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江湖术士行骗的那些年(诸灵百异)
作者:
孤惑星
自师父去世后,十八年来,我第一次回到自己的故乡——海城。
像面对一个陌生城市一样,我彷徨地看着和记忆毫无关联的事物,略有些不知所措。
天空不那么蓝了,飘舞而下的落叶似乎谱写出一种悲怆。
灰蒙蒙的感觉,萦绕在整个心头。
街上的喧闹声,不再是街坊邻居们的纷纷议论,取而代之的是车鸣械响。
我不喜欢,但也无可奈何。
妹妹萧紫惠建议我到她家居住,我拒绝了,多年的漂泊已经让我习惯独来独往的生活。
何况,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值得庆幸的是,师父以前居住的小草屋经过了多年风雨,竟然还在,我便有了容身之所。草屋前还有一块空地,我可以自给自足。
每天的生活不过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闲暇的时间是上天赐予的,外面的大雨不能让我离开草屋半步。天空晴朗之后,屋子中散发的潮气,不禁让我回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味道。
日期:2013-09-29 23:51:00
继而我会情不自禁地陷入回忆,和师父有过的一幕幕恐怖诡异的画面便会在头脑中闪烁不停。
百感交集。
我决定自己写下和师父之间发生过的故事,作为释放内心愧疚的一种方式。
希望他老人家,能感受到我内心深处的歉意和悔恨。
故事的开端应该从我的生日说起,甲寅年十二月二十四,也就是阳历的1975年2月4日。
至我第一声哭过之后,怪事接踵而至。我家的炕下,始终持续不断地发出哀嚎声,那哀嚎声凄厉无比,就像是地狱中受刑的恶鬼撕心裂肺的惨叫。
与此同时,在我家里的人总感觉有一图白影隐隐约约地漂浮在窗户的附近,没人能说清白影是什么,只是漫无边际的恐惧,让大家冷汗直流。
姥姥一直陪在母亲的身边,她发觉整个事情的反常,就让父亲找来村子里的道士,给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道士光头,个子不高,身圆体胖,一副笑面,看模样亲切慈祥。他穿着黄色的长衫衣服,会给人一种“他是和尚”的错觉。
日期:2013-09-29 23:53:00
这道士即是我日后的师父。
当时师父恰巧路过了我们村子,便逗留一段时间。
师父随父亲匆匆地赶到了我家里,他先是一愣,继而神色黯然地叹了口气。“果然是诅咒无形,不依不饶啊!”
众人都不解师父的意思,忙追问深意。师父摆摆手,并不言明,他抱起只是婴儿的我,观摩了一会,就下了断言,“此子寿不过十八,父母无依,兄弟无靠。”
母亲被吓坏了,急急地追问,破解的办法。
师父摇摇头,他告诫母亲,十岁过后,难多劫盛,路径何如,只且随缘。
师父就此离开了,没人知道他知道去往了何处。
而转眼之间,我也长到了十岁。关于师父预言的事情,家人从未和我提及过,直到发生了“冤鬼复仇”的恐怖事件,母亲才和我道明。
所谓“恶鬼复仇”事件,它是我童年中第一次亲眼所见的惨烈悲剧,直到现在,还让我唏嘘不已。
日期:2013-09-29 23:55:00
第一卷 冤鬼复仇
此事应该从包产到户说起。
包产到户就是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
虽然,从现代人的角度讲,包产到户有土壤恶化,产量失衡,有毒农产品等缺点,但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人民脱离贫穷生活的最大希望。
不同于过去吃大锅饭的日子,广大农民的劳动热情大幅提升,很多人昼夜忙碌,只为让自家的地能收获最大的利益。
我父母也是如此,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期盼着秋收后,能为大哥赚下足够的新婚彩礼钱。
我有兄弟姐妹七人,二十一岁的大姐萧娜当时已经出嫁,十九岁的大哥萧宇和十六岁的二哥萧林住在拦河大坝外,高粱地里的小草屋中。
日期:2013-09-29 23:55:00
拦河大坝的地可以任由村民种植农作物,而且因为地域广泛,所以从来没起过纷争。
当然,这样的好事,一定有很大的缺点。一旦到了七八月份的雨季,雨水丰富,水位上升十余米,轻而易举便能淹没所有的农作物。
颗粒无收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最大打击,所以,经历了几年伤心后,春耕时,没有几个人愿意到拦河大坝外去了。
但今年算是幸运年,天气比较干旱,水位几乎没有上升。大哥和二哥呆在那里的目的是驱赶高粱地里的喜鹊和给高粱浇水施粪。
三哥萧野十三岁,已经辍学了,和一个老瓦匠学徒。老瓦匠住在邻镇,三哥往返不方便,就住在了那里。
我排行老五,下面还有八岁的弟弟萧奥和五岁的妹妹萧紫惠。
日期:2013-09-29 23:56:00
可能现代人很难想象,一个母亲竟然接连生下了七个孩子,更无法想象,十八九岁就已经结婚。
风俗习惯一定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这是必然。
就像我的姥爷和姥姥,他们结婚时,姥爷九岁,姥姥十三岁。结婚的第二天,姥姥回娘家,姥爷甚至尿了丈母娘家的炕。
这也是我知道关于姥爷的唯一趣事,他在我未出生前,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七月中旬的时候,我已经放了暑假。每天也有自己的活,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外加上洗衣做饭。
自立,是迫不得已的一件事,和挨揍相比,前者更舒服自在或者说更能接受一些。
我们村子里除了村长家,其他人的家中都没有电视机,所以不像现代的年轻人,休息的时间晚,大概七、八点钟,我和弟弟妹妹就准备睡觉了。
日期:2013-09-29 23:56:00
弟弟妹妹很老实,只要我的音量提高了一些,他们立即就会变得乖乖地站到一边,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我在七个兄弟姐妹中的性格应该算是比较“霸道”的一个,有时候哥哥打我,我不哭不闹,眼睛一直瞪着他,直到他停手为止。
村子里唯一让我恐惧的便是一个叫做利大顺的恶霸,那人身高体胖,面如恶神,剑眉下突出的眼睛,似乎能放出鬼怪,让人不禁寒意连连。
哪里有小孩子胡闹,只有身边有人喊,利大顺来了,那孩子必然恢复安静,飞快地往家中跑去。
利大顺和邻村的二愣子还经常挖人家祖坟,盗取死人身上的一些不值钱的首饰。这在口齿恶毒的妇人眼里,是生孩子不长屁眼的恶行,利大顺却堂而皇之地干着这些事。
日期:2013-09-29 23:57:00
按理讲,利大顺在当时的年代,判个流氓罪,枪毙十回都够了,村民们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他容忍,因是为他是村长的儿子,村长心善,很多人顾及村长的面子,并没有举报利大顺,利大顺变得越发的肆无忌惮。
而“恶鬼复仇”事件就是因利大顺而起。
那一晚,姥姥病了,父亲和母亲去看望姥姥,家里便只剩下我和弟弟、妹妹三个孩子。
妹妹紫惠胆子小,她睡在我和弟弟中间,两只手还要紧紧地拽住我的胳膊。我虽然感觉不自在,但是我喜欢妹妹,所以也任由她的“放肆”。
妹妹睡觉的睡觉的时候好“打靶子”,就是胡乱地翻身,经常会将熟睡的我打醒。
日期:2013-09-29 23:58:00
那天夜里,妹妹又是一脚踢在我的身上,我睁开朦胧的双眼,她的枕头已经滚在地上,被子也斜到了一边。我匍匐着身子,将枕头捡起来,放在妹妹的头下,然后将妹妹的四肢摆平,最后盖上被子继续呼呼大睡。
大概被突然吵醒后,情绪烦躁,我再也没睡着。
我坐了起来,透过窗户,望着外面调皮的星星,一颗一颗地数着。本以为用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地劳累,并且进入梦乡,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到了差不多十二点钟的时候,我依旧没有睡意,而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响动。
日期:2013-09-29 23:58:00
开始这些声音并没引起我的注意,但声音的连续性很强,我感觉,是有几个人翻过了我家的土墙,正在接近我家屋子。我赶紧爬到窗户边,趴在窗户上,仔细地观察着来者,让我感到恐惧的是,为首的人是利大顺,跟在他身后的两个人也是村子里的地痞流氓,一个叫利开,和利大顺是堂兄弟关系,利开很瘦弱,长相猥琐,敢作恶事完全是靠着堂兄撑腰,另一个叫袁胜利,中等身材,孔武有力。他是个独眼龙,据说是以前和人打架,被人打瞎了一只眼,为此还在监狱里呆过几年,可惜出狱后没洗心革面,反而助纣为虐。
父母不在身边,我不可能贸然地出去,所以我只能压低身子,鼻子垫在窗台上,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们的行动。
日期:2013-09-29 23:59:00
利大顺走进了我家的鸡窝,他手里拿着网套子,依次地将我家的三只鸡套走了,我急了,但是无可奈何。
八四年的三只鸡,至少对我家来讲,是全部的经济支柱。
这样的话可能在现代看来,很夸张,但确实是那个年代的真实状况。
我记得,当时的学费是两块五角钱,每次到了交学费的时候,母亲就要到集市上卖二十五个鸡蛋,每个鸡蛋一角钱,供我上学。
看着利大顺即将得手,我又急又恼,头脑中空白一片,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利大顺和两个“随从”大摇大摆地离开了,我开始难过起来,一方面,我担忧父亲的责备,另一方面,我感觉母亲会很伤心。
不知不觉中,我终究是进入了睡眠。
日期:2013-09-29 23:59:00
等到第二天天明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就从姥姥家赶了回来,父亲眼尖,刚到家就发现了鸡架门开着,三只母鸡已经失踪。
他一声怒吼,“五兔崽子,咱家鸡呢?”
我吓得从梦中惊醒,慌慌张张地回答,“被利大顺偷走了。”
父亲犹豫了一下,继而声音严厉,“是不是被黄鼠狼叼走了,你故意骗我?”
“没。”
父亲卷上旱烟,狠狠地抽着,母亲站在父亲的身旁,“当家的,找村长去呀?”
“村长叔叔死了,村长进城戴孝,不在村里,可能过几天之后才能回来。”父亲没好气地回答。
而事后,村子里的大多数家中都发生了盗窃,没人像我一样,看见了肇事者的模样。这大概是因为劳累过度,午夜的轻微声音,很少有人关注的原因。
日期:2013-09-30 00:00:00
至于肇事者的身份,也有了很多猜测,当然,最主要的猜测并没有离开利大顺的身上,可见,村民们的理智和聪明。
我父亲母亲并不是多嘴多舌,惹是生非的人,关于知道真相的事,他们只字未提。
然而,正是他们的口风严实,促就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对利大顺的猜疑越来越重,利大顺有些坐不住了。利大顺的口头禅是“老子是怕事的人?”可在偷鸡后的几天,他没有再提及这句话,应该是怕暴露自己,引起众怒。
利大顺的两个同伙,利开、袁胜利也不露面,不知道是在销赃,还是没有胆量。
而且,村子里的几个青年,信誓旦旦地说,要去城里报案,把贼抓到就枪毙,利大顺怕了,在死亡面前,少有人会坦然面对。
日期:2013-09-30 00:00:00
父亲一直等待着村长回来,村长知道了真相,会给每家每户补偿,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有这样一个儿子,村长也算是自作孽,他生的前七个孩子都是女儿,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当第八个孩子是儿子时,村长就把他当成宝贝一样,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中怕化了。
村长必须守孝到头七,这是农村里的风俗。等到村长回来也要三天后,父亲母亲有这个耐心。
父亲母亲还是像往常一样的劳动,我将房门死死地插上,一般情况下,除了姑太姥爷外,不会有其他人到我家来,姑太姥爷已经八十的高龄,他是我姥姥的姑父,和我们的关系算是远亲了,但走动却很近。
甚至我们兄弟姐妹七人的名字都是姑太姥爷起的。
日期:2013-09-30 00:01:00
每天八九点钟的时候,姑太姥爷会来我家,给我们兄妹三个讲《聊斋》里的故事,有些故事着实很恐怖,吓得我晚上睡不着,但是到了第二天,我依旧兴趣盎然地坐在姑太姥爷的身边,心惊胆战地钻进下一个恐怖故事的想象中。
母亲很愿意让我们这群孩子跟着姑太姥爷,她说姑太姥爷文化高,以前曾经是大学教授,告诉我们的道理和知识有利于我们之后的发展,父亲则一直板着脸,一言不发。
实际上,父亲对姑太姥爷有很深的歉意,姑太姥爷头上的一道伤疤就是父亲留下的,我不知道姑太姥爷和父亲之间曾经有什么样的争执,但是看起来,姑太姥爷并不记恨父亲。
姑太姥爷身上还有一个巨大的谜团,他没有后代,至于为什么年轻的时候不要孩子,姑太姥爷向来是只字不提。
日期:2013-09-30 00:01:00
“栩栩,开门啊!”门外传来了姑太姥爷熟悉的呼唤声。
我大名叫萧航,栩栩是姑太姥爷给我后起的小名,取义于《庄子·齐物论》,栩栩然胡蝶也,姑太姥爷希望我为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我高高兴兴的跑到门口,“暗号。”
“蒲松龄。”
我欣喜地打开门,果然看到了姑太姥爷笑呵呵的脸。
姑太姥爷已经八十三岁了,他的身体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只是有些驼背,但因为身材高大,依旧给人一种伟岸的感觉。
之所以有暗号这个麻烦的过程,和《聊斋》是分不开的,我很担心有妖魔鬼怪会变成姑太姥爷的样子,到我的家中,将我们兄妹三人吃掉。
这种想法如今看起来非常非常幼稚,但对于想象力丰富的童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美好回忆。
日期:2013-09-30 00:02:00
我想大多数人过去都会做过现在自己都觉得好笑的蠢事,人之常情。
姑太姥爷搬过一张大椅子,我们三兄妹则坐在小板凳上围在他的身边。姑太姥爷开始绘声绘色地讲着婴宁的故事,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到了结束的时候,浑然不知已经过了多长的时间。
之后,姑太姥爷又说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名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故事里的脉络我却记忆犹新。
一个男人在野外认识了一个漂亮女人,便将其娶回家中,作为三个孩子的后娘,不料,男人离开后,娘变成了狼,将三个孩子都吃了。
何其相似的宿命,如今的我只能这样感叹着。
姑太姥爷说累了,便靠在凳子上休息,弟弟妹妹到一边玩耍,我则开始给父亲母亲准备午饭。
日期:2013-09-30 00:02:00
我家前面就是稻田,透过门缝看去,便是油绿油绿的一片。在我家和稻田之间,有一条大路,是来来往往的村民,必经之地。
大路的十字路口处,有一颗很粗壮的大杨树,杨树应该活了很多年,因为自从我记事,它就竖立在那。
春秋之际,会有一些年龄大的老人在杨树下下象棋,也有一些农村妇女唠着家长里短,这里已然是村民互相交流的聚集地。
杨树旁有一口年代久远的古井,因为曾有过孩子不小心掉进井中的事件发生,所以村长为了避免意外,便用一张大锣将井盖上,村长将大锣的边沿打弯,只要不人为地抬起大锣,古井便永无见天日之机。
说起来这面锣,它算是村子里的大功臣,七五年海城大地震的时候,正是村长用那“锣”通知村民,我们村子里才无一伤亡。
日期:2013-09-30 00:02:00
之后,无灾无难,这面锣就失去了价值。
平时,盖在古井上的锣会偶尔发出声音,可能是某个人坐在了上面,或者是几个无聊的孩子,在上面扔石子。
但今天有些古怪,那个锣竟然连续地发出了响声,响声急促,似乎是有人预告即将有大难发生。
日期:2013-10-01 09:38:00
我透过门缝,朝着响声的方向望去,敲锣的竟然是利大顺,不知道他在搞什么鬼。
附近稻田里的村民们停下了手中的活,孩子们也纷纷从院子里走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在利大顺的身后,利开和袁胜利驾着一个体型瘦弱的中年男人,中年男人垂头丧气,就像案牍上的公鸡,任人宰割。
中年男人我认识,但并不熟悉。他不是本地人,据我母亲说,八年前唐山大地震时,他背着自己的老娘逃难到这,住在了村南头废弃的破草屋中。
日期:2013-10-01 09:49:00
平时唐山人很少出门,他没有地,只能在自己院子和拦河大坝外种一些高粱玉米,可惜,往年拦河大坝外的水势都很高,唐山人每次都是颗粒无收。
说起来,唐山人也很苦命,他唯一的亲人就是老母亲,奈何他老母亲身体瘫痪,卧床不起。
贫困的人,都能理解苦日子给人造成的伤害,所以,村民们偶尔给唐山人的家中送些鸡蛋,送些粮食。
我母亲甚至让我将自己家李树上结下的李子送给唐山人吃。
日期:2013-10-01 09:53:00
唐山人平时不好说话,只是遇到了孩子,他就会表现出热情,“小哥。”是他对孩子们的称呼,之后,他会接连问几个看似无聊的问题。
从现在回忆的角度讲,唐山人有些像孔乙己,不过,与孔乙己不同的是,他没有不切实际梦想,他只是想安分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看现在的架势,利大顺是想将偷鸡的罪责推卸到可怜的唐山人身上,这个外形看起来愚蠢的家伙实际上十分狡猾。
日期:2013-10-01 09:55:00
唐山人垂头丧气,他的眼角有淤青,嘴角流出了鲜血,应该是被利大顺揍了。
我打开门,走了出去。我并不敢到大杨树附近,因为被父亲看到会受到责骂,所以我只能倚靠自己较高的地势,观察事态的发展。
利大顺果然高声喊着,“偷鸡贼抓到了,他今天偷我家鸡被我逮个正着。大家有怨抱怨,有仇报仇啊!”
村民聚了上来,将利大顺和他的几个手下围成了圈,人群中传来了一个声音,“原来是他啊!”
日期:2013-10-01 09:58:00
村民没有附和着,而是纷纷向身后望了望,是邻村的二愣子,二愣子有些尴尬,“嘿嘿”地笑着。看来他起哄的计划没有成功。
唐山人开口了,声音很低,“我不是偷鸡贼,他们才是,我明明看见了······。”
“你他妈明明看见了,你现在才说。”利大顺一声怒喝打断了唐山人的话,“分明是我们抓了你,你怕了,再栽赃在我们身上。”
围拢的村民倒是没发表任何意见,毕竟唐山人人已经在村子里生活了八年,相安无事。突然间盗窃,理论上说不通。
日期:2013-10-01 10:00:00
人群中,我还意外地看到了父亲的身影,我以为父亲会说出真话,那样一来,利大顺等人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的窘态一定会被众人耻笑。
但父亲终究是没有开口。
父亲经常打我们兄弟五人,在我的心里,他的形象高大伟岸,不可冒犯。可他没有说句公道话,我不由有些失望。
至于唐山人之前没有讲出真相,我想我能理解原因。他毕竟是外地人,一旦惹恼了利大顺,利大顺会接二连三的报复,这和我父亲母亲的担忧一样。
日期:2013-10-01 10:01:00
利大顺看到人群没有反响,他继续问:“你偷了我家的鸡,对吧?”
唐山人轻轻“嗯”了一声。
“这是第几只?”
“第一。”
利大顺突然狠狠地扇了唐山人一个耳光,“你他妈撒谎。”
接着,利大顺示意利开和袁胜利将唐山人绑在树上,“现在是七月,七月流火,不说实话,你就等着被晒死吧。”
“不是我。”唐山人说道。
利大顺转身狠狠地踹了唐山人一脚,“你他妈的。”
唐山人开始干呕起来,含着血丝的口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
日期:2013-10-01 10:06:00
利大顺转身面对着村民,趾高气昂。“都听着啊,谁要是把他放了,就是和我作对。大家是知道我的,我他妈是怕事的人吗?”
随后,利大顺带着利开、袁胜利高傲地离开了。
村民果然散了,没有人解下可怜唐山人身上的束缚,这就像现代人不肯扶起摔在地上的老人一样,是世事所驱的悲凉。
夜里的繁星,总是透过我家的窗户,映在我的眼前。我将手从被窝中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数着。数了一会,我不禁想起了唐山人,他会做什么?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数着星星?亦或是垂头丧气,自怨自艾?
日期:2013-10-01 10:10:00
母亲在父亲的耳边唠叨着,“当家的,你当时咋不说句公道话?”
父亲一言不发。
母亲叹了口气,“小五子今年十岁了,以后咋办啊!”
我不懂母亲的意思,便追问母亲话中的含义,母亲竟然伤心地落下了眼泪。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