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打破发达国家的优秀生活的迷雾—我在英国的经历一二
作者:
tuboseng
因为看了一篇杂谈的文章, 感觉有些话想说, 故落下成文, 若不当之处, 各位尽管砸.
我的状况, 在英国呆了三年多, 先是自己读书, 接着是陪老婆读书也工作过,也做过小生意, 胡乱混着.最近回国,目前无业, 典型的品格低下个性全无的非成功人士.我不是为自己的不成功/失败经历做辩护, 说实话我仍在犹豫是否该回到那个让人衣食无忧的社会中去, 过那仍然不太成功但也可以自娱自乐的生活.
谈谈自己的看法,有钱有保障的人最敢花钱, 没钱没保障的人就最不敢花钱, 有钱的没保障和没钱有保障的介于两者之间,就这么简单, 在哪儿都一样.我们现在, 在找工作阶段, 我就不敢乱花钱, 看什么都贵......,你让我花一块钱买份报都觉得贵…..真的……
迷雾一: 为什么英磅的购买力比人民币大?
刚到英国的时候, 买什么东西换成人民币都觉得贵, 都不敢买, 但假如有工作了, 就会觉得还可以, 毕竟花5POUNDS买个CHICKEN ROYAL, 只有不到一小时的工资.房价什么也是和收入比, 比率远远小于国内的状况, 除LONDON, 外省一般有个10几万,买个SEMI-DETTACH的房子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想想在英国不过是干干体力劳动, 端盘子, 做清洗, 凭什么比中国管上千号人的老总都挣的多.
.其实不能简单的按所谓英国也是每月2000-3000,中国也是每月2000-3000来比较, 恩格系数的影响是有的, 中国和英国毕竟不是两个绝对封闭的经济系统.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资本全球化的结果, POUNDS的购买力远大于人民币, 例如我曾经从国内进口过相框,在国内假如是出厂FOB3元, 在英国我这个镜框至少可卖2POUNDS, 这时候不能简单说不考虑货币单位, 因为汇率实在摆在那儿.而当中的钱, 谁挣去了, 是英国的进口商和英国的零售商, 说白了真正挣钱的是英国人, 和收税的英国政府, 中国的生产者所挣只有很少的比例.
还有一个类似例子, 中国或者印尼产一双NIKE, EXPORT FOB USD20, 到NIKE USA 80.00, 到美国的RETAILER零售商手里, 120.00, 这是什么意思? 是中国的GDP有USD20, 美国的GDP是USD100,明白了吗? 你在造东西的不如人家倒手的创造的GDP一个零头,人家有什么, 有品牌, 有设计, 有高汇率货币支持.更可气的是, 等USA拿这鞋卖到中国来, 就得卖USD140, 再要考虑政府交的关税和其他税收.
事实上目前发达国家的日常用品和基本资源,主要就是靠发展中国家的提供,自产的很少, 你见过MADE IN USA的GAP吗? 我只知道GAP有货机在HONGKONG等着整个东南亚的货, 所以,不同地区的价格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不能分开考虑,他们从本质上是一样的, 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占据了整个价值链的上游, 他们负责设计, 概念和品牌, 而发展中国家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在下游, 拼命死做, 自然你做的越多, 人家挣的越多, 你挣的越少, 假设有种全球的统一货币, 就能很容易的看出这种问题, 现在只不过由于各国的货币不同, 光看数字反映不了问题, 这方面你看EURO的建立基础和入门条件也可想见.所以中国没别的办法, 现在只能替人苦打工, 是13亿人一起苦打工,来供养发达国家, 等中国掌握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和品牌, 再来指望别人供养我们...所以说, 中国能过的好的人, 都是能从全球化产业链中实在捞一把的人. 说的好听, 人家累积了丰富的财富, 有充分的知识和技术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则, 说难听, 人家是有历史上剥削了一大笔, 又制定了自己想玩就玩想改就改的规则逗你玩…….
日期:2005-11-20 10:30:35
迷雾二---浪费的中国人, 浪费的西方人?
相信花钱是和家庭习惯有关系的, 外国学生大多数的生活(你父母)都是在英国苦读的,( 惭愧一下我读书不够认真,) 可能主要靠奖学金, 花钱自然节约, 就象一个朋友讲的, 那不是自己的地盘, 总觉得没有保障. 自然养成了这种不乱花钱的习惯, 许多在那儿的中国人都这么考虑, 所大家都比较节省, 但你没觉得你假如回国度假的话,花钱不会这么节省吧. 但你不可能只看身边的中国人吧.当然其实一旦生活在当地固定的生活, 当地政府的高税收保障了基本应该挺不错的,NHS的全套免费医疗, 稳定的PERMENANT POSITION等,公司不敢随便裁人, 这点北欧更强....,可能还有不错的INSURANCE.
中国人好面子, 天性喜爱奢侈,没错. 但也并不是就中国人这样, 年轻人花钱都没谱,你还小, 自己没正常收入, 相信你也打工, 你假如不进入这个社会只看周围货真价实表面, 就没法了解这个社会, 其实哪个社会都一样, 都是有勤奋的, 也有懒惰的, 有精英, 也有草根, 我也不敢说我了解多少, 谈些我的感受,
不知道你看过英国BBC3的一个节目吗? 讲专家如何教年轻人理财. 我是今年23月份看的, 不知道现在还有吗? 有个MM一年有收入30K是做EXECUTIVE的, 在英国绝对是不低了, 但她每年的债务有20K, 她用一个顶天立地的橱柜来放她所有的化妆品, 真TMD---叹为观止.象COMET, VIRGIN里什么东西从车, 房到买张游戏CD都能分期付款. 我记得有个数字说英国每年有8-10万人宣布破产, 一个人手里有四五张信用卡的多的是, 这总不是节约出来的吧.在这样一个福利完整的社会, 很多人对未来的态度只有享受现在.
日期:2005-11-20 10:33:37
迷雾三-----自立的西方人?
另外说一句, 一直讲西方人都很自立, 动不动就是人家如何17,8岁离家, 如何靠打工挣生活费. 确实有些年轻人是这样, 但我看见的很多中产家庭并不是如此的, 不少中产的孩子学费生活费还是主要靠家里,而且学医学法的绝大部分靠父母来支持学费生活费, 你让他们打工挣钱, 那真的只有熬等30多才能毕业了?而个人感觉目前中国这种经济条件,靠打工来解决问题,很不实际, 那么多人失业, 大学生毕业的收入也就1000多, 感觉4.5年来就没有涨过, 你再让在读的出来干活, 有多少工作岗位可以提供, 少部分优秀的固然行, 服务行业也能提供些, 但毕竟人数有限, 很难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 而且事实上越是需要经济补助的学生, 在实际竞争中越是处于相对的劣势,也缺乏资源和关系, 你总不是指望他们都上工地吧.在英国本科学费过去是2000左右, 要涨到3000了, 但英国的学生家长已经叫苦连天, 游行好几次了, 而中国的学费是多少? 但人家的最低工资已经4.85/小时了, 而中国是多少?
说远了, 谈谈英国学生的自立吧, 我曾经帮一个国内同学找房子, 和几个英国本科生一块住, 那些日子, 学生没来, 家长先来了. 一问, 孩子还在HOLIDAY, 父母先送粮草, 电视, 电脑, 游戏, 零食, 衣服, 一车一车地过来.我同学在厨房里差点找不到合适的橱柜, 因为大些的都给父母的食品占据了.孩子来了,整天除了上课, PARTY, 就是PLAY GAME. 当然不是所有的都这样, 人家也有优等生. 周末去超市, 都是DADMUM在买东西, 刷卡, 还要在罐头上POST IT, 以确保孩子知道怎么吃东西. 假如说本科生还小的话, 那后来我和老婆一起住学校的宿舍, 读PHD的本地学生, 两周父母来一次, 帮他洗衣, 烫衣……, 读硕士的学生, 经常偷别人冰箱里的食物, 用别人的餐具也不洗, 不知道这是否也是自立的表现形式?. 我想在英国学校有过宿舍经历的, 就算没经历过, 也应该听说过吧…..
日期:2005-11-20 15:18:50
多谢各位顶贴, 本来想一起发的, 但太长, 好象不行,只能慢慢来,
我说明一下, 只是谈一下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无意说对错, 因为我也没这能力. 说白了, 人在哪儿生活都一样.
迷雾四---谁的贫富相差悬殊,
这个迷雾其实已经破的差不多了, 别说80年代中国脑体倒挂, 发达国家就是如此. 否则为什么中国农民能够在国外大把的挣钱, 所以我支持中国政府大量的放农民外出, 给他们以发展的机会, 中国人要过的好, 首先是要让人过的好, 其次才是中国人过的好,而且道听途说来,
在LONDON, 假如偷渡的要回家, 得先去中国EMBASSY开旅行证, 据说办事员会问一句, 你可想清楚了, 回去了就没那么容易再出来, 假如钱没挣够, 再挣些日子再回去……
日期:2005-11-20 15:32:48
我打过LABOUR的工, 也做过普通的OFFICE JOB, 有钱阶级在工作中接触实在不多. 假如TUTOR和房东可以算的话. 一个房东是祖产, 有20多套房子, 够有钱吧, 收房租最好是现金, 可以不进银行, 不用交税, 不修房子从不找工人, 太贵了, 自己来, 带一个亲戚, 两个人花一年时间修了幢房子,有三套单元的那种.一个房东是黑人JAMICAN人, 是个金融投资顾问, 够专业吧, 人特好, 在我当时住的西南很难见到黑人, 对人永远很礼貌很客气, 小心谨慎的, 带这自己的孩子给房子修修补补的, 为什么?他是20年前来的老移民. 后来一个房东是在政府的建筑规划部门干活的, 老婆是小学教师, 标准的中产吧, 人不错, 老是抱怨高税收, 公共设施如何差, 上班压力大, 这里说个有趣的, 英国小学教师只能在假期结婚, 因为结婚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而你上班的时候, 是不能为自己可控制的事情请假;所以房东太太的说法是, 我可以请假参加别人的婚礼, 但没法请假参加自己的婚礼. 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直很是忙的, 说起来也是压力大, 过的不容易, 盼着放假期.生活就是那么回事, 能活出滋味是本事, 但从来都一样.
日期:2005-11-20 15:33:48
迷雾五----有意义自由的西方生活?
这里也说一下, 我见到的大多数英国成年人也没整天乱搞.只有学生是今天你跟我, 明天是你跟他; 而且假如两个人一确定了长期的PARTNER的关系, 是互相忠于对方的, 且法律上也是承认的, 很多人同居了十多年, 往往有了孩子了才结婚, 曾见过BRIDE抱着孩子和BRIDEGROOM一同进教堂, 对他们而言, 婚姻是见神圣的事,所以要慎重再慎重.
当然对于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就不一样, 很多人有条件读书, 也不读, 在SCOTLAND本地人读书到大学一直是免费的, 但有些年轻人仍然宁可找份临时工, 晃着.工人阶级的追求是什么-----”ASS”, 就是ACOHOL,SEX和SPORTS,
日期:2005-11-20 15:36:04
除此以外, 他们什么也不关心, 一次喝酒聊天, 问你觉得你到底为什么活着, 一哥们的回答是, 他爸喝多, 就有了他, 他又喝多了, 就有了他儿子, 他们就这样活着的.
不过说一句, 他们挺敬业的, 子继承父业, 女继承母业, 很常见, 一次看一个节目介绍WINDSAR(温莎)的, 一个阿姨说她在这里清扫做了20年, 她妈当初也在这儿做清扫, 她儿媳也是,可别以为干这挣的比一般清洁多到那里去, 一家皇家清扫,专业吧, 但中国人就得奇怪怎么不想着改变一下自己的社会阶层, 做皇家法律顾问什么的?
日期:2005-11-20 15:37:15
我的个人感觉是, 在他们那种固定形态社会中, 精英阶层已经早就确定了, 他们是那5%, 也许许更少, 从小读公学, 进红砖大学, 进政府,大公司, 控制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而普通人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安与所处的位置, 反正上面有保障, 在怎么也不回有惶惶感, 不用担心明天的面包和床铺.
我写这些内容, 只不过表达一下个人的切身感受, 不敢说很正确, 也不敢说能代表大多数的感受, 但这些均来自于生活, 真正的生活, 有欢乐有悲痛, 有庆幸有懊悔. 说白了, 就是闲着也是闲着, 一个无聊的人发中国神经…….., 假如有关注, 我可以谈谈我在英国的生意经历, 不成功, 但很有意思, 见到了一个想象不到社会, 那段时间主要在LONDON活动, 见到了真正的贫富悬殊, 见到了无能力的移民的生活的艰难, 往事如梦啊…….
日期:2005-11-20 19:33:38
再谈自立之迷雾.....
就自立再讲个故事,当时有个女生要读大学, 好象是要读医,
但没钱, 在网上出售处女.因为她是个同性恋, 所以快20还是处女.
但她父母,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护士, 就是不肯给钱.
当时电视里, 报纸上大辩论.访问她父母说, 她反正大了, 我们
没义务替她付学费, 我们自己的钱应该自己享受,她爱卖什么都成.
说实话, 我听着可真够冷漠, 我不知道这是算逼孩子承担责任,
还是, 自己要推卸责任.
当即, 电视台的电话爆了, 老太太, 和中年人不停地打电话近来,
声讨她的父母怎么能这样? 没有人性没有道义, 感觉上比中国人
还传统,道义.......
有空再往下续......
日期:2005-11-21 20:22:55
感谢有些朋友的提醒, 我想我在开篇就说过, 我只想讲讲个人的感受, 所见所想, 不想吹嘘的象天堂, 也不是说的如地狱一般, 我也同意说中国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然很差, 城市象欧洲, 农村象非洲, 但不止上海, 北京的生活, 因为我周围有些从中等城市出来的朋友对英国的城市也是直摇头, 你想在中国有人口不到50万的城市进TOP TEN的吗?
所以我在文中所说的我支持农民争取出去,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不管采取什么手法, 还是那句话, 是人先生活好, 才能中国人生活好, 不管在哪儿都是生活, 我也很敬佩那些出去拼的农民们, 即使是爬着出去他们也是高尚的, 他们更象真正的从苦难中出来的中国人, 有权力过的更好, 更有希望, 假如他们享受不到, 也有权让他们的后人有这机会.
但我写在TIANYA, 看的主要对象不是他们吧, 是很多在中国中那属于上面20%的人, 毕竟中国能上网的人才占人口比率多少. 说一些个人的切身感受, 不成功的经历的也好, 打预防也好, 客观看问题也好. 毕竟仍然有很多不太实际的宣传在四周弥漫. 而且我也不反对大家出去, 只是希望能更实际的看待问题, 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能看一下不同的生活总是好的, 而且确实有些东西只有接触了, 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认识……
日期:2005-11-21 20:24:23
尽量少用英语单词. 解释一下, 其实过去出国前, 我也讨厌那些香港来的客户说话非得中英文一快上, 你能说中文就说中文, 该说英文就说英文,不好吗? 但后来才发现, 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有意的, 当你生活在某种环境中, 会自觉地这么用, 基本留学生,其实很多国内白领在外语工作环境中也这么用, 在那儿生活几个月后, 就会搀在一起说, 刚开始主要是一些名词, 地名,事物, 后来就会有动词短语, 总觉得这么说话大家都听的懂方便, 能交流, 而且有些东西自己都不知道中文怎么表达合适, 例如我去SAFEWAY STORE, 学生间都明白, 但你说我去一个叫莎非的超级市场(估计谁都不明白), 如 FIGURE IT OUT, CHEER UP,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因为能力有限, 我根本不知道翻成中文该怎么说. 有些中文表达不够意味, 如ASS(n.驴, 笨人, 臀部), 是ACOHOL, SEX, SPORTS的首字组成, 我直接说中文就缺少那个感觉了. 当然以后尽量注意. 还有个原因, 我觉得打字的话, 用英文比中文拼音快很多(我只会拼音), 也不用找字.
日期:2005-11-21 20:25:48
迷雾六---谁的眼界开阔, 谁在关心天下?
我也看过不少海外的中文网站对别国的介绍, 所以我下个定论, 凡是发达国家的人民都不关心政治, 尤其不关心国际形势,海外大事. 可能这真的是人家经济发达, 生活稳定的标志, 若讲他们关心的就是加不加税, 医疗怎么改, 哪个党许诺什么了, 也就是他们只关心与自己钱包有关的大事.
什么是报纸?他们主要关心的都是国内的花边新闻和运动.英国, 美国差不多他们的报纸主要分两类, 大报包括(TIMES, GUARDIAN等)大开面的, 小报有(SUN, MIRROR,WORLD NEWS)等, 真的开面只有大报的一半. 而且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大报向小报走(娱乐新闻变多, 做成COMPACT SIZE(压缩型). 大报总的还比较严肃, 但头版仍主要是国内的新闻, 除非IRAQ打仗, 死了英国士兵之类的, 否则国际新闻一般在前三版后, 然后最后那几版必定是SPORTS, 足球, 板球, 赛马和高尔夫是逃不了的. 小报就全是GOSSIP的无聊新闻, 明星离婚, 哪儿的PARTY出丑事, 王子穿着NAZI装到处瞎逛等,按我们的标准,品位低下. 而且有三板半裸女郎的照片, 别说是色情, 女孩们都竞相报名, 有望出名, 而且这报纸不叫品位低下,不管你是中年金融白领还是流浪汉, 都看的精精有味, 当然接下来SPORTS的内容是少不了的, 而且有不少博采的分析和预测. 当然有些精英学校禁止小报进学校, 老师和学生都不准看.
日期:2005-11-21 20:31:39
大多数英国人搞不清楚外面的世界, 也不了解中国, 中国是日本的一部分, 还是日本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往往是他们的问题, 当然个个都对方块字特好奇,把不得你给他/她起中文名字.
这包括那些所谓对中国和东方感兴趣的人. 一次和一个大学里的左翼同学聊天, (英国也有不少左翼, GCD啊, MARXISM之类的, 但势力都不大, 他们自己组织了个LEFT FRONT LINE, 也参加大选. 有些年轻学生很相信这个, 崇拜MAO和格瓦拉, 年轻人很热血的.) 他人挺好的, 但支持文化大**的要命, 怎么解释, 翻译些资料给他看, 他不是表示怀疑就是说那是一个指头和十个指头的关系, LAO MAO是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堂, 和不少现在中国年轻人相同. 另有一个20多年前去过香港当兵的老年人, 说认为中国应该收回香港, 但接着说了句让我傻了, 中国什么时候收回新加坡? 你们不是准备打台湾吗? 那也可以把新加坡打下来. 和他解释说新加坡不是中国, 离我们很远, 他问难道他们不是中国人吗? 我说他们自己叫新加坡人, 他说台湾人也管自己叫台湾人,你们不能SINGARPOR远就不想着收回, 有机会的. 我实在汗颜, 我的觉悟实在不如英国人民, 又反**, 又没雄心收复新加坡.
日期:2005-11-21 21:11:08
迷雾之七--英国的政治家忙着干吗?
首先肯定人家的政治体系的民主和透明, 新闻舆论的监督也很到位, 否则也不会有下面的故事. 但不必说人家都和神似的, 一个个要么正经八百, 或者是不食人间烟火, 一样的男欢女爱, 男盗女猖, 不过在中国就实在看不到这些好戏了.
当然, BLAIR其实也是个挺睿智的政治家, 在与美国坚持联盟, 发展国内经济方面都有杰出表现, 特别是消没失业率方面. 但政治家们也并不都忙国家大事, 如报纸老笑说BLAIR忙的主要工作是让LP怀孕, 所以没精力为老百姓办事. 还有比他更过分的亲密战友--忙着做秀, 忙着出丑. 假如关心一下英国政治大事的中国人都应该知道BLAIR去年内阁有个瞎子大臣BLUNKET, 特别挑的残疾人, 好号召选民. 原来是内务大臣, 可是很重要的职位, 国内税收, 警察, 移民,医疗, 教育,反正国内什么事都归他管, 除了军事, 外交和金融.但他去年的主要新闻是婚外恋. 他自己已经离婚了50多的人, 和一个有夫之夫的阿姨40多有奸情, 而且那阿姨怀孕临产了, 给新闻界捅出来, 那阿姨也不是凡人, 是一个主流时尚杂志的总编辑, 她丈夫是一家汽车公司的董事. 阿姨否认孩子是瞎大臣的, 是她老公的. 而且她老公也站出来支持他妻子, 说永远爱自己的妻子, 在医院陪着, 驱赶记者. 瞎大臣则声称他即使上法院也要孩子.于是大报,小报, 电视都上阵, 连IRAQ死人都得靠边站, 全国大讨论. 然后有人爆料, 这女的有众多情人, 一个前情人美国银行家隔这大洋表示, 那阿姨她的主要爱好是收集POWERFUL MEN, 然后记者爆料瞎子大臣利用职权为那阿姨的一个泰国保姆申请拘留权提供方便. 瞎子大臣的前妻带着孩子站出来表示, 同情大臣的遭遇, 希望大家歇歇, 他们永在大臣的身后. 最后瞎大臣自动辞职, BLAIR表态, 感谢瞎大臣为政府所做的贡献, 他没犯什么错误. 然后今年选举获胜, BLAIR又让瞎大臣出山当什么大臣忘了, 可前些日子看新闻, 说他又得辞职了, 因为辞职其间曾从事过某些赢利工作不适合他出任目前的职位. 就这么个大臣, 让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文化不由一头撞死吧.
日期:2005-11-21 23:04:29
关于环境问题, 这点我是绝对同意的, 外面的气候, 和水质都是好很多. 但也纠正一个错误的想法, 外国人的素质也很有限, 说白了他们人少, 又有钱自然会显得干净些.
但假如你在大城市的贫民区出入过, 或工业城市的郊区, 你也会差异的. 有些地区的贫苦和肮脏可以说不下于中国城市的城郊结合部. 当我穿行于LONDON的各个站点时候, 我的感觉就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穿行, 忽而传统的英国小镇, 忽然是非洲的集市.
日期:2005-11-21 23:33:06
我希望大家看看我贴的这一段再发表意见, 我不是一个坚定的支持者或反对者, 只是想尽量客观(虽然不可能绝对客观)的描述一下个人的切身感受.
我的个人感觉是, 在他们那种固定形态社会中,(美国还不算此范围内的) 精英阶层已经早就确定了, 他们是那5%, 也许许更少, 从小读公学, 进红砖大学, 进政府,大公司, 控制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而普通人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安与所处的位置, 反正上面有保障, 在怎么也不回有惶惶感, 不用担心明天的面包和床铺.
我写这些内容, 只不过表达一下个人的切身感受, 不敢说很正确, 也不敢说能代表大多数的感受, 但这些均来自于生活, 真正的生活, 有欢乐有悲痛, 有庆幸有懊悔. 说白了, 就是闲着也是闲着, 一个无聊的人发中国神经…….., 假如有关注, 我可以谈谈我在英国的生意经历, 不成功, 但很有意思, 见到了一个想象不到社会, 那段时间主要在LONDON活动, 见到了真正的贫富悬殊, 见到了无能力的移民的生活的艰难, 往事如梦啊…….
感谢有些朋友的提醒, 我想我在开篇就说过, 我只想讲讲个人的感受, 所见所想, 不想吹嘘的象天堂, 也不是说的如地狱一般, 我也同意说中国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然很差, 城市象欧洲, 农村象非洲, 但不止上海, 北京的生活, 因为我周围有些从中等城市出来的朋友对英国的城市也是直摇头, 你想在中国有人口不到50万的城市进TOP TEN的吗?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