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嚣--都市草根官员的人生百态

作者: 西江幽客

  日期:2012-11-23 16:39:00
  《尘嚣》
  第一章
  我从医院医生这个行当转入公务员队伍费了不少周折,使了九牛二虎之力。老实说依我自己的个性是不适合当机关干部的。在我印象中机关干部都是不苟言笑,一天到晚正襟危坐,生活刻板而机械。我这个人生性懒散,说话只图嘴巴痛快,嘴上没个把门的。且又好动坐不住,不愿受什么约束,所以从来没想过要去当什么机关干部。造化弄人,转来转去我还是走上了这条路。现在想来,不得不承认命运这东西有点邪乎!对我来说,命运在天不在人,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在我考大学时就已经形成,我的命运曲折坎坷或许在那个时候冥冥中就已经注定了。

  我在中学的时候起初做的是科学家的梦想。但当科学家的梦想却象小孩子吹起来的肥皂泡,既不坚挺,又不踏实,很快破灭。我发现自己学理科的大脑功能不够发达,似乎有些先天不足。我在理科方面没少用功,学习成绩却一直在班上拨不了尖。一场场的考试下来,数理化成绩均平淡无奇。我明白自己的长项并不在数理化方面,考试成绩足以证明这一切。相反我的文科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作文水平很为语文老师欣赏,每次作文都被打上很高的评分而让全班的同学传阅。同学甚至给我起了个外号文痞,小文痞有心成长为大作家。少年本来就是梦想的年纪,只不过梦想发生了转移,当作家的梦想就象一粒种子开始在我心中萌芽。

  高考前一年,学校开始分设文科和理科复习班。班上很多成绩尚好的同学一窝蜂地转到理科班,为报考理工科大学积极备战,我却在选择专业志愿的事情上举旗不定大伤脑筋,经过一番考虑和权衡,觉得自己不是搞科学的材料,不敢跟风赶时髦,拿定主意设计了自己的未来之路,高考填报文科院校,出人意外地跟几个理科成绩差得出奇的同学一起转到了文科复习班。但我一转入新班就发现,身边根本没有优秀的同伴,很多人不光数理化学得很糟,就连语文水平也远逊色于理科班的同学。考文科并非出于志愿,纯粹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我的自主选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首先来自于家庭,我老爸极力反对我报考文科专业, 他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笃信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想要把我培养成一名造福百姓的名医,一味固执地要我报考医学院校。这从老爸一生的遭遇中可以找到答案,他年轻时无师自通地学会写一点文章,不时在报屁股边上发表几篇小文,在单位上号称笔杆子,然而这个特长却让他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呕心沥血写成的小文章皆被当成一株株毒草而遭批判,继而又被关进牛棚。好不容易从牛棚中解放出来,又被起用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文稿撰写人,奉命撰写了一系列批判走资派的文章。四人帮倒台之后,又被指责了四人帮的小爬虫和小爪牙而打入冷宫,大半生几经折腾郁郁不得志。他从自身的人生阅历中汲取教训,认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容易与政治沾上边,动辄在政治风浪中翻船落水,不想让儿子步自己的后尘重操刀笔行业,无端地卷入政治漩涡而夭折.在他看来,医生才是理想的职业选择。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医生,医生这个职业永远都不会过时,绝不因政治风云变幻莫测而改变命运,哪怕是改朝换代也不怕丢了饭碗。

  我的班主任老师是教物理的, 他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向我灌输学理工科的好处,反复劝导我:“‘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是个硬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他对我的升学选择施加了很大的影响,认为我的理工科成绩虽说不出众,但可说是矮子里面的长子,文科成绩加点分,其总分考上理工科大学录取线应该没有问题。班主任老师深层次的潜在心理则是从升学率的角度来考虑学生的发展方向,还来不及为自己的学生量身打造设计未来之路,说到底我考上理工科大学才是他这个园丁辛勤栽培的结果。我在家庭和学校两面夹攻下拿不定主意,理想和信念开始产生动摇,加之我在文科班上知音难觅,尤其难以承受的是外界对文科班学生的轻蔑,认为智力不怎么样。这让我感到了屈辱。最后不很情愿但无可奈何地回到了理科班,高考时改填了理科志愿,考上了本省的中医学院中医专业。

  一旦踏进了大学的门槛,我就明白自己应验了一句古话: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我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悟性专长全不在所学的专业上,这才后悔考进这所医科院校里来,有点儿投错了胎、拜错了佛的味道。怪不得我曾听过有一考定终身的说法,这显而易见是过来人的感叹,如今我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我的内心不仅是忧虑而是巨大的恐惧了。后来我每每回忆起那段尴尬的求学和求职生涯,都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之感慨。当今国人中不乏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僵化的国家教育体制必须改革,其实我在那个时候就已有了切肤之痛,颇有先见之明地认为国家教育体制束缚学生的天性,大有弊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都说中医是个伟大的宝库,但在大学的五年时光里,我并没有从祖国医学的伟大宝库里挖掘出多少宝藏来,中医里面有望闻问切四大诊断方法。这几种独门功夫我根本没有摸到门坎,但对医古文的学习颇有意外的收获,起码大大提高了我的古代文字水平,打下了较好的古文基础.这让我重新燃起了文学艺术的希望之火.重拾起当作家的梦想。我在整个大学学习的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却对医学书籍的钻研不甚了了,医学专业知识得过且过,到头来勉强毕业了事,算是混了张文凭。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从省中医学院毕业时,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在社会上还颇为吃香,世人誉之为天之娇子,大学毕业生就象紧俏商品一样到处缺货,拿到大学文凭的年青人走到哪里都很抢手。就象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不出去,不怕找不到饭碗。那时大学生毕业分配除了想进好单位需要走后门托关系以外,一般的单位自然会找上门来要人。同学大都在省里市里的单位里头挑挑拣拣,唯独我顺其自然听天由命,我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严格地说属于差等生,不敢抱有进好单位的念头。自知底气不足竞争不过别人,弄不好反被人耻笑如此差等生还有脸往前拱。就抱着先找个栖身之地落落脚的想法去了个基层医疗单位,内心却想着以后找机会跳槽,找一份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的职业,一边图温饱,一边求发展。就这样我象随波飘流的一叶浮萍,分配到省城翠湖区中心医院当上了实习医生。

  我来上班的是一家区级医院,这家医院由于规模小档次低,条件简陋,医疗水平上不了档次,前来就诊的都是些附近地区的居民,他们为图方便,小病小灾懒得往大医院跑,常常就近来区中心医院看门诊,门诊部中医科就象个大杂烩,什么杂七杂八的病都要看。以前除了分来过几个中专生外,医院好多年都没个正规大学生分配过来,院领导见我是个正宗牌子的大学生,顿时眼睛发亮,根本不去考虑一家小医院何以天上掉馅饼般降下个高学历人才。

  带我实习的医师姓黄,是个中专毕业的中年医师,我发现黄医师理论谈得不多,经验却很丰富,很多病症判断很准,因此,一年下来,基本上很顺利地渡过,有时黄医师客气地请我多指正,询问我自己的诊治对不对?我哪里提得出什么意见!我知道自己的一点课本上的知识,根本赶不上黄医师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
  一年实习期满后,我正式当上了门诊医生。刚开始,我在业务上勉强能够过关,对付一些感冒发烧肚疼脑热的病人还不成问题,但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就有些束手无策。最让我担心和紧张的是值夜班的时刻,到了晚上,来看急诊的往往都是些需要抢救的病人,一时半刻判断不准病因,都可能贻误时机耽搁病人的及时治疗,如果出现误诊,则可能要加重病情甚至于害人性命。我终于明白在医院里没有几把刷子是不好混的。

  本应写锦绣文章的手写起了处方笺,我似乎不太得心应手。这才知道医院是个真刀真枪拼实力的地方。救死扶伤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有自知之明,书到用时方恨少,心里有些惶恐不安,生怕业务上拿不下来,辜负了院领导的期望还在其次,最担心的是误人子弟,生怕自己无形中成了一个医院杀手。我在工作上战战兢兢,压力很大。我的基础知识基本上还是以中医为主,西医的临床知识和业务技能毕竟有限,凭我的三脚猫功夫对一些慢性病还可以应付,而对于西医病症则感到很吃力。

  我在一个夜班诊治中,给病人开错过一剂药方,把一味毒性很大的安眠类药物加重了剂量让病人服用,导致病人在家里昏睡了二天,差点出了人命.那是一个患神经官能症的病人,一天到晚睡不着觉,情绪烦躁不安,家里人全被他搅得不得安生,不得已送到我手上来,病人家属述其已到过精神病院求诊,以前每次吃了二片药物就能安定下来,今天晚上吃了二片安定还不能入睡,直到后半夜一直烦躁不安,我根据他的症状判断其患有轻度精神病发作,按照原来医院里开的药物来服用,安全系数总会高一些,便继续使用了治疗药物安定,我估计病人安静不下来一定是服用的药物剂量少了,效力不够的原因,决定加大了二分之一的剂量,又增添一剂中草药安神康作为辅助药物,病人服完后一睡不起,直到二天后才醒转过来,病人家属也是个马大哈,居然有耐心等到病人醒过来才跑来向我报告,该病人苏醒过来以后,居然症状全消,神智恢复正常了,起初我听到病人昏睡二天不醒,吓了一大跳,后又听说病好如初,一惊一乍之下,自己的心情亦如患得患失的病人家属,神经质般地忧喜交织错综复杂。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病人家属蒙在豉里,居然特地制作了一面上书妙手回春的锦旗表彰我。但我心里却是五味杂陈,我把家属送来的以前服用的药物瓶子拿来一看,发现竟与自己开的药物规格根本不同,原来我根据病人家属的口述,开了病人以前服用过的药物,却忽视了药物的不同规格。病人以前用的药是五十毫克一片的,而自己医院里进的药却是一百毫克一片,剂量整整翻了一倍,要命的是自己又在这样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分之二。这说明我对药物剂量和性能业务生疏知之甚少。

  医院的同事们却把我的这一诊治当作一个经典病例津津乐道,人们起初听说我下药下得病人二天二夜昏睡不醒,有些疑虑和怀疑我的医术,一听到那病人转危为安并且完好如初,又对我刮目相看,认为这个新来的大学生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治病敢用险招,用药与众不同,出手大胆狠辣,效果奇险到位,一般人决不敢象他那样下猛药。我说是吧,没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院领导听说了我的临床经典案例,确信医院里来了一个妙手回春的良医,满心欢喜地把我当成了稀世珍宝,就象对待当今的国宝大熊猫,对我寄予很高的期望。遂把我作为重要人才,当作全知全能的全科医生来使用。更希望我能开拓业务,为单位多搞些创收,省得职工们一天到晚为到手的那些少得可怜的福利待遇嗷嗷叫,那个时候医院远没有后来的医院黑,白衣天使还没有被染成黑衣天使。创收的指标不象现在这样高得离谱,要逼得职工们坑蒙拐骗。医疗水平却不敢降低,社会上还没有流行忽悠病人这个词儿。院领导整个儿把振兴医院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多次找我谈话,要我牵头推出一二个特色医疗项目,打造出一个特色医院品牌来。

  我这边却是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这一次遭遇险情,虽然侥幸没有出事,却把我吓得不轻,与其说是冒险成功,不如说是歪打正着了,瞎猫逮住了死老鼠。这起事故让我体验到医疗上的事来不得半点儿戏,病人的生与死就象一道门槛横在我面前,病人在阴阳两界线上徘徊完全靠医生来导引。治病医人决不是件轻松好玩的活儿,开处方起码不象写文章那样可以反复修改,开错了的药方就好比是法院下的判决书,病人一经服用,轻则增加痛苦,重则要闹出人命。

  听到领导对我重用有加,我心里真有些有苦难言,这次撞大运好不容易过了关,却让同事产生了错觉,以为我真是什么身怀绝技的良医,我不敢把自己是个半吊子货的这层真相捅破,虚荣心让我强装一付姿态放不下架子。不过,当医生绝不是象瞎子算命,领导越是要重用我,我的心里越感到焦虑不安。不敢象别人那样企望在医院里出人头地,成为业务骨干或领导倚重的人物。我宁肯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反而会让我心里更踏实些。现在院领导要我做学科带头人创品牌,这可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我根本不敢承诺接受下来,心想自己现在手头上的业务还不能完全消化,还有本事再上新项目?仿佛让一个没有体力的人去挑一付厚重的担子,最终会因体力不支而颓然倒下,不光出丑丢面子,更可怕的还是可能出意想不到的问题。于是,我对院长吱唔着说目前时机尚不成熟,不能跟风仓促上马。我终于发现,医生这碗饭不好吃,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到我身上,真是贴切得很,我就是个医生里面的滥竽. 滥竽无非是败坏了一个好乐队,尚不至于损人,而庸医则很可能害命,庸医比滥竽更可怕更可恶。

  我经历了这次医疗事故,吓得连夜班也不敢上。我向院领导提出不想值夜班。又不好意思更没有勇气自曝自己业务拿不下来,我死要这个面子。所以只得将错就错地打高学历这张牌,我找到院领导说自己是个本科生,不应当象中专生那样去值什么夜班。我应该象坐行政班一样固定下来去坐门诊。领导耐心做我的思想工作,说目前院里本身人手就少,你又是个高才生,业务素质高,能者多劳嘛,本来院里就打算多发挥你的作用。等以后有新人进来了再调整吧!我张张嘴重又闭上,内心思想斗争激烈,自尊和虚荣终于使我没能吐出真言,只得硬着头皮强自撑着。

  不久又发生了一起让我夜半惊魂的事故。 一天深夜,我才迷糊睡去,一个急诊把我从值班室床铺上叫起,一个老年男性病人送到了我手里,这个病人由其家人背来,我发现他面色灰白,表情痛苦,不停地喘息咳嗽,身上不断出汗。我问了问病人的发病经过,老人在夜间突感胸闷气短,在床上惊醒后坐起来,继而咳嗽不止,口吐白沫。家人发现后惊慌不已,赶紧送到医院来,我又仔细检查了他的体表,未发现其它情况。我判断这个病人应该是老年性支气管炎发作方面的病例。我查不出也想不到别的病因上去。于是,我采取治疗支气管炎的处理方法进行给药等治疗措施。我叫病人躺倒在病床上。不料一转眼功夫,病人体表出现异常,呼吸困难,嘴唇发紫,皮肤阴冷。手脚抽搐,出现病情加重现象,渐渐进入危急状态。我吓得半死,觉得自己判断失误,措施不当,与我一起值班的护士杜鹃紧张得两手都在发抖.病人家属发现情况不妙,紧盯着我不放,大声嚷嚷,急切中带着恼怒地责问我:“刚才一个好好的病人怎么突然间呼吸急促,病情加重,出现紧急情况?你这病是怎么看的?”我急切地请求家属不要紧张,要冷静下来,我会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我急得心慌意乱满头大汗,赶紧给黄医师打电话求援,黄医师住在医院附近,不一会儿就赶来了,他仔细检查了病人症状,当即说我的诊断错了,病人的症状是典型的老年左心衰竭,黄医师按照左心衰竭的抢救措施进行操作,才使病人转危为安。黄医师嘱咐我几点注意事项后方才离去,我的心神这才安稳下来。危险期一过,桉常规病人应留医观察,但在我眼里,病人在我手里多待一分钟,我就要担惊受怕六十秒。实际上病人无形中也多担了一分风险。我慌忙对病人家属解释说,病人患的是一种心脏病重症,需要认真检查观察,并要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治疗,我们区级医院条件有限,你们赶紧把病人转到大医院去。病人家属见我说得这样认真,立即连连称谢,把病人弄走了。岂知我早已吓出了一身冷汗,好不容易混过一场难关。

  这起事故终于使医院里的人明白了我的医疗水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大家把我上一回用药事故联系起来议论开了,有的说我不过多读了点书,临床上的功夫根本拿不出手。有的干脆说我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是个没有多少斤两的角色。那几天,我根本不敢正视同事们的目光,羞愧得连走路都要低着头。院长再也不敢对我作更多的指望,他主动找我谈话:“小池呀,你上回讲到的想调整岗位的事,我们研究过了,决定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看到哪里合适你先考虑一下吧!”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当院领导很客气地征求我的意见时,我主动提出要去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这样领导把我放到了病案室。这基本上是个无人关注更无人问津的地方。这下我感到心安理得了,并不在意别人对我的窃窃私议。实际上让我觉得不安和内疚的并非由于自己的不才,被人小看和耻笑,这倒还在其次,那是自作自受,我感到直接的恶果是大大损害了一代大学生的声誉和人望。不过,虽然我一方面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庆幸,我终于如释重负地可以松一口气了。殊不知我这个高学历人才从此埋没掉,其意义等同于医疗事故隐患的排除,也使得医院免除了被砸掉招牌的危险,从某种意义上这又实在是病人的幸运和福气。

  待续。。。  
  日期:2012-11-24 16:14:44
  第二章
  我开始考虑改行的问题。对我来说,身处医院等于到了是非之地。我觉得哪怕挑个技术含量低的职业也比当医生的感受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二次事故让我后怕不已,这让我想起了鲁迅说过的一句话:庸医杀人!我感到自己成不了良医,就绝对不能做一名庸医。我记得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曾经说过,医生是一种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的职业,看来并不是吓唬小孩子的玩笑话。从医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绝对不可马虎了事。

  我开始托朋友四处活动找接受单位,有人不解地问我:“别人都拚命往专业对口的部门钻,你怎么往专业不对口的地方跑?”我的苦衷不好明说,只得解释说自己不喜欢医院那个地方,不愿意一天到晚面对病人,那种工作环境太给人沉重感和压抑感,想换个轻松一点的工作环境。老爸得知我要转行的消息后大发雷霆,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愤慨。但我决心已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处境和盘托出,这才让老爸大梦初醒,他一下联想到那本名噪一时的小说《围城》,发现自己的儿子简直就是现实生活版的方鸿渐。他骂我是方鸿渐式的人物,又说我可能是方鸿渐的转世灵童。我也不得不佩服钱钟书塑造人物的功力,现实生活中居然能找到文学人物的影子。但老爸对我似乎有些无可奈何,只是摇着头长叹一口气而已。我估计他这次应该彻底想通了,不再强儿子之所难,默认了一代良医从此在田家绝迹的残酷事实,只得顺其自然任由我自生自灭。老爸从此对我大失所望,认为自己的儿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文又文不烂,武又武不动,真有些废物的味道。由于我心情不好,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家里人也跟着高兴不起来,屋子里笼罩着一层愁云,呈现出压抑而沉闷的气氛。似乎情绪很容易传染,我老爸成天阴沉着脸不吭声。后来,他可能是不愿看到我这付样子,索性离开家里跑到外面去散心。

  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发现翠湖中心医院有一个正规的大学生居然在打杂,认为这是对人才极大的浪费和不公,为我打抱不平。批评院领导思想有问题,要么是压制人才,要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把高学历人才白白地糟蹋,居然让一个大学生去做中专生的工作,上级部门的干预着实让院领导蒙受了极大的冤枉,无端地背上了黑锅。后来又听说我一心要改行调走, 更觉得这个医院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说如此不重视人才的单位,难怪他要闹调动,不想走那才怪呢!于是专门下令医院无论如何不得擅自开口子放我走,即使是调到省级卫生单位也不能放行,说是如果传出去的话,本市整个医疗系统都要受这起事件的牵连,造成不良的影响。外人会说澄州的医院容不下人才。这个决定让我和院领导都有些啼笑皆非。本来老爸已帮我联系好一家单位,并且这家单位也派人前来商洽调动事项。院领导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个硬性规定,告诉对方外调人员说我是专业人才,不能白白流失和浪费,硬是让来人吃了闭门羹。我老爸好不容易谈成的调动卡了壳,白大褂就象粘在身上的紧身衣一样难以脱下。救死扶伤本是个祟高的职业,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但我明白自己祟高不起来,我缺乏走向祟高的身手。我是在百般无奈之下才走上从医之路的,而且上去了却不让我下来,这个结果似乎对我有些不人道。

  我不得不强打精神继续打理我的医疗业务,自此却日渐消沉,在医院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久而久之,医院里的人都知道我不安心本职工作,我给人留下了上班消极松散和不安分的印象。我索性我行我素,经常找领导吵着要放我离开医院,领导被我吵得头疼却始终不松口。我为了能从医院里脱身,顺利地调出,不惜自毁形象。我下决心要破坏医院这条不准医务人员调出本单位的禁令。我天天找院领导纠缠,死乞白赖地求情,院领导其实是不敢放人,因为这个小医院,条件不好,不少人都认为没有多少发展前途和空间,很多人都想调走,我的调动势必动摇军心。领导坚决不肯开口子。我只好耍起无赖,装疯卖傻。一次,我与领导争执起来,竟当场把自己的手表狠狠地砸碎在地上,这个举动把领导吓了一跳,为了不担把年轻人逼疯的恶名,彻底断了要挽留我在医院工作的念头,院领导终于发了善心,对我作了让步。但上回谈好的单位很快物色到了人,我的事彻底泡了汤。

  这以后,我一有空隙就在外头跑调动的事,我跑了几个单位上门自我推销,那都是些文化事业或企业单位,我不提任何要求,只要能落个脚有个可行的差事干就行。但我碰了几次壁,这些单位都有自己的人想要进来,并且内部关系尚不能摆平,还来不及考虑要进一个大学生人才,我有些灰心,感到调动这事还真不太好弄。由于我差不多已心灰意懒,工作上就有些消极和散漫,在医院里给人一种混日子的印象。我的这种坏印象差点坏了自己的大事,一个人的颓废和自暴自弃,其实是给自己设下了前进的路障,我在调入翠湖区纪委的时候,纪委王书记百般阻挠,就是因为他了解到我在医院里的现实表现,以王书记那种正统的纪委领导的眼光来看,我不光是个等外品,简直是个异类,必然要遭到他的排斥。

  待续。。。
  日期:2012-11-25 11:25:58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