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人来袭1

作者: 刘彦栋

  观天象冰怪重生 起五更朝堂议事
  华夏神州,赤县中原,腹之中心,兵家必争之地。
  很久很久以前,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战争。入侵者认为,只要夺取了中土,就为掌控整个世界奠定了基础。
  当时,中原大地军事割据、七国鼎立、战乱不断、满目疮痍,正是此刻,地处北端的燕国太师却预知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一场更加残酷且史无前例的战争。
  然而,关于那场战事,却没有任何文献资料的记载,我们也无从追寻事实的真相。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猜测和传说……
  公元前286年燕国初秋
  只有在这一刻,似乎才得以安宁。黑色成了这个世界的主基调,一切都被笼罩其中。
  没有了白日里战场上你死我活的厮杀——刀光剑影,也没有了集市上叫卖吆喝的热闹——人声鼎沸,亦不见乡间小路上的轻骑急驰而过——尘土飞扬,更不见村舍草屋里的农妇点灶做饭——炊烟袅袅。广袤的中原大地一片漆黑,只有兵营里零星的几处火光在与天上的星星呼应着。
  此时已是午夜,燕国太师郭隗站在露台之上,仰望寰宇,夜观星象。只见苍穹繁星点点,星罗密布,北斗七星格外明亮,如镶嵌在天幕上的宝石闪着灼灼耀眼的寒光。

  一阵夜风袭来,让人有点儿不寒而栗,已近三轮花甲之年的郭太师下意识的将身上的衣服紧了紧,但他的身影在夜色里依然高大,甚至在群星的衬托下更显得伟岸。
  数颗流星从郭太师的头顶划过,郭太师表情严肃,目光炯炯的注视着流星消失的地方。
  夜,静的让人可怕,好像一切归于平静,又似暗潮涌动,万物在积聚着能量。
  郭太师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一种不祥之感绷紧了他所有的神经,郭太师坚毅的脸庞已难以掩饰内心的惊恐,他顺着北极星的方向遥望银河消失的天际,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又似乎在担心着什么。
  忽然,就在天地与视平线的交汇之处,一团巨大的鹤形白光在空中闪现,似双翅伸展,飞空盘旋,直上云霄,身后留下一道白色的螺旋痕迹。顷刻间,鹤形白光在北斗星下一闪,幻化成一道道七彩霞光映亮了整个极北之地。霞光之亮恍如白昼,之美绚丽多姿,时而如彩带在星间穿梭,时而如薄纱在空中飞舞,彩虹亦不可比,仙女也会为之羞目。
  目视此情此景,郭太师轻捋胡须,唸了句:“这一天,终于来了。”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大臣们便已聚在朝堂。因事关重大,郭太师不等理朝时间,就差遣弟子们早早的把众大臣们叫醒。只说关乎江山社稷、百姓安危,请大人们五更起床上朝议政。众大臣们听闻后知事情重大,加之郭太师又是王上的老师,自然不敢不遵,早早的就都来到了朝堂之上。
  众大臣们在朝堂上正对郭太师所讲的昨日天象奇景之事议论纷纷,忽闻得一声“昭王到——”,顿时都安静了下来。
  昭王身着常服,一脸倦怠之色,面有不悦。由侧上至王位,坐定后,不免还打了个哈且。
  群臣忙列队施礼恭迎王上,有一侍从为王上奉上香饮退下。
  众大臣则行跪拜之礼,高呼:“王上万福”
  昭王打了打精神,面带笑意环视群臣,右臂一抬说道:“免礼。”
  众大臣应了句:“谢王上”,就起身列位了。

  王上见群臣都已归位,急忙看向郭太师问道:“不知郭太师有何急事上表,需召文武将相位列协商?”
  郭太师从右侧出列上前一步施礼道:“王上,只因事态紧急,关乎国之运程,不得已而为之。”
  昭王听罢,心想当下燕国运势正旺,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兵强马壮,外敌不敢入侵,能有何紧急之事需如此惊扰君臣。于是轻笑一声问道:“噢?呵呵……不知所谓何事,竟让先生如此担忧?”
  郭太师一脸严肃,声音浑厚的回到:“王上,臣于二更时夜观天象,忽见北方上空现一缕七色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不时即化作一斗大光环,萦绕与北斗星之下,其亮耀目宛如皓月,臣注视时,一片淡银色光华倾泻大地,刹那间,万物明晰、形影可辨。”

  昭王一听,一拍伏案,身体前倾,面露喜色,问道:“如此美景,可是详兆?”
  群臣左顾右盼皆不敢语。
  昭王一看,心生疑虑,一丝阴影掠过心间,呵道:“郭太师快速速讲来。”
  郭太师言了句“这……”,便低下了头。
  昭王再看群臣面露惧色,不免心中一惊,难道是不祥之兆?昭王大声说道:“郭太师但讲无妨,孤赦你无罪。”

  郭太师这才抬起头,又施一礼,颤颤亹亹的说道:“王上,此乃凶兆啊。”
  郭太师声音低沉厚重,此话出口,使得昭王随之一愣,双目凝视,右臂弯曲撑案,急忙问道:“何谓凶兆?”
  郭太师放下双手,挺胸直立,严肃的说道:“王上,据家师传训,此景现世,则天地孕育异物,必侵我中原大地,伤我黎民百姓,普天之下都将处于饥寒之中啊。”
  昭王顿时倒吸一口冷气,大惊失色,群臣又开始窃窃私语。
  昭王双眉紧蹙,脸色渐变阴沉,镇定的问道:“郭太师所言可真属实?”
  郭太师忙施礼回话道:“臣不敢妄言。”
  昭王坐直了身子,沉思片刻,脸上微露异样之色,因他对郭太师的话从来都是深信不疑,所以此刻不免担忧的自言自语道:“若真如此,这可如何是好?”
  昭王目视郭太师,右手在案上轻砸一拳,问道:“郭太师所说的天地孕育异物,是指何物?难不成是天神地邪要惩罚我等?”
  郭太师回道:“非也。此乃北方极寒之地由水成冰,由冰化物,遵万世轮回之因,吸天地精华之果,终异变成人形,实乃冰之怪物也。”
  昭王:“依太师之所述,昨夜天象正是天地之异华被极地寒冰所吸收将要产生异变吗?”
  郭太师边施礼边回到:“王上所说,正是如此。所谓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物滋生,乃顺承天;昨夜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融,异物酝酿重生耳。”
  昭王一听,身子立刻软了下来。目光顿时变得有些呆滞,自言自语到:“想我燕国官民齐心,励精图治二十八载才得今日之兴。虽外族不敢入侵,但仍北有匈奴,西有赵国,南有秦、魏、齐、楚、韩对我虎视眈眈。而今又天地重生异物,灭我华夏中原之地。天不佑我燕国兴焉!”
  这时,上将军乐毅出列施礼,声音洪亮的说道:“王上不必担忧,想我国力日渐昌盛,他国不敢来犯。若异物来侵,我愿点精兵五千,率队出征,保我燕国,绝不辜负王上厚爱。”
  昭王正要言语,上大夫听罢出列启奏到:“王上,怪物来犯中原大地,非我燕国一国之事。臣以为需将此事告知诸国,集结各国之优势兵力,方可一战。”
  昭王若有所思的说道:“大夫所言有理。只是诸国如何能信,兵力由谁统领?”
  此刻郭太师忙施礼阻止道:“王上,不可。”

  昭王脸生疑惑:“哦?太师有何见教?”
  郭太师正色道:“王上,冰之怪物非我等人之血肉身躯,一般兵刃奈何不得。”
  昭王一惊道:“啊?这……难不成要本王坐以待毙吗?”
  郭太师不慌不忙的说道:“王上不必惊慌,冰之怪物袭来,非人力可当,必须火器也!”
  昭王忙问道:“国师有何应对之策?”
  郭太师大声说道:“恳请王上挑选三千死士,三千快马,待吾做法行五行之火于死士体内,临阵之时,将士体内五行之火随周天运行,通奇经八脉,出耳眼口鼻,成攻之火器也,方可退敌取胜。亦可震慑其他诸国。可是……”郭太师欲言又止。
  昭王一看,忙说道:“国师无须多虑,但讲无妨。”

  郭太师声带悲哀之情说道:“但将士与马匹之命亦休矣。”
  昭王一震,如此损失,非同小可。想我燕国带甲数十万,点三千兵士尚可,然战马共六千余匹,此战则去半数,若他国来犯,让孤如何应对?但不战,我燕国可亡,生灵涂炭耳!天下苍生亦遭苦难。昭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环顾左右,群臣无策。又看向郭太师而后问道:“再无他法吗?”
  郭太师迟钝一下回到:“有,但恐不及耳。”
  昭王大喜,袍袖一挥道:“何法?孤将竭尽所能以助之。”
  郭太师朗声回到:“取黄胶泥土,铸俑为兵,烧制成器,吾使法术点其灵性,使以火阵,成为火龙,克敌制胜,而不伤将士性命也。”
  昭王一听,大喜道:“此法甚好。依太师之意,速速烧制陶俑。”
  郭太师低沉的说道:“王上,烧制陶俑非一时之功,而战事在即,冰之怪物顷刻即至,因此还望王上以社稷为重,痛下决心,王上。”
  昭王心生疑虑,问道:“顷刻即到?郭太师可算出何时?”

  郭太师施一礼:“禀王上,少则七日,多则十日。”
  昭王倒吸一口冷气,面露难色,犹豫片刻道:“如此神速?这……唉,尔等予以让孤成为一个不顾将士性命的残忍暴君吗?”
  郭太师施礼道:“王上,这是为王上的万千子民着想啊,还请王上速速定夺。”
  群臣也相互一视一起施礼附议道:“请王上三思,以江山社稷为重。”
  “可……”昭王神色凝重,忧心忡忡,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郭太师看出昭王之忧,略加思索,启奏到:“王上,自古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况兵士乎?吾知王上之忧,臣有一计,不知可否。”
  昭王一听,喜形于色:“快快说与孤听。”
  日期:2014-02-07 16:38:00
  临危献计点兵将 人怪大战龙威扬
  郭太师施一礼走上前悄声对昭王说道:“王上,可降旨每位大臣出家人一名,而王上兄长一直为王位之事耿耿于怀,可乘此机会派他担任此次出征之大将军,其他臣子也必无话可说,如此一来还可在将士和百姓面前树立王上与臣民同甘苦、共生死之形象。”

  郭太师言罢退了下来,仍作揖施礼不敢正视昭王。
  昭王沉思片刻,想来形势所迫,先救燃眉之急吧,至于其它唯待日后再从长计议,于是摆摆手说:“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就请太师代孤速速颁旨吧。”
  郭太师行大礼道:“诺,王上。”
  “来人,笔墨伺候!”
  因事态紧急,昭王即刻命人抬上一张八仙桌,端上笔墨,铺开锦缎,至于朝堂之侧,郭太师则立刻跪膝而坐,匐于案前,提笔醮墨,草拟诏书,后呈与昭王,由王上亲盖大印,郭太师当朝宣读:昭王令,臣子各家出战士一名,计一百三十六人,兵营钦点军士两千八百六十四名,共计三千人马,封昭王之兄长栗为大将军,率队出征,消灭来犯之冰怪,保我国民,扬我国威。凡出战者,赏其家人田三十亩,粮十石八斗,耕牛一头,羊五只,免徭服一年。文武大臣则加俸禄一倍。

  群臣虽有微言却不敢不遵,况且有王上家兄出战作为表率,因此众人更是无话。事不宜迟,昭王即刻派亲随督办此事。一时间,被点到的将士家中啼哭声、嚎啕声不绝于耳,拉扯声、马嘶声响成一片。
  三千死士、三千快马只消半日功夫便点齐妥当,郭太师不敢怠慢,连夜训练将士操练“火龙阵”。只等着待冰人来犯之时,把灵符烧后,搅和入研制的药水中给每位将士与战马喝下。

  因消息封锁,百姓不得而知。但朝堂上下,列位大臣则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
  第七日拂晓,忽闻得北方地动山摇,似万马奔腾,如雷滚滚,再看之时,天地间一片亮光,恍如白昼。燕国、赵国百姓均从睡梦中惊醒,不知何事,只感到寒气袭人,浑身发冷,顿时间谣传四起,纷纷弃家而南逃。
  唯郭太师气定神闲、镇定自若。只见郭太师在城头之上立起法坛,法坛中央是五行阵图,前是桃木八角台案,案上摆有一尊青铜方鼎,内插三株紫檀高香,后有旌旗三层,上画伏魔灵符,一曰火旗令,可燃三界之火;二曰火龙令,可唤两行之龙,三曰火势令,可助一世之威。郭太师则立于其中,身披黄纙金丝护法袍,手持上古玄铁七星剑,仙风道骨,威风凛凛。正密切注视着北方的风吹草动。

  城墙下,三千死士也早已在城外列队备战。只见这些战士们个个是燕额虎颈,肩宽背厚,面如紫玉,气宇轩昂,金刚怒目,英姿飒爽,神态坚定,他们头戴兜鍪,身穿战袍外披铠甲,脚登方口浅履,斜跨弓弩,背负铜镞,手持长铍,精神抖擞,战马长嘶是斗志昂扬。再看城墙之上,自然也准备了不少将士手持火箭严阵以待。

  就如冬天的太阳即将升出地平线时的天空,随着北边的光芒逐渐逼近燕国,冰之怪物的队伍也伴随着咆哮声越来越近了。远远望去,冰怪尽如同潮涌一般势不可挡,此时,燕国已寒气逼人,如寒流南下,城内百姓需穿了棉衣生着炉火取暖。冰怪所到之处,已是一片冰雪天地,伴随着寒风、夹杂着冰片雪花,河水结冰了,井水冻住了,柳叶成了冰片状,小狗成了标本,鸡鸭也被保鲜起来,牛羊自然也成了大冰雕冻在了那里。

  郭太师亦没有想到会是如此凄凉惨景,对于没有告知乡邻转移懊悔不及,顿时,心中更添愤恨,咬牙切齿,双目瞪如铜铃,喷射出愤怒的目光。待冰人奔袭而至城外5里之时,郭太师手中令旗一挥,开始在城头作法,暗念灵咒。
  城下早已等候的三千死士和战马顿时腹中炙热,看时尽像一个个灯笼。将士们刚觉冷气袭来、奇寒无比,似入数九腊月天。转瞬间却又突然觉得腹中火烧火燎其热难耐,低头一看,身体已如萤火虫一般,顿时人叫声、马嘶声乱成一片。这时,将士、马匹体内热流已从腹部涌向四肢,转眼间,五行之火由腹中丹田燃起,行至奇经八脉,出耳眼口鼻,在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惨叫之后,随着一团团火焰在他们体外的燃烧,每位将士和战马如铜铸一般,强壮、威武。将士们面露怒色,战马亦前踢刨地,不时的从鼻孔中喷射出火焰来。

  他们,已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郭太师见冰人已近,随即双脚前后站立,身体微侧,后腿脚后跟用力在地上一跺,手中长剑一挥,在空中走出一个S型,然后顺势拧腰,剑指前方,气出丹田,发出一声震雷般的号令:“射——”
  立刻,三千死士持弓立马,搭箭上弦,弓开满月,每弓三箭并发,顿时,无数支离弦之箭燃着怒火,划亮夜空,雨点般向冰人疾驰而去。顷刻间,火光映亮了天幕,与冰光交融一体,而被火箭射中的冰之怪物则应声倒下一片。死士们连开十余弓,冰怪们则接二连三的倒去,但这却并未阻止冰怪们的脚步,依然前仆后继的向燕国冲来。

  郭太师手中之剑又随势一划,呵声“战——”
  三千死士便骑着战马手持长铍成三排迎着冰人攻去。
  这是一场冰与火的碰撞,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这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怪大战。
  两支队伍相撞,顷刻间冰火交错,烟雾四起。马嘶长鸣,火光刀影,将士的呐喊声,冰怪的咆哮声,混在一起,喊杀震天。
  勇士们骑着战马如入无人之境,左右砍杀,横扫千军,所到之处,手起刀落,立见冰人碰着即碎,砍着即化,战马亦用马蹄踏死冰怪无数。任冰之怪物百万之众,却冲不破这三千死士的防线,真可谓所向披靡!
  突然,后方有数个冰之怪物合并一体,俨然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其高度可跨越城墙。只听得冰之巨人一声怒吼,周边的房屋、田地、树木花草皆成冰棱,人和动物则瞬间被冻住动弹不得。
  郭太师见状,立刻在地上走出倒“8”字形,口中念念有词,剑影藏于身形,变化万千,忽见太师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手中长剑指天一挥,大喊一声:“龙阵!”
  只见三千死士和战马由三排瞬间移动成为十列,十列将士每列三百骑,边向前冲杀边形成一条火线,霎时又见排头战马仰天长啸一声,四蹄便腾空而起,后边战马皆跟之升空。升空的战马在空中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在空中旋成一个环状。
  又闻得郭太师大呵一声:“化——”十个光环在空中一声巨响,如闪电一般,光芒霎时照亮寰宇,十条火龙从天而降,怒啸着冲向冰之怪物。
  火龙在冰人之间怒吼穿梭,所过之处,冰人碰到即刻化为水,而从冰人身体穿过的,则在瞬间蒸发。冰之巨人咆哮着向火龙吐出一道寒气,寒气中夹杂着冰块射向火龙。火龙毫无畏惧,也怒啸一声,从口中喷出烈焰,烈焰中带着长剑,杀向冰之巨人。寒气被火焰抵住并逐渐后缩,火龙又是一声怒吼,又一浪火焰直接将冰之巨人包裹。冰之巨人在火龙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被火龙喷射的五行之火顷刻间化为乌有。

  火龙在郭太师的指挥下一往无前,逼得冰之怪物节节败退。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冰之怪物已经远离了燕国,周围的冰棱已开始融化,有的动物也已能够自由活动,但更多的动物则已经死去。城里的百姓已知冰怪退去,都脱掉棉衣,灭了炉火,走出房门,等待最后的消息。
  兵败如山倒,真是来也如潮、去也如潮,冰人吃了败仗,逃回了极寒之地,郭太师趁胜追击,意欲斩草除根。
  然一切皆有尽数,花无数百日,人无数百年,太师自也逃不出这六道轮回。就在他率领众部将士将冰人逼回极寒之地,念动咒语,准备将其困于北极并彻底消灭的时候,命数却将尽已。而其所率之将士也都因国师的仙逝而焚烧,最后葬身于冰川大洋之下。
  太师所带众弟子亦悲痛欲绝。
  ……

  日期:2014-02-07 16:57:00
  在太师仙逝前的几日,郭太师将其最看重的弟子李斯叫到榻前说道:“你虽是楚国人,值豆蔻年华,资历尚浅,但却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又怀济世慈念,悲悯苍生,是为师唯一钟爱之弟子,堪当重任。现为师将吾一生所学之精华即五行之术传与给你,你要潜行研究,行与正途,为天下苍生造福。另外切忌不得将法术用于辅佐君王之战争,否则法术尽失,必遭天谴。”
  李斯一边哭着一边答应道:“徒儿会谨记师父教诲,誓为天下苍生造福”
  日期:2014-02-07 17:17:00
  救苍生肩负重担 弃伪言却成祸端
  李斯乃聪明之人,常人数月之功,李斯只需数日便学得。不日,郭太师预感到命不久矣,便在临终前将李斯又叫到床榻前,郭太师咳嗽了两声,微笑着说道:“为师没有看错你,现在你已将为师的本领都学了去,你只需假以时日多加练习,便可掌握五行之术了。但为师将不久于人世,却有一心愿未了。就是冰之怪物虽已被为师用法术困于冰川之地,但却因为师元气耗尽,未能将其彻底消灭。为师观天象测地势,算到冰之怪物在以后还会大举冒犯我中原。因此,你一定要帮为师完成这个心愿,消灭冰之怪物,也是替天行道,造福苍生。”

  李斯在一旁抹着泪儿也不言语,只隔劲儿的点着头。
  郭太师大喘了几口气接着说道:“现在虽然各地战乱纷争,但却都是我华夏子孙,不久之必将一统世代繁衍。你回去后要去到秦国,秦国会一统其他六国从而结束中原大地五百年之久的战乱纷争。为师修炼了上百年才有今日之修为,你功力尚浅,切不可逞强,你必须也唯有借助秦国之力才可做到此事。你到秦国后,要想法取得秦王信任,劝说秦国在北方修筑一道防御工事,并以五行之火铸烧陶俑,用以抵御冰之怪物再次来犯。咳咳……”

  李斯忙把热水递到太师面前,给太师喝了一口水,心疼的说道:“师父,您先休息一会,你说的话徒儿都记下了。”
  郭太师喝罢水歇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师父命将休已,必须趁现在把这件事情交代给你。”
  说着,郭太师侧身从床榻下拽出一个包裹,让李斯打开。
  郭太师看李斯打开了包裹,就说道:“为师这里写了一道诏书,你要世代传承下去,并告知后辈徒孙劝说后世王主依此诏所言行事。”
  李斯拿起并打开诏书,只见上面写着:后世王主,北方极寒之地,有冰之怪物,窥伺我中原久已,而莫之其所由始,其于燕昭王二十八年来袭。吾率弟子及死士以五行之火退之,但未能斩草除根。吾料其势必再图中原,时不定也。然冰之怪物非人之肉躯非人力可战胜耳,吾将不久于人世,故将防御破敌之策书于锦囊,但见冰之怪物来侵,打开锦囊照法行之,可救百姓于冰寒之苦也。今吾以燕昭王国师之名撰写此诏书,为后代子孙存世之虑,保我中华大地不至灭亡,望后世王主谨记并执行之,万勿忽耳,切记,切记!

  郭太师见李斯看完了诏书,又说道:“这里是那三个锦囊,里面记载了破敌之法,你将之藏于隐蔽之处。万一吾等法术失传,希望后人能够找到这三个锦囊解救百姓于饥寒之苦。”
  李斯被郭太师的精神所感动,在塌前跪拜太师说:“徒儿一定不会辜负师父重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