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农村女大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作者:
兰花小指歪歪翘
接下来的故事,没有色情,没有小三,没有虐恋。
有的只是赤裸裸的现实和无力挣扎的痛苦。
或许很多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过去或者现在的影子。
出身平凡的人,究竟该怎样面对这个现实的社会?
(一)
大裕村出产第一个大学生,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儿。
这件稀罕事儿立刻就成了村里每家每户热议的话题。那时候的侯小燕虽然刚刚九岁,却也牢牢记住了当时的场景。当时侯小燕还叫侯三妹。
也大约就在那个夏天,侯三妹的自我意识忽然觉醒了。
她在一个日光灼热倦意弥漫的中午,踩着拖鞋啪啪啪地跑进父母房间,大声叫喊着,“我要改名!我不叫侯三妹,我要改名!”
从午睡中惊醒的父母惊愕地看着满脸通红的女儿,迟疑地问道,“你要改成个啥?”
侯三妹跑到院子里巡视了一圈,一眼瞥到了屋檐下挂着的燕子的泥窝,奔回屋里,用不容辩驳的声音说道,“我要叫侯小燕!燕子的燕!”
侯文才若有所思地念叨着,“嗯,听着不赖,可就是小燕小燕,飞的远,怕以后家里留不住呢。”
万秀芬乐了,“飞的远还不好,有出息,跟老卢家卢伟一样,考大学,去北京,当城里人。咱不也跟着沾光?”
侯文才也嘿嘿地乐,拿烟卷在炕沿上磕了磕,“那就这吧,我这两天去派出所找找人,把名改了。真是闺女大了,有主意了呀。”
侯小燕骄傲地笑了,却听见弟弟侯大宝在旁边起哄,“就你事儿多,猪圈里还有猪崽子呢,你咋不叫杨小猪?”
见侯小燕忿恨地瞪着弟弟,万秀芬一把揽过儿子,笑着说,“不能说你大姐,小燕好,就叫小燕,长大了要飞走,去闯世界啦。”
侯小燕志满意得的想,早晚有一天,自己要考上大学,去大城市,见大世面,给家里人争争光!
过了没几天,侯文才给户籍办公室的人送了两条烟,手起笔落之间,侯三妹这个名字就成了历史。侯小燕隆重登场了。
自打侯小燕上了小学,就成了村人口中 “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她学习好,嘴皮子利落,组织能力强,不但当了班长,还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和她一届的孩子们挨打时,听到最多的就是侯小燕的名字。“你瞅瞅人家侯小燕!一样的吃饭喝粥,人家咋就学的那么好?你吃的比人家多,穿的比人家好,学习咋就不行?”
“你要是赶上人家侯小燕一半强,就算让我和你爸俩人累死也甘心!”
在家长的喋喋不休之中,侯小燕成了整个大裕村孩子的公敌,是他们童年生活中共同的阴影。提起侯小燕,娃子们都恨的牙痒痒。但他们对优秀的侯小燕又带着天然的敬畏,因此侯小燕在求学的这些年里,成绩上遥遥领先,生活上顺风顺水。
日期:2013-08-16 13:11:15
(二)
也不过是几茬麦收麦种之间,少年的光阴就悄悄地溜过了。时光打了一个忽闪,就到了2002年。仍然是个炽热的众蝉嘶鸣的夏天,空气中洋溢着干巴巴的燥热和没精打采的慵懒,侯小燕就在这时候满面骄傲地从邮递员手中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邮递员的满头大汗让她心生恻隐,大约人们总是容易对比自己地位低的同类生出同情,被幸福冲击的头脑眩晕的侯小燕居然没忘了请邮递员进门喝口水,还殷勤地给他洗了个桃子。
送走邮递员的侯小燕却忽然有些怅惘,在她这么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的时候,竟没有预想中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甚至门口连个看热闹的村人都没有。
这份意料之外的清冷让侯小燕有些沮丧,她落寞地把录取通知书拿出来反复摩挲,考究的封皮上那烫金的学校名称,让她的心又一次被鼓胀的喜悦充盈起来。
傍晚时分,太阳卷着最后一缕金光落山的时候,万秀芬疲惫地收工回来,进了家门。
她从侯小燕激动的表情上捕捉到了渴盼的信息,当她看到那装帧精美的通知书的时候,她鼻子一抽,哭了。
“你爸知道了不?”万秀芬擦着眼泪问道。
“我爸……应该不知道……”侯小燕迟疑地说。
“那好,跟妈走,快,去告诉你爸……”万秀芬说着就急急忙忙进了屋,挎上个竹篮子,往里搁了两个馒头和一沓纸钱。
侯小燕顺从地跟着母亲,往村东头的自留地走去。
侯家的自留地上长着英气勃发的玉米苗。玉米苗丛中,卧着一座半新不旧的坟。
万秀芬走到坟前,身子一歪,跌坐在地上,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
“文才啊,咱小燕考上了,总算要熬出头了,你放心吧,文才……”
侯文才三年前在建筑队打工的时候,不幸死于工伤。更为不幸的是,他前脚从脚手架上掉下来,包工头后脚就犯了心脏病,俩人一前一后地丧了命。工程刚开始没多久,包工头连工人工资都是自己垫付的,他这一死,侯文才的赔偿款也打了水漂。侯小燕至今还记得那天下午的场景,那也是个热的让人心慌的夏天,她搀着快要哭死过去的母亲,弟弟侯大宝抱着父亲的遗像,几个本家叔叔抬着棺材,顶着烈日往自留地走去。
走在送葬的队伍里,侯小燕哭的咬破了嘴唇,她只觉得往前迈一步,肩膀就沉一分。明晃晃的日头下,她却心里冰凉。一个声音告诉她,爸没了,家里只能靠自己了。
但她没有辍学,辍学的反倒是弟弟侯大宝。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侯大宝从小就厌恶读书,成绩也是差的纯粹而彻底,用他的话就是,“看书写字简直比死还难受。”而对于侯小燕来说,只要能念书,就比吃蜜都甜。万秀芬总不能让儿子花着钱一遍遍的受死,便下了下狠心,让儿子辍了学,咬紧牙关供侯小燕一个人读书。
侯小燕自然明白母亲的苦心。高中三年,她像个机器人一样拼命苦读,学习成绩在年级遥遥领先。她知道自己只有考上好大学,才有机会出人头地,解救母亲于苦海。别人有得选,她没得选。她只有这一条路。
高考的那两天,她几乎要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让她握着笔的手都在颤抖。脑子里乱作一团,一直在想,考不上怎么办。考不上怎么办。坐在考场上,她居然流了眼泪。她费了好大的力气,拼命强迫自己要冷静要冷静,埋头趴在了桌子上。监考老师以为她要晕倒,在她桌子旁胆战心惊地守了半天。好在过了一阵,她稍稍稳定了心情,爬起来继续考试。所幸最后发挥正常。
日期:2013-08-16 13:16:46
(三)
侯大宝在父亲去世后,就去了保定打工。因为年纪小,刚刚只有14岁,去不了大的工厂,就在一个私人的小厂里给人做学徒工。万秀芬去了邻村人开的服装厂做衣服,按件算工资。一家两个人在外头挣钱,供着侯小燕念书。
他们巴望着侯小燕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侯小燕念高三时,因为时间紧张,每月的假期也顾不上回家。总是侯大宝从保定回来时,骑车子来县高中,给侯小燕送点水果,家里烙的棒子面饼和母亲做的酱。他怕姐姐省吃俭用营养跟不上,总是给她塞钱。侯小燕每每攥着那皱巴巴的票子,看着弟弟因为营养不良造就的矮小的身体,目送着他骑在车上一阵风一样消失的背影,眼泪便像拧开了的水龙头,哗哗哗地流个不停。
所幸是考上了。
日期:2013-08-16 13:23:58
(四)
拿到通知书后,侯小燕在家蒙头大睡了三天三夜。在她的记忆里,已经有许多年没有放松的睡过一个好觉了。瞌睡和眩晕已经成为她最习惯的两种状态。她幸福地躺在炕上,看着头顶上油亮亮的房梁,心想这回我可真的真的算是熬出来了,上了大学,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往家里拿钱了,这一步踏出去,我可就是半个北京人了。她带着欢乐的畅想沉沉睡去,梦中见到了瑰丽的都市和明晃晃的高楼大厦,还有应接不暇的各种景致。就和电视里演的一样。她这一觉睡得丰富多彩,等她醒了后,万秀芬告诉她,有好几次,她在梦里头乐出了声。侯小燕笑笑,心想多年的梦想成真了,这就要有好日子过了,还能不乐呀。
被录取的狂喜一天天地渐渐褪去。侯小燕和万秀芬的注意力都被通知书后面的入学须知牢牢吸引了。上面清楚而客气地写着交费通知。最醒目的一点就是学费那一项,亲爱的同学,入学当天要带好这一年的学费,一共是五千元。可以交现金。也可以汇款。
侯小燕感到低落,她明白母亲就算砸锅卖铁都会让自己去念大学,只是这数字仍然让她吃了一惊。万秀芬也有些惊诧,但这丝惊诧在她的脸上稍纵即逝,她宽厚地笑笑,“不打紧,妈给你凑,肯定能凑上。”
母亲的微笑像是定心丸,让侯小燕渐渐平静下来。
日期:2013-08-16 13:31:57
(五)
这几天,村人的议论渐渐多了。十里八乡的娃娃,有不少都拿到了通知书。这些年再不比前几年,读大学也不再是顶天的稀罕事了。土里刨食的庄稼主们,也知道了一本二本。三本和大专。一本好,二本差些。三本和大专孬。有的学校,花点钱就能上。连村头坐着纳凉的老太太都知道北大清华。当然她们也仅仅知道北大和清华。
侯小燕考的是北京的一本,成绩是县里也数得着的名次。可到底不是北大清华。县里的教学水平在那儿摆着,多少年过去,一直没能出个北大清华的学生,这是校长和所有老师的遗憾。万秀芬便成了普及大使,到处和人介绍侯小燕的大学。
“不是北大清华,可也不孬。分也高呀,全县也没几个人能去。专业也好,学政治。出来都能进政府,专门培养当官的。咱们这辈子是睁眼瞎着过去了,娃娃们可都了不得,将来在北京安了家,咱这土老帽也能沾个光,过几天城里人的日子。”
万秀芬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皱纹都游出了欢乐的纹路,眼睛里闪着熠熠的亮光。村人配合的啧啧赞叹,直竖大拇指。“你小燕到底是有脑子,村里这些个学生,就她一个一本。你算是熬出来了,将来享闺女的福,吃香的喝辣的,也不枉你这么些年的辛苦!”
万秀芬神往的笑着,一张笑靥如花的脸上渐渐笼上一层白霜,“可惜我家文才没福,该享福了,他也走了,命孬呀,你说他这命咋这么孬……”
说着说着就又掉下眼泪。
日期:2013-08-16 13:42:37
(六)
万秀芬的这一套说辞,在这个酷热的夏天,反反复复地回响在大裕村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在这以后的许多年,万秀芬脸上欢乐的皱纹,骄傲的语气和遗憾的眼泪在侯小燕心中仍然清晰可见。这个夏天,万秀芬的欢乐和骄傲,是足以温暖她一生的荣耀。
在侯小燕打算找份工来凑学费的时候,挣钱的活计主动找上来了。是万秀芬做工那家服装厂的老板,要给他的儿子找个家教。
“你说我和他妈,啥都不缺,就是缺文化,连自己孩子也教不了。他妈一听说你家小燕考的好,就想让她给雷雷补补课。一天俩小时,五十块。你觉着咋样?”
老板难得用这么和气的口吻和万秀芬说话,正在踩缝纫机的她忍不住慌里慌张地站了起来。这简直是太好的事了,她每天拼死拼活的缝衣服,到手的钱也不过是三十块。她当即就应允下来。
侯小燕对这个活计也十分满意,她不无骄傲地想,自己能用所学的知识挣钱了呀,这只是个开头,用知识挣大钱的时候,还在后头哩。老师说的对,知识就是力量,自己这一暑假,好歹不得闹个两三千块。眼瞅着学费就解决了一半了呀。
日期:2013-08-16 14:11:18
(七)
第二天侯小燕就抱着书本上门做家教了。事实上却不如她想的那样轻松。老板家的孩子皮惯了,不好带。听一会儿课就要玩一会儿。侯小燕要拦着他不许玩,还要陪着他玩。说话要和气,不能大声不能急。不但要做老师,还要做保姆。老板的老婆一直在旁边看着,却不说话。很有冷眼旁观的意思。这让侯小燕感到了屈辱。傍晚时分,她沉着脸回到家里。
万秀芬下了工就赶紧往家跑,她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女儿第一次挣钱是个什么情景。出乎意料地,她看见了侯小燕闷闷不乐的脸。
了解了情况之后,万秀芬反倒轻松下来。“年轻人都气盛,这钱哪有那么好挣的呀。看脸子,吃冷语,都是常事。闺女呀,你得学着适应,不能闹脾气……”
万秀芬正絮絮叨叨,侯小燕突然问道,“妈, 你给他家做工的时候,是不是也总是受委屈?”
万秀芬尴尬地笑笑,答非所问地说,“有钱赚,就不委屈。老老实实干活呗,其他的能有啥呀……”
侯小燕看着母亲手足无措的样子,心里登时明白了什么。她的鼻子有些酸。
接下来的几天,侯小燕每天都按时去老板家里报道。说是每天俩小时,其实拖拉下来,往往就是一个下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侯小燕心想,自己不能太计较这个。教好了他家的孩子,母亲得到的待遇也能稍微好一些。只要每天保证五十块到手,就算教一天也没事。
到了第七天傍晚的时候,老板娘忽然叫住了她。
“以后一周来两回就行了。我看雷雷作业也不多,总闹着要玩,你也没啥可教的。”
侯小燕有些委屈,又不好说什么,只是沉默地点了点头。
日期:2013-08-16 14:33:32
(八)
她在回家的路上默默算计着,这么一来,到开学前,自己至多也就能挣上一千块钱。比先前预想的少了一半。这可不行,看来自己还得找份工来做。时间有限,能多挣一分是一分。
等到了家,侯小燕把情况和万秀芬说了说。万秀芬沉默了许久,决定去厂里要点简单的活计,让侯小燕在家做。
大裕村有不少的妇女闲时就会在家做缝纫活儿,做好了交到厂里拿钱。这些活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上手就会。万秀芬把事情和老板一说,老板就笑了。
“是你家小燕想做吧?真行啊,两头挣钱,哪儿都不耽误。”
“这不是凑学费么,孩子看我压力大,也有这份心替我分担”万秀芬陪着笑。
老板没再说啥,拿了些活儿给了万秀芬带回家。
日期:2013-08-16 15:04:34
(九)
侯小燕脑子聪明,手却笨。学了好几天,每天只能勉勉强强挣上十块钱。在她看来,做家教可比这来钱容易多了。可惜活不好觅。万秀芬笑着说,“那是当然,有文化的人,做的活又轻松又来钱。将来等你毕业了也一样。我听说人家坐办公室,随便写写东西,喝喝茶水,钱就到手了。只有妈这样的粗人才做这种活。你现在做这个,确实委屈。”
侯小燕心里就一阵堵。她看着堆成小山的布条,心想母亲就是在这些布头和针线堆里,在日复一日的操劳里,度过了这许多年。她的眼泪要溢出来了。她眨了眨眼,让眼泪默默地蒸发在了空气里。心想再等我四年,等我毕了业,就再也不用你辛苦。侯小燕狠狠地发着誓。
两个月飞快地过去了。转眼就出了暑伏。
夏天到了尾声,侯小燕也要入学了。
日期:2013-08-17 10:25:41
(十)
她这个暑假总共挣了一千五百块。万秀芬把平日里攒的三千块钱从银行取了出来。侯大宝拿出了一千块,这是他几个月攒下来的工资,就等着姐姐上学用。学费算是凑够了,可还有住宿费七百块。还有生活费。算来总是紧紧巴巴。
万秀芬里里外外总共张罗了六千二百块钱。一家人合计着,这些钱除了学费和住宿费,还有几百块可以做生活费。也就是吃吃饭,一个月一百块,怎么也够了的。再说,去了的话还可以做家教挣钱。假如不够,再叫家里给汇款。万秀芬和侯小燕到镇上的建行把学费给学校汇了过去。剩下的一千二百块钱,放在了万秀芬一针一线缝的布兜兜里。等侯小燕出发之前,就把兜兜绑在肚皮上,贴着肉,保证丢不了。
临出发的前两天,万秀芬请两头的亲戚们吃了个饭。这是规矩,哪家有娶媳妇聘闺女和娃娃上学之类的喜事,都要自家人吃个饭。万秀芬的娘家和婆家亲戚,时常有娶亲生娃的事,但娃娃考上大学,还是头一遭。她有心把事情办的热热闹闹,让亲戚们瞧瞧她家小燕的出息。自打丈夫离了世,她吃的委屈太多了。她还从没如此舒坦过。
日期:2013-08-17 10:32:59
(十一)
但事情还是办的不如她想象的风光。亲戚总共来了没几个,饭也吃的毫不热络。她娘家人丁单薄,只有一个哥哥,又生性软弱,看着外甥女有了出息,心里高兴,想给个钱,又怕老婆怄气,最后只能看着老婆脸色,畏畏缩缩地给了五十块钱。
婆家这边,侯文才有一哥一弟,大哥生了两个闺女,被重男轻女的奶奶随意命名为侯大妹和侯二妹,到了侯小燕这里,自然而然就是侯三妹。侯大宝是侯家长孙,曾经在家族里风光无限,从名字里的“宝”字就可见一斑。因为有了侯大宝,侯文才和万秀芬成为了最受宠的儿子和儿媳,这自然遭到了哥嫂弟妹的妒忌。老一辈蹬腿归西以后,兄弟妯娌们仍因为当年的不平等对待而耿耿于怀,彼此之间的隔阂便从未消散过。侯文才离了世,亲戚间走动更为稀疏,这次吃饭,也只是侯小燕的叔叔和大伯傍了个面,其他人则通通不见踪影。
吃过了这顿饭,离开学就剩三天时间了。正好明天镇上是集,侯小燕计划着明天去买几件衣服。高中三年,她每季的衣服不超过三件,这下要上大学了,再不添置两件衣服,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第二天,侯小燕起了个大早,就骑车子奔镇上去了。
日期:2013-08-17 11:43:17
(十二)
大裕村去年新铺了柏油路,环绕整个村子,通往镇上和周围的几个村落,平平整整干干净净,骑着车子不再颠簸,极为熨帖。侯小燕悠悠地蹬着车子,看着周围已经蹿的一人多高的翠生生的棒子苗苗,心想估计到下个月就该收秋了,自己因为上高中,有三年没帮家里收棒子了,这回上了大学,出了远门,怕是更没空帮把手,大大小小的事,还要全靠弟弟和母亲了,心中不禁溢满了浓浓的愧疚之情,她索性停下了车子,凝视着眼前广阔的棒子地,呆呆地出神。
她想心事想的投入,没注意旁边一辆小车停下来,直到听见有人唤她的名字,方才回过神来,面红耳赤地看了看来人,注意到那是自己的初中同学胡继平。
胡继平家在东柳树村,和大裕村仅有一河之隔,和侯小燕打小就认识,两人初中又是同班同学,因此算得上是老熟人。只不过他念到初三就辍了学,而侯小燕去了县里念高中,两人从此就甚少联系,仔细想想,上回见面大概还是在去年春节。
胡继平念书时成绩极差,小时候频繁留级,原本比侯小燕高三个年级,最后愣是凑到了一个班。他年纪比同班同学要大上两三岁,人生的仪表堂堂又十分仗义,因此人缘颇好,在同学当中是很受欢迎的老大哥。此时的他显然比那个时候更善交流,他看着手足无措的侯小燕,体谅地笑了笑,问道,“这么一大早,跑这里发什么呆呢?”
日期:2013-08-17 12:02:02
(十三)
侯小燕摇了摇头,却忽然想起初中时,在同学中有过风言风语,说胡继平喜欢她,当时她毫不当真,还刻意疏远过他,此时回想起来,不禁竟有些脸红心跳。
胡继平没有在意她的惊惶,继续说道,“听说你考了个不错的大学,恭喜啊!学校在北京吧?哪个区?什么时候走?”
胡继平的热络让侯小燕放松下来,她点点头,“是在北京,好像是海淀区,可能后天走吧,我想提前一天去,9月1号就正式报道了。”
胡继平“哦”了一声,忽然说道,“正好那天我也去北京,要不你和我一起走吧,正好我开车,能帮你带着行李,你也省点事。”
侯小燕没想到胡继平提出这么个建议,正要犹豫,转念一想,自己人生地不熟的,跟着个熟人,不知道会方便多少,便点点头,问道,“可别给你添麻烦就行,你去北京是办事?”
胡继平笑笑,“麻烦肯定不会,我一直在北京呢,偶尔周六日回家看看。咱这地方离北京又近,自己开车,有俩小时就到了。你记我个手机号,咱们电话联系。”他说着说着又有些犹疑,补充道,“不,还是算了,我去你家接你吧,你提前收拾好行李,我后天一早就去找你。”
侯小燕有些羞赧,又有些感动,在十里八乡,她家是为数不多的还没装电话的人家。就算胡继平给她留个手机号,也是没办法电话联系。所幸他提出直接去接她,算是给她解了围。多少年了,她对这个学习成绩比她差了不知多少倍的男生,第一次漾起了一丝崇敬之情。
俩人友好地告了别。侯小燕在集上东挑西选了半天,找了两身她认为样式不错,价格又便宜的衣服,还给自己买了个头花。她有些没底气,不知道在北京穿啥合适。多少年了,这是她第一次在穿衣服上动脑子。
万秀芬听说有人去送侯小燕,很是欣慰。毕竟这样能省下一笔车费,她家现在这个情况,能省下一分钱也是好的。但她听说了胡继平这个人后,就有些不高兴。都是乡里乡亲的,对他家的情况,她是有耳闻的。反倒是侯小燕,因为在县里一门心思地念书,所以丝毫不知情。
日期:2013-08-17 12:13:10
(十四)
“燕儿,你可别和他走的太近。知道他家为啥日子好过?他姐姐不学好,在北京给个当官的做了小老婆。”万秀芬忧心忡忡地说,“先前日子也穷着,这两年突然强了。一家子靠着闺女过营生……真是的,也不怕人笑话。”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