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游侠客

作者: 良人

  二月,惊蛰。
  长安城外的杏花已经盛开,散发着盎然生趣。
  狄仁杰打开房门,在屋檐下伸了一个懒腰。昨夜下了一场小雨,空气总带着一丝丝土腥气,令人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原本还有些昏沉的脑袋,也随之清醒许多。
  这是永徽元年的春天,春寒料峭,长安的清晨仍有些凉意。
  “洪亮,收拾好了没有?”

  狄仁杰在门外喊了一声,就见一个壮实的汉子,匆匆走来。
  “郎君,已经收拾好了。”
  “那咱们走吧。”
  狄仁杰点点头,就迈步往外走。

  名叫洪亮的汉子则紧跟在他的身后,亦步亦趋。
  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人氏。
  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就有神童的称号。
  如今,他已二十有一,家中走了门路,让他来长安读国子监,以期将来考取功名。
  自隋炀帝开设科举,至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加以推广。

  科举,已俨然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出路。狄仁杰当然也可以凭借家人的关照进入官场。但他很清楚,若能考中科举,未来的成就远胜于依靠门荫,于是决定前来长安求学。
  在太原,狄家也算是中上之家。
  但是在长安,狄仁杰心里很清楚,他身上那点钱,很难立足。
  人常言,居长安大不易。
  历经贞观之治,长安作为大唐帝都所在,物价飞涨,还真不是他一个外乡的读书人可以承受。

  好在,国子监生徒的衣食住行,皆有官府承担,倒是可以省却不少开销。
  按照国子监的规矩,生徒入学后,可以居住在国子监安排的住所。当然,生徒若不愿意居住,也可以自行寻找住所。而国子监会发放补贴,报销生徒的租房花费。
  国子监安排的住所,大都位于皇城附近,租金昂贵。
  如果能够换一个便宜的居所,国子监仍会按照官府安排的住所费用报销。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差价。对于家境优渥的生徒而言,那点差价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这一点点的差价,却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也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狄仁杰昨日已经在国子监报到,在听取了一些老生徒的经验后,最终决定另寻住所。

  永徽元年春天的长安,略显冷清。
  去年,太宗驾崩,为长安笼罩了一片阴霾。
  天可汗的故去,使得原本已渐趋兴旺的大唐帝国,出现了一丝丝的混乱。新帝沉浸于悲恸中,无心朝政。好在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稳定局面,才使得帝国没有出现太多的动荡。但新帝会是怎样的帝王?接下来帝国又会走向何方?所有人都感到一丝丝迷茫和恐慌。同时,还有一丝丝的期待和希望,让人暗自的振奋。
  狄仁杰带着洪亮,就是在这种古怪的气氛中,来到了西市。
  长安西市,隋称利人市。
  自高祖定都长安后,遂更名西市,与万年县的东市,遥相呼应。
  西市面积,有两个坊市大小,内分九区,四面都是街道。如此一来,每个区域的周边都形成临街的格局,更便于交易。这里,本就是长安商业活动最为频繁之地。
  狄仁杰之所以来西市,是想要寻找住所。
  西市远离三内,而且周围也大多是平民居住的里坊。

  这里有很多牙人行,也就是俗称的掮客、中介。通过牙人行,可以方便快捷找到心仪的住所。虽说会多一笔开销,但远胜于似没头苍蝇一样的,在长安城里乱找。
  而且,通过这些牙人找房子,也比较安全。
  长安是帝国中枢所在,鱼龙混杂。
  若一个不小心着了道,丢了钱财倒是小事,若惹了麻烦,更会让人头疼。

  狄仁杰并不想才来长安,就惹得一身麻烦。
  “洪亮,那边出了什么事?”
  才一进西市,狄仁杰就觉察到,西市的气氛有点不正常。
  凝重!
  嗯,有些凝重。
  在临近坊门的十字街口,围了很多人。
  狄仁杰好奇心很重,便停下脚步,向街口张望。
  洪亮和狄仁杰从小一起长大,对自家这位小郎君的性子,再熟悉不过。

  不等狄仁杰说第二句,他就一路小跑的过去。片刻后,他跑了回来,在狄仁杰耳边低声道:“郎君,那边死人了。”
  “嗯?”
  狄仁杰眼睛一亮,道:“走,过去看看。”
  “郎君!”
  洪亮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忙一把拉住狄仁杰,轻声道:“咱们如今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郎君莫忘了,咱们临出门的时候,阿郎可是吩咐过,少管闲事。”
  狄仁杰自幼聪慧,有着非凡的观察力。
  在太原的时候,就凭借他的胆大心细,侦破了不少疑案。

  但也是因为他这种毛病,惹了不少麻烦。不过那是在太原。狄家虽然算不得名门望族,在当地却有些实力。所以他即便是惹了麻烦,家里也能够为他善后,解决。
  可现在……
  狄仁杰不等洪亮说完,就连连摆手。
  “我就是去看看,不去管闲事总行了吧。”
  “郎君,那你可真要做到才是。”
  “大丈夫一言,驷马难追……洪亮,到底我是郎君,还是你是郎君?”
  “郎君,自然你是郎君。只是阿郎……”
  “好啦好啦,我是在和你玩笑,看把你吓得。我说过了,只是去看看,绝不多事。”
  狄仁杰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洪亮也不好再阻拦。
  他只能暗自祈祷,狄仁杰可以说到做到。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人群外面。狄仁杰身材高大,体格也很魁梧,朝人群就钻了进去。
  “接过接过。”
  他一边道歉,一边往里面挤,很快就进了人群中。
  十字街的一头,是一座石桥。
  桥下,是一条小河,连通西市北面的漕河。
  桥头,有一具尸体。
  尸体仰面朝天,头朝桥上的躺着,身下是一滩已经有些发黑的鲜血。

  由于有武侯拦阻,狄仁杰无法再往前走,所以只能看一个大概,无法看得太真切。
  习惯性的,他想再靠近一些。
  可洪亮却一把拉住他,轻声道:“郎君,别管闲事。”
  “我知道了,知道了。”
  狄仁杰扭头,就看见洪亮一脸紧张之色。
  他只好放弃了继续往前走的想法,站在人群边上,眯着眼看看尸体,又随意向周围打量。
  洪亮,依旧一副紧张模样,紧盯着狄仁杰。
  “郎君,看过了,咱们走吧。”

  “再看看,再看看。”
  就在这时,忽听得人群外一阵骚动。
  紧跟着就听有人喊道:“让一让,让一让,杨班头来了。”
  围观人群,立刻让出一条路来。

  狄仁杰扭头看去,就见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带着十几个差役,正快步走来。
  他们穿过人群,直奔石桥。
  原本阻拦人群靠近的武侯,也没有上前阻拦。
  这些人,应该是长安县的差役。
  狄仁杰更来了兴趣,也不理洪亮的催促,看着那杨班头走到尸体旁。
  市署官员忙迎了上去,和杨班头低声交谈起来。由于距离太远,狄仁杰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于是,他直勾勾盯着那两个正在交谈的人,仿佛自言自语般低声呢喃。
  “这厮名叫牛二,住永安坊,是赵三郎的手下……”
  “是长安本地的泼皮,整日游手好闲。最近时日,他经常来吃酒,有的时候见坊门关了,就找个地方随便一倒,或是赖在酒店里不走……主要是靠坑蒙拐骗为生……”
  “郎君!”
  洪亮觉察到了狄仁杰的异状,忙上前低声喝了一句。
  狄仁杰立刻醒悟过来,扭头看去,就见不远处一个武侯,正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
  “别管闲事,咱们该走了。”
  “好,好,好!”狄仁杰见状,忙笑着道:“这就走,这就走。”
  而这时,杨班头和市署的官员也交谈完毕,转身走到那具尸体旁,蹲下了身子。

  “郎君,咱们还要去找牙人呢。”
  “我知道,我知道。”
  狄仁杰虽然有些不舍,但洪亮催的急,他也只能答应。
  洪亮说的不错,他还要找牙人寻住所。
  接下来几年,他都会住在长安。解决住所是当务之急,的确容不得他在这里拖延。
  当然了,也是他对这案子兴趣不大。

  刚才他通过唇语,也清楚了死者的情况,实在是提不起兴致来。
  走出人群,狄仁杰伸了个懒腰。
  此时,西市渐渐热闹起来。
  酒幡林立,人头簇拥。
  这里距离长安丝绸之路起点的开远门不远,周围里坊中,居住了很多外国人,也是的西市城外一个颇具国际性的贸易市场。这里,有来自高句丽、百济、新罗和倭国的商人;也有从波斯、大食的胡商。由于大唐是当世最为强盛的帝国,许多胡商来到长安之后,被长安的繁华所吸引,干脆侨居于此,也使得大唐成为一座传奇性的国际都市。
  西市分为九区,遍布货栈酒肆。
  来自西域的胡姬或是在门外招揽客人,或是在酒肆中载歌载舞,更令西市多了几分异域风情。
  狄仁杰自幼在太原长大,今天是来到长安的第三天。
  从小到大,他何曾看到过如此景象?
  一路走下来,他也不免有几分陶醉。若非洪亮提醒,他可能已经忘了今日的目的。
  “怀英,怀英!”
  就在狄仁杰行走街头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呼喊他的名字。
  停下脚步,狄仁杰扭头看过去。
  就见一个比他年长四五岁的青年,从一个酒肆里出来,一边走,一边朝他挥手。
  那俊俏白净的脸上,还沾着淡淡的胭脂色彩。
  “你是……张兄?”
  狄仁杰看到男子,先愣了一下,旋即叫出了对方的身份。

  张兄笑道:“我还道刚才看错了人,没想到真是怀英。怎么,也来这金市寻乐吗?”
  金市,也是西市的别名。
  狄仁杰忙摆手道:“张兄误会了,在下是来找牙人行。”
  “牙人行?”
  “是啊,我昨日听了张兄的介绍,准备在别处寻一住所,不打算在监舍居住。”
  “原来如此……我就说嘛,监舍虽说距离国子监近,可是那边的房租至少要比其他地方高出三成,而且房间狭小,住的也不舒服。既然如此,还不如另寻住所,无非是多走些路而已。你我正当年轻,走几步路又算什么,省下来的钱,还可以多买几本书籍呢。”
  狄仁杰笑道:“张兄所言,极是。”
  “那你找到住所了吗?”
  “还没有……刚才进来,看石桥那边出了命案,所以耽搁了片刻。”
  “命案?”
  “嗯,好像是一个本地的泼皮被杀,长安县那边已经派人过来了。”
  张兄对这种事情,似乎没有什么兴趣。
  听狄仁杰说完,他撇了撇嘴,轻声道:“这种事常有发生,这些个泼皮整日里游手好闲,天晓得惹了什么仇家。你刚来长安,或许还不习惯。久了,也就习惯了。”

  “习惯?”
  “这长安九市,四个廓县,人口近百万之多。
  几乎每个里坊都有团头,每个廓县都有大团头。泼皮们为蝇头小利斗;团头为地盘斗……不过,这些人惹不到咱们头上。你我看看也就是了,莫要和他们搅和一起。”
  团头,是地下势力头目的称呼。

  偌大长安,大团头,小团头,不大不小的团头数不胜数。
  他们手下聚集着一群泼皮无赖,欺行霸市的行为时有发生。普通百姓,自然不敢招惹,但对于狄仁杰他们这种国子监太学生而言,倒也不太害怕,相安无事就好。
  “对了,你刚才说要找住所?”
  “是啊。”
  “有什么要求吗?”
  狄仁杰愣了一下,想了想道:“也没有什么要求,我和洪亮两人居住,能宽敞些,干净些,安静些就好。对了,最好能做得一手好饭,我这个人有时候有点挑食。”
  张兄,蹙起了眉头。
  “若只是宽敞些、干净些倒也好办,可要能供饭食……那可不太容易。

  对了,你不介意和房主住在一起吧。”
  狄仁杰摇摇头,道:“只要品行端正,倒也不甚介意。”
  “哈哈哈,你这一说,我倒是有一处好介绍。”
  “哦?”
  “崇德坊有一处住所,独门独院,房子倒是有,不过房主母子也住在那里。
  你也知道,来长安的生徒,大都不喜欢与人合住,难免会有不便,所以那住所一直空着。那住所距离三内不远,环境也好,也安静,而且房主也做得一手好饭食。”

  狄仁杰看着张兄,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张兄的表情,有些尴尬。
  他轻声道:“怀英莫怪,我家境不好,得令狐祭酒赏识,方得以在国子监补缺,衣食住行都是自己承担。你也知道,居住长安极为不易,我必须要想办法赚钱才行。”
  昨日报到时,张兄就出人意料的热情。
  狄仁杰还以为他本性如此,却没有想到……
  不过,这又算得什么?如张兄所言,他一个普通人能够在国子监学习,殊为不易。而且一切费用自行承担,在长安这地方,若不另寻财路,也的确不容易生存。
  “既然如此,还烦请张兄介绍。”
  “好,我现在就带你去。”
  张兄很热情,就要前面带路。

  洪亮轻轻扯了狄仁杰的袖子,却见狄仁杰朝他摇摇头,于是闭上了嘴巴。
  自家郎君是个什么性子?他很清楚。
  而且,那张兄是太学生,若真怀有歹心,怕日后也难在国子监立足。但不清楚,这位张兄是否靠谱呢?相比之下,洪亮更相信那些牙人,毕竟有市署可以作保。
  只是狄仁杰既然决定了,走一遭也算不得什么。
  想到这里,洪亮忙紧走几步,追上了狄仁杰两人。
  张兄,大名张柬之,字孟将,襄州人。
  他年二十六,比狄仁杰大五岁。同时,也比狄仁杰早来国子监两年,算是老生徒。

  张柬之极为善谈,也非常热情。
  他在长安生活了两年多,对长安也非常熟悉。
  一边走,他一边向狄仁杰介绍。
  三人就这样两前一后走出了西市坊门,直奔崇德坊而去。
  “这里原本是前朝秦孝王杨俊府邸,后来被改建为两座佛寺。”
  走进崇德坊,张柬之在前面带路,一边向狄仁杰介绍崇德坊内的情况。
  “西门,叫做济度尼寺;东门是道德尼寺。”

  说到这里,张柬之突然压低了声音,轻声道:“去岁太宗驾崩,道德尼寺就更名为崇圣寺,乃太宗别庙,如今尚在修缮之中;西门那边的济度尼寺,寺内僧尼被迁往安业坊修善寺。如今济度尼寺被改作灵宝寺,先帝嫔妃都在此削发为尼修行。”
  狄仁杰听得一愣,停下脚步,朝那紧闭的寺门看了一眼。
  “所以,崇德坊的治安没有任何问题。”
  张柬之说着,就拉着狄仁杰走进十字巷,然后拐进了一条曲巷。
  长安的里坊建筑,自有其规范的格局。
  里坊中,有十字街把里坊分为四大块,而后每快区域中,又设有十字巷。于是整个里坊,就被切割成十六个区,区内有曲,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巷陌,把整个里坊串联为一体。
  张柬之带着狄仁杰自曲巷中穿行,恰好绕过了灵宝寺大门,来到灵宝寺后门。
  “这里距离佛寺很近,一般人都不会来这里,所以很安静。”

  他笑着对狄仁杰介绍,然后径自又走进一条曲巷中,回首朝狄仁杰二人招了招手。
  “走吧,就在前面。”
  狄仁杰和洪亮相视一眼,跟着张柬之走进曲巷。
  三人来到一座房舍前,张柬之道:“就是这里,怀英感觉如何?”

  “看看里面再说。”
  张柬之点点头,上前拍了拍门,大声道:“苏大娘子,是张柬之,带人来看房子!”
  上一章末尾,有一个小错误,已经修改。
  这是一座非常标准的长安民居。
  隔着只有肩膀高,夯土筑成的院墙,狄仁杰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一亩见方的院落中,正房一厅两厢。左边是偏房,两间厢房,右边是一间厨舍,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厩房。只不过,厩房里空空荡荡,从门口的蜘蛛网能看出,已经废弃许久。
  根据唐律,一家三口,有一亩宅基地。
  所以由此也能看出,这户人家绝对是正经人家。
  “柳娘子,柳娘子在家吗?”
  回应张柬之的,是一阵犬吠声。
  一条黑狗,从正屋的厅堂里窜出来,站在门口,冲着院门一阵吠叫。
  ”黑三郎,闭嘴。”
  紧跟着,从屋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是谁啊!”

  “柳娘子,是我,张柬之,前些日子来看过房子,你还记得吗?”
  一个衣着简朴的中年妇人从屋中走出来,站在门口,她蛾眉轻蹙,道:“我想起来了,你是那个太学生。”
  说着话,她就走过来,打开了院门。
  “柳娘子,好记性。”

  张柬之陪着笑,欠身行礼。
  不过,柳娘子却没有给他好脸色:“我当然记得你,上次你说回去考虑,结果一去不回,平白耽搁了我半月时间。我正说,你要是再不来,我就去寻牙人行了。”
  张柬之道:“大娘子家的房子确是不错,只可惜我喜欢清静,不太愿意与人合住,所以就没敢再来打搅。”
  柳娘子闻听,脸色顿时一变。
  “既然如此,你又来作甚?”
  “大娘子莫要误会,学生虽不习惯与人合住,但大娘子的宅子,却是极好。
  这位是国子监新来的生徒,正在寻找房舍。我这一想啊,大娘子的房子很合适,所以就把他带来了。大娘子,这就是我那位同窗,太原人氏,今年国子监新生。”

  张柬之虽然陪着笑,但言语间,还是流露出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他虽然贫穷,可毕竟是国子监的生徒,是太学生。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这些人,将来都是要做官的……柳娘子,说穿了始终是个平民百姓而已。
  其实,不用张柬之介绍,柳娘子也能看到狄仁杰。

  毕竟,狄仁杰比张柬之高了半个头,虽然是站在张柬之身后,却依旧显得很醒目。
  狄仁杰上前道:“大娘子,在下狄仁杰。”
  柳娘子微微蹙眉,脸色也好看许多。
  “这位郎君,我把丑话说在前面。这房子,我只赁这边的偏房,正房是我和阿弥所用,不会搬走。若公子不嫌弃,那一切都好商量,若是不愿意,便直说了好。”
  这位大娘子,说话很直接。
  她说完,还扫了张柬之一眼。
  张柬之当然明白她的意思,脸一红,故作不懂似地,一言不发。
  狄仁杰笑道:“大娘子,学生来长安是为了求学,但求有一栖身之所足矣。
  清静,干净,方便,安全!我只有这些要求。若大娘子能照顾我与家仆的饭食更好,若是不愿意,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也无需大娘子为难。不过,这赁金……”
  柳娘子的脸色,缓和许多。
  “珍馐美味,我这小户人家不会做。
  但若是粗茶淡饭,却没什么不方便,无非是多做两个人而已。这宅子,只有我与阿弥两人居住。那两间偏房,郎君可以随便使用。郎君和你这位随从的衣物,我也可以负责……一应杂费,算在赁金里,一月一千八百钱,每月初十收取。

  若是郎君同意,我这里有文书。郎君签了后,我会送去坊正,郎君可以随时过来。”
  一千八百钱,管吃,管住,还管洗衣打扫?
  狄仁杰顿时心动,看向了洪亮。
  洪亮是他的仆人,但也是他最信任的伙伴。

  “郎君,我看可以。”
  洪亮昨日就打听过了,柳娘子这赁金,确实不算高。
  要知道,长安城的房租,由北向南,越是往北,价钱越高。
  崇德坊位于长安中部,向东隔一个安业坊,就是朱雀大街,属于长安县所治。
  这样一个位置,若换在后世,绝对属于二环以内的中心地带。
  洪亮调查过,似这种位置的独门独院,月赁少说要三千以上,而且是环境很差的位置。柳娘子给了一千八的价钱,还管吃管洗衣打扫,绝对是一个很贴心的价格。
  “大娘子,我可否看看房子?”
  “郎君随意。”
  柳娘子退到了正屋门口,坐在门口的胡床上。
  那条名叫黑三郎的黑狗立刻凑上来,匍匐在柳娘子的脚边。
  两间偏房,一大一小。
  大的一间又分内外两间,其实等于是三间。
  推开窗户,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隔河眺望,就是灵宝寺的后门。
  房舍里,家具很简单,但很干净,看得出来,是有人经常打扫。
  狄仁杰非常满意,从偏房走了出来。
  洪亮和张柬之还在屋里,他就来到柳娘子身边,撩衣袍,直接就坐在了台阶上。
  在坐下来的一刹那,狄仁杰突然有一种毛发森然的感觉。
  他扭头,就看到那条黑狗。
  黑狗旋即闭上了眼睛,好像睡着了似地。
  “大娘子,你刚才说‘阿弥’,是什么人?”
  “哦,阿弥是我儿子,如今在衙门里当差。”
  狄仁杰一愣,好奇问道:“敢问,是哪个衙门?”
  “就是在长安县衙。”
  这时候,张柬之和洪亮也看完了房子,走了过来。

  “怀英,怎么样?”
  “这房子甚好,我很满意。”
  狄仁杰说着,便站起身来。
  ”大娘子,这房子我租下了……不知,明日可否搬过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