现的,如果是彭加木,为什么几位野外探险者这么轻易就找到了呢?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所长魏文寿介绍,以硅化木为例,许多硅化木都被埋得很深,可是经过山体的生长、沙丘的移动和风蚀等原因,它们就可能会暴露在地表。而今年哈密地区出现了几场大风,掩埋在沙子下面的尸体是完全有可能在风将沙子吹开后重新暴露在大家面前的。
沙丘移动可能带走干尸
魏文寿所长也表示,要确定这具干尸是不是彭加木,确认发现地点非常重要。当然,沙丘的移动可能带动干尸移动,但是移动的距离一般不会太远。同时,魏所长还表示,如果确定了地点后,最好还是进行DNA鉴定,从而确定干尸身份。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时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专家确认干尸非彭加木
2007年7月9日,受到普遍关注的罗布泊干尸事件有了最终结论。彭加木当年在罗布泊走失时科考队的队友、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理化所高级工程师阎鸿建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判断,在罗布泊新近发现的这具干尸不是彭加木的遗体。
日期:2010-12-17 23:26:00
1. 罗布泊病毒的真身
按照网上各种关于彭加木的帖子来分析,确实属于一种植物病毒,该病毒并不直接感染人类,之所以出现了人类的感染者是因为有人把带此病毒的植物吃到了肚子里,在出现人类感染者后,该病毒很可能以体液交换的方式来进行传播,所以危险性就变的非常的高。而沙民事件也应该是由于同样的关系所造成,根据沙民事件还可以推论出,有部分人在被此病毒感染后并没有丧失神志,那么此病毒确实可以用来制造超级战士,所以此项目有军方背景而且搜寻彭加木的规模如此之大也可以理解了,这样也解释了为什么一只科考队里为什么有沈冠冕和彭加木两个植物方面的专家了,同样也说明了彭加木的第三次科考就是为寻找感染此病毒的植物。而彭带走的样品应该就是此植物的标本。
日期:2010-12-18 9:11:00
2. 感染者
《丧尸生存手册》开始所提到的丧尸围攻电站(气象站)就发生在罗布泊,所以围攻气象站的所谓的“丧尸”必然是感染了罗布泊未知植物病毒的感染者,由此可见罗布泊未知植物病毒类似于《生化危机》的T病毒,不过这个是80年代末的事情,据此我们现在可以断定此事件确实的发生过。而且更可以推论出,感染者并非完全丧失神智,而是至少保留了一部分的人类本能,否则就不可能做出围攻这样有组织的行为,这里发生的事情相信很可能属于一次实验事故。沙民事件里的远古人类也可以解释了,可能在罗布泊的地下有一个远古人类的遗址,那里的人类就是由于此病毒的爆发而突然全体死亡,由于罗布泊的地理特性,此批人类在死亡后尸体并不会完全腐化而是成为干尸,这样客观上就有让他们体内的病毒在低温干燥的情况下进入休眠期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同样可以推断,此病毒在感染人体后会感染神经细胞,也就是接管了大脑和脊髓的部分功能,相信这也就是感染者保持部分人类本能的原因。在经过了漫长岁月后,相信在50年代就有人类(很可能是国民党残余军队)闯入了此遗址,并且使用了火把照明,导致遗址内温度升高而让病毒从休眠期苏醒,进而发生了类似诈尸的行为,在人类和远古感染者发生冲突后,有部分人类得以逃脱,也有部分远古感染者追出地表被人看见,这样就成为了沙民事件里的远古人类。
日期:2010-12-18 22:22:00
3. 遗址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