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古灵精怪小故事,也来聊聊奇人异事
作者:
挽住梅花不许凋
日期:2017-07-08 20:24:46
先发一朵花镇楼(⊙o⊙)…
不知道为啥跟老妈谈论起一下古灵精怪的小故事,突然想开贴记录一下……
1.咒
这个故事在大核桃的楼里说过,追了大核桃帖子一年多,勤快的大核桃简直是我偶像啊,就发到第一位吧
这是一个作死的老太太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不太清楚了,我姥姥亲眼见证过讲给我妈妈听的,那个作死的老太太咱们就用张老太来命名吧
那是个吃大锅饭的年代,年轻力壮的吃了饭就要去地里赚公分,年老的体弱的也要缝缝补补贴补家用
那时候基本没有娱乐项目,饭后不下地干活的一般都是仨一群五一伙的聚到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扯闲篇,顺道做点针线活,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午后,大伙都在一起吹牛扯皮呢,过来一个小旋风(旋风就是迷你号龙卷风(⊙o⊙)…这个可以自己脑补一下),张老太嘴里嘀嘀咕咕手也跟着掐掐按按的(可以脑补一下仙侠剧里放大招之前手做的动作),突然旋风没了,出现一尺来长一条小蛇,小蛇上半身竖起来头对着地一点一点的好像在磕头,大家嘻嘻哈哈看乐子,时间久了有年纪大点的就劝张老太:这蛇这么通人性,说不定有道行了,赶紧放了吧,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不放,怎么磕头都不放,一来二去小蛇现原形了,瓦二盆那么粗,这个我问过我妈瓦二盆直径能有三十厘米,这下张老太害怕了,放了蛇也不走了,送也送不走,后来找了一个会看事的先生,小蛇附体以后就开始哭,说出来办差了,走到这就被张老太扣下了,那么磕头求你都不放,现在差办砸了,回去挨揍不说还被罚了道行……反正据围观群众说哭的可惨了,后来怎么谈的条件没人清楚,只是从那以后张老太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也瞎了,没几年就去世了
其实要是我说,有那本事拘点害人的山精鬼怪还做好事了呢?没事瞎嘚瑟啥啊!
对了,老太太嘀嘀咕咕那本事据说叫做拘粘咒(音译,我妈也不知道这几个字具体是哪样的)
日期:2017-07-08 23:30:03
2.兔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爷爷他们村里,故事的主人公咱们就称他为贾老汉吧
这个贾老汉,干活磨蹭,别的本事没有,但是有一手绝活,什么绝活呢?咱们留着一会说……
那会田地还没分产到户,所有田地都是集中到一起,播种,插秧,锄草,施肥,秋收,一到农忙季节能劳动的都要去地里干活赚公分,就是为了等到收了粮食按公分分粮食时候能多分一点……
故事发生时是在给玉米地锄草,像这种轻松的活计不只壮劳力做,一些十多岁的孩子也要做,那会家家都是孩子多劳力少,粮食不够吃,孩子也没现在那么金贵,干这怕磕了干那怕碰了的,所以能干活的时候家里都愿意让能干活的就去干点
前面说贾老汉干活慢,那慢到什么程度呢,地里锄草每人一条,这头到那头能有个几百米吧,一开始干,贾老汉就落在最后了,个把小时就能落他一大截,这时候他就拿出他的绝活了,前面人干着活突然就有人发现地里跑着一只小白兔,前面说干活的不只大人,也有孩子嘛,不管哪个年代孩子玩心重,看见小白兔就去追,一个带头,别人也跟风,一会全都在撵兔子,有人喊了,贾大爷,抓兔子呀!贾老汉依旧慢悠悠的锄着草,嘴里应着,不抓,干活吧!撵兔子的怎么也抓不到,一会贾老汉赶上进度了,回头一招手,兔子跑到贾老汉跟前,贾老汉伸手一拎,哪里还有兔子的影子,分明就是一条擦汗用的白毛巾
慢慢的大家都知道贾老汉有本事,不是常人,干活也会帮着干点,贾老汉也就少在人前露绝活了
日期:2017-07-08 23:42:24
3.还是兔子
这个故事还是跟兔子有关,发生的年代在我妈上初中的时候,七十年代吧
老妈说她们上学的时候经常课不上了,由老师组织着去帮村里干活,这个故事就是在老妈她们同学帮村里干活时候发生的
那天,老师组织全校同学去帮临近的一个村子拔萝卜,萝卜拔一半,跑出个灰色的大兔子,大家伙追着打,那个年代是太无聊了么,看见兔子就打,而且怎么总能在干活时候看见兔子,好奇怪,言归正传,这个兔子不如贾老汉变出来的兔子机灵,不一会就被打死了,打死也就没趣了,拎起来扔到地外,大概是准备干完活拿回去改善生活,这么一扔出事了,顺着兔子嘴里飞出好多面条,那个年代白面多稀罕啊,人都吃不上哪能喂兔子,有懂行的老人就说,这是兔猫仙,不能吃,后来一把火烧了,以后也没什么事
但是过了两三天,萝卜拔完该回学校上课了,无意中听到一个事,大家觉得跟那只兔子有关,就大家打死兔子那天,那个村某家女人发疯似的谁都不认识了,最凑巧的是自己吃了好多面条……大家伙哄传那女人就是被打死的兔猫仙附体了
日期:2017-07-09 19:20:39
4.最后一针
这个故事没有灵异成分,之所以写下来就是为了纪念一下咱们中国其实有很多有本事的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失传了
我哥哥出生时候不足月,我妈怀他时候有吃不上营养,从怀孕吐到生,孩子生下来才四斤左右,三天了还不会哭,一咧嘴短促的“啊儿”一声,第三天我姥姥来伺候月子,看见这情况就走了,回来时候把我妈的三爷爷带来了,我应该喊三太姥爷吧,三太姥爷是老中医,最拿手治妇科和儿科
三太姥爷来了一看,一脸凝重,试试吧,先把手指头放进我哥嘴里,然后骂我妈一句:知道你嫌我埋汰(埋汰就是脏的意思),我试试孩子嘴还会动么?我妈说那会年轻,傻,不知道孩子病了,直到我姥姥把三太姥爷带来,看他把黑黢黢的手指头塞孩子嘴就感觉怪恶心的。还好,我哥嘴还会动,嘴要是不会动孩子就完了!先扎印堂,拔出来针眼都是黑色的,连着扎了好几针,手都哆嗦了,我妈问:怎么回事啊,又扎了嘴周围的几针,有点发红没出血,三太姥爷说,有救了,最后一针扎嘴里上膛了,一拔针孩子哭出声了,一抹汗说好了
后来我哥被我妈养的白白胖胖的,带着回娘家,三太姥爷说:妈的,这孩子让二孙女养的挺好啊,别看我,小时候不扎他,这孩子早没了……
对了,这个病叫三七风,以前死于这个毛病的小孩还不少呢
日期:2017-07-09 19:42:47
5.长白山采药
这个故事是关于出马仙的,这个出马仙姓杨,下文就称杨老太吧,杨老太在我小时候去世了,见过,但没印象,据说那个仙家跟我妈妈很熟,她的趣事特别多,咱们分几个小标题来记录
前面故事说过,我哥小时候体弱总被吓着,我们老家对付这个一边普遍的做法就是叫,方法就是拿孩子白天穿过的一双小鞋,磕一下炕边(我们小时候都是睡大炕),喊声xxx回来找妈妈睡觉啦!然后另一人答:回来啦!喊七次算是一遍,一般要喊七遍,然后把小鞋放到宝宝枕头边上,鞋尖对着宝宝…但是这个办法也有不管用的时候
那些天,我哥整夜的哭,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叫了好几天也不管用,我妈抱着孩子就去了我四奶奶家,跟四奶奶说起这事,四奶奶领着我妈就去了一个杨姓人家,这个出马仙是这杨姓老爷子的姑姑,去了起香,香快烧完了,仙家回来了,回来第一句话就是,我在长白山采药呢?收到信就回来了,原来是这孩子啊,前面说过这个仙家跟我妈很熟,我妈小时候这个仙家就整天喊她“那个孩子”然后看看我哥说:这孩子事太多,不好养活(我发现只要去给小孩看事的仙家第一句话都是这孩子事太多,不好养活)然后跟我妈说认给我们吧,就这样我哥就认出去了,自从认出去以后我哥果然不再整夜整夜哭了,你以为故事就完了?下面才开始
杨老太坐到炕上,在脖子后边开始抓,抓一会放炕上一把黄连,继续抓,又抓出一把柴胡,一会功夫炕上就多出一大堆药,我妈讲给我听的时候,我说是杨老太藏身上的吧,我妈说夏天衣服那么薄,藏一把可能,藏一堆肯定不可能
杨老太身上总带着一小包一小包的药,玉米粒那么大一小丸的丸子药,仙家说是自己采药研制的,好多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去找她要药,我妈说我爸爸哥哥他们三个都吃过那种药,可苦了,但是真的很管用,这个徒手抓出药的事我是从小听到大,一直想见识见识
一三年的时候我陪朋友去一个很出名的出马仙那里,看完说要给带点药回去,也是徒手抓,然后往水杯里放,爆句粗口吧,就是空气,屁都没有,旁边还有个老太太还跟我们说,看,给你们抓了三十多味药呢,我呵呵了,题外话,这个出马仙看事要钱多,我总结是骗钱的
日期:2017-07-10 00:01:47
6.看见怕吓着你
这个还是出马仙和出马的仙家的故事,前面说过出马仙姓杨,是我们村的娘家,经常在我们那住着,跟她同宗的一个老太太,咱们称杨家媳妇吧,今年有八九十岁吧,经常逗她,我看看你吧
每次仙家都回答:不让看,吓着你。杨家媳妇不死心,没事就去逗,我看看你,让我看看你,就看一回,写到这我感觉好像我闺女跟我要吃的我不给,她就是这套话,吃一口吧,就吃一口,(⊙o⊙)…写跑题了,继续说
那时候水泵是很奢侈的东西,都是去井边打水,然后用扁担,担回去放到水缸里,存一缸,吃没再去打水,有的甚至几家共用一个水井,那天杨家媳妇照例逗完仙家然后去担水回家做饭,走到井边吓得妈呀一声坐地上不会动了,井边一条碗口粗细的黑蛇,盘一盘在那,一眨眼功夫,在看,哪有蛇的影子,杨家媳妇饭也不做了,跑到杨老太住的那家,进屋,杨老太坐炕上笑嘻嘻的看着她:说不让你看你不听,吓着了吧!
据杨家媳妇后来说,乍一看吓一跳,回过味来想,这就是仙家真身,所以才跑去找杨老太的
我说这仙家也这么调皮啊,我妈说这常仙岁数小,那会才四五岁,据常仙自己说她们是十二年一岁的
日期:2017-07-10 00:04:07
7.偷苹果
这个还是杨老太和常仙的故事,前面说杨老太经常住娘家,这个故事是前面那个故事里杨家媳妇的儿子说的,这杨家儿子咱们给他命名叫杨娃吧
杨娃算是我们村里头脑比较好使的人,集体果园刚开始对外承包,他就全部承包了,承包了,但是销路并没有多好,也没有现在那么多大的商超可以供给,所以一般都是批发给零售商,水果摊什么的,这样就需要有地方储存,那个年代储存水果都是用藤条编成桶状,再用藤条编个盖子,苹果装满桶用稻草把盖子和桶绑在一起,然后放进地窖里,地窖都是在土地上向下挖几米,然后掏空一块,里面四周用砖砌起来,一般把家里面白菜,萝卜等需要保鲜的蔬菜水果放到地窖里,窖口用盖子盖好锁起来,外面在盖上不穿的旧衣服不用的旧棉被等等,这样里面的蔬菜水果冬天也不会冻坏,下窖拿东西时候从窖口顺一个梯子下去,上来在把梯子拿上来,为什么交代这么清楚呢,后面你就知道了。
杨娃和他母亲一样,都喜欢逗常仙玩,这天杨娃跟常仙逗:老爷,(我妈说她小时候常仙都让大家喊他小爷,后来大了常仙开始让大家喊他老爷,爷,二声),你那么厉害,能不能知道我们家窖里啥样啊,常仙也爱逗,今天却不说话了,一会杨老太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彤彤的苹果,说这是从最下面一排,第三个果篓里面拿出来的!就这一句话,杨娃彻底服了,因为品种问题,我们那里产的苹果都是青色带一点点红的,没有特别红的,杨娃说就这一个,还是他亲手放进去的,别人不可能知道,而且是放到中间的,大伙不信,挑几个爱跑腿的一起去杨娃的地窖里看,果然最下面一排第三个果篓翻遍了也没有那个红苹果了
这种事情不只这一件,还有一件是我姥爷讲给我听的,咱们下个标题说
日期:2017-07-10 00:06:40
8.偷肉
前面讲过常仙偷苹果的事,下面说说常仙偷肉,这个故事是听我姥爷讲的,绝对真实,为什么?我先讲讲我姥爷这个人
我姥爷原先是私塾先生,很是喜欢诗词,蝇头小楷写的特棒,楼主小时候想学毛笔字,光学握笔学了十几天,惭愧的是,没坚持下来,姥爷疼我,又会耍赖,现在写字也不好看
那会流行在屋里贴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语录什么的,包括春联,大家都喜欢找姥爷去写,后来最严那几年抓典型,觉得他是封建毒瘤,批斗,怎么打都不屈服,直到后来工人纠察队给平反了,一辈子特正直的一个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没有灰色
好吧,一说就跑题,咱们言归正传,姥爷村里办喜事,前一天大家一起帮忙,杀鸡,买肉的,前一天要把肉过油炸好,然后第二天开席要用的,我们那叫走油肉,忙一天,去主家的弟弟家里吃饭(主人家还有别的准备工作要做,一般都是安排在亲近人家管帮忙人吃饭),吃着呢,有人逗常仙:
“小爷,你能从xxx家(就是办喜事的人家)拿点东西来不?”
“怎么不能?等着!”
不一会就听堂屋碗橱里哐啷一声,大伙过去打开碗橱一看碗里一块走油肉,杨老太在屋里炕上坐着:“好烫爪子”,然后告诉大家伙,送回去吧,主人家该着急了,大伙一起跟着去,我估计也是想看热闹,过去一看,主人家发现刚炸好的走油肉少一块,正急得团团转找呢
姥爷一辈子最讨厌人说鬼鬼神神的,但是就服这个常仙,说这才真是有道行的,对了,常仙看事,治病都不要钱,施药也免费,据他自己说药都是自己上长白山采的,有人偷偷把钱藏在纸钱里,一进屋常仙就说,把你藏在哪哪哪的钱拿出去,私烧你们的钱我们要被罚道行的,杨老太一直到去世看事都是不要钱的,后来这些年我们那个地方看事的越来越多,但是姥爷说,看事张嘴就多少钱多少钱的全是骗钱的
日期:2017-07-11 01:17:29
9.哭
其实出马仙的故事还没写完,但是看到楼上朋友写的过世老人回来逗弄孩子的事,也写一个类似的吧,然后就去追大核桃的帖子啦(⊙o⊙)…话说真的好喜欢大核桃的帖子,楼里的朋友也可以去搜来看哈,大核桃帖子的名字叫【小故事,大杂烩,听着好再来】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一个朋友家,这个朋友咱们就叫她阿焱吧
阿焱结婚不晚但是要孩子晚,同龄人的孩子都快上小学了,她才怀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家里有了宝宝本来是件高兴事,但是满月没多久高兴不起来了,大概宝宝第四十天左右的一天,太阳一落山,五点多钟,宝宝开始哭,阿焱以为宝宝热了,摸摸没出汗,应该不是,冷了?小手小脚都暖暖的,尿布也没湿也没拉臭臭,饿了?试了试孩子也不吃,渴了?喂水也不喝,抱到怀里还是在哭,抱着满屋走宝宝还是再哭,折腾着到了九点钟,宝宝安静了,吃着奶睡着了,阿焱和婆婆讨论着,是不是孩子生病了不舒服,打算第二天带宝宝去看医生,一夜无事
医生也没说出所以然来,开了点补钙的滴剂,应该是叫滴剂,我们家孩子小时候没吃过这种东西,不太清楚,从那以后的一个多月阿焱的宝宝每天从下午四五点雷打不动哭到晚上九点钟,中间哭累了闭一两分钟眼睛然后继续哭,九点钟一到立刻闭嘴,或睡觉或吃奶,夜里也无事,阿焱形容哭的撕心裂肺,嗓子都哭变音了,已经连续二十几天了,阿焱翻书,上网,查的资料学方法,各种医院诊所跑遍了,怎么都没用,最后婆婆试探着提出,老人都说孩子哭可能看见脏东西了,要么找出马仙看看吧,阿焱觉得无稽之谈,坚持着过了一个多月,又试了些办法,不管用,直到有一天中午,阿焱抱着孩子背对阳台在床上喂奶,孩子突然开始哭,听到哭声阿焱妈妈(阿焱妈妈是宝宝哭了好些天阿焱才告诉她的,然后老人家就过来了)和婆婆,妹妹(阿焱老公的妹妹放暑假前一天才回来)赶紧进屋,妈妈从阿焱手里抱过孩子开始哄,继续哭,一会发现个规律,宝宝一直看着阳台哭,怎么转身都是看着阳台方向哭,妈妈一着急捂上宝宝眼睛,很灵异的是正常手到离眼睛一定距离时候条件反射就会闭眼,现在手掌都快贴到宝宝眼睛了宝宝还是睁着眼看着阳台方向哭,阿焱妈妈把孩子塞在阿焱怀里跑厨房拿来一把菜刀,阿焱回忆,当时吓傻了,不知道妈妈要干嘛,阿焱妈妈挥着菜刀满屋砍,边砍边骂,从阳台砍到门口,宝宝不哭了
阿焱不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是从前对这些也是嗤之以鼻,但是据她回忆,当时的她为了孩子真的什么办法都愿意去试,她说哪怕是让她每天哭几个小时,只要孩子没事她都愿意
后面的剧情就都差不多了,找了这么一个出马仙,香一点上,还没说话,出马仙就说一个长得什么模样的老太太,站阳台上对着孩子笑呢,在你们楼下好几天了,开始想跟你(指着阿焱的妈妈)上楼来着,你身上有针,没敢上,(不知道跟针有啥关系,阿焱没说我也没问)昨天你们家回来人了,跟着进屋的,一开门时候孩子还哭了一声,没事,送出去就好了,然后教了回家以后需要怎么做,就说,回去吧,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孩子哭大人也哭的(大概就是这么说的),然后阿焱妈妈回来一形容,阿焱回忆起孩子姑姑回来时候孩子正睡着,的确哭了一声,阿焱婆婆说长那样的老太太是阿焱老公的姥姥,去世好多年了,小时候很疼阿焱老公,但是去世时候没有通知阿焱老公,可能知道外孙有孩子了过来看看,后来按照出马仙教的办法做了,孩子就好了
这件事神奇的地方就在于,1.阿焱妈妈起香以后还没说话出马仙就知道要问什么事,2.阿焱没见过阿焱老公的姥姥,阿焱妈妈更没见过,出马仙怎么知道阿焱老公的姥姥长什么样子的,3.阿焱妈妈来的那天的确是凑巧买了一包针带在身上,出马仙怎么知道的,4.出马仙怎么知道前一天宝宝的姑姑回来的,还知道孩子姑姑一开门孩子哭了一声,5.阿焱妈妈去出马仙那里时候阿焱的确是抱着孩子坐在床上哭,也许凑巧,也许……
日期:2017-07-11 12:39:21
10.现世报
在我们老家,每年冬天都要撒年糕(家乡土话,就是做年糕的意思),那时候做饭全是烧柴,农闲的冬天就要把一年用的柴砍好储备起来,而砍柴是个累活,吃别的饭不如年糕顶饿,所以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会撒上几锅年糕,年糕也成了冬天的主食
年糕的制作很繁琐,最少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为什么这么说呢,制作年糕其中有一步是出锅时候需要两人抬起盛着年糕的篦子翻到另一张篦子上,大概有一百多两百斤这样,有人说为什么不把每锅都做少一点呢,一个人就可以了啊,节省劳力啊,其实不然,这样虽然是两个人在做,但是效率高
这个故事的主角家不是,他家制作年糕同样是一两百斤一锅,他自己就能翻的过来,脸不红气不喘,因此得一外号:二牛,就是说此人有两头牛那么大力气
二牛没有媳妇,跟着寡居母亲一起生活,二牛干活的确是把好手,干活利落又有力气,但是日子却过不起来,此人不孝,谩骂母亲不说有时候还动手打
这天二牛又不知道因为什么把母亲打了一顿,母亲坐炕上拍着腿开始哭:天杀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不孝子,怎么不打雷把你劈死……(反正就是老太太骂街那一套吧)这时候二牛正坐在离炕一米多远一个柜子旁边吃窝窝头,回身刚要骂他母亲,刚说出个“你……”一个雷劈下来倒地上死了
我不想写二牛母亲后来如何了,其实父母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二牛如此对待她,安知没有她的责任呢
讲故事给我的人说:百善孝为先!如果对他亲娘都不好的人,一定要远离他,我觉得物以类聚,不但要远离他,还得远离他身边的人
日期:2017-07-13 21:51:39
11.十个面包也换不回我儿子了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们家邻居,姓杨,咱们文中就称他为杨大吧
杨大算起来还是我叔叔辈,没亲戚关系,按同村辈分来算的,前几年已经故去了,故事发生在二十几年前,杨大有两个儿子,故事发生的时候杨大大儿子四五岁,二儿子还没出生
在我们老家每年的二月十九是庙会,在某座名山下要搭戏台子唱戏的,一般会唱七到九天,从二月十六晚上开始,那晚一般都是歌舞,二月十七白天开始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一天有这么三场戏,二月十九这天最隆重,那个时候二月十九算是一年中一次很重要的活动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云集于此,离得近的每天三个来回,离得稍远的早上来,傍晚回,晚场就不听了,再远的有亲戚在附近的住亲戚家,没有亲戚的就不天天看了,而这几天各路商贩也汇集于此,吃的用的应有尽有,楼主姨家就在就在戏台子旁边,所以每年除了春节最开心就是这几天,学校放假不留作业,在姨家从二月十六住到开学,每天在戏台子下搜罗好吃的好玩的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