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当代奇闻录---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修行世界
作者:
禧宝2013
放 生
我与小斌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用时下流行的词语来形容,那就是“发小”。由于种种机缘,各自走上修行之路,又经历了很多,最终归于同一师门,小斌入师门多年,已练出一些感应,而我差距甚远。这次小斌休年假,特地来武汉游玩,我与其商量打算去长江放生。
只是今天天公不作美,来到中华路已经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与小斌一路从户部巷走到超市已经全身都湿透了,找了半天终于在生鲜柜台看见卖鱼的了,鱼的种类不多,有鲫鱼、青鱼、鲶鱼,我们却看中了一条通体粉红色的鱼,这条鱼活蹦乱跳,比较活跃,长着胡须,有点像鲶鱼。可能因为这种鱼身体奇怪的颜色吧,我跟小斌都挺喜欢粉红的颜色,觉得挺喜庆,于是问了售货员。
据售货员介绍这种鱼称为“回鱼”,生长在长江,肉质非常鲜美。我跟小斌相视一笑,没有说话,问了价钱就称了,售货员问道要不要杀好,我连忙说道不用了,要活的。听我这么一说,售货员突然有点狐疑的看了我们一眼,突然说道:“你们是去放生的吧?”,我心里一阵纳闷,不禁感叹道售货员真神了,这都能猜到,于是答应道:“是啊!”个人感觉这到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售货员笑了笑说道:“好多人来我这里买鱼放生呢,天天都有哦。”我对售货员笑了笑,没有继续谈下去而是提着鱼快速去收银台付款。
日期:2013-05-14 19:39:00
武昌中华路——这是个放生的不错的地点,临江且水深,放去的动物不容易被捕捞,因为临近归元寺与长春观,所以经常有信仰佛教和道教的居士组织在此地放生,由此分析,超市的售货员猜测我们买鱼是去放生基本还是在意料之中的。
在武汉工作这么久,很少去放生,一是因为工作比较忙,二是感觉武汉太大了,虽然呆了三年了,还是人生地不熟。这次要不是小斌过来,估计我也不会去放生。
天上还在下着倾盆大雨,我跟小斌提着鱼沿江找着合适的放生地点,过去只是听说过居士们经常去中华路码头放生,但具体位置还是不太清楚,于是两人沿着中华路一路找着,终于在武汉长江大桥下发现了一处码头,地方是不错,但美中不足的是人太多了,有游泳的,有拍照游玩的,在这种场合太不适合放生了,我们可不想成为他们眼中的另类。于是顶着大雨继续寻找,我跟小斌的全身已经湿透了,在沿着江边步行20分钟后,终于又发现一处码头,这处码头没有人,码头边泊着的几艘船只已经收起了栅板。我跟小斌赶紧走了下去,这时天空的雨渐渐小了点,由于一路走来,回鱼在塑料袋中不断挣扎,身上的鱼鳍已经将塑料袋刺破,水已经流干了,为了鱼儿的安全,我把袋子放入了水中,开始念咒放生。
日期:2013-05-14 19:40:00
我快速念诵八大神咒,将清净符与安镇符号于手掌,照射在水面中,欲祛除此地的晦气,然后开始念放生咒。小斌嫌我过于拖拉,不断的催促我快点快点,搞得我手忙脚乱的,当我念完,小斌将回鱼拿出塑料袋丢入了水中,同时开始念诵他的密咒,不一会儿,小斌指着远处的江面对我说道:“你看,天上的功曹已经知道我们在放生了,有三束神光已经落在了江面上了。”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啥也没看见。呵呵,原因当然是我修习时日尚浅,眼功还没有开启,所以只能听他给我现场解说。
小斌说道:“你刚刚画的符散发出一道红光把面前的这片水界都照亮了,目前这个水界已经被你罩住了,邪秽暂时进不来了。”老实说我虽然看不见,但是听着却挺受用的。
没过一会,只听小斌继续说道:“霍,江面开始起波浪了,好大的家伙,江神看来快要现身了。”我看着远处的江面慢慢雾气弥漫,结果还是啥也见着。
“四不像出现了,靠!”小斌笑着说道。
日期:2013-05-14 19:40:00
四不像是小斌给灵界那些长相人不人、妖不妖的东西的统一称呼,在这里四不像当然是指的江中的巡河夜叉与虾兵蟹将,据小斌说这些是水府的兵将,长相不同地界的兵马,有鱼头人身的,亦有蟹头人身的,造型就与《西游记》电视剧那些妖怪类似,这样说来西游记也不是乱盖的啊,呵呵。
大约几百水府的兵马在江中心冒了头,就落了下去,不一会儿,水中冒起巨泡,同时翻起巨浪,江水被一股力量从中间劈开,只见一只巨龟驮着一位老者踏在一股巨浪之上,冲出江面数米之高,老者坐在龟背之上饮酒大笑,身后簇拥着几队水府的兵将。这位老者就是长江中此段中的江神。
小斌见此情景,继续念诵密咒,过了没多久,对我说道:“祖师爷圣驾前来了。”
我问小斌祖师爷干嘛来呢,小斌解释说道,放生就是要请三界神灵给我们证盟,虽然不要求有什么功德,但必须要做到,历来这个都是规定,现在祖师爷在半空看着我们呢。我们刚刚放生的鱼儿已经被水府的兵将拿住了。
我有点纳闷,我们是放生,干嘛这些兵马要拿住我们放生的鱼呢?小斌解释说这些兵马刚刚拿住了我们放生的鱼儿,在老者面前过目了一遍,老者点了点头,就又被放走了,目的是让老者“验明正身”。
日期:2013-05-14 19:41:00
待了一会儿,小斌点开剑诀在手掌画着什么,画完后朝江中心抛了过去,然后拉着我说:“走吧,江神招手告别了,我们也回去吧。”
我有点意犹未尽,就这样结束了啊,小斌摊摊手,“你还想怎么样啊。人家肯上来已经很给面子了,难道你想他请我们去江里喝酒啊。不知天高地厚。哈哈。”
我问道:“你刚刚画在手掌上的是什么?”
“没什么,那只是你 我的名字而已,我刚刚抛给了江神,让他记录一下。”
我问道:“过去放生,土地也会到场,这次咋没听你说啊。”
小斌笑了笑,“人家早来了,我们在超市买鱼那会儿,土地就出来了,一直跟着我们走到这里。只是你一直没有觉察而已。”
我不禁感叹到世间的神灵真是感应如神啊。我们去放生,刚刚动念头说不定土地就收到消息了,可见人世间的事都是如此,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神明的明察秋毫之中,分毫不差,哪怕只是个念头,只要动了,神灵也许都知道了,这也印证了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之说,念头即是因,有因必有果,哪怕只是个念头,也会产生一定果报。可见,修行修道须得谨言慎行,勿得乱动念头,否者神目如电,岂有疏漏也。
真是:劝君莫动歪脑筋,举头三尺有神明!
本回书完,各位客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小子下回分解。
日期:2013-05-14 19:44:00
闯 阵
在与小斌闲谈时,得知他这一派修炼达到一定的程度,祖师爷会安排一个阵法让师门弟子进入,按照师门规矩,弟子们只有闯过阵法才能继续修炼师门的高层大法。相传这个阵法是师门祖师爷所立之牢笼,只因妖魔祸患人世,历代祖师爷在行道过程中会将其擒拿,逼其立誓拥护正法,能劝化者则收为护法尊神,不听劝告冥顽不灵者,祖师爷又体谅其修炼不易,常感叹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害其性命,遂将其囚禁其中,让其永世不得出离此间,以免祸害人间。阵中所囚妖魔,多具大法力、大神通,虽然被囚,但法力仍然存在于身,不经师门祖师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
如今经过几百年的演化,此阵已成为考验弟子功夫的所在,后世弟子修炼达到一定高度,即会在安祖师爷安排下进入此阵,闯阵夺帅,通过者可以修炼师门后续大法,失败者轻者失魂落魄,重则毁身丧命。
各位看官要问了,此阵如此凶险,祖师爷为何还推弟子下火坑呢,要知道修行之人多如牛毛,可成就之人却如凤毛麟角,祖师爷的大法岂能轻易传授资质平庸之人呢,此人一定得是经历过生死,透彻领悟大道、功力高深之人,而此阵即使考验功夫的一大门槛。
日期:2013-05-14 19:45:00
各位看官听到此处又要问了,在下所说的阵法到底在何处呢,这个世界哪儿会有这么多妖魔聚集的地方呢?这就难以形容了,要说他不存在,他确实不存在于我们这个物质的世界,可要说他存在,他却是存在于灵界,灵界到底是什么?按我的理解,他是相对我们物质世界而言,比如天界、地府、仙山等处,此等境地是我等凡夫俗子肉身所不能到达之地,必须要经过各种修炼,达到元神出窍的功夫后才能由祖师爷带领弟子的元神前往。今天要说的这位是小斌师门的前辈的故事,我们都叫他老夏。
老夏自小跟师学道,已 60多岁高龄,是师门中的前辈,目前修炼已进入一个瓶颈阶段,见此阵的凶险,一直没有勇气闯此阵。如今祖师已降下法旨,令其3月份择日闯阵,老夏却没有足够的信心,但师门中各位前辈都一致认为时机已到,既有祖师法旨,也就没有必要担心了。
老夏是个不爱麻烦别人的人,一直以来都独来独往,这次既有祖师法旨,虽无百分百信心,却抵受不了同门的鼓动,于是3月7日深夜,没有通知师门任何人,独自在房中念咒掐诀,将元神冲出顶门,直奔法阵而去。
话说此阵由祖师所立,形似一葫芦,老夏从葫芦嘴进入后,里面又别有一番天地,由于千百年来囚禁的妖魔众多,此阵中已妖魔为患,到处如荆棘林立,瘴气盖天。老夏一进入阵中,就闻到一股恶臭,其味如同尸体腐烂一般,让人恶心透顶。
日期:2013-05-14 19:45:00
老夏没管难闻的气味,而是徒步前行,荆棘之中的小妖众多,见老夏前来,各个都张牙舞爪,欲将其粉身碎骨。突然躲于荆棘之中的小妖放出三道青色暗箭,直奔老夏射来。见此情景,老夏立即深吸一口丹田气,鼓动头顶真火,形成一道火网,将全身罩住,暗箭遇到老夏头顶的真火,一下子就被烧得灰飞烟灭。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老夏打起了百分百的精神继续前进。
荆棘前方有一处高山,远远看去,山顶散发着浓烈的妖气,将此山笼罩于其中,而此山正是老夏闯关的必经之路。老夏一路前行,没有理会周围不断出没的小妖小怪,因为这些小妖根本不足以动得了老夏,老夏要对付的乃是山顶的魔头。
走了一段时间后,老夏已经来到半山之上。就在此时,天空飞来一条如同鳗鱼一样的东西,巨大无比。灵界的怪物长相多为奇异,修炼如此之久,老夏早已见怪不怪,以为此物为一般的灵界怪物,也就没有理会,而是直奔山顶而去。但此物一直跟随其后,慢慢的拉近与老夏的距离,老夏虽有警觉,但注意已全部放在了山顶之上,此时山顶之上已有一个魔头远远看着老夏,老夏抬头一看,此魔头正望着自己,嘴角露出阴险的笑意,让人不寒而栗。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老夏望向山顶的魔头之时,身后尾随的鳗鱼突然发难,身躯陡然间撑大了好几倍,巨大的身躯如同火车一般,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就将老夏吞了进去。
各位看官可能要说了,老夏被这个巨大的怪物所吞,一下子就报销了,岂不太没悬念了,其实不然,各位看官都看过《倩女幽魂》2,在影片中,燕赤霞与张学友所扮演的昆仑术士被蜈蚣精所吞,二人只是进入了蜈蚣精身体之中,而没有完全死去,老夏目前正是如此,元神已被此物囫囵吞了下去,却未有丝毫损伤,而是在此怪物肚子里而已。
日期:2013-05-14 19:46:00
怪就怪在,此物肚子里不像我等凡人那样,有五脏六腑之说,而是另一番天地,如同一片树林,到处是荆棘丛生,散发着恶臭。
各位看官又要问了,为什么此物肚中会是此般情景呢?那我也不知道了,灵界不同与我等世界,里面的东西光怪陆离,不可尽述。
老夏见已为怪物所吞,心想得马上出去,否者定为怪物体内瘴气所化,成为此物肚中之菜。于是猛吸一口气,将身体中三昧真火运出体外,大口一喷,只见口中喷出一道巨大的火焰,将眼前的荆棘、树林顿时烧去了大半。老夏继续运足真火对树林喷去,几口下来,气力已明显透支,要知道真火是千辛万苦修炼所得,万不得已不得使用,用一点少一点,老夏这样用法显然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境地。
周围的瘴气越来越重,老夏已难以忍受,吸入的瘴气也越来越多,脸色已渐渐成了乌黑色,这是中毒的征兆,形式已不容乐观。
此时老夏已顾不得太多,再不出去,可能小命就报销了,于是赶紧鼓起最后的气力念动密咒,将所有功力运于手掌,只见双掌冒出一股白光,围绕着手臂,顿时双手幻化成一双钢刀。老夏怒目圆瞪,大喝一声“杀啊!”,就冲入了树林荆棘,对着树林荆棘一阵猛砍,情急之下甚至边砍边咬,杀出一条血路,顺着这条路老夏隐隐约约看见有光线射入,心想:难道是出口了?
老夏蹒蹒珊珊的朝光线走去,尽头处只见一面光滑的镜子一般的晶体,光线就是从这里透入的,这里应该是出口了,也是唯一的一线生机了,老夏举起手朝晶体砍杀过去,只听得“嘭”的一声,晶体顿时裂为碎片,外界的强光照在老夏身上,终于出来了。
老夏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从怪物的身体一路砍杀到怪物的眼睛中,刚刚砍碎的原来是怪物的眼睛,光线是通过怪物的眼睛透入身体的。此时怪物已被老夏折腾得半死,倒在地上一动不动。老夏从怪物眼中爬了出来,全身已经呈现黑紫色,刚刚在怪物身体内冲杀之时,连砍带咬再加上呼吸的瘴气,已让自己中毒过甚,此时已无力继续走下去,还是保命要紧,于是赶紧存思师父法像,念动密咒,向师父求救。
各位客官,你要说为啥老夏这阵中这样求救,他师父在阵外就能知晓呢,解释起来就话长了,简单说来凡是修炼之人,大都知晓有观师一说,弟子心念一动,神灵都能知晓,何况拜师过教的师徒呢。弟子有难,呼喊恩师名号和存思恩师相貌,师父这边都会有所察觉。这就是师门之中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概念,既然是自己的弟子,就要当儿子来看待,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师父的教导之下,有了这层关系,心与心之间就建立了一种无形的联系,弟子在危难之时,通过密咒和存思,就能跟恩师建立起这层联系。
日期:2013-05-14 19:46:00
话说师父此时正在种地,耳边模模糊糊听见了老夏的求救声:“师父!救我!我快不行了,我在……..”老夏话说道此处就没音了,师父一听这话,那还得了,想都没有想,丢下锄头,就地打坐,念动密咒,将元神冲出顶门,寻老夏而去。
师父心里真叫焦急万分啊,琢磨着老夏到底在哪呢,刚刚的求救正好说到地方时就断了,真是要命啊。没得法,赶紧召集师门所有的弟子,到处寻找老夏。同门师兄弟们琢磨着,老夏修炼已几十年了,从未与人结怨结仇,以他目前的修为,就是遇到一等一的高手也不至于落到如此要命的境地,还真想不出来到底能遇到谁。突然师父头脑一炸,心想这老小子难不成去闯阵了啊,于是赶紧带领众弟子杀入阵中,果然在法阵中将其找到。此时老夏已奄奄一息,全身肌肉僵硬如铁,血管都已凝固,生命垂危,仅靠身中一道真气护住心脉。
众师兄弟赶紧将老夏抬出法阵。这下可急坏了师父,心想:老夏中毒如此之深,这条命还救不救得回啊。如今也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
师父先将老夏的元神安入其体内,避免元神过久离开身体,让身体遭受损伤。然后立即出神前往祖师爷道场,请祖师爷出山救治老夏。祖师爷听闻此事,立即派出门中几大长老出了祖师殿直奔老夏家中。
此时老夏已经醒了过来,由于元神中毒,身体却还是完好,也就像个没事人一样,跟家里人一起吃饭聊天,师父去往祖师爷道场还没回来,自己的这条命还悬在空中,心想:万一要是师父搬不来救兵,那就只能跟家里人交代后事了。
一直到晚上,师父才带了几位长老过来,经过长老们的商议,决定先给老夏洗身,将身体的毒洗一遍,让肌肉血管恢复活力。
这里要交代一点,老夏虽然修炼数十年,但家里人一直不知道,也从未向人谈起其修炼的事情,这次遇到这等大事,家里人仍然蒙在鼓里,老夏不想告诉家里人,让家里人担心。好在师门中几位高手从各地都赶往了老夏所在的城市,准备配合几位长老为老夏疗毒。
日期:2013-05-14 19:47:00
按照长老的意思,大家买了一直白公鸡,将其鸡冠之血淋在老夏身上,以极阳之气破除老夏体内阴毒之气,慢慢间老夏身体终于开始有了弹性,身体也没有那么僵硬了。然后大家又买了一头大水牛,几位门中的高手,施展咒法,将老夏体内剩余的毒气转移到了水牛身上,水牛顿时间化为一滩黑水,周围的草木也在遇到黑水之后疯长了近1米之高,可见其毒性之烈。
几位长老经过咒诀的加持,终于将老夏体内的毒气祛除干净。老夏命算是保住了,只是元气已经大伤,经过半年的调养才能逐渐恢复。
各位看官,看了这则故事,应该明白了修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祖师的考验是无理的,也是无情的,有的情况之下弟子甚至是以性命相博,稍有不慎就将一辈子的修为毁于一旦,凶险异常,可谓是九死一生,所以修行之人多如牛毛,成就之人凤毛麟角。休要以为修炼只是念念经,打打坐那么简单,人世间成就之人都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金钱,也割舍了情感。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就一名将军是如此,成就一名修行人亦是如此。这般如此通过了考验,才能将修为提高一个层次。
这就叫:修道难,难修道,修道之人如牛毛,成就之人如凤毛,若非置之死地之境,岂能成大道之功。
本回书完,各位看官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日期:2013-05-14 19:48:00
剿杀“索马里”
看到这个名字各位看管可能要纳闷了,我等中华大地哪来索马里这个地方,这不是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半岛吗?不好意思,小子在文章一开始就卖了个关子。各位看官预知事情原委,还听小子慢慢道来。
我等平日所熟悉的索马里乃是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居于地中海与印度洋的亚丁湾之南,乃是各国火轮出入苏伊士运河的必经海路。其国一直处于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无政府状态。由于内战连绵不断,国政已崩溃多年,其国子民为谋生计,则以海盗为业。常年劫持各国火轮船,勒索钱财。
那上述索马里与小子要说的索马里是什么关系呢?其实说来毫无关系,只是在小子居住之地的某一路段也有这么一支以作怪为害的“幽魂”,其部聚则成军,散则无形,组织形式类似索马里的海盗。由于过往车辆众多,其部经常聚众蛊惑开车司机,乘其不备,扰乱其神识,造成车辆事故,轻则擦伤碰坏,重则车毁人亡。只因此地车辆事故层出不穷,并不太平,所以小斌与当地众同道称这条路段为“索马里”。
说到这里各位看官可能就明白了,原来此地有野鬼作怪,其实也不尽然,单看此地地形,乃是一三叉路口之处,三条大道交汇于此,但又非规则的交汇,小子这个风水门外看都觉得别扭,更别提专业人士了。但凡学过风水之人都明白,大路交汇之地乃是聚气之所,地形善则聚龙气,地形恶则聚煞气,而此地正是地形极恶之状,长年累月下来聚集的煞气众多,而煞气之所恰恰是阴邪喜好之地,故索马里聚集的阴邪众多,如今其部已成气候,且占地为王,经常有组织有预谋的进行集团犯罪,过往车马无不提心吊胆。
日期:2013-05-14 19:48:00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间有人间的刑法,阴司亦有阴司之律例,那此地的阴邪如何可以占地为王,惑乱人间呢?难道阴曹地府的神灵不去管管吗?诸位看官有所不知,从当年大宋之朝,既有宋公明、卢俊义等一百单八条好汗落草为寇、占地为王,依凭着水泊梁山等优势地形与朝廷分庭抗礼,朝廷纵有千军万马,一到水泊梁山,亦是有去无回。此地阴邪虽无水泊梁山之众,可其部聚则成军,散则无影,经常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这样的战法着实让阴司将帅伤透了脑筋,虽经几次围剿,可收效甚微,每当大军压境之际,“索马里”的游魂野鬼则如惊弓之鸟四散逃窜,兵马一去,游魂则又聚众为寇。
各位看官,小子上面说了那么多,口水都说干了,容小子喝一口清茶,细细道来此事的来龙去脉。法师受法于师,则有代天行法、斩除世间不正鬼神之责,这是各门各派弟子入道之时在祖师爷面前必然许下的誓言,如今“索马里”妖魔祸患人世,作为此地行法弟子,小斌与诸位同道之人自然不能做事不理,于是几位好友共同商议,决定带领各自兵马清剿此地邪妖凶鬼,亦是阴功一件,道业一桩。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清剿之前,小斌召集诸位道友共计五人,先对“索马里”整个地形进行一番侦查,秘密观察阴邪每日出没规律,阴邪一般于每日黄昏之日从各方聚集于此,次日天亮之前则散。其中有一非常凶厉之鬼,身披黑甲,头顶黑盔,周身散发一股黑气,两眼幽蓝,其貌阴森可怖,常骑一马,身后带领约一千骑亲兵,在此路段来回游荡作恶,为众鬼之首,余下野鬼皆为其马首是瞻。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