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经:横跨千年的古墓秘闻

作者: 黎照临

日期:
  #捉鬼降妖,寻仙探险。#
  楔子
  公元前209年,始皇东巡,于东海边见龙楼蜃景,误以为仙,遂召方士十一人求丹于天下。徐福东渡蓬莱,不归。嬴勾西走昆仑,命殒。北地匪患丛生,使者不知所踪。
  其后,始皇病重,赵高揽政,一黑袍使者疾驰千里求见,自言有长生续命之法,不得。遂遁迹深山不知所踪。坊间传闻,此人寿五百而不死,世人皆以为仙。
  清末,秦地水患,荒山之中坍出一洞府,府内藏黑袍古尸一具,须眉盈尺,栩栩如生。众人见时,遇风化骨,唯怀中所抱丹鼎铮铮有声。开之,得见鼎中藏蟾三百,背有天书密文,见光时,奔跃而出,围观者倾力围捕,仅得之十一二,仅此之数,亦相继亡佚,去向不明。
  日期:2015-06-04 13:58:25

  第一章 三叔 第一次见三叔,大概是在1999年,那一年,家乡闹了旱灾,碧空高挂,万里无云,方圆近百里的庄稼干枯殆尽。偏偏同样的年头,距此不到百里的地方却风调雨顺不见半点旱情。疑惑之余,就有一些经多见广的老人们坐在树下发牢骚,说这么诡异的天气,难得一见,是不是地里闹了旱魃挑走了一方水汽?
  于是,就有一些村里的老头儿跑到我家,嚷嚷着要父亲把三叔叫回来。 三叔回来的时候,是在第二天下午,背着书包的我刚到门口,就看见好多人围在院子里头指指点点,我挺纳闷他们在干什么,于是推门进去,一抬头的工夫正看见晾衣服的铁线上面吊着一只脖子老长老长的大黄狗。 那大黄狗长得颇为古怪,黑面,圆耳,黄焦焦的身子足有一米多,四条腿却短得不能再短,我看这玩意不像是本地的物种,就问父亲这狗是从哪儿弄来的,咋长成这幅德行呢?

  正在磨刀的父亲听了,当时就笑了,说:“傻小子,谁告诉你这是大黄狗咧!这是地地道道的黄皮子!刚刚抓到的!”
  日期:2015-06-04 14:00:05

  一听这话,我恍然大悟,想必,这就是那只村里人说得神乎其神的黄大仙。 黄皮子,学名黄鼬,就是我们常说的黄鼠狼,一般来说,这东西也就一尺多长的样子。可我们村儿里有一只,个头儿奇大,长相也凶,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跑到村子里的。 村头儿住着的瘸子说,这玩意一直藏在村里头的一间废宅之中,白天不见动静,一到晚上就出来惹事生非,那贼溜溜的两只小眼睛,跟灯泡一样,半大的鸡鸭不在话下,有时候,就连村里那一米来长的土狗都不能幸免。 村里的人不堪其扰,就有那胆子大的叫上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去抄它老窝,可对方狡猾无比,几次三番,都没个结果。 再加上黄皮子生来邪门,有拜月上身的本事,这么大一只,更是世间罕见,就算是大白天遇上,落了单的男人也要惧它三分。久而久之,此物就愈发蛮横了,人少的时候,即便白日里见了人也不躲闪,遇见那半大的孩子,还会龇牙怒目地撵上几步。

  日期:2015-06-04 14:01:24
  可俗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么牛逼的东西见到了老祁家的祁三爷,好日子也算到头儿了,这不,一走一过的工夫,这牛逼闪闪的家伙便被三叔顺道除了去。 一听神一样的三叔从外地回来了,当时我就高兴得不得了,欢天喜地地跑进屋里,就看见,母亲站在外屋正在生火做饭,见我愣头愣脑地跑进来,母亲跟我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我点点头,就没立即冲进去。 当时,家里的很多长辈都在,大家围在一起正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穿着一身对开襟的粗布褂子的三叔坐在炕头儿中间,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听着,也不做声。 直到把那些长辈们送走,他才从屋里出来,一边将我抱了起来笑了一下,一边转头对我父母说:“嫂子,二哥,明天给我预备点干粮吧,我得出去两天。”

  “好嘞。”父亲说着,将刚刚剥下来的皮筒子用盐泡上,随后,跟三叔蹲在屋檐底下攀谈起来。 第二天一早三叔就走了,足足过了三四天才风尘仆仆地赶回来。 父亲披着衣服出来,问他怎么样,有眉目么?老头子一边在脸盆里头搓着那湿乎乎的手,一边点点头,随后又让父亲套上马车,带着几个亲近的族人跟他一起过去看看。
  日期:2015-06-04 14:02:43
  三叔所说的地方,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一处墓穴,墓穴荒废很多年了,正在隔壁村子的一处农地里头,几十年没人祭祀,谁也不知道这是哪家的老祖宗。
  从表面上看,这更像是一个土包,上面的荒草能有半人那么高,扒开草丛还能看到土包上面有一个大窟窿,比兔子抠出来的洞穴要小些,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同去的几个叔伯见这坟头在人家的农田里,都有点打怵,毕竟,在老实本分的家乡人看来,破坏人家的农田是很缺德的事儿。再者说了,这农耕地,年年都会刨,年年有人种,就算真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在地底下,也不可能一点痕迹都没有。
  别人不好意思说,我父亲却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他拿着铁锹,就跟三叔说你这事儿靠谱不,别弄错了地方让人笑话。
  三叔闻言,摩挲着老脸笑了笑,说哥你还不相信我么?东西就在下面,白天动手,准成,要是拖得久了就不好办了。
  几个本家的叔伯见他言之凿凿不像是在开玩笑,也就不再怀疑,三把铁锹,刷刷刷地铲下去,就这样挖挖停停地从早上挖到下午三点多钟,已经挖了一个能有两米多深的大坑。

  日期:2015-06-04 14:03:39
  要说那事情也奇怪,在当时,已经三个月没有下雨了,附近的河道都断流了,可这坟头儿却湿漉漉的,像是刚下过雨一样,越往下,这种情况就越明显,到了最后,泥塘一样,这一铁锹下去都能掘出水来。
  本家的一个大伯就笑着说,这旱魃没有找到,倒是可以挖出一口水井,要是人家来找麻烦,也好交差。
  话音还没落下,就听咚地一声闷响,这一铁锹下去却像是戳在了一块烂木头上,大家扒开泥巴看了一下,一小块木头已然露了出来。这下子,大家都有了主心骨,几个人跳下去一通挖,还真的在淤泥里头挖出一口棺材。
  棺材不小,竖着葬的,露出来的一端像个莲花一样,那玩意比电视里经常看到的要大很多,只是棺材泡得久了,外面的木头已经腐蚀得厉害,更奇怪的是,这棺材泡在泥里,一直在往下沉,你挖得越深,那棺材就沉得越快,三叔看了一会儿,就说这种棺材挖不出来,要大家用绳子往外拽,众人依样做了,还真的用绳子套住棺材将那东西拽了出来.
  棺材上来的时候,上面全是泥,一种烂泥塘才有的腥臭的味道特别明显,更要命的是,棺材放在坑边儿,就看那水珠顺着棺材的边缘一个劲儿地往下淌,不像是淤泥透进棺材里,更像是有水从棺材里头生出来.
  三叔见状,也不客气,让众人退后,自己拿着铁锹走上前,晃着膀子,就用铁锹咚咚咚地往那棺材盖子上戳。过了这么多年,那棺材盖子早就泡烂了,在加上三叔当时还年轻,精力充沛,没几下那破棺材就给戳出一个大窟窿。
  这棺材一漏,一股阴风直接吹了出来,四周的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家里的老马比人还敏感,遇见的阴风,当时就毛了,踢套尥蹶子拉都拉不住。众人见了,慌忙呵斥,不呵斥还好,让他们这一喊,那货挣脱缰绳拉着马车就跑了。
  日期:2015-06-04 14:04:17

  让它这一弄,谁还有时间管那么多,几个叔伯赶忙放下铁锹,一边吆喝一边拿着小路追下去。他们这一跑,就把我撂在原地了,我本能追出两步,却听一阵尖锐的啸叫声从身后传来,回头一看,正看见三叔正拎着一个麻袋一边捆着口子一边往我这边走呢,那麻袋里头,小猴子那么大一个东西一个劲儿地在扑腾,一个劲儿地在嚎叫,可一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是啥。
  当天晚上,三叔就把那东西带家,他把麻袋挂在铁线上,不让那东西碰到地面,直到第二天大中午太阳最足的时候,他才就当着大家的面儿把麻袋挂在太阳底下,然后用小臂那么粗的一根桃树枝对着麻袋一通抽打,这一棍子下去,麻袋里头就有一股子黑气被打出来,里面的东西就撕心裂肺地叫上几声,如此反复能有几十下,三叔累得一身是汗,麻袋里头也没动静了。
  等那东西被打得差不多了,这天也跟着一点点地黑了起来。当晚,乌云压境,雷声滚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晴转多云下起了倾盆大雨,那一年的旱情,也就从此解了。
  日期:2015-06-04 14:04:58
  相比这一次,三叔第二次回来,也是在我家,那一年倒是风调雨顺,没什么不好的事情。那年,父亲倒卖牲口赚了点钱,也不愁吃喝,闲着没事儿就寻思把老家那个快要塌了的老房子扒了重新盖一个,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老房子动工,打地基的时候竟然在地底下挖出一个二尺多高的坛子来.

  那坛子我没看过,听说就跟电视剧里的装着女儿红的差不多,黑色的釉面,挺宽的口儿,坛子外面没有什么特殊的装饰,用胶泥封着。
  这玩意从泥里抠出来的时候,挺重,当时,帮工的几个老哥都纳闷了,就围在一起议论里头是什么。有的说是铜钱,有的说是好久,后来打开坛子一看,里面没有铜钱,也没有酒,只有半坛子红褐色的土。
  说是土,可能不确切,准确地说,那是一种红褐色的细沙,它为什么是这个颜色,里面有什么成分,现在都不得而知了,能知道的是,这细沙里头藏了十六只金黄色的小蛤蟆。
  日期:2015-06-04 18:29:26
  第002章 蛤蟆
  没错,真的是蛤蟆,一只不多一只不少,整整的十六只。
  那种蛤蟆跟寻常见到的不一样,焦黄焦黄的,当大人们把坛子里的东西倒进脸盆里的时候,就看见那一个个混在细沙里头的小家伙想一团团驴粪球似的轱辘进去,每一个都懒洋洋的趴着,你要不去骚扰它,它动也不愿意动一下。
  蛤蟆这种东西,是会冬眠的,入秋之后,就钻到土里把自己藏起来,身子一蜷,不吃不喝,雨季一来再从土里钻出来。以前,春种的时候家里人扶着犁把种地,时不时就能从田里翻出一两个。
  但是,我家那老宅子的情况跟这个不一样,这不是田间地头,像这种青砖木梁的老房子少说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就算当初真的有人在打地基的时候把它们装起来埋在地底下,这么多年过去了它们也不可能活着。
  日期:2015-06-04 18:34:36
  再者说,这蛤蟆也确实特别,大小上讲,跟半大的青蛙无异,大约有十岁不到的那种小孩子的拳头那么大。这本身,还好说,但是你说这究竟是什么?说它是青蛙,黄焦焦的不是那个颜色。说它是蟾蜍呢,它身上还没有那种长着毒腺的小疙瘩。它不跳不爬也不动,看样子,却,有呼吸,还是活的,能睁开眼睛又不怕人,一个个都生得菩萨心性。

  除此之外,这东西身上的斑纹也让大家很不放心。
  青蛙身上的斑纹大家都见过,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花花绿绿什么颜色都有,可这几个却不一样,这十六只蛤蟆的斑纹,全长在后背上,每一只的身上都排列成一个矩阵,看起来就像是秦汉以前很流行的那种古篆字,纵横交错,很规矩.
  更要命的是,这里头,每一只蛤蟆身后的纹理又完全不同,以至于,到现在,提起当年的事情我家里人还一致认为,那些蛤蟆身后的图案肯定是十六个他们不认识的古文字.
  “篆字”这种东西,那是几千年前用的,乡下里知书识字的人本就不多,如此生僻的,更难认识,即便是最受尊敬的老学究,见到了之后也看不出个门道。
  日期:2015-06-04 18:38:32
  不过呢,这东西一挖出来,还是一如既往地迅速引起了轰动,那个时候资讯不发达,大家没什么乐子,乡里那点破事儿传得贼快,自从这几只蛤蟆出现,十里八乡认识不认识的都要跑来看个热闹。
  这来看热闹的人里头,有一个南方来的老板,这个人个子不高,打着头油,一嘴都是大金牙。他本身,年纪不大,但是看起来很精明。到我家之后,这南方老板拿着一个在当时还挺稀罕的放大镜看了半天,然后就跟我父亲说,要花钱把这些东西连那坛子一起买走。一只蛤蟆两百块,爽快得很。
  那个时候和现在不同,两块钱能买一篮子鸡蛋,200块在村子里看来也是不小的一个数目,算起来,这十六只加一起也能顶上我们家大半年的收入了。可以说,这些钱对于那个时候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诱-惑,大家都以为这么大的好事父亲肯定是要一口答应的,但是,事到临头父亲就犹豫了。
  我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很多事情他是有概念的,他就问那富商,是要买这个坛子还是要买里头的东西。富商说,坛子和里面的东西全要了,父亲就说,坛子可以给你,没问题,但是里头这东西我得想一想。

  日期:2015-06-04 18:39:20
  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总有那古董贩子化妆成收破烂的来村子里头收旧东西,久而久之的大家也都习惯了,要是这破坛子值两个钱,那卖了也就卖了,可这几只怪模怪样的小蛤蟆他是不敢善作主张的.
  民间传说,物老成精,一样东西在什么风水要冲呆得久了,往往可以吸纳灵气生出变化,我们家祖上流传过类似的说法,所以父亲生怕动了这几个东西弄出什么祸事。可这些蛤蟆,不吃不喝也不闹,怎么处理也是个难事,即便不卖又能如何?
  找几个本家的叔伯商量了一下之后,大家就说,这邪门的事儿,得找邪门的人,这么多人七嘴八舌地跟着瞎搅合,你为啥不问问你三弟呢?
  父亲一听,也是那么一个理儿,于是就给对这东西有研究的三叔打了个电话。三叔听了父亲的描述之后,就说哥你别着急,先等等,老宅子里的东西不好说,这玩意听起来像是有人下的阵眼,说不定是祖辈们搞的阳宅风水呢,随便卖了可能有麻烦,不管怎样,等他回来看看再做打算。

  日期:2015-06-04 18:39:52
  那个时候,三叔在家里还是很有威望的,我父亲听完,就答应了,是卖了还是放生,都等等再说。可没等到三叔回来,就出事了,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睡醒,就听我妈嚷嚷着,说我们家刚刚被人挖出来的那个坛子连同里头的十六只蛤蟆全都不见了。
  干这事儿的是谁呢?我们家隔壁的王大爷。
  王大爷在十里八村,也是一个挺有名气的人,这人没啥能耐,但是会算日子出殃榜,小名“阴阳先生”,实际呢,就是一骗吃骗喝的老头子。那个时候大家还比较迷信,哪家死了人,都要找他来批一下才能入土为安,至于他是不是真懂奇门遁甲五行术数,那就没人知道了,反正农村人都是一样,对鬼神敬而远之,花点钱求点心安,也就那么回事。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没什么手艺糊口的王大爷的日子也就这么过来了,本来呢,大家都没怀疑这事儿是他干的,后来怎么发现的呢?这件事,怨,只能怨他自己。
  日期:2015-06-04 18:40:53
  说这事儿前脚刚出来,后脚,三叔就来了我们家,三叔跟王大爷不一样,那是专门接硬活儿的能人,忙着呢,既然坛子被偷了,他也不好在这边逗留太久,呆了两天就告辞要走。可,听说三叔刚回来就要离开,正在生火做饭的隔壁王大爷的媳妇突然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把三叔叫走了,怎么呢?王大爷病了,怪病。
  那老嫂子说,这几天王大爷一直在睡觉,叫都叫不醒,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货打呼噜的声音很的特别,呼气的时候,跟常人无异,吸气的时候,却咕咕咕的像一只老蛤蟆在叫唤,而且,他那肚皮,也是一天比一天大,照这样发展下去,估计是看不见明天的太阳了。
  三叔听她说得挺严重,就放下手里的东西赶了过去,当时我也在,我们进屋,王大爷还在睡,还在叫,老大一个大肚子鼓出来像是怀了十个月快要生了一样,更有意思的是,他肚子一鼓,就是一长串叫声,要是在田间地头儿遇上这样的,非让人当成蛤蟆成精不可。

  大家没见过这种情形,当时就议论开了,反正,各有各的心思说什么的都有。三叔不理会众人的讨论,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走上前去扒开王大爷的眼皮看了一眼,随后又撬开牙关看了看舌头,等查看完,便将自己的手掌放在了王大爷那个快要撑破了的肚皮上面,手一放上,他这脸色立时阴沉下来。
  日期:2015-06-04 18:41:49
  他叫没事的人出去,然后就问那老嫂子,说这几天王大爷有没有吃啥不干净的东西?起初那老嫂子摇摇头说没有,可三叔是什么人啊,见她目光闪烁,就知道这里头准有事儿,于是,就半哄半吓地对那女人讲:说嫂子,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儿,你要是不配合,王大哥这命就悬了。
  见此情形,那老嫂子忍不住哭了出来,好大一把年纪了还跟小媳妇似的坐在炕头儿上直拍大腿,她一边哭一边骂,说那天晚上半夜三更的,她看见这挨千刀的王大爷偷偷起来做饭吃,当时没注意,好像他自己给自己煲了一碗粥,鬼鬼祟祟像做贼似的。因为这种事儿老头儿常干,她就没搭理,老王大爷吃完以后就钻回被窝睡觉了,也不哭也不闹,谁成想,第二天一早这人就这样了,说什么都叫不醒。

  三叔听后,就问那粥水还有没有,对方听了,点点头还剩下一点,那东西端过来的时候,都馊了,呛人得很。三叔强忍着在碗底蘸了一点粥水在指尖拈了几下,然后放在鼻子边儿上闻了闻,如此反复,过了一会儿才长叹一声,说作孽了,是谁出的这么一个馊主意。
  老王家的老嫂子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就问三叔,说大兄弟我们家老头子还有救么?三叔说,姑且看来,命可以保住,至于别的,那就不好说了,你先帮我去找点东西,要快,晚了的话这事儿就难办了。
  日期:2015-06-04 18:42:11
  此话一出谁还敢怠慢啊,有那手脚麻利的就拿出纸笔准备几下,我们以为是要去抓药,却没想,他是要“做法”。

  三叔要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算起来,一共也就那么几样:
  首先是一个圆桌面,三把小凳子,三十六根常见的白蜡烛外加几只带豁口的瓷碗,准备齐了,又还要了鲜鸡血、鲜狗血各一碗,煮到半熟的大米能有小半盆,上供用的檀香和纸钱也叫人去买了,至于那些一般人找不到的,他都随身带着。
  准备东西的领命去了,趁着这会儿工夫我就看见他跟几个人一起在搭台子,准确地说,这不叫台子,叫“坛”。
  日期:2015-06-04 23:45:31
  第003章 蛙肉
  名字听起来挺玄乎,实际上,这东西搭建起来特别简单,说白了,就是三个小凳子摆出一个等边三角形,用这些凳子做腿,进而挑起一个直径在一米五多一点的用来办酒席的圆桌面。
  在圆桌面的边缘的位置,距离相当地安置上三十六根蜡烛,然后再在圆桌前面摆上一个能放下一些杂物的小桌子。红布一铺,各种我没见过的坛坛罐罐往上一放,这东西,就算成了。
  等我们把一切收拾得差不多,三叔就招呼大家帮忙把王大爷抬到圆桌上去,先扒了他上身的衣服让他把肚皮露出来,又强行让他摆出一个“五心朝天”的姿势。
  日期:2015-06-04 23:45:54
  “五心朝天”,是一种“坐禅”的姿势,佛道通用,庙里打坐的和尚时常会用,因为结构的问题,这种姿势不容易歪歪扭扭,即便是一个死人,也能让他老老实实地坐着,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柔韧性不够都很难做出类似的动作来。

  眼下这情况,也没办法啊,反正大家都知道救人要紧,就一个劲儿地把王大爷的两条短腿可劲儿地往上掰。
  说真的,为了给他那脚丫子掰到膝盖上,三叔他们可是没少花力气,好几个大小伙子都累得一脸是汗了,王大爷才勉强坐了下来。说来也吓人,整个过程中,王大爷浑浑噩噩的,一点反应都没有,除了会鼓起肚子咕咕叫以外,就跟个植物人似的。
  日期:2015-06-04 23:46:22
  我当时小,大人们不让上前,就站在一边跟几个小伙伴一起看着,就记得当时王大爷顶着一个老大的黑眼圈,歪着脑袋,人就像是要断了气一样。他半睁着的眼睛,翻着眼白,嘴里耳朵里还流着一种像是鼻涕一样的东西,时不时地抽搐一下,还有一些类似粘液的东西从皮肤上面冒出来,既恶心,又吓人。
  “诶,别看了别看了,你们先出去。”等一群人忙活得差不多了,该用的东西也准备齐全了,三叔清点了一下就摆摆手对大家说。
  遇上这种事情,三叔是主心骨儿啊,哪里还有人不听他的,等大家呼啦啦地退出来,三叔就把屋门关上了,我离开的时候还很不死心地回头瞄了一眼,那红布扑救的桌子上,一叠手掌那么宽的符箓和一个很古朴的青铜铃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