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菩提树下,恒河岸旁: 我的印度行
作者:
小扁凳
小弟有幸,在欧洲生活三年后,来到了我们的近邻印度,进行短暂的旅游加生活。
对于这个近得不能在近的邻邦,不管从认识上还是思想上,我都觉得是远的不能再远了。它给我的脑中的印象,就是恒河,扭扭屁股动动脖子的孔雀舞还有就是咖喱饭了。
再加上这几年在国观了解的一些,就构成了我来印度之前的所有的印象。
到达印度的第一站,是清奈,chennai。一个靠海的城市,但却是非常热的一个城市。我早上5点出的机场,就被一股热浪掀翻。一想到要呆半年之久,我这个怕热的人就是两腿发软啊。
在清奈没有过多的停留,只有两件事情我记得比较清楚。一个是出关,程序之繁琐,时效之拖沓,步骤之重复,机场之简陋,确实一言难尽啊。没有电脑帮辅,完全是笔和纸的结合。从柜台出关,护照盖章。取行李再检查护照。出关还要检查护照。可怜我大包小包的,要不停的停下来去拿护照。唉
第二件事情,倒是奇遇。由于我们要搭乘早上6点去班加罗尔bangalore的火车,所以当我们拦下一辆出租的时候,已经5点15了。我们告诉司机我们要在30分钟达到。司机没有说话,仅仅是微笑。直到今天我还能记起那个胡须随着嘴角上扬的微笑。印度车是右边驾驶,所以开始做的时候总觉得不是很习惯。但是更不习惯的是司机开车的速度和舍我其谁的霸气。 没有他不超的车,没有他走不了的路,我就在后座随着他的大角度过弯而晃来晃去。经常是在大车夹缝中,在隔离带旁,在神牛摆尾一瞬,我们就超到了前面。在左右摇晃的途中,我发现这位老兄一直不停的回头,似乎在看我们。正在纳闷的时候,同伴提醒我,车子没有后视镜。他回头是为了看后车。娘啊,还真拼啊。不过好在,一身冷汗后,我们提前到达。
这个时候,就是疯狂找寻列车的时候啦
日期:2010-04-08 19:34:42
既然各位看官捧场,我就继续下去。毕竟我也是没有博客的人,毕竟我也是经常看国观帖子的人 嘻嘻
上回说道在清奈火车站了。你也确实不得不佩服印度人勤劳,5点多大街上就都是人。忙碌的程度和我在欧洲的所见是完全不同的。完全透着股中国人的勤劳劲头。要不印度怎么能成为世界目光的聚集地呢?
候车室,售票口,全部都是人。我琢磨排队下去,明天早上也不定买的上票。干脆上车买票。好在印度的列车员通情达理,让我上车,代价是多付一倍的价格。原价500,我们一人1000还不给票。按照1比7的汇率,合人民币140.倒不贵
在国观,见过很多描述印度火车的帖子,什么外挂的倒掉的,开门乱跑的。但说实话,我这趟列车是从清奈到班加罗尔500多公里,车上设施还是不错的。航空座椅,可调的光线,插座。但是更令我感动的是他们不停的服务。送茶送纯净水送报纸送早餐送饼干送咖啡最后送小饮料。我没有夸张,上面的每样都送了一次。座位宽敞,比我08年回国做的和谐号的座椅大些。还有空调。
说完它的优点,缺点自然不能少。首先也是最大的,就是慢。500公里跑了5个多小时。所以我对于印度军队4小时走5公里丝毫不奇怪。而且,这还是三哥家里基本上最快,设施最好的车。做的我是冒烟啊。另外,人家的车确实不关门,最好的这辆车也是用个挂扣扣着,你用手一摆就开了。厕所也确实摆了一个洗屁屁的小桶。并且每一个厕所都有。但是具体怎么用的,我现在也不知道。不好意思问也不知道怎么问。
实在搞不懂,印度的火车怎么就这么慢。不过印度的火车确实是实名制的。不仅实名制还需要你的年龄。买票很容易,只用交几十卢比的手续费,大街上很多地方都能买到的。
沿途风景开始还觉得很美,到处都是棕榈树菩提树,看久了就厌了,再加上不停的看见有小便大便的人,就完全没有心情往外看了。
不过,好在,我没有去新德里,因为从帮加罗尔到新德里需要48个小时。哈哈
下一节,介绍我们的班加罗尔
日期:2010-04-09 20:29:22
这个挂票实名不实名,我倒实在没有研究也不想亲自体验,但是我可以去给大家问下。
其实挂票,也并不是很常见,至少我坐了这么几次没有看到,或许下次去孟买就能亲眼目睹。
好了,我接着讲班加罗尔。印度的大城市,著名的软件中心,高科技城,印度硅谷。反正头衔一大堆,炫目的很。只是一下火车,立马被镇住了。那简直赤裸裸的是乡镇火车站的场景啊。火车站也并不亮敞,黑漆漆的。出了站,满眼的塑料编织袋被顶在人的头上。呵呵
这个城市,基本上是印度最凉爽的城市。现在只有30几度,比起有些地方40度来说,简直是全年凉爽啦。只可惜,印度人没有见过春季,要不班加罗尔肯定是春城了!
不过,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是有点让人受不了。车多人多,关键路还窄。更可气的是几百米一个减速带。本来就跑不快,还硬要减速。我真不知道印度的交通部门是怎么想的。曾经去周边的一个村子里体验生活,25公里跑了3个小时。大家可想而知交通的状况了。
路面是没有快慢车道之分的,跑得快是王道。所以摩托车,三轮车,汽车卡车是奋马扬鞭,力争上游啊。看起来跑得热闹纷繁,其实速度就20 30迈。呵呵
最后,我再争取给大家介绍下每个地方的文化吧。班加罗尔是KARNATAKA邦的首府,语言也是KARNATA。是一种不论写还是说都是完全相差甚远的另一种语言。KARNATAKA是印度的一个大邦,不仅是人口经济还是影响,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南印度的中心。到了印度我才知道,印度的文化分北印度,南印度等。北印度自然是德里为中心,南印度就是班加罗尔了。
就在一阵令人头疼的汽车喇叭和股股尾气中,我来到了我们的学校,基督大学。我这样一个完全不信耶稣的人,竟然投身基督大学,也算有缘吧。
下节我给大家介绍下基督大学以及我住的地方
日期:2010-04-10 13:44:16
现在给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
不得不说,学校是喧嚣都市中的一片净土。在哪里都一样,在我这里尤其是。仅仅一个学校大门,就把外面尘土飞扬,喇叭轰鸣,温度酷热的世界完全隔绝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树木,低声细语的学生妹妹和舒适的环境。
在印度,不管多热,大多数男人都是要穿长裤的,穿短裤的要不就是我们这种外来人口,要不就是当地的农民或者贱民。我不管了,我不要被热死。但是在我们学校,由于是有宗教背景的学校,校规规定我们男生必须长裤及衬衫。可怜我带去的全是短裤T恤。没有办法,又给了自己一个购物的机会和理由。但是,校规规定的正式打扮,脚上却可以穿凉鞋甚至拖鞋。这样的场景和装扮似乎太不搭了。但是在印度比比皆是。来了印度,我也才发现,原来觉得印度人不穿鞋是穷的看法是稍微有些片面的。穷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家习惯不穿鞋。怎么讲呢,去别人家要脱鞋,走进某些场所要脱鞋,进某些店铺要脱鞋,很多的场合都要求赤足。另外在如此热的情况下,穿鞋似乎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大家在自己家或者自己家附近都会赤足。在城市中不穿鞋的我见得倒不多。但与此同时我也很佩服那些能够在各种路面环境行走的印度人,脚真牛,估计可以直接上刀山下火海不用训练的说。
我们学校坐落在班加罗尔的南边。是一个基督教徒聚集区。前几天的复活节,听说搞得还是挺热闹的,我在欧洲三年,都没有见过一次这么热闹这么受重视的复活节。另外,我们学校还和一个穆斯林区接壤。所以每天早上5点,下午1点,下午5点还有晚上8点,我们这里唯一的一个超大功率并且永远保证不停电的高音大喇叭就要播送朝拜的歌曲。我声明我不讨厌任何宗教,但是我确实很不喜欢早上5点就被大喇叭吵一下。或者下午休息的时候被打扰。但是也有好处,起码我对时间现在很熟悉,一听喇叭就知道时间了。或许伊斯兰教也是靠这个来规范教众作息的吧。
我们住的房子是既可以称为别墅,也可以称为小二层楼。其实国外大多数的别墅,都是跟咱们国内农村盖的小二层或者小三层一样的。都是一般民众居住的。只是国外尤其是欧洲的小二层设计上美观上略胜一筹才让我们觉得像别墅。我们印度的摆出来,你一定觉得和我们村里的没什么两样。而且在印度,似乎很少有高层家庭住宅。绝大多数人还是住在层数较低的住宅里。所以印度的房地产也应该还有很大的空间的。哪位害人的王八蛋地产商也来害害印度民众啊,别整的国人住不起房而印度人还住在小别墅中啊。
下节说下关于宗教的东西
日期:2010-04-11 14:45:37
明显人气不旺啊
哈哈
不过我还是继续写下去。
既然来到印度,我就还是稍微的评价一下吧。希望现在的评价只是最开始的主观评价,或许不久的将来,随着了解的深入,我能够推翻或者升华现在的评价。
印度的基建是非常有问题的。交通,电力,饮用水或者适用房。即是制约人民生活水平也是限制社会发展。换句话说,基建市场是个大蛋糕。对于我们这个基建王国来说,很多企业都可以去掘金的。
印度现在的经济水平落后中国多少我不敢说,我只举印度平常家庭。
如果衡量印度家庭富裕与否,我觉得也应该有个三大件,冰箱 空调和发电机。因为印度温度特别高,所以前两者对于提高生活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后者则因为印度糟糕的电力系统,要有所享受必须建立在有电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这三者相对印度的收入水平还是相当可观的。
前两天,朋友去老师家吃饭。老师高兴的告诉她买了车,25万卢比的车。各位可以用1比6,5的汇率算下,即差不多是4万人民币的车。这个价位的车在印度家庭中不算是好的,但已经基本是主流选择了。所以大家对于tata车的价格也不用太惊讶。印度现在大街上最流行的是日本车,其次是韩国车。如果你买了欧美车,恭喜你,你就是有钱人会受到别人羡慕的。这些进口车的都是属于便宜型的。多是两厢的。反正就是经济实用型车。在班加罗尔一个月,只见过一次宝马一次奔驰,好像还是使领馆的车。大街上的车基本是用空调的很少,大家都是把窗户摇下来
我推测,一是省电,二是习惯炎热,三是需要转向。说道这里有点意思。明明车子都有转向灯,指示灯。但是有时候印度人还是习惯于用手势。据同学讲,手的方向,旋转,都代表的不同的意思。甚至驾照的时候需要考试的。
印度在对待摩托车的事情上,和我们是截然相反的。满大街的二轮机动车。哪里像中国的禁摩,让我这种超级喜欢摩托车的完全只能在电动车上找找乐趣。但是印度摩托车多了,自行车就少了很多。大街上有自行车,但是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这点倒跟法国很类似。当然这里的自行车还不能归类于运动,更多的还是代步工具。
诚如上次我将的,印度的道路偏窄。就算是大道,也就是最多最多四车道。而且这种四车道还多是原来双向四车道改成的单向四车道。这也充分反映了交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车辆的增长。而且由于路上遍布减速带,致使车辆速度根本提不起来,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用心良苦啊
印度的公交车很发达。所谓发达是指线路。线路很多。但是并不发达,不准点,车次不多。空调车是少之又少。普通车很多,而且窗户很小,每次都热的我满身大汗。印度的公交车在临站时是提前开门或者延后关门,所以经常可见开动后还跳上的乘客。也有完全不关门的时候。公车还都是基本有售票员的,除非那种只有一个门的公交是由司机售票的。但是印度的公交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后门以前的位置都是为女人准备的,男乘客一般都会自觉的向后走。即使男人坐在前排,女人上车也会主动让座的。这点很好。
印度出租车有,但是更普遍的还是三轮小嘟嘟。2公里是14卢比,合2,5人民币,然后每公里7卢比,并且跳表频率是以0,5卢比为单位的。差不多50米跳一次。它的表不是国内的电子表,而多是机械式的计价器,挺好玩的,下次给大家拍下来看看。
好了先介绍到这里。下次见
日期:2010-04-12 15:34:43
说印度人黑,其实我还没有照更黑的呢
我想可能因为农村人的种姓不高吧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在印度农村的遭遇
由于我们是在一个非政府组织考察学习,所以有幸深入印度农村呆了三天。
其实这个村子只是距离班加罗尔25公里,但是我们开车硬是开了三个小时。这也是我不断诟病印度交通的原因,太低效率了。
到了村子,我只能说,我似曾相识。和我20年前的农村没什么差别。这里或许也有农村的朋友吧,那么我描述的土路,到处是鸡啊狗啊羊啊牛啊的什么的,就应该不会太陌生。反倒是同行的欧洲同学觉得异常惊奇。插一句,我最看不惯的就是他们内心的一种难以忍受的傲慢,一种与生俱来的愿意施舍的态度一种天生的救世主的心态。或许是我太多心,或许是我太敏感,但是每次看到她们的那种,哦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农村生活,或者说这里还不够穷的时候,我就想痛扁他们一顿或者就用中文丢他们几句。呵呵。在对待贫困这点上,我相信,没有比中国人更能理解印度贫困的了。因为那种对于贫困的痛心疾首的痛,是缠绕在中国几代人身上的枷锁。从这一点上,我对于在印度农村的所见,更多的不是惊奇,更不是同情,而是唤起了自己的回忆。
好了,步入正题。
这个村子规模不大,所以国家的支持有限。是由这个非政府组织(CSA)来资助了当地的托儿所以及村办小学。这点上,我觉得是和我们国情大不一致的。中国的NGO远远比印度的落后。但是落后的NGO又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政府的先进。中国的农村小学,一直是政府牵头,提供资金支持。而在印度,由于政府的精力和资金有限,所以很多时候就由NGO代替了部分政府的职责。NGO在实际操作中,也多多少少的夹带私活。当然我们也应该理解。CSA是我们基督大学的一个组织,所以在对当地小学的教育上,多多少少的有一些基督教的感化。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基督教的宣传是最好的最不动声色最潜移默化的,所以在这个以印度教为主体的村子出现一个基督背景的小学和幼儿园,也就不足为奇。另一方面呢,信仰印度教的人确实也对宗教的看法比较和平,不是很激烈。记得一位印度教的长者告诉我,印度教与其说是宗教,更不如说是一种生活之道或者生活哲学。不是为了争什么,只是为了活下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好好思考思考。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CSA干的还是很好的。在促进当地就业的基础上,(聘请几位老师)还把全村的孩子照料了。并且在晚上组织当地的小学生一起学习。只有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你才真的能理解教育真正的魅力和作用。所以借此我也向全国所有的乡村教师表达崇高的敬意。
在这个村子里,我发现大家对教育都非常看重。由于印度当地也有类似义务教育的举措,所以家家都鼓励孩子多读书。孩子们都把读书当成一件大事。每次去学校前,都要好好的打理一番。印度是一个很注重着装的国家,就是在正式场合的着装。所以小孩子们也需要校服。当然校服是CSA资助的。然后很多孩子就会拿出专用的颜料往脑门子上画点什么据说可以带来幸福的点点。
印度的上学时间基本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鄙人觉得稍微有些不合理,毕竟早上6点天都亮了,可以上午8点开始上学啊。那样就不会特别热的嘛。只可惜咱不是印度教育部的。哈哈
印度的公立小学是不允许有宗教的教育的。所以我们的CSA也会尽量避免对基督的宣传,但是这种情况也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毕竟有些图画的下角还是打着信基督,然后啥玩意的小字。
由于在农村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就多分几部分写
不要埋怨楼主懒。楼主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地。一会见啦
日期:2010-04-13 02:39:10
为了以后顺利给早上留出学习时间,以后都在晚上写了。这样同学们早上就能看到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新东西了。另外说一句,印度时间比中国晚两个半小时。
这个时候,我还要印度农村。
前篇说到的是村子的整体印象和孩子们,下面就讲讲印度的女人们。
先来个总结,印度农村女人真的很苦。
话说早上天亮,就5点半6点的光景,女人们就要起来忙碌了。首先是打水。因为一般情况下,缺水是一个很明显又很困扰印度的问题。
按道理说,印度大江大河都挺多,但是由于印度幅员辽阔,南部比较北部是比较少水。再加上印度的自来水建设不到位,导致水就是一个大问题。小时候,也就是20年前直到15年前,在我的老家也都还有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但是现在,这个问题明显不存在了。
印度这个村子并不是自来水,而是整个村子就只有几个大的水龙头,全村的人都需要仰仗这里的供水。当然,打水全部是女人的工作。女人打完水,就要生火做早饭。由于是个印度教的村落,所以吃得是素的不能再素。不是土豆就是洋葱西红柿。不过好在楼主处于减肥期,倒也无妨。
女人做完早饭,就要给孩子们穿衣服。这时候的男人们呢,就是坐在旁边聊天。或许是农闲的时候男人不需要干活吧,但是女人还要去田间的。摘西红柿,整理田地。这些在中国天经地义是男人的活女人一肩全挑。午饭晚饭再加洗碗收拾。连我们同行的欧洲女生都说生活在印度的女人太苦了。
唉,中国女人也是幸福的说。
印度教不允许抽烟喝酒,但是允许吃烟草。就是含在嘴里。所以刚到印度的时候经常看到人在大街上乱吐口水,而且一吐好大一滩。后来才知道那是烟草。含烟草的后果是嘴巴特别的血红,尤其是有些很漂亮的女人,忽然张嘴对你笑。看他血盆大口的样子,我是死的心都有了。
这个村子我就发现孩子特别多,光我住的这家,就三个孩子。问他们还要不要再生,他们说能生就生吧。关键是男主人才32岁啊!!这本来就家徒四壁的了,再生几个还不坐吃山空?而且本来就没山的说。
印度的女人和男人我的感觉是交流的相当的少,哪里像中国异性的交谈是非常普遍的。这里,一般情况下,女人都会跟女人在一起,因为女人要一起劳作。男人呢,就在墙角下聊天挖耳朵。唯一见男主人干的活就是给我们打下几颗椰子吃喝了。我对这一现象有点反感,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人家女人愿意,我们外人有啥可说的呢?
我住的这个家,可以说是穷的有点吓人。
第一天晚上,男主人说要睡觉了,我说好,明天见。他说跟我一起睡,我心想也许是怕我一个人睡不安全吧。不成想,过了没几分钟,那几个小孩子也进来了。我就问他们不跟妈妈睡么?大哥说他妈马上就进来。得了,5口人全睡在18平的房子地上了。
忘记说了,这里没有床,都是直接把铺盖一铺的。醒了就收起来堆在墙角。倒也方便,不用叠床了。平时大家就全部坐在地上做一些地板动作。我也习惯了,直接坐在地上,不穿鞋到处跑。只是在田地里不穿鞋,脚底板还是扎的生疼。 家里有台电视,晚上就全家看看印度的电影加选秀加歌舞表演。原来一直觉得央视布景太速,和印度的一比较简直是好的多的多的多。要我说,电视台就是一个大厅搭了几块布。不过歌舞还是能看的。毕竟音乐是没有国境的。
灶台还是需要自己劈柴生火的。在这点上,我倒是想,沼气是不是能够在这样干旱炎热的地方使用。如果可以的话,对印度倒是一个很有利的举措。
对于印度来讲,牛是神圣的,是不需要干活的。是必须伺候的。所以谁家养了牛,尤其不是奶牛的话,那真是有钱烧的。是身份的象征呢。
印度结婚的妇女,是不流行在无名指戴戒指的,而是要在二脚趾上套一个类似戒指的环的。
今天就想到这么多
哈哈
日期:2010-04-13 15:42:57
牵手的问题
我觉得确实男男牵手的非常多
看起来怪怪的
男女牵手有 很少
而且看起来是比较现代点的青年居多
今天再来谈一下我觉得印度好的地方。
首先我要说的是,既然是一个拥有历史的国家,那么毕竟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印度整体上不如中国,但是有许多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印度对待动物的态度,或者说对于生物的态度,绝对是和谐的。
不要说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神牛,连狗都是到处跑。而且印度人对于流浪狗的态度也不是坚决铲除,而是放任的。奇怪的是,这里的狗也丝毫不怕人,丝毫不骚扰人。在法国,对待流浪狗的态度也是要集中管理甚至销毁的。
我曾经问过印度人不怕狗咬么?他们给我的回答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眼神和不置可否的回答 会咬么?
这里的麻雀不怕人,这里的鸽子不怕人。这里所有的动物都是生活在这里,不骚扰人,也不被人骚扰。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人的努力,还有生物对于这边土地生活的理解吧。我在这里天天能听到狗像狼一样仰天长啸。刚开始听得时候吓一跳,后来发现这里的狗都会拉长声音叫,就随意了。由于印度热,所以到处都能看到躺在地上睡觉的狗。我在国内很少看到狗直接躺在地上睡,这里则到处都是。牛啊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