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梅姐

作者: 月言

  日期:2015-09-02 14:26
  引子
  在大别山南麓,有一座不太显眼的山,名叫虎山。虎山脚下住着百十来户人家,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在这里,主人公向文饱受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捉弄。然而,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和来自方方面面的激励,特别是梅姐的呵护,他最终还是很幸运地走出了虎山,成就了个人的事业,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故事从主人公刚刚升上初中开始。
  太阳西下,仲秋的虎山显得有几分阴沉,天上突然飘来的淅淅沥沥的小雨又令人感到十分厌烦。这个时候,忙农活儿的劳力早已收工了,读书的学生也正往回赶路。
  向文两手不闲,左手按着斜肩挎的书包,右手捏着一把烟屁股,与虎山大队的几个同学一起,前前后后地沿着虎山的羊肠小道,一溜烟地往回家的方向跑去。
  紧跟在向文身后的是向俊。向文虽然比向俊小两岁多,且身体又瘦弱,但人挺机灵,像兔子一样跑的飞快,很快将向俊甩在身后老远。可能是刚上初中接受新的文化知识,让他太兴奋了吧!
  读小学时,向文不需出远门,就在爸爸当校长的虎山大队民办小学就读。现在上初中了,就要到肖石冲管理区办的片中——肖石冲中学就读,早起晚归,中午在学校就餐。肖石冲中学离向文的家约八里路,中间就隔了这座虎山。说是虎山,其实山并不凶险,也不是很高,只是山形有点像老虎而已,也有传说山上曾经有老虎出没,所以后人称其为虎山。
  当向文刚刚跑到离家门口不远的榨门塘梗上准备歇口气时,忽听隔壁的肖大婶在大声地呼喊他:“文儿——快回来呀——你爸爸的老毛病又犯啦——”

  “哎——”向文连忙扯开嗓子回应了一声,接着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口气跑回了家。此时,右手捏的一把烟屁股早已攒的稀巴烂。
  向文的爸爸名叫向锦山,今年四十九岁,生性老实本份,早年毕业于三江口师范学校,是虎山大队唯一受过高等教育的长者。他原本是一名公办教师,但在“大鸣大放”时遭人暗算被下放回家,由此失去了公办教师身份。回家后,他一直在虎山以教书为生,并因此成为虎山大队民办小学的创始人。这会儿,他也是冒着毛毛雨从小学赶回家的,进门后就突发疾病。
  日期:2015-09-02 14:57
  向文跑进家门,来不及放下书包,就钻进了爸妈的卧室,见妈妈和姐妹弟都在场,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连忙蹲下身来,乖巧地叫了一声:“爸,我回来了。”接着摊开捏着烟屁股的右手,又天真地补上一句:“爸,我今天捡了好多烟屁股。”
  见向文回来了,向校长突然撕心裂肺地吼出了两声:“我的儿呀——我的亲人啦——”这声音令人毛骨悚然,吓得全家人不知所措。
  站在一旁的肖大婶也傻了眼,她自言自语地道:“这怎么办……哪这么厉害的病……五哥这难受……”
  向校长在亲房叔伯兄弟当中年龄排第五,所以湾里与他同辈份的人都习惯称他“五哥”。
  看到爸爸如此难受的样子,向文急得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突然,向校长又气喘吁吁地用双手使劲地往上扒自己身上的毛线衣。他身上穿的这件毛线衣,是大女儿向芬初学织毛线衣时花了很长时间织成的,虽然显得不那么得体,但织的很厚实。进入秋天,他就一直穿在身上。此时,他的反常举动,让向芬的心里很是不安,她连忙凑近轻声地问道:“爸,是不是毛线衣不合身?”
  向校长没有回答,还是在不停地喘着粗气,不停地用手扒毛线衣。向文的妈妈程凤莲哽咽道:“锦山,你别动,我来帮你脱。”
  向文早听说爸爸患有心脏病,但从前发病时没这么厉害。今天是怎么了?是不是与抽烟有关?向文也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但爸爸抽了好多年的烟,怎么也戒不了,尽管烟瘾不是很大,也尽管家里很穷。

  向校长自从被下放回家后,就开始学会了抽烟。平时思考问题总喜欢点支烟,这习惯也一直改不了。于是,做儿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看到爸爸没有烟抽的时候,向文就留心从外面捡些烟屁股回来,爸爸再将凉干的散烟丝均匀地放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用手搓成一支支的烟。父子俩心照不宣。
  向文还知道,爸爸以往发病,只要送到公社卫生院打几瓶吊针就会好起来,这次应该不例外。于是,他连忙站起身来对妈妈说:“妈,我去喊人把爸爸送到卫生院。”
  这时,向文的二姑妈向小英急匆匆地赶来了,她听向文说要去喊人,连忙摇了摇头:“我已经喊了,没看见一个劳力。”
  日期:2015-09-02 15:26
  向小英的家在岗下湾,离岗上湾约一里路。平时,向文家有什么急事,她是招之即来。向文还有一个大姑妈叫范春英,比向文的爸爸大两岁,之所以不同姓,是因为她不是向文的奶奶亲生的,是向文的爸爸满周岁时,向文的奶奶存心从外地抱来当儿媳妇养的,但当范春英长大后,向文的奶奶不知为何又把她嫁了。向文的奶奶是在向文读小学二年级时去世的。
  这当儿,屋里又陆陆续续地来了好几位老人,其中一位老人愤愤地说:“真他娘的出奇,不知今天夜里公社电影院放一部什么好看的电影,把一些劳力都早早地诱跑了,只剩下我们几个老东西在家守门、带孩子。”
  “天啦!怎么办呢?”向文的妈妈急得六神无主。
  这时,向文的二姑妈果断地发话了:“文儿,你现在就和姐姐一起做个伴,赶快去把方医生请来,她肯定在家。”
  方医生名叫方月娥,是虎山大队的赤脚医生,年龄与向文的妈妈差不多,住在三小队细庙湾,离岗上湾约四里路。这些年来,虎山大队有人三病两痛就找她诊,往往也是药到病除。
  听罢二姑妈的话,向文便顺手抄起家中用了多年的一只生了锈的铁壳手电筒,和姐姐一道飞快地跑出了门。
  外面的小雨早已停了,地面也没有积水,只是稍稍有点湿润。姐弟俩一前一后很快赶到了细庙湾。方医生平时就对向校长的病情有所了解,听说现在又突然发病,便迅速带上几支葡萄糖针剂,挎起药箱就随姐弟俩赶路。
  方医生赶来后,向校长的情绪已经完全失控,呼吸急促。她来不及喝口水,快速取出针筒,准备注射葡萄糖。可是,推了几次,怎么也注不进静脉。方医生预感大事不妙。此时,向校长还在拼命地撕扯自己身上仅剩的贴身棉布衬衣,并不停地呼吼着。
  “月娥,打不进去,就从嘴里喂吧!”向文的二姑妈立马建议道。
  方医生一听,二话没说,迅速敲开了两支大号葡萄糖针剂,将葡萄糖液倒在一只茶缸里,准备往向校长的嘴里喂。谁知,就在这当儿,向校长痛苦地挣扎了一下后便停止了呼吸。

  突然,卧室门角落里装有半瓶柴油的玻璃瓶“砰”的一声炸碎了。在场的几个老人吓得目瞪口呆,纷纷叹息道:锦山已经走了……他走得好不甘心……
  日期:2015-09-02 16:12
  向校长去世后,一家人哭得死去活来,六神无主。没办法,向校长的后事就由亲房叔伯的人帮忙料理。由于没有钱买棺木,向文的四叔向锦华当即拍板,将“五哥”的遗体火化。
  向校长去世的消息传到白云公社后,公社分管领导急忙召集公社教育组、民政办和肖石冲管理区的相关负责人商讨向校长的后事。考虑到向校长是白云公社第一个实行火葬的逝者,家庭生活又特别困难,最后决定火葬的一切费用由民政办解决。
  第二天上午,等向文的大姑妈赶回来看了向校长最后一眼后,遗体就被抬上了公社派来的手扶拖拉机,送往一百二十多里外的全县唯一的火葬厂去火化。由于手扶拖拉机速度比较慢,加之在火葬厂排队等候了好长时间,因此直到次日正午才将骨灰赶运回来。
  因为实行火葬,所以葬礼非常隆重。白云公社和肖石冲管理区都来了领导,公社教育组的全体同志、虎山大队民办小学的全体师生,还有不少的邻里乡亲都自发地赶来参加追悼会。
  追悼会由虎山大队民办小学林副校长主持,他用颤抖的双手拿着悼词,用颤抖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念着:向锦山校长是虎山大队虎山小学的创始人。他一心扑在民办教育事业上,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民办教育事业。多年来,一直带病坚持工作,直到去世的当天还在学校上课……
  向校长的事迹感动了所有参加追悼会的人。说来也巧,此时的天空又突然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更增添了悲伤的氛围。
  向文的妈妈早已神经错乱,她时不时乘人不备,揭开骨灰盒,伸手就从里面抓骨灰往嘴里塞,邻里乡亲上前一劝,她即刻又昏倒在地。这可吓坏了方医生,她连忙招呼乡亲们:“快把凤莲抬进屋。”然后,迅速实施抢救。
  向文的大姑妈和二姑妈也早已哭得像个泪人儿,瘫坐在冰凉湿透的地面上拉都拉不起来。向文和姐妹弟围在安放骨灰盒的大桌子旁,一直用手抚摸着骨灰盒,并嚎啕痛哭。
  哎——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人死不能复生……今后的日子还长得很,你们要振作起来,好好生活……邻里乡亲纷纷上前劝慰。
  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向文怀抱骨灰盒,与姐妹弟一起将爸爸的骨灰送上了向家的祖坟山。

  向文的爸爸去世后,不满十二岁的向文就成了家里的“大男人”。向文的妈妈由于伤心过度,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头晕目眩,不醒人事。一个原本牢固的家庭,突然变得弱不禁风。向文想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于是想到了退学,想和早已辍学在家务农的姐姐一道帮妈妈一把,多挣点工分养家糊口。然而,当向文当着妈妈和姐姐的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却遭到了妈妈和姐姐的坚决反对。
  日期:2015-09-02 16:39
  妈妈说:“文儿,你爸爸生前最疼爱你,你一定要争口气,好好读书。家里有我和芬儿撑着,你尽管放心。只要你将来有出息,我们娘儿俩吃再大的苦也值得,你爸爸在地下也会安心的。”
  姐姐说:“向文,你是我们这个家唯一的希望。如果你退学了,我吃了这几年的苦也等于白吃了,我也没心思再在家里呆了。只要你敢退学,我就出家当尼姑。”

  听罢妈妈和姐姐的话,向文惊呆了。他鼻子一酸,竟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抱着妈妈和姐姐的腿放声痛哭。妈妈和姐姐纷纷替他擦拭眼泪。
  向文停止了哭泣,他站了起来,向妈妈和姐姐作出了郑重的承诺,一定不辜负希望,好好用功读书。妈妈和姐姐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脸。
  因为要培养向文读书,又因为缺少经济来源,于是就连累了向文的妹妹向芳和弟弟向武。不久,正在小学读四年级的向芳和正在读二年级的向武也都自愿退学了。向文的妈妈带着十四岁的向芬在小队劳动,十岁的向芳则带着八岁的向武放牛,都挣起了工分。看来,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向文身上了。
  虎山大队不仅是肖石冲管理区最穷的大队,也是白云公社最穷的大队。这里地处大别山南麓,介于丘陵地区与山区之间。尽管湾前有一条从北部山区蜿延而下的桂河,但河床很高,若非雨季,平常只有脚背深的水,甚至过河都不用脱鞋,只适合小孩子玩耍。虎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满山都是瘦高的松树和杂草,就连一棵野果树也找不着。真可谓,靠山山不高,靠水水不深。虎山大队有七个小队,百十户人家共八百多口人,唯有靠人均四分田二分地养命。

  向文所在的五小队,又是虎山大队最穷的一个小队。别的小队一个劳动日(以一个男劳力满分十分计算)最高的结算到了三角八分钱,最低的也能结算到两角钱左右,可五小队只结算到区区的八分钱。向文的妈妈和姐姐一天挣的工分分别是八分和五分,妹妹和弟弟结伴放一头老黄牛,一天共挣工分三分,全家人一天挣的工分加起来是十六分,折成钱仅仅只有一角二分八厘。这么点收入要想顾及全家五口人的生活,还要供向文读书,简直是天方夜谭。

  向文的家成了五小队最大的缺粮户。每个月开结算会,都是向芬代替妈妈参加,因为妈妈身体不好,怕她受不了剌激。向芬为了壮胆,就把向文带上。开会时,姐弟俩坐在会议室的门角落里,一言一发,任凭小队长怒斥,姐弟俩的眼泪也一个劲地往下流。
  结算会开完后,就开始分口粮。余粮户先分。看到别的人家大担大担的稻谷往回挑,姐弟俩好生羡慕。最后轮到了向文家。小队长对保管员说:“程凤莲的家是小队最大的缺粮户,本来谈不上分什么粮,既然向芬和向文特地来了,你就预支一点吧!”于是,保管员就把姐弟俩带来的一只箩筐装满了稻谷,过秆一称,四十六斤。姐弟俩感激不尽,抬着一箩筐稻谷歪蹿蹿地回家了。
  一家五口人,一个月才预支了几十斤口粮,显然无法度日。为了维持生计,向文的妈妈开始做甜酒曲卖。甜酒曲是农村酿甜米酒的主要发酵原料,是将一种树叶榨碎后与面粉一起制作的,搓成小汤圆般的一粒一粒。为了采摘这种树叶,向文的妈妈必须起很早爬上虎山。因为只有采摘到带露水的树叶,做的甜酒曲才能发挥其功效,酿的甜米酒才香甜可口,没有酸味。这是向文的妈妈小时候在自己的老家学到的一门手艺,目前整个岗上湾也只有她一人会做甜酒曲。

  到了星期天,向芬就拉着向文一起出门,每人提一只装满甜酒曲的小布袋,在虎山大队挨家挨户叫卖。妈妈让他俩卖二分钱一粒,他俩见买的人少,多半只卖一分钱一粒。向文的个子小,胆子也小,每次出门卖甜酒曲,总是跟在姐姐的身后。
  日期:2015-09-02 17:25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姐弟俩走到了虎山脚下的石头湾叫卖,刚走近一户人家,突然从屋里窜出一只大灰狗。还未等向文喊出声来,走在前面的姐姐已经被狗咬上了裤腿。姐姐一声惨叫,惊动了屋里的女主人。当女主人跑出来赶走大灰狗后,姐姐的裤腿已经被撕破一个大洞,还流出了许多血。女主人甚感过意不去,连忙将姐姐扶进屋,帮她擦洗、包扎了伤口,还要煎鸡蛋她吃,说是补补身子、压压惊。姐姐执意不从。无奈之下,女主人只好花一角钱买了五粒甜酒曲……

  在回家的路上,向文搀着向芬的手臂说:“姐,要是爸爸还在世该多好啊!”
  “嗯。”向芬点了点头,用肯定地语气说:“爸爸在世时,每个月仅他一个人就有几十斤固定的口粮补贴。所以你要用功读书,将来有出息了,就不会饿肚子。”

  向文,你可千万要争气啊!妈妈和姐姐的话,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他,他也无时无刻不在暗暗地告诫自己。
  肖石冲中学没有学生宿舍,老师宿舍也是兼办公室用。所有的学生都是走读。中午,学生是自带盒饭送到学校食堂蒸热再吃,学校不收任何费用,只需向食堂交一把柴禾即可。老师则是吃工作餐。也有个别老师吃不惯食堂的饭菜,就在宿舍里开小灶。
  向文要赶到学校上早自习,每天早上都要起很早。为了保证向文不饿着肚子读书,向文的妈妈在头天晚上必须想办法给他留两碗饭。一碗饭当早餐,一碗饭当中餐。下饭的菜是很随便的,大都是将头天剩下的一点菜沫菜水倒在饭里面,再就是一点咸菜。当然,也有不应急的日子。实在没得办法,向文就带上两三只生红薯上学。
  尽管向文每天早上起得很早,但他的妈妈比他起得更早,因为她要赶在他穿好衣服后把饭炒好,这样可以节省一点时间,好让他早点吃了赶路上学。有时,妈妈发头晕起不了床,姐姐就抢在他起床之前炒好饭。向文一大早吃完饭后,妈妈或姐姐还要送他一程,当亲眼看到他约到了家住后湾的向俊后才返回家。向文块头小,胆子也小,妈妈和姐姐怕他翻越虎山时遇到豺狗,所以要他约向俊一起上学。

  除了向俊,向文在虎山大队还有两个同班同学,一个是二小队的贺健伟,另一个是四小队的范华。四个孩子从读小学一年级起,一直是同班同学,且学习成绩不差上下。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钢笔字写得很漂亮。进入肖石冲中学后,学校根据学生成绩编班,他们四个同学被编到了成绩最好的尖子班初一(1)班,虎山大队同年级上初中的其他同学分别编到了(2)(3)(4)班。

  在四个同学中,向俊的年龄稍大,范华第二,贺健伟比向文大半岁。他们每天早晨在虎山脚下会合,然后一起翻山上学,看起来像四兄弟。其实,向文比向俊还要晚一个辈份。按辈份,向文应该叫向俊“叔叔”。向文可没这么乖巧,四个同学在一起时,他就开玩笑称向俊“老大”,在大众场合就直呼其名。不过,无论怎么称呼,向俊从不计较,倒颇为大度。
  在虎山大队读小学时,向文认为爸爸最喜欢贺健伟。贺健伟是个独生子,不仅长得白白净净,而且脑袋瓜也挺聪明。记得读三年级时,有一次向文与贺健伟因为同时讨好班上一个长得最漂亮的女同学杨琼而争风吃醋并吵起架来,当时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的爸爸气得瞪大了双眼,二话没说,上前一把捉住向文的一只手,用脚狠狠地朝他屁股上踢,直打得他倒在地上哭爹喊娘才罢休。日后,同学们只要提起这档子事儿,个个都笑得前俯后仰。其实,如今的向文比谁都明白,那时的爸爸是恨铁不成钢,并非有意袒护贺健伟。

  清晨,四个同学一口气跑到虎山半山腰后就停了下来。他们开始在地上拣柴禾或在低矮的松树上折干枯的松树枝,直到捆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大靶子后才开始翻山。因为上学要经过虎山,所以他们四人每天带到学校食堂的柴禾比同班其他同学都要多,由此屡屡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
  日期:2015-09-02 17:48

  有时,因为赶到学校太早,天还没有放亮,教室也没有开门,于是他们就倒在操场旁边的水泥乒乓球台上睡觉。当然,这是天气暖和的时候。天冷就不行了,冰凉的水泥乒乓球台是不能睡觉的。于是,他们就多弄些柴禾,赶到学校后就找一个偏僻的角落烧火起暖。寒来署往,年幼的向文可谓吃尽了苦头。但他从没皱一下眉头,为的是替全家人争口气。
  虎山虽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那么宏伟壮观,但虎山的春天却是那么的迷人,让人心醉。虎山脚下,池塘解冻了,丁冬作响,池水清澈见底,如一面明镜;池塘周围的景物倒映在水里,相互衬托、相互媲美。虎山背上,嫩绿的小草,美丽的小花纷纷从地底下探出头来,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活像一幅天然的印花地毯。
  向俊、范华和范健伟高兴得在虎山背上来回跳跃,唯独向文无心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再过三个月,他就初中毕业。家里哪拿得出钱来读高中呢?向文满腹的心思。
  三个同学见向文不高兴,稍许便停止了跳跃,一起围到了向文的身边。向文的年纪最小,因此他们事事处处都顾着他、顺着他,也都喜欢与他闹着玩。这时,贺健伟先开口了。他笑了笑说:“向文,我昨晚听妈妈说,有人正在帮你姐姐说亲,可能是想说给我们小队的贺水兵做媳妇。贺水兵还是你爸爸的学生哩!我妈妈说,他要比你姐姐大五岁多。”
  向文一听傻了眼。他是绝对不会相信有此事的。于是,没好气地回应道:“你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我姐姐要到下半年才满十六周岁,家中又正缺人手挣工分。”
  “我想也不可能。”向俊也随声附和。
  “这很正常嘛!我们这儿没读书的女孩子,有哪个不是十几岁就出嫁了呀?”范华瞅了向俊一眼。
  “真是乱弹琴!”向文已经满脸不高兴了。

  大家一怔,都不再多言,生怕惹哭了他,于是便稀里哗啦地一同下了虎山背。今天是星期六,班主任老师请了假,说是星期天进城好找县教委领导办事,于是取消了早自习,所以向文他们今天上学比平时稍晚了一些。赶到学校后,上午上课的预备铃声才刚刚敲响。同学们一窝蜂地钻进了教室。
  向文坐在课堂上呆若木鸡。
  别以为他不关心家中的事儿,他只是不喜欢挂在嘴上而已。特别是涉及到姐姐的事,他更是要往心里放。向文打懂事后就知道,姐姐不是爸爸的亲生女儿。爸爸和妈妈都是再婚。爸爸再婚与奶奶苛刻的性格有关。听说爸爸原来找的一个老婆是一个外地女人,长得很漂亮,只因结婚多年没有生育,奶奶成天不给好脸色她,最终因忍受不了奶奶的“虐待”,只身离开了虎山。后来,爸爸就找了妈妈。爸妈结婚时,妈妈已经怀上姐姐三个多月了。据说,姐姐的亲爸在外地当矿工,长年累月无暇顾及家庭,妈妈一气之下就提出离婚了。

  日期:2015-09-02 18:02
  尽管向文和向芬同母异父,但丝毫没有影响姐弟俩的手足情。向芬内心也知道爸妈最疼爱向文,于是读了三年的小学后,就主动退学,回家当妈妈的帮手。平时,湾里要是有人欺负向文,向芬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向文助威的。

  向文觉得亏欠姐姐的太多了。他唯有力所能及地为家里做点家务事,以减轻姐姐的压力。到了节假日,别的学生在家门口晒太阳做作业,他帮家里砍柴,还捡些猪粪、牛粪送到小队换工分;在全家人收工回家之前,他还抢着做饭。当然,他家的饭很好做,一看就会:装大半锅清水,洗一碗米,切几片红苕,再只管往灶膛里添柴禾,不一会儿,一锅清亮刮底的苕粥就煮好了。喝几碗苕粥虽然很快灌饱了肚子,但要不了一会儿又饿了。一家人都营养不良。为了想法填饱肚子,向文经常和姐姐一道到虎山、湾前的桂河大堤以及门前的田畈地岸,挖些野菜回家充饥,自家门前的一棵香椿树,每年也被摘光叶子当粮食吃了。真可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爸爸去世后,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家中还有许多事要靠姐姐把持。妈妈会同意姐姐这么早找婆家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