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照片—新娘追魂记

作者: 红颜弹指123

  日期:2009-08-11 16:14:00
  楔子
  民国三十一年秋
  这是一所阴森的宅邸,传统的三进大宅,青砖红瓦,雕梁画栋。在这样的阴天里,整个世界仿佛也灰了颜色。
  摄像师从摄像机镜头里瞧着眼前的这一对新人。

  他从来没有觉得如此怪异过,可是却又说不上来什么地方怪来着。
  安装这种老式的摄像机是很费事的一件事,需要不少时间。可自他进入这前庭小院的时候,这一对新人却已经站在那儿了,一动不动。本来新人可以在相机安装好以后再出来的。
  新郎倌穿着寿纹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身前斜挂着红色绸花。本该是小登科的喜事,他却是面无人色,嘴唇发青,双手抖个不停。由于站立的时间过久,男人有些疆硬了。
  新娘子缰硬地面无表情,瞪着两眼,却是一动也没动过。凤冠霞披下,一张脸上擦了厚厚的一层白粉,眉眼是化过了的,颊上一大团红艳艳抢眼的胭脂。再加上唇上的红色樱桃小口,整个人完全看不清原有的容貌了。
  难道这就是江南小镇的婚礼习俗吗?摄影师心想。
  “好了,准备好了,新郎官,你请靠近新娘一点点,再笑一笑”

  新郎却依旧是那一付死灰般的嘴脸,嘴唇哆嗦着,一声也不吭。却没听从摄影师的安排,甚至连动也不曾动一下。
  摄影师从黑布里钻出头来,直视新郎,刚想说些什么。一旁走上来一个婆子,冷冷地道:“先生,就这样拍就行了,还是不要太讲究了。”
  摄影师一瞧,是昨天到自己店里特意来请的那个黑衣婆子。当时他本来嫌路远不肯来的,结果瞧见那婆子手中白花花的光洋之后就接了下来。
  “是,是,那我就这么拍了啊。”他陪着笑说着,心里却直在暗骂着。
  “好,看这里,要拍了。咔嚓,再来一张,咔嚓,好咧!”
  抬起头,却瞧见那哆哆嗦嗦的新郎官已经突然地昏倒在地上了。
  他连忙走上前想扶起那新郎,却被人拉住了衣袖。
  又是那婆子,只见她面无表情地从口袋中掏出十个光洋,递了过来。
  “好了,先生收拾东西请回吧。”
  一使眼色。不由分说,两边上来两个壮汉,架住摄影师,往外就走。旁边的仆人却已经搬起了整个相机。

  “哎,你们这是干什么,小心点小心点,我这机子很贵的。”
  他回头张望着,大叫。一眼却瞧见在倒地的新郎旁边,新娘子奇怪地不动不动地还是站着,保持原有姿势,两只描金凤舞的锈花鞋高高地掂着,不对,是悬在了半空中。
  他倒吸一口凉气,抬眼瞪向新娘子,却见新娘子那血唇的嘴角微微弯着,露出诡异万分的笑,一双惨白无神的眼珠子直直地回瞪着他。仿佛有话要说。
  “啊”摄影师惨叫着,就失去了知觉。
  醒过来的时候,却是在大宅门外了,旁边靠着他那宝贝的机器。

  只听两扇重重的朱门在“轧轧轧”的声中缓缓地闭上了。只留门上铜扣的狮子张大了它那衔环的口,门环发出阵阵叮叮的撞击声。
  他缓慢地抬起了头,一眼瞧见门堂上高高挂起的牌匾:“进士及第”。
  1950年5月,闲置已久的东江县进士韩家大宅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东江县革命委员会陈主席和秘书和机械厂张书记等人,走入了韩宅。在前后巡视了整座大宅之后,陈主席笑着对张书记说:“看你的东江厂新建不久,又没有枪又没炮的,要不,这宅就给你们厂用啦。”
  张书记兴奋得满面通红,使劲搓着手说:“太感谢了,真是太感谢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啊。”环顾这座百年的老宅,张书记心里不由生起一种豪迈万丈的感觉来。
  于是,前院中院就成了东江厂的厂办公室和仓库等地。后院用砖隔了起来,安排了东江厂最有资格住房最困难的老工人家属进去居住。
  这样,总共有13户人家幸运地得到了搬家的通知。
  在半个月以后,经过整理,陆续地,这13家人就全搬了进来。
  住在东厢房的是老王一家八口,老少三代同堂,原来全挤在了不到20个平米的旧窝棚里。经过厂工会人员的评估,这回竟也得到了这难得的机会,别提全家人有多高兴了。
  其中最高兴的要算是老王婶子了,这不,她一边在天井里洗着衣服,一边还喜不自禁地数着这新社会的新生活。

  “解放了好,党的领导就是好啊,领着咱穷人翻身过好日子啊。要赶在旧社会,这样好的地方,咱做梦也别想住上,也就是光看着眼馋的份啦。哈哈哈”
  “是哦”一边的李大娘也笑咪咪地说。“搬了新房,再过一阵子,你家大姑娘再嫁了,哈,就是双喜临门了啊。”
  “可不是,咱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的。我老大嫁了,小弟的床就可以摆进她那小房去了。”
  “妈,我回来了”王大姑娘从外来走了进来,两条粗大黑亮的辨子显眼地摆在胸前,辨梢上还爱俏地扎上了两个蓝色蝴蝶结,脸上满是喜气洋洋。大约是听到了议论吧,大姑娘有点红了脸。
  “哎,回来了就帮住择菜去。”“哦。”
  “我那房啊就是朝向好,空气也好,说以前是韩家小姐住的地方呢。怎么着,也比窝棚强上一万倍了。”

  “是不错,不过刚搬那会不是看到过那张照片嘛?听说那照片吓死过人的。说是见到过的,命不够硬的话,就会被摄魂去了。
  “胡说,我们全看到了,没见有事?我捉摸着扔了也不好,就把那些个照片全收拾了,放到那个地下间里去了。虽说有这种说法。可咱不是活得好好的?可是迷信,不,那个不讲什么啦,科技。”
  “妈,你说错了,那是科学。”王大姑娘从内屋走出来,说道。
  “哈哈哈,管他科什么的,咱活得平平安安,有饭吃有衣穿就安咯。”
  “可不是嘛,王家婶子。”李大娘收拾了衣服和槎衣板,笑咪咪地赞同一句。转身家去了。
  日期:2009-08-11 16:15:00
  漆黑的巷子里,王家姑娘愉快地开了后院的侧门,闪身进门。掩门时,瞧见未婚夫小梁还在巷口目送着她,于是含羞带怯地扬了下手,示意他快些回家。
  今晚与情郎一起看了场电影,王大姑娘的心花正怒放着。
  她正在办嫁妆,结婚用的宿舍已经找好了,家具什么的小梁跟他哥哥们正在打着,再置办些个家当,她就快要做新娘子了。看着小家一点一点地置办起来,很快就能不再与一大堆的家里人挤在一间房子里了。
  一想到这儿,王家姑娘的心里甜滋滋地,说不出的幸福。
  今晚没有月光,院落里黑漆漆地一片,几乎伸手不见五指。院子本来很大,但由于一下住进了这么多的人,杂七杂八的家当也多,到处都给人占得满当当的,能留点通路就很不错了的。
  王家姑娘不想惊动家里人,于是,轻手轻脚地摸索着,避开院了里的杂物,好赶紧回屋睡下。
  转过张家的柴堆,前面就是公用的井了.黑暗中,井架上的轱辘依稀可见,连着旁边的阴影,前面,就是她家的房门了.
  她有些不好意思,娘不等她回家是不会睡下的.好在在娘家住的日子也不多了.
  走过井边,"卡嚓"她不小心踢断了什么东西,于是她下意识地弯了腰去瞧,不断,却瞧见模模糊糊地一对小脚的锈花鞋,高高地拈着.仿佛悬在半空中一样.
  她的心一紧,突然想起了这家小姐的传说。难道是,她猛吸一口凉气,慢慢地沿着小鞋向上看.模糊中只见一身新娘子装束的袄裙,再往上是新娘装束的对襟锈花夹衫,双手空垂在两侧,袖子很长,完全看不到手.
  她心知不妙,隐隐起了一种不详的预感。理智阻止她再往上看.偏偏头象是不听使唤似的,还是往上再往上:隐约的凤冠闪烁着珠光宝气,一张惨白惨白的小脸中间,猫一般的眼睛放射出摄人心魄的幽光.直直地瞪着她.嘴微张着:呵--呵--呵.
  只见那两只手渐渐地抬了起来,直直地,两只白惨惨的爪子直直地伸了过来,慢慢地,慢慢地伸向她的脖子。
  王姑娘象失了魂一样地再也动不了,她只张大了吃惊的嘴,却没法发出任何声音。一股不知来自何方的力量,毫不留情地狠狠地将她一推。
  她竟准确地朝着井里一把栽了进去,仿佛要从噩梦中惊醒过来的一样,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抓任何一切可以及阻止她下坠的东西,却抓了湿滑滑地一手的青苔。
  “啊”她带着发自灵魂深处最恐怖的尖叫声,不甘愿地瞧着自己坠了下去。井口越来越暗,直至漆黑一片。

  这可怕的尖叫声惊醒了院子里大多的人,人们纷纷在初时的一怔一惊之下回过神来,连忙出来查看。
  当人们好不容易,手忙脚乱地打捞起王家姑娘的时候,她已经完全不醒人事,没等送到医院,人已经不行了。
  只留下哭天抢地的一家人,和已经不可能再举行的婚礼。
  1979年8月
  赵梅急匆匆地下了夜校往家里赶。今天天气一直阴沉沉的,压抑得不得了。又闷又热,照这样子看恐怕得下大雨了。
  赵梅是东江机械厂的一名仓库管理员,在顶替父职入厂工作的三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是敬业有加,去年还被评为了厂里的先进工作者呢。她还是个上进的女子,工作之余读了夜校进修。平时里,如果有空,她未婚夫高子一定会来接送她的。可最近高子他们单位要集训,去了外地,没办法来接她了。
  想到高子,赵梅打从心眼里笑了出来。高子为人英俊高大,多才多艺,是很多小姐妹们的梦中情人,不知怎么的,就让不怎么起眼的赵梅给逮到了。两人那个好啊,叫好些小姐妹们暗里嫉妒死了。这些天他们就要去扯结婚证了。约好国庆,两人就要摆喜酒了。
  还没走到韩家巷,大雨就下来了,赵梅急忙快跑了起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好容易冲到了家,衣服都湿了一片了。
  休息了一会儿,赵梅开始担心起仓库来了。仓库就在不远的东江厂办公室旁一个厢房里,本来还好。可是最近屋顶的瓦片掉了两块下来,本来说好了,让人来修一修的。偏偏叫了好些天,那些个维修师父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总不肯痛快地来。
  现在大雨果真下来了,赵梅担心仓库里是不是会漏了水,于是匆匆忙忙换了衣服,跟家人打了招呼就打了伞往仓库里赶。
  厂办门口看门的老平叔照常地喝了点小酒,打开了门后,也没多问就睡去了,只叫赵梅出来的时候好好地把门给关好了。
  路灯很暗,雨一直下个不停,赵梅急急地走着,她的两只裤腿全湿了。好不容易走到仓库。打开门一看,天哪,果真是进了水了,好在还不是很多。
  赵梅急忙把该搬的东西往架子上搬,又找了几个盆啊桶啊的,来接漏。接着找了桌椅搭高了,她站了上去,试图用板子挡住漏雨的地方。不够高,她左右四顾着,想着办法。
  突然,天空中响起了一个炸雷,吓得她几乎没站稳,白炽灯闪烁了几下,丝丝的,突然间不亮了。
  赵梅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心跳也开始加快了起来。
  突然间,她的血液好象一下子全凝固了一般,下面,就在仓库门口,一个黑影不动也不站在那里,“轰”的一声闪电划过,周围亮了一下。又陷入黑暗中。
  赵梅的心一下子停止了跳动。
  那里,就在门口,闪电的一刹那,她看到一个凤冠霞帔,穿着旧式新娘礼服的女子,一动也不动地立在那里,她慢慢地抬起头,一双猫似的眼睛发出幽暗的绿光,仿佛摄魂夺魄一般,盯着赵梅。
  赵梅的心一寒,她突然想起了传说中韩家小姐的鬼故事,难道,这就是,她?
  毛骨悚然地尖叫了一声,她急着想从高处下来,不料,椅子突然歪了,站立不稳的赵梅倒了下来。后脑不知撞上了什么,钻心地一痛,就失去了知觉。
  半夜快一点时,当赵家人拍开厂门,赶到仓库时。他们发现,仓库的门大开着,地上湿湿地凌乱地倒着桌椅盆桶什么的,中间是已没了呼吸的赵梅,她后脑勺上破了一个洞,流了一地的血。
  地上,血已经凝固了。

  日期:2009-08-12 14:31:00
  2005年7月 江南水乡王庄
  点点走在江南水乡王庄的石板路上,这里是有名的江南小镇,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点点这个南方来的小姑娘早就心向往之了。正好大一的暑假,同学们或者选择去旅游,或者选择打工赚学费,她当然也心动了。
  点点家庭环境还可以,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艺术学院的教师。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点点没吃过什么苦,就连暑期工都没打过。
  这次天高皇帝远,点点干脆说学校暑假有安排,不回去了,就跟同宿舍的小纯一起跑到了王庄旅游。

  也巧,正好瞧见这个有名的小镇上有店家在招聘古筝琴师,待遇也还不错,时间也不算长。每天晚上两、三个小时。点点心动了,壮了胆进去一试,居然成功了。当然啦,点点自小在妈妈的威逼之下,天天练习古筝,风雨不断呢。本来妈妈是希望女承母业的,偏偏高考时,点点强硬了一回,非改报了国际贸易专业不可。
  眼瞧着妈妈气了几天以后倒也就认了,点点还真是有点心里过不去。
  好在,学会的技艺总是有用的不是吗?这不,点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居然就是这个了。
  工作很轻松,只需在晚上的时候换上古装,在茶楼的小台上弹古筝就行了。曲目由点点自己定,或者由客人们点。于是,点点梦寐以求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而同来的小纯呢,就在店里暂时做服务员的工作了。
  好在两个小姑娘倒也不介意待遇问题,反正既可以打工又可以旅游这样的好事就足以叫她们开心不已的了。况且,她们还可以真正地融入这个古镇,近距离地感受到那丁香雨巷、温山软水的江南风情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闲时,点点她们会去王庄和附近的几个景点闲逛,拍摄的同时,也会写笔记记录下每天发生的点点滴滴,然后发到网站上,与人们一同分享这江南美景的迷人之处。
  点点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于城隍庙了,可惜自从到这里来,一直没遇上庙会,如果一定要去这个热闹非凡的庙会上逛逛的话,就只能等到下周的周二才行了。
  因为这里的庙会只有每个月的8号才有,所以,也叫做八日街.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聚集到这里来,卖糕的,卖泥人的,玩杂技的,卖旅游纪念品的,应有尽有,热闹非常。
  8号,一大早,点点就拉了小纯上了车,坐公车往东大约十数里,就到了庙会所在地了。一路上,公车上挤得满满当当的。路上的行人三五成群地往着庙会的方向走着。肩挑的、手提的,骑三轮车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其中不乏拖儿带女的老老少少。人们脸上喜气洋洋,说说笑笑,倒也不嫌路远。
  点点与小纯被挤得满身是汗,可还是很兴奋地,听着周围的人们议论,还不时插上两句嘴。于是坐车的不便,就一下子忘到天不吐去了。
  好容易到了庙会了,呵,真热闹啊。摆摊的,杂耍的,卖糖葫芦的,卖小吃的.有吃又有得看,可把两个小姑娘开心坏了.两人好奇地东转转西转转,止不住小吃的诱惑,两人买了满袋子的食物,边往人堆里挤边吃着,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听说,等会儿会有庙会游行活动呢.
  点点很开心,这种自由,是她自小到大很少体会得到的.从小妈妈就严格地按照淑女的要求来教育她,这不行那不许,让天性自由的她很受了不少的束缚.

  有时爸爸同情她,总是私下里给她打个掩护,暗里帮着她.有时,她真觉得自己象是只笼中的鸟一般,渴望着长大后的自由.
  上了大学,果然比以前自由得多了.象这样与同学结伴出来旅游,其实对点点来说是一种挑战呢,一种对不曾做尝试过的事情,这种挑战对她来说也是标志了成长、独立.
  两人反正有时间,就慢慢地逛逛.小纯好奇地在一个古董摊子前面蹲了下来,拿起一个作旧的铜镜看着,点点则对这个没什么兴趣,就在一边的旧书摊上停了下来.
  摊子上的书很多,大多是旧书,新书则多是盗版的.如果你认真地淘一淘,没准还能淘到不少好东西呢,所以,这是爱书人喜欢到的地方之一.
  点点则对一旁的旧画册感了兴趣.翻开一看,呵,是以前出版的旧式的老照片集,大多是反映了江南水乡的人文、地理、风俗、人情等等,制作精美,倒还是值得欣赏的.
  点点妈妈多才多艺,喜欢画风景人物.如果妈妈看到了,不知有多高兴呢.点点想.
  一问价,点点倒吸一口凉气,太贵了,真买了,她就没钱回去了.
  摊主是个清瘦的老头子,倒也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他说了这个价钱,就没有价可还的了.他也不急着做生意,只是一只手悠闲地摇着扇.
  点点放下册子,有点恋恋不舍地走了.
  庙会的游行开始了,抬佛像的,踩高跷的,敲锣打鼓的.热闹非凡,点点却有点心不在焉,老是挂着那本册子.不知怎么的,她一眼就看上了这本册子.总觉得这册子应该是属于她的.
  小纯看出了她的心事,于是商量了下,小纯决定把自己身上的钱借给点点去买下那本画册.
  点点兴奋地奔回那个书摊,不料,那本画册却已经不见了.一问,才知道册子已经被卖掉了.点点有点沮丧,仿佛若有所失似的无精打采起来.
  人群中,点点仿佛感觉到了什么,一抬眼,却见一个年轻英俊的男子,不错眼地盯着他。当对上她的眼睛时,他大大方方地笑了,露出一口健康的白牙.
  点点还不太习惯这样的对视,于是羞红了脸,掉开头去.
  当她下意识回头再找那人时,那人却已经不知何处去了.

  日期:2009-08-14 00:43:00
  点点回到了宿舍,稍事休息了一下,便兴致勃勃地打开了礼物’——那本旧照片集
  集子首页上签着龙飞凤舞的几个字,用的是古隶书,点点不太认得。这大概是个人的制作和收藏的集子吧。里面的每一张老照片都保存得很好,而且经过了特殊制作,看上去就象一本精美难得一见的印刷图片集。
  点点是识货的人,她知道这样的照片集在市面上已经不可能找得到第二本的了,因此做为人文历史藏品更显得珍贵。
  照片分成几个大类:风景、人物、民俗文化等几个大类。并且按了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原主人还细心地在照片下作了一些相关的说明。整个集子分类得当、条理清晰,看得出作者是用了心机去做这件事的。
  点点随意地翻看着。突然,一张黑白照片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是一张具有典型的江南婚礼民俗的图片,照片上是两个新人,男的很高且英俊,但面部表情非常怪异.似哭似笑.女子较矮些,睁着一双怪异的略向上翻的眼睛,右颊眼睛下方,仿佛还流着血一般的泪水。看到这种照片,不由得让人心一凉。就好象有一双诡异的眼睛透过了纸背盯着你看似的。照片中的新人有一点是相同的,全都面无人色.一点婚礼喜庆的气氛都没有
  点点的后背突然间好象爬上了一股凉意.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不知道为什么,她瞧着这张照片的时候竟然有一种强烈的不安感.好象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是什么.

  点点下意识地合上册子,不知怎么的,心里总有一股强烈不安的感觉挥之不去.
  "干什么?"突然,背后有人拍了点点一下,整个把点点唬了一跳.她惊跳了起来,哔的一声响,那本照片集掉到了地上。她下意识地掉头一看,哦,原来是小纯回来了.
  小纯弯下腰去拣起了册子,有些奇怪道:"你怎么了,好象见了鬼似的。”才想递给点点,但又顿住了。“这就是那个神秘的礼物?"
  点点点了点头,她抓住机会,盘问小纯,送礼物那个人的特征是怎么样的.
  小纯笑了笑,卖关子卖了好半天才吐露出来.原来,刚才她下楼的时候,被一个衣着得体大方的帅哥拦住了,那人把这份礼物交给了她,并托她转交到点点的手里。
  那个神秘的年轻人是谁呢?也许是他买了册子以后,看到了点点失落的表情。刚好又再次巧遇,于是顺手把册子送给了她吧
  点点怅然若失,这人连名字也没留下.不知是什么来历呢.这下子,她想说声谢谢都不知道往哪里说去.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遇上他呢?

  日期:2009-08-14 16:14:00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转眼间点点在这个江南小镇上打工已快一个月了.这事到底还是被父母发觉了,父母干脆也借机旅游之机来到这个小镇上,白天出去到处观光,晚上就跑到点点上班的茶楼上坐着。
  瞧着女儿弹琴的样子,父母不由得意之极,有这样出彩的女儿,怎么能不叫人欣喜呢?但同时,妈妈瞧着周围众多男人们那或是觊觎或是不怀好意的眼光,多少是有点不放心的.私下里,她几次不厌其烦地叮嘱点点大学期间不许交男友,不许谈恋爱.不许交人品不好的朋友等等,听得点点耳朵直起茧,不得已,只好全部答应下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