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仙路尘歌--修仙者的秘史
作者:
曼步莲华
日期:2012-7-17 16:28:04
1 起死
龙腾帝国境内,玄云山。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世人传说的仙人宅邸,无数寻仙问道者前往山中探访神仙踪迹,可惜多数都只是无功而返。偶尔有一去不回者,据说已被山里的仙人看中,收录门徒,从此便能了悟金丹大道,彻底脱去这凡尘之躯了。有了这般传说,寻仙之风日隆。四处来客络绎不绝,果真进入山谷而不复出现的人也多了起来。
某日,一名药僮进玄云山采药,迷失路途,不知不觉已进大山深处。忽见一断崖,崖前白骨累累,尸骸不计其数,观其样貌,既有腐朽多年的枯骨,也有衣冠整齐的新死之人。药僮大惊,急忙沿来路逃离。只因惊慌无比,更加不识的出山之路,费尽周折终于抵达一处山口,却因饥饿疲劳,已是奄奄一息。有人将他救出,这药僮拼尽最后一口气,说出了他在断崖下所见景象,便合目而逝。
但他带出的消息却飞一般地传播开来。
有人据此猜测,以前失踪在玄云山中的人,并未成为修仙弟子,而是枉死在断崖之下了。他们立即将此事报知当地官府。官府组织衙差进山搜索,往返数次,却并没有找到那处断崖。此事也随之不了了之了。
只是玄云山自此愈加神秘。出了仙人洞府以外,有人又给了它“魔山”的称号。
日期:2012-7-17 16:31:00
不知多少岁月过去,经历了无数代人,时间冲淡了人们的记忆。前来修仙访道的人却始终没有恢复昔日的盛况,以至于在很多年轻后生看来,这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山罢了。
玄云山下,有一座青羊小镇。镇上不过数百户人家,多数以耕织为业,终年劳作,也不过勉强维持生计而已。只有镇东头的李家,却因祖上在朝中当过官,因此家资殷富,广有良田仆役,是这一代有名的大户人家。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李家数代单传,如今家中唯一的幼男,唤作李登云,从小体弱多病,终年卧床,全仗一名小厮服侍。李登云年至十六岁,病情愈烈,家中延医无数,均皆束手无策,摇首叹息,让李家为其准备后事。
李家老爷太太忍悲含泪,痛苦难当。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已属不幸,更兼李登云一死,李家一脉从此而绝,更是愧对先人,实属罪过。李老爷哀伤之余,着人放出话去,只要有人医得少爷之病,李家愿倾全家之财以作酬谢。
忽一日,一驼背道人路过青羊镇,听闻此事,稍作思量,施然走入李府,对李老爷说愿为李家公子略尽绵力。李老爷大喜,忙请道人前往探视幼子病情。道者观望再三,突作大笑,说道:“此子根骨甚佳,极适合修习我道家之术,若以先天引导之术勤加习练,不出数年,其症可愈。”李老爷大喜,忙作揖称谢。道人语锋一转,又叹道:“可惜啊,我晚来了一步,此子性命危在旦夕,已经来不及修我道家功法了。”
李家老爷满脸喜色骤然停滞,眼眸中涌动起来的光彩又暗了下去,似死灰一般。他说:“如此说来,我儿性命还是无望了。”道人捻动长须,沉吟良久,道:“有一法或可一试,能保令郎一命也说不定。”李老爷忙问事何方法,道人敛容正色答道:“除非有人情愿替小少爷一死,以此瞒得阴司鬼神,我再作法替少爷祈寿,则他就能脱去灾病,再世为人了。”李老爷听得眉头直蹙,道:“不想仙长有这般奇术,只是这替死之人难寻,就算施以重金,也未必有人情愿。”道人点头道:“我所虑也在此。若替死之人并非情愿,则此术必不灵验。”二人正在谈论,商议对策,不料一直服侍李登云的那个小厮,名唤王霄,听了这话,趋上前来,跪地道:“回禀老爷,王霄蒙李府自小收养,与少爷为伴。少爷待我恩重,视若手足。如今少爷有难,我愿捐躯以报,替少爷赴死。只望道长果能救得少爷,我虽死无憾。”说完又向病榻上昏迷的李登云磕头欲作别。
这小仆一番慷慨陈词,不但听得李老爷眼泪纵横,就连道人也不禁动容。他见这小童面目清秀,长得极为机灵,夸了一个好字。病榻上的李登云虽为沉疴所困,意识昏聩,却也隐约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奋力出声道:“不要,我宁愿一死也不要别人相替。否则我即使能够得生,却要亲近之人往死,活着也是不安。”道人长眉一耸,笑道:“好个忠仆厚主,不过我虽说要有甘心替死之人,却也并未说这人必死无疑啊。”李老爷诧异道:“仙长究竟是何意?”道人道:“我说过,我须为少爷作法祈寿,为期七天。只要在这七天内将替死之人埋于地下,并且事先服上一枚我精心炼制的龟息丹,即可成假死之状。七日之后再将他挖出,服上还魂草,尚有生转之机也。”
日期:2012-7-17 17:25:00
李老爷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声道:“如此最好,如此最好。”
李登云却是犹疑,道:“既然如此,何不让我自服了龟息丹,葬于地下,静候道长作法。又何须要他人冒名顶替?”
道人笑道:“你已病入膏肓,气息这般微弱,若再将你埋于地下,纵有龟息丹之助,不出一日,也必会窒息而亡。到时,虽有大罗金仙,也回天无力了。”
王霄又向李登云叩首道:“少爷,你只管听道长安排,我一向结实,此行或许有几分险处,有道长之助,想必不打紧。只需过上七日,你我就能无恙了。”
李登云泪水直流,摸着王霄的头发,说不出话来。
李家当下依照道人的指点,将一切布置妥当,设立坟墓,果然将服下龟息丹的王霄葬了进去。送葬的规制与李登云一般无二。镇上的人都只以为是李家少爷死了,纷纷来吊唁。
道人趁机做起法来,到了第七日上,晴空中传来一声响雷。
道人从法坛上走了下来,擦拭额头上的汗水,自言自语道:“第一次施展这‘倒逆阴阳续命大法’,还真耗费了我不少功力。所幸的是我为玄云门找到了两个修仙奇才,不枉我下山走了一趟。”
日期:2012-7-20 15:02:00
2 入途
数日后,李登云便能下床,吃饭与常人无异。王霄被人从坟墓里挖出,一开始昏迷不醒,服过还魂草后,一下子跳将起来,直喊肚子饿。仆人们端上了一大桌子酒菜,任他饕餮。
李家公子大病得愈,而王霄也完好如初,李家上下合家欢喜。
李老爷来向道人致谢,他对道人祈寿续命的法术佩服地五体投地,这时才想起询问道人的来历,在何处修行,一副与之攀结交情的样子。
道人笑笑,道:“贫道是玄云山上炼气修真的道士,道号一尘。”
李老爷吃了一惊,道:“原来玄云山上真有神仙,我辈肉眼凡胎,素日有失礼敬,还望道长见谅。”
一尘摆摆手,道:“我等只是修道之人而已,那些俗礼大可不必。只是贫道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员外可否答应?”
李老爷巴不得有机会报答恩人,便问是何事。
一尘道人捻须道:“贫道这次救了令公子,实是莫大的机缘。故而贫道有意让他随我一同上山修行,日后若能悟成大道,可得长生。不知员外意下如何?”
李老爷听了,沉吟半晌,不曾言语。他几番想要开口,又似斟酌未定的样子,故而只是缄默,不觉间在房中来回走动。
一尘道:“莫非员外对贫道的话心存疑虑?”
李老爷驻足,扶案道:“我已见识过道长的高明法术,岂敢不信?只是小儿是我李家唯一的根苗,若是随道长而去,恐怕就无人替李家传宗接代了。”
一尘大笑,道:“员外多虑了。我等修道之人虽然讲究清心寡欲,不重男女之情,但也并非全然禁止婚配。更有人窥得秘径,结为双修道侣,对修习道法反有奇效。这样一来,断无绝后之说。除此之外,尚有一点须向员外讲明,令公子病情虽已见好,终究病根未除。如若不修习我到家功法,将来难免复发,到时只怕有性命之虞。反言之,若能修成大道,则福寿齐天,泽被于后,有何不好?”
李老爷犹豫再三,道:“然则此去,我还能再见小儿否?”
一尘道:“员外无须挂心,凡我玄云门下弟子,只要上山三年,即可回家探视。”
李老爷见道人这般说,忻然应道:“这样说来,果真是小儿的造化。我李家满门都将感谢真人的提点,我这就与小儿说去。”
一尘道:“且慢,除了令公子,那个王霄,我看也是可造之材,想一同带了去。”
日期:2012-7-20 17:32:00
李老爷道:“如此就更好了,他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从未分离过,一起随道长上山,正好彼此照顾。”
说着,李老爷让人把李登云与王霄找来,告诉他们一尘道长将要带他们出家修行的事。两人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对道家的种种神通法术充满了好奇,眼见这一尘道长是位大德高人,听口气对他们两个很是欣赏,这叫他们如何不高兴,当下便一口答应下来。这事也惊动了李夫人,她得知自己的儿子就要离自己而去,很是伤感,但既不能违背丈夫儿子的意愿,也不好拂逆道长的意思,只能默默含泪,紧搂着李登云,不愿放开,生怕一松手就再也见不到似的。
李登云此时充满了对修仙世界的向往,半点也没有退缩,朗声道:“娘,您放心,孩儿上山后一定努力,只消三年便回来看您,那时,孩儿定然已是脱胎换骨了。”
王霄也上前来向老爷太太保证,他一定会好好照顾少爷。
一尘道:“入我门来,便不再有少爷仆役,你们还是师兄弟相称吧。”
李登云听了,急忙冲着王霄道:“正是,我的命是你所救,我们早就该结为兄弟了。以后主仆二字,再也休提。”
王霄看看李登云,又看看一尘,然后俯首道:“弟子遵命。”
一尘让二人收拾了行李,告别李府,就此踏上了修仙之路。
一路上,李登云与王霄都在向一尘道人询问关于玄云山与修仙的事情。一尘对这些只是马马虎虎作了回答,告诉他们进入玄云山后,一切都会知晓。
沿途遇到几次州府里出来巡逻的官兵,对一尘道人都是毕恭毕敬。这令二人对一尘更是钦慕不已。一尘却没有因此而显示出丝毫自恃,只是向他们解释道,如今龙腾国境内,修道之风甚盛。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州县府衙,都对修道之人十分尊崇。总的来说,一入道门,前途可谓光明。只是世上修道者虽多,却未必每个人都能有所成就,得成正果。因为修道求仙本为逆天之事,不但要求修炼者意志坚定,最好还要有独特的天赋体性。用道家的术语来讲,就是具备五行精元。修仙界但凡修为高深者,十有八九都是身具五行精元。这五行是风,雷,水,火,土,五种天然元素,而经过一尘用特殊方法的测试,李登云与王霄,一个具有雷精元,一个具有土精元。这便是一尘为何执意带他们上山修行的原因。
日期:2012-7-25 10:03:00
二人听了道长的解释大为兴奋,李登云还好,王霄已经忍不住手舞足蹈。他万万料不到自己一个侍候人的小厮,居然会有修仙的天赋异秉。他向一尘问道:“不知道长您所有的是何精元,能否为我们展示一二,让我们开开眼界?”
一尘叹了一口气,道:“可惜我不具备任何先天精元,似我这般普通修道之人,又被叫做赤精者,虽然也可以习成一些道术,但无论修炼的速度,还是最终能达到的境界,都与你们这种具有先天精元的凝精者不可同日而语。”
二人想不到一尘会这般回答,又是感慨,又是感激。因为如若不是一尘道人,他们绝不知道自己身上具有超凡脱俗之处。
随后一尘道人将话题转了一下,说起了天底下纷纭的修仙世界。
原来这世上,出了龙腾帝国之外,还有其他国家,甚至还有不同于人族的其他种族。比如在龙腾帝国的西方,便有许多个王国,其语言,习性,生活方式皆与腾龙帝国不同。它们之间,倒是有若干相似的地方,所以它们结成了同盟,这就是著名的神圣红月同盟。而在龙腾帝国和神圣红月同盟之北,则是一片寒荒大陆。大陆上居住着千奇百怪的种族,传说有树人族,羽人族,蛮族,影族,不一而足。这些王国与族类也有修炼仙道术法者,却与龙腾帝国的修炼者大不相同,说得上是别开生面。只是龙腾帝国内的修仙者,并不常与他们来往,寻常想要见到他们,颇需一些机缘才行。
李登云与王霄听着一尘侃侃而谈,已经是目瞪口呆。因为这越发是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之事,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青羊镇,只知世上有龙腾帝国,在他们心目中,这已经是广阔无边。想不到在龙腾国外,还有这许多稀奇古怪,真可谓天外有天了。他们愈加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虽然身具先天精元,但较之大千世界而言,依旧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世上修仙者如此之众,却没几个真正能成为仙人,破界而去,可见修道一途有多么的艰难。莫说成仙,哪怕仅仅是有所小成,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说着话,几人已经到了玄云山下。
日期:2012-7-25 11:53:00
3 玄云门
玄云山,这座充满神秘魔幻色彩的大山,第一次这么亲近地出现在李登云与王霄面前。此山山势峭拔,接天连云,看上去极有气势。中间较高的几处山脉更是兀立而起,如同几根被人修饬过的巨大石柱,直通九霄。天空中密云翻涌,淡金色的阳光将这些云朵奇形怪状的轮廓勾勒出来,形成一道道奇特而诡丽的纹理。
二人正在看着山景,忽听得头上传来清越的鸟鸣声,他们举目一看,只见正上空十余丈的地方盘旋着两只巨大的怪鸟。这鸟通体火红,鹰首鹄身,鸟腹之下生有一双巨爪,看样子是寻常鸟类的数倍大小。二人正在惊骇,却见一尘哈哈笑道:“你们莫怕,这是前来迎接我们的焰鹄鸟,它们是玄云门饲养的灵鸟,绝不会伤害自己人。”
李登云奇道:“玄云门?”
一尘道:“不错,玄云门是贫道的师门,也是我要带你们去修行的地方。本门在玄云山中开宗立派已有数百年之久,借山为名,是以叫做玄云门。你们切要记住了。”
李,王二人见老道说的郑重,各自有些拘谨地点了一下头。
一尘道:“好了,我们该上山了。”
说完他往空中一指,那两只焰鹄鸟敛起翅膀徐徐落了下来,二人这才看清,这鸟体貌实在非凡,每一只都有山间的野鹿一般大小,若是展开双翼,估计至少也要有五六丈。它们看到一尘,显得十分兴奋,如同故友重逢一样,伸长了脖子在一尘的道袍上蹭来蹭去,然而它们眼角的余光落在李登云与王宵身上时,却生出一丝警惕。一尘道:“不妨,他们是我新收录的弟子,将他们一起带上山去吧。”说完纵身跃到一只焰鹄鸟的背上。另一只焰鹄鸟似乎听明白了他的话,俯下身来,以便李登云与王宵也能跳上去。李、王 二人对视一眼,学着一尘的样子,上到了焰鹄鸟背上。一尘随即长啸一声,而两只焰鹄就地腾身而起,张开双翼,向着高空飞去。看它们飞行的方向,正是玄云山深处,最为高耸入云的主峰。这鸟飞得极快,不一会就抵达那主峰的近处,此时天色已暗,借着暮光可以看见这山峰犹如刀劈斧削,笔直挺立。无数巨岩从其中裸露出来,或有古柏老松从石缝中斜插而出,临空生长。
看这等山势,绝难找到上山道路,若非乘着焰鹄,李登云与王霄只怕做梦也想不到竟能来到这山顶之上。暮色昏沉,焰鹄鸟张开嘴,从中吐出一团火光,照亮了前方的视野,李登云与王霄已经隐约看到,这山峰绝顶,盘踞着一座巨大的道观。
日期:2012-7-25 13:43:00
李登云叹道:“不愧是仙家宝地,难怪外人一向不知有这所在。”
王霄也惊奇道:“我第一次知道还有能吐火的鸟,果然玄妙异常。”
二人言谈间,焰鹄鸟带着他们降落到了山顶的平地之上。
一尘率先下至地面,李登云与王霄也随之翻身而下。
远处一行数人匆匆奔上前来,为首者也作道人打扮,后面的人却是道俗不一。那为首之人见到一尘,作揖道:“我等看到焰鹄鸟,便知是师叔回来了,所以前来迎接。”
一尘道:“丹吾子,不必多礼。今番我下山去,收得两个有缘之人,你且将他们带去休息,待明日禀过掌门师兄,便将他们录入门墙,正式成为我门中弟子吧。”丹悟子看看李王二人,道:“恭喜师叔又为本门添了两位师弟。师叔若无别事,我等便先去了。”一尘道:“没有事了。”又向李王二人道:“你们且随这几位师兄去吧。”李登云与王霄见他这般嘱咐,只好遵从,向他躬身作别,就随丹吾子一众而去。一尘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当下也不作停留,晃动身形,急急向另外一个方向掠了过去。
那两只焰鹄鸟,也各自清鸣,振翅而飞了。
一轮皓月升了起来,皎洁的月光照射着空阔的场地,月色映照之下,刚才几个人所站立的地方,高耸着一座白玉牌坊,上面雕着几个金闪闪的大字,字体古朴飘逸,仔细辨认,方可识得是“玄云门”三字。石坊前后各有一对作工精细的石雕异兽,神态威猛,栩栩如生。石坊的周围,是一片广场。广场前面是山林陡涧,后面却是重重叠叠的楼台屋宇。其中一幢规模颇大的大殿之内,一名须发皆白的老道坐在正中的蒲团上,他的身侧,却坐着个面目清秀的年轻人,此人打扮非道非俗,颇有几分儒雅气质。
日期:2012-7-25 14:43:00
只听他道:“启禀掌门师兄,方才有弟子来报,说是一尘师兄已经回到山上,还带了两个有先天精元的幼童,这实在是令人欢喜。这为我们玄云门在修仙界争取更高的地位,无疑增加了几分砝码。”
老者皱眉道:“一尘师弟已经以传音符向我说明了此事,只是一鹤师弟,我辈修行之人,理应清静无为,不要过于计较名利,那样的话会影响我等道心。”
年轻人笑道:“师兄是知道的,我虽是师父最小的弟子,但一直并未正式出家。与一鹤这个道号相比,我更喜欢原来在俗世的名字,南宫逸鹤,就像一眉师姐更喜欢她的俗家名字展柔眉一样。可能我们尚未彻底斩断尘念,无法达到师兄清静无为的境界,有时也难免有争胜之心,还望师兄体谅。”
老者道:“你本就是修仙世家的子弟,一直都有复兴南宫家族的心愿,生出争强之意气倒也难免。但我希望你能懂得收敛,参透道家的不争之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修为境界。”
南宫逸鹤道:“谨遵师兄教诲,小弟定然不教师兄失望。”
老者道:“那就好。一尘带回来的那两个孩童,我想明天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封门授师仪式。我准备把这件事交给你去安排,你觉得怎样?”
南宫逸鹤道:“师兄信得过小弟,小弟岂能推辞?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便是了。”
老者道:“如此甚好,有劳你费神,你且安排去吧。”
南宫逸鹤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张符来。他对着此符念诵几句咒语,只见符上金光闪动,南宫逸鹤已经凭空消失了。
老者摇摇头,叹道:“传身符这等难得之物,一张不过能用三次。南宫师弟如此轻用,未免太过可惜了。”
日期:2012-7-25 14:54:00
转过适才两人所在的大殿,往东去三百余步,有一天然石壁,直立而上有数十丈之遥。这石壁光洁如镜,旁边突出的岩石上刻着“镜天石壁”四字。碧下有一水潭,另有一岩石上刻着“洗心潭”。水潭周围丛林密布,林间偶有房舍露出来。其中一间房舍内,李登云余王宵相对而坐。二人心中皆是兴奋难当,虽然上得玄云山不过半日,可他们已经完全为这里的景象所吸引。
这里优美的环境,修道者的奇异言行,皆是他们上山之前从未见过。即使青羊镇上那些以博学智慧著称的老人,相信他们活了一大把年纪,恐怕也不曾有过这般经历。说与他们听,他们也不见得会信。两人若是回到青羊镇,或许立即就会成了镇上最博学多闻的人。不过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他们就会正式成为修仙者的门徒,成为世间传说中的人物。
引领他们前来的那个丹悟子自从安排他们住下,帮他们准备了一些果蔬饮食便未曾再出现。却有两个更为年幼的道童前来传递消息,告诉他们明天的封门授师仪式上要注意的事项。
李登云尚自沉定,回忆着有生以来终日长卧病榻的那些年月,父母的诸般疼爱,以至后来一尘道长为他逆天改命,令他重获新生,更有机会踏上修仙逐鹿,心中感慨不已,目间隐然有泪光闪动。
王霄却不似他这般多愁善感,只是一味急不可耐地等待着明天的到来。连觉都不敢睡,生怕一醒来却发现只是一场梦一样。
二人各有心事,一夜过的紧张难安,时间好似无比漫长。
终于一轮红日从那镜天石壁上冒了出来,映入洗心潭中。
玄云门中喜庆的一天开始了。
日期:2012-7-27 15:14:00
4 授师仪式
一大早, 就有人前来引领李登云与王霄前往“净云殿”。正是昨天晚上玄云掌门与南宫逸鹤密议所在的那处大殿。
这是一座九间大殿,飞檐斗拱,雕龙绘凤,气派非凡。
李登云与王霄随着引领的道人小心翼翼来到殿中,立即被吓了一跳。原来殿内的空间比从外面看起来还要大的多,看起来足以容纳千人。这样大的房子,他两人若非亲眼所见,连想都不敢想象。
殿内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只见大殿中央正对着大门入口,放了一排座椅,整整齐齐共有五张。椅子上坐了四个人,对这几个人,李登云与王霄皆不认识。另外还有一张椅子,却是空着的。坐在最中央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慈眉善目,气度不凡,左面的椅子空着,右边坐着一个相貌威严的大汉,此人身材硕大,那张椅子几乎容纳不了他的身躯,而他对这一点似乎颇为不满,不断地挪移着身子以改变坐姿。至于最外面的两张椅子上,分别坐着一个长相俊朗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和一个姿容出众风姿绰约的绝色女子。
除了这四人,殿内还有若干玄云门的弟子,他们并立在大殿两侧,大约有数十人之多。
李登云与王霄都不是很习惯面对这么多人,两人有些紧张地站在殿下,不知道该怎么做。
好在这种紧张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玄云掌门发问道:“你二人便是随一尘上山来的两个孩童?”
李登云略一定神,道:“有劳道长下问,我二人的确是跟着一尘道长来的。不知一尘道长去了何处?”
玄云掌门拈须而笑,道:“你这孩子倒也知礼。贫道道号一清,是一尘的师兄,也是这玄云门的掌门。旁边这几位都是我等师兄弟,共同主持玄云一门的各种事物。一尘带你们上山,是为了让你们入得玄云门来,可是他自己却不喜热闹,所以便将入门仪式交与我们几个打理了。现在我要问你们是否愿意加入玄云门?”
李登云道:“一尘道长对我有救命之恩,他的道术神通是我亲眼所见,他济世救人的风骨更是为我所仰慕。他让我们前来投拜玄云门下,弟子自然是愿意的。”
一清双目微垂,又向王霄看去。问道:“那么你呢?”
王霄高声道:“弟子愿意。”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