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日期:2016-12-12 21:33:00
  国人暴动
  话说周夷王驾崩后,其嫡长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继位后的周厉王发现诸侯们越来越不听话,定期前来朝贡的诸侯越来越少,国库日渐空虚。周厉王很想扭转这种不断衰落的局势,就任命虢公长父(就是此时的西虢国国君虢厉公,周武王当初在王畿镐京附近封了大批姬姓诸侯国拱卫王室,其中封自己的同父异母弟虢仲为西虢国君,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附近。后来西虢东迁,等以后再细讲)为卿士,主管军事,解决四方戎夷蛮狄之患;任命荣夷公(荣国国君,荣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鄠县,毛主席时代将其简化改名为户县)主管经济事宜。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虢公长父的施政效果,但是在了解了周厉王任周天子期间,楚国主动取消了王号,以及之后周国暴动,犬戎没有趁机来犯后,我们可以推断出虢公长父在军事方面应该做的比较出色。而荣夷公呢,为了尽快的使国库充盈,就推出了“专利”政策——比如说某个诸侯的私人采邑或者还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公有领土,其中有能耕种粮食的土地还是归诸侯等所有。但是剩下的不能种植粮食的山川林泽等,里面可是育有大量的有价值的动物、草药、矿产等资源,以前大家都是免费的打猎、采药、捕鱼等。从今以后,全都收归国有,如果个人有因此而有所收获的,必须向国家缴纳重税!此举短时间内的确可以使得国库充盈,但是因此将社会的各个阶层全都得罪了!贵族虽然衣食无忧,有食邑供自己挥霍享用,但是谁愿意把本就属于自己的资源白白的让出去;老百姓更是怨声载道,本来就生活拮据,闲时去山里打个野味,采个草药补贴家用,朝廷居然还要与民争利,争这个微薄之利!

  因此诸侯以及大臣们都极力上书劝谏,比如说朝中大臣芮良夫(芮国国君,姬姓,芮国在今陕西省大荔市附近)当面向周厉王劝谏:“再这么整下去,我们大周就要衰微了!荣夷公专擅财利会将我们大周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大王!他搜刮来的财利来自万物,万物是天地所有的。天地生成的万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专擅呢?恳请大王废除这条政策,望大王三思啊!”但是周厉王因为这条政策能快速的使国库充盈,并没有听从大家的劝谏,依然重用荣夷公。

  天下臣民怨声载道,厉王天天都能听到士民对其非议的刺耳言论。于是,暴厉强横的周厉王采取高压手段,组建了一直巡逻部队,由巫师率领,发现非议朝政者,格杀勿论!如此血腥的限制言论自由,使得大家都不敢说话了,路上遇到熟人都不敢开口打招呼,只能使个眼色快速走开,“道路以目”,生怕说错一个字就被就地格杀!

  终于,周厉王如愿以偿了,耳根清净了,国库充盈了。他得意的对召公(召公跟周公一样,都是官职,第一任召公是被封在燕的姬奭,此后召公都由姬奭的后人承袭)姬虎说:“怎么样,天下臣民都不敢胡言乱语了,并且国库满满的。”
  召公姬虎忧虑的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大王,如今大王只是堵住了他们的嘴,但并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心服口服,这就好比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啊。微臣真的担心大周的未来!”
  周厉王不以为然的说道:“天下都是本王的,所有的人都是本王的子民,谁敢不服?!”
  若干年以后,到了公元前841年,人民终于忍无可忍,集体暴怒了!镐京城里的国人(关于国人、野人、奴隶的介绍,夏朝那里已经叙述了,这里就不再解释了)拿着棍棒等所有能当武器的工具,集结起来,发疯了似得冲向王宫。

  周厉王得到消息后,大发雷霆:“暴民!都是暴民!来人,快点派镐京城里的军队前去镇压!”
  手下大臣无可奈何的奏道:“大王,我们的士兵都是国人子弟,大王觉得他们会去镇压自己的亲人吗?”
  厉王一听,有所悔悟,但此时来不及细想,从王宫北门仓皇逃跑,一直马不停蹄的逃到彘地(今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
  周厉王虽然成功出逃,但是他的妻妾子女依然身在宫里,国人冲进宫之后,把王宫找了个底朝天也没揪出周厉王。当得知厉王已经逃出镐京后,就要找出厉王的嫡长子姬静,将这些年来的怨气撒在王储身上!
  好在姬静比较聪明,在王宫彻底被包围前,就逃了出来。权衡一番后,火速逃往对大周忠心耿耿并且品德高尚的召公姬虎家里。
  街上的人们都冲向王宫,就你一个人反方向急跑,所以姬静很快的就被一些聪明的国人怀疑了,当姬静跑进姬虎家后不久,姬虎家也被国人包围了!

  姬虎让家丁们守住大门,又将自己的儿子叫出来,悲愤的说道:“事已至此,也不能一味的埋怨大王不听我的忠告了。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儿子,你…………。唉!”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姬虎实在是难以启齿。
  “父亲,从小您就教孩儿食君禄,忠君事。孩儿一直以父亲为榜样,修身立德,忠君爱国。如今王室有难,太子前来求助于您,我们身为臣子,定要全力相助!儿臣愿意替父亲分忧!”
  说完,走向大门,向着门外暴怒的国人们说道:“吾乃太子姬静,父王已经不再宫中………………”还没说完,就被冲上来的国人拖进人群,活活打死。压抑了几十年的国人终于出了这口恶气,他们也敬佩品德高尚的姬虎,知道他一直劝谏厉王废除“专利”政策,就没有冲进姬虎家,而是安然的退去。
  国人退走后,惊魂未定的姬静望着抚尸痛哭的姬虎,既伤心又感动,心里默默的说道:“如果我将来继位,一定不会让此局面再次发生,一定要做个仁君!”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目前已知的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但是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将我们中华民族的确切纪年推前至五千年以上!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后,厉王出逃,大家又以为太子已死,就推举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代行天子职责,史称“周召共和”,所以公元前841年也称为共和元年。此时厉王依然在世,但是又不可能将其接回来复位,又不能立其他王室子弟继位,就这样一直维持着周召共和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828年,周厉王在彘驾崩后。
  这十四年以来,周召二公殚精竭虑,不仅废除了“专利”政策,还平息了众怒,使得国人不再对王室心有怨恨。因此,在周厉王驾崩后,召公姬虎昭告天下:在国人暴动那天,被打死的不是太子姬静,而是自己的儿子!太子这些年来一直在自己的家中学习治国之道!
  日期:2016-12-13 13:01:01

  宣王中兴
  大家得知此事后,都更加的敬佩召公姬虎的为人!再加上此时对厉王怨气已消,就同意召公拥立姬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公元前827年为周宣王元年,周召公和的时代终于结束了。周宣王即位后励精图治,在缓和了国内矛盾,稳定了经济之后,周宣王将重心转向了国外,着手应对不断入侵的少数民族。
  周宣王四年(即公元前824年),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本部征讨西戎。
  周宣王五年,周宣王与当时的军事天才尹吉甫(兮氏,名甲,字吉甫)北征进犯的犬戎,获胜后,宣王回朝,尹吉甫则率军一直向北攻到太原(在今甘肃镇原一带,不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迫使犬戎远遁至西北。尹吉甫是《诗经》的主要编纂者,被尊为中华诗祖。

  周宣王六年(即公元前822年),秦仲英勇战死。秦仲有五子,其长子秦其(嬴姓,赵氏,名其,公元前821年至公元前778年在位)继位,是为秦庄公。
  周宣王七年,秦庄公兄弟五人率周朝七千兵马,大败西戎,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
  如此同时,面对前来进犯的淮夷,周宣王毫不畏惧,果断的派召公等率军征讨,到周宣王十八年,成功的臣服了以徐国为首的淮夷诸方国。
  而对于南方楚蛮,周宣王也予以震慑,并且为了遏制南蛮楚国势力的崛起,将其元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市),建立申国(这是南申国,还有西申国,后面会讲到)。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尹吉甫作《崧高》咏其事,此篇后来收入到《诗经》当中。
  周宣王二十二年,周宣王做了一个高明的分封,封其弟友于郑,是为郑桓公。《左传》开篇讲的就是郑国的事迹,郑伯克段于鄢,我们高中语文都学过。通过了解郑国历史,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智慧,后面再细讲。
  从周宣王五年至周宣王三十年,周军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成功的将四方蛮夷压制住,从表面上看像是中兴,但实际上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周王朝衰落的局面,这些周围的少数民族仅仅是暂时的被你压制,被你击退而已。而此时的周朝并无法将其同化,如果周宣王的继任者是个庸主,周朝依然面临严峻的边疆形势!而国内呢,周朝此时已立国两百多年,立国之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已经跟周王血缘淡薄,关系疏远,更别说异姓诸侯了。这种联邦制的政治体制已经不适合此时的周朝,但是周王室无法改革其政治体制,只能听天由命了(我们的祖先用鲜血和智慧告诉我们,我们中华民族只适合中央集权制,希望后世子孙千万不要走弯路!)!

  日期:2016-12-13 21:09:26
  此时天下大部分诸侯本来就与你周王室生疏了,你周宣王更应该以身作则遵守维护周礼等祖先制定的法制,与诸侯们搞好关系。但是………………
  话说周宣王打败淮夷之后,淮夷罢兵,向周天子臣服。这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挨着淮夷的鲁国了,所以鲁武公姬敖就领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嫡长子括、嫡次子戏前往镐京朝见周宣王。朝见时,周宣王非常喜欢戏,就授意鲁武公,让其改立戏为世子,不得违命。鲁武公很苦恼,因为他们鲁国是周礼最坚定的维护者,按照礼制,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爵位,但是周王居然让自己破坏礼制!而王命又不得不从!周武公闷闷不乐的回到鲁国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嫡次子戏继位,是为鲁懿公(公元前815年至公元前807年在位)。

  事情还没完,鲁懿公的哥哥括没说什么,但是括的嫡长子公孙御不高兴了,本来这鲁国国君之位是自己父亲的,到时候自然会传到自己手里的,现在自己居然变成了寄人篱下之人!而鲁国民众大都维护宗法制,都全力支持御,因此公孙御暗中很轻松的就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并找准机会,于公元前807年成功的刺杀了鲁懿公,然后自立,是为鲁废公(公元前806年至公元前796年在位)。鲁废公在位第十一年的时候,周宣王得知了这件事情,勃然大怒,立即派重兵前去讨伐并诛杀了鲁废公,然后立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做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公元前795年至公元前769年在位)。

  周宣王公然带头破坏礼法,使得这些年通过征伐蛮戎积攒的威严荡然无存,天下诸侯也都有样学样,礼乐崩坏!
  日期:2016-12-13 22:22:55
  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82年,在位46年的周宣王驾崩了,其子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公元前781年至公元前771年在位)。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岐山发生地震了,岐山乃周朝发祥之地,用后来的话说,是周的龙脉所在。所以太史伯阳甫叹息道:“此乃不祥之兆啊,从前伊水、洛水枯竭,夏朝灭亡;黄河枯竭,商朝灭亡。天地间阴阳二气,阳气伏在地下,阴气压迫者阳气使其不能上升,两者有规律的和平存在,如今这种平衡被打破了!阳气冲开阴气的压迫上涌,致使地表震动!地表震动,使得泾水、渭水、洛水三河源头阻塞!水土气通而湿润,便能生产作物,为民所用。如今土地没有水源,致使民众缺乏财物日用,国家不灭亡,要等到何时!十是天数的一个轮回,若要灭亡,必不会超过十年!”伯阳甫真乃神人也!居然能准确的预判西周灭亡的时间!

  发生地震后,周公召公第一时间组织军民前往岐山抗震救灾。古代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那可是头等大事,大家都以为是朝廷哪里做得不够好而惹得上天惩罚,天子更是要深刻反思,勤政恤民,做出表率。但是周幽王呢,此刻非但不反省,还忙着选美!于是大夫赵叔带上奏:“山崩川竭,乃不祥之兆!况且岐山乃我们大周发祥之地,一旦崩颓,事非小故。希望大王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做出表率,尚可望消弭天变,恳请大王将挑选美女的事先放一放。”周幽王沉默不语。

  虢石父见周幽王面有愠色,谄媚道:“国朝定都丰镐,千秋万岁!那歧山如已弃之屣,有何关系?叔带久有慢君之心,借端谤讪,望吾王详察。”
  周幽王听后,立马眉开眼笑:“虢公所言甚是。”于是将赵叔带免官。
  赵叔带回家之后叹息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于是携家前往晋国,赵叔带就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始祖。箕子创立朝鲜后,接受周王的封号,回中原朝拜,途径故地朝歌时,百感交集,就做了这首悲伤的《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虽然周幽王没有将地震的事情放在心上,不管不顾,但是好在有能力出众且忠心耿耿的周公与召公处理,灾区并没有发生民变。
  日期:2016-12-14 10:41:20
  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幽王率军攻打褒国,褒国兵败,褒国国君知道周幽王此时正在选美后,就献出美女褒姒,以求幽王退兵。褒国规定其本国妇女“称国及姓”,就是国名放在姓前面来称呼。褒姒姓姒,所以我们称呼其为褒姒。
  当周幽王见到褒姒的那一刻时,被迷的神魂颠倒。眼前的这个女子楚楚动人,美貌无双,肌肤吹弹可破。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幽王心中不由自主的就产生了要保护眼前这个女子的欲望。幽王瞬间就爱上了眼前的这个叫褒姒的女子!
  周幽王当即宣布退兵,并赦免了褒国国君,然后带着褒姒赶回镐京。《搜神记》里记载,幽王生于宣王三十三年,也就是说此时幽王十七岁,正是精力旺盛的年龄。但是幽王的父亲和爷爷在位时间都很长,宣王三十三年时,周宣王至少六十岁左右,六十岁了才有嫡长子?所以我觉得幽王此时年龄应该在四十岁左右。
  回到镐京后,周幽王不理朝政,整日整夜的跟褒姒在一起。幽王的王后申氏(西申国国君的女儿)一开始不以为然,早就司空见惯了,幽王三分钟热血,没几天就喜新厌旧,不会有女人对本王后构成威胁的!但是半个月过去了,幽王依然宠幸褒姒,三个月过去了,还是如此,半年过去了,依然如此!一年后,褒姒居然还给幽王生了个儿子!王后急了,哪里来的狐狸精,看来不除掉不行了!于是,王后仗着自己是后宫之主,就对褒姒发起了攻势!

  但是王后低估了褒姒在周幽王心中的地位,当周幽王知道褒姒遭到王后的嫉恨陷害之后,毫不犹豫的废了王后申氏!为了更好的保护褒姒,本着母以子贵的想法,将太子姬宜臼废掉,放逐到其姥爷申侯那儿,并且下旨没有诏令不得擅自回京!随后立褒姒为王后,而褒姒所生幼子姬伯服被立为太子。
  举国哗然,这是公然破坏礼制啊,因此诸侯大臣们争相劝谏:“历来王后必须出身高贵,并且必须是一等诸侯之嫡女,并且废掉王后乃是大事,不能草率决定。”但是周幽王意志坚定,拒不听谏,并且铁了心:谁欺负本王的褒姒,本王就修理谁!
  日期:2016-12-14 20:37:53

  周幽王发现,自打褒姒进宫以来,就没笑过。如今封其为王后,立其子为太子,心爱的褒姒居然依旧面若冰霜。于是周幽王就发告示:能让王后笑者,重赏!
  佞臣虢石父最擅长逗主子开心,见到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就立即向周幽王献计:“大王,先祖为了防备西戎来犯,从镐京城东的骊山起建烽火台,每隔二十里就找高地建一座烽火台。若是西戎白天来犯,我们就放烟,若是晚上来犯,我们就点火,这样关中诸侯们都能第一时间前来救驾。微臣觉得大王可以带着褒后去骊山游玩,然后点燃烽火,当褒后见到诸侯们慌里慌张赶到,又没有发现西戎的囧迫样子后,肯定会开怀大笑的。”

  周幽王大喜道:“好主意,爱卿速去准备,事成之后重重有赏!”
  两天后,一切准备妥当,正好这天晚上月明星灿,周幽王就命手下点燃骊山烽火,二十里外的烽火台看到骊山这边的烽火点燃,也在第一时间点燃了烽火,如此迅速的传递,很快各地诸侯就知道镐京有难,快马加鞭的赶往镐京,当褒姒看到第一批快速赶到的诸侯将士那不知所措的样子时,咯咯大笑,在一旁的周幽王看到终于成功的搏美人一笑,心情无比舒畅。很快的,第二批诸侯也来了,风尘仆仆的赶来后并没有发现险情,也是一脸蒙圈,没有险情,烽火怎么会点燃呢?褒姒又开心的咯咯咯咯的笑起来。那天晚上,褒姒笑了十几次,在一旁的周幽王看到心爱的女人今晚笑的这么开心,更加激动。但是,你只考虑爱妃的心情,考虑到诸侯们的心情了吗?

  从那之后,周幽王时不时的下令点燃烽火,“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太史伯阳甫见周幽王居然如此儿戏,就对自己的好朋友郑桓公姬友说道:“有机会将你的封国迁至关东地区吧,关中地区待不住了。”
  郑桓公深以为然,就谦恭的问道:“北方和西方深受犬戎之害,肯定不予考虑;秦岭以南道路险阻,远离中原并且尚未开化,也不予考虑。我觉得南阳盆地小国林立,便于日后发展,乃首选之地。其次是洛邑以东。您觉得我迁到哪里合适呢?”。
  太史伯阳甫沉吟道:“南阳盆地南面的楚国将来必然会强大无比,并且会图谋北上,到时候南阳盆地首当其冲,您愿意有个强大的邻居天天来威胁你吗?所以依老夫之见,只有洛阳东面,黄河和济河的南面可以居住。这个地方,地处东虢国(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和郐国(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之间,西依嵩山、箕山,并且东虢国与郐国这两国国君都是贪财好利之辈,百姓们不归附他们。您身为朝廷司徒,又是天子叔父,朝野上下都很爱戴您,只要您张口向他们借地,他们不敢不给。日子一长,虢郐两国的百姓都会成为您的子民啊!”

  于是,郑桓公于周幽王九年派长子掘突带上厚礼向虢、郐两国借地,两国国君碍于情面,各献出五座城,这样郑桓公就有了立国基础,便下令原封地上的子民准备东迁。郑桓公按照太史伯阳的建议,重点打造“京”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荥阳),为以后武公掘突东迁打下了基础,也为日后名满天下的士族——荥阳郑氏打下了根基!

  废太子姬宜臼在姥爷申侯那里一直密切关注着镐京城的动向,当得知自己的父亲点烽火调戏诸侯,惹得诸侯严重不满后,姬宜臼知道,时机就快到来了!
  日期:2016-12-15 10:57:41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主动派人联系申侯,希望申侯能帮忙跟周王通融通融,开放边境贸易。几乎没有农业和手工业的犬戎很想获得大周的生活必需品。真是天助我也!姬宜臼就和自己的姥爷申侯谋划:联合犬戎攻打镐京!争取拉拢犬戎帮姬宜臼除掉褒姒母子,登上王位,允诺事成之后大周开放与犬戎的边境贸易口岸。
  犬戎爽快的答应了!双方盟誓之后,犬戎国主亲帅精锐来到申国与申侯和姬宜臼汇合。然后,在周奸申侯的带领下,绕过防守区域,长驱直入直奔镐京!
  当获悉犬戎大军兵临镐京城下的那一刻,周幽王慌了,立马派人前往骊山烽火台,通知守兵点燃烽火。当犬戎国主看到烽火台冒出的浓烟,大吃一惊:“申侯,你居然敢耍我?!你看那冒出的浓烟,别以为我不知道,这是你们周人专门用来对付我们大戎的,各地诸侯得到烽火信号后很快就会前来救援镐京,来人!将申侯绑了!”。说罢,就要调转马头,奔回老巢。

  “大王且慢!”申侯拉住犬戎国主的战马,激动的说道:“大王有所不知,这个周王天天点燃烽火拿各地诸侯开心,以取悦骊姬。这次诸侯们依然会以为还是周王在恶搞,不会前来救驾的。我与周王有如此深仇大恨,怎会谋害您呢?镐京就在眼前,大王你一定要帮我报仇啊。”
  犬戎国主最终相信了申侯,于是命令部下全力攻打镐京。很快,镐京陷落。进入镐京城的那一刻,犬戎大兵们惊呆了:“这么繁华,这么多美女,这么多财宝!”于是,犬戎大兵们顾不得其他的,开始烧杀抢掠!而犬戎国主则率领亲兵卫队,直扑王宫!申侯的部队随后才进城,申侯看到犬戎大兵们烧杀掳掠,急忙劝阻,但是哪里劝得住!
  此时周幽王的身边还有他的叔叔——郑桓公姬友,如果周幽王听姬友的话,快速独自逃离,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但是周幽王把褒姒的命看的比自己的命都重要,怎么会独自离去?于是不顾手下劝阻,找来马车,载着褒姒和自己心爱的小儿子伯服,在姬友力竭战死的掩护下,才成功的从东门逃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