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人类最后的秘密:灵学原理
作者:
代明坚
日期:2012-10-24 11:23:36
从来没有比鬼魂现象更令人津津乐道的人类事件了
——作者题记
1
“啊!”一声恐怖的尖叫,我顿时一身冷汗,只见屋里朦朦胧胧的家具、电脑,屏幕发着幽光,窗外不时有公路上的车灯晃进来,似乎在提醒我这是二十一世纪喧嚣的夜晚……又是那个可怕的噩梦:我和陆少校追逐一名“鼹鼠”进入一个怪洞,成箱成堆的弹药、武器装备、神秘的电子仪器和稀奇古怪的古代祭祀图案、法器,画在洞壁上的神秘符号和死亡后迅速液化成白骨的日军士兵等等,突然,一个上帝式的人物带着苏军的尖形帽从阴影中走出来,朝我们举起一根灵异权杖,陆少校立刻变成了一团五官模糊的黑影——然后,我就一身透汗尖叫着醒来了。
久久停留在黑色的梦靥中,仿佛感到那些不死的灵魂正试图与我交谈。
我叫漆一非。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也是我数十年来一直埋在心头的噩梦。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根据美国《联邦保密条款》,我终于可以向世人披露二战中我所见闻的一些古怪事件。首先解释一个疑问,我是一名中国军人,为什么会受到美国联邦保密法案的约束?这是因为我之所述涉及到部分美国单位,同时,事件后期,我以陆军参谋本部参谋身分与CIA亚洲部中国联络处有过一份备忘录,这是例行公事,并不是以我个人名义签署的保密协议,而是由参谋本部特种情报局311办公室在开展相关行动时与CIA直接签署的。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时,24岁的我在南京陆军参谋本部担任见习副官。
其实就是参谋处一名被叫做“机要员”的普通文书。南京大撤退时,我还在办公室练毛笔字。办公地点是武汉国民大礼堂。一幢城堡式的欧式旧楼。站在木格窗前就能够眺望滚滚长江。有好几次,我一边练毛笔字,一边感到窗外天光突然一黑,举头一看,江面上浮起许多恐怖的尸体,彼此重叠缠绕交错……再定睛一看又什么也没有,只有巨大的驳船在拖动货船逆流而上。
我很年轻,并且深受无神论思潮的影响,所以一直以为是波涛产生的错觉,但奇怪的是,那段时间,黑暗的感觉是如此强烈,有时候阳光明媚的天气,也觉得办公室、走廊和玻璃窗上发黑,一个人去卫生间时,觉得卫生间的瓷砖墙面有奇怪的水渍,看上去像某种符号。我们的卫生间是那种老式的蹲便器,格子间有低矮的土黄色木板门。两盏带碟形灯罩的老式吊灯竖在狭长的通道上籍以照明。有时候我发现它们居然在轻轻摇晃,但卫生间的通风性能很一般。也许是穿堂风作怪吧。当时我想。
但别的机要员也发现类似的鬼影,有白色人影在办公桌间逡巡,凑到机要员的身边“凝视对方”,甚至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好像战争总是带来许多不死的灵魂,在战争策源地徘徊,寻找自己的死亡原因。搬迁前数月,参谋本部对整幢大楼进行了一次清除,增加了若干死角照明,还增派了楼内巡哨。直到武汉沦陷以后,我们才得知这些可疑的阴影和幻觉都是真的。来自一个名叫JSC的敌对部门。可那时我们一无所知。
日期:2012-10-24 11:30:00
我的直接上司是机要处主任刘国良。
南京保卫战之前,参谋本部搬迁到武汉。
我的工作主要是分检各战区送来的军情简报,登记并记录、整理各战区部队移动、辎重粮草配给、战斗情况,也包括前线侦察部队送来的日军动向,总之事无巨细,从军用打火机的分配到武器弹药的补给,我要做的就是从“细”中摘出“巨”来,做成动态清样,跟摘小菜一样。所以我们内部叫这种工作为“摘菜工”。
1938年3月的一天,因为一根被我“摘”漏掉的“小菜”, 刘主任突然带着一位名叫陆汝潜的少校参谋官走进了我们机要处。这位陆少校在参谋本部算是一名引人注目的少壮派,时年三十二、三岁,中等身材,外表英俊,传说他1934年才从美国回来加入军界,短短三年时间便擢升为少校参谋。表面原因是他写了几篇被总统府侍从室调看的,关于战争动态策略方面的报告书,但我们私下里却猜测,有可能他另有身分,也许在留美之前就已经是一名在册的情报人员了。
陆少校就是我这本书的主角。
他们俩直接走到我面前,刘主任把一张上海〈〈申报〉〉放到我桌上:“一非,这位陆长官你认识吧?”
我赶紧站起来立正,回答:“报告主任,在走廊上见过。”
“嗯,呵,稍息。第五战区的简报是由你捡阅的?”
“报告长官,是的。”
“那你看到过这事儿吗?”陆少校指着申报角落里一条消息问道。
我低头一看,那段文字已经被人用红笔勾圈了起来,标题是“第88模范师雨花台‘遇鬼’?”
一封读者来函摘登。
日期:2012-10-24 11:31:00
讲孙元良第88师在驻守南京雨花台时,第262重机枪连出现士兵自杀、昏迷和溃败,以至于防线被日军攻破……我抠着头皮对陆少校说:“……嗯,这个、好像没印象——”
“查一查原件,从去年12月查起。”
“好。”
我马上蹲下来钻到桌子底下去,拖出一个大纸箱来。这是我所捡阅过的所有报告文件原始件。当然其中就有第五战区的战斗简报。在我急得满头大汗翻找时,陆少校和刘主任一动不动站在桌前盯着我。我不禁暗暗庆幸自己有一个好习惯。从常理上讲,这些捡阅过的旧文件仍然属于机密,但在“摘菜工”眼里却形同废纸,这一个是由于当时战事频仍,参谋本部自顾不暇,在战火中从南京搬到武汉,到处都乱哄哄的,二则是当时保密条款并不规范,甚至没有一个成文的保密制度。一般捡阅过的简报都被胡乱扔进纸箱,最后扔进档案室喂虫子。
但我有一个习惯,喜欢把每种不同的文件分门别类摞放在一起,甚至每个战区的不同类型的报告都是分开来放的,而且从不随意乱扔,我给自己规定了一个半年期限的淘汰原则,那就是任何文件都会在我手里保存半年,到期以后才会转移到档案室去。我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希望我的工作有一个阶段性的完整感。没想到这时候使我免于一次责罚。
“这是第九战区,这个……是苏北游击支队的战报,这是侦察报告,这是情报会议纪要——”我一边翻一边把这些分门别类的文件抱出来放在地上。每一个单位和类别都有一张白纸贴在封面上,工整的注明了单位名称。很快就从纸箱角落里找到了第五战区的简报。
一尺多高,厚厚一叠。
上面也粘有一张识别条:第五战区战斗简报。
陆少校好像对这些识别条来了兴趣,蹲下来翻了翻,“这样挺好,怎么想起要分开保存还注明的?”
“报告陆参谋,这不是更方便查找吗?”
我把第五战区的简报抱到桌上,一份份细心翻看。什么李宗仁部队在安庆作战时辎重破坏严重,有士兵盗窃水壶向平民换香烟、第87师需要补充德制钢盔、第178连在巢湖边和一队日军发生遭遇战,死了两名士兵等等……陆少校和刘主任也各抽出一叠拿到旁边翻看起来。除了隔壁的电话铃声和纸张翻动的刷刷声,办公室里安静得连我的心跳声都能听到。空气好像结了一层冰似的。但我的头上却不停地淌着汗水。
日期:2012-10-24 11:32:00
我很紧张。
一边翻一边心头就在想,找句什么话来打破空气中的坚冰。
就在这时,陆少校一拍桌子朝我们喊道:“好了!我找到了!”
那是1月初的简报,也就是南京失守一个月后发来的。这则消息在简报最后一条,短短的一小段文字,讲述雨花台88师师直旅重机枪连阵地,在日军第二轮攻击时,突然冒出许多小黑虫叮咬士兵们,而部分武器特别是重机枪出现莫名其妙的哑火,三排排长跳出战壕用手枪自杀,一些士兵昏厥……在日军未进攻之前,阵地就已经弃守……消息最后注明来源,是88师一位名叫成大秀的幸存的重机枪手。
看到“成大秀”三个字我灵光一闪,猛地一拍脑袋,朝刘主任道:“嗨!我想起了,一时给忘了——”
说着便从抽屉里翻出一个笔记本,在“1938.1”的那页上找到了一行记录:
“88师成大秀称,重机枪连在南京遭遇小黑虫袭击。天灾还是人祸?”
我平时看书读报聊天喜欢写日记,除了自己的生活琐事,也把听到和看到的奇闻异事都记录下来。不过廖廖数语而已,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为了向刘主任和陆少校证明自己确实仔细读过每一份简报,我把笔记本递到他们眼前。
陆少校拿起我的笔记本两人认真地看了看,不光看了那行记录,还顺带看了其它记录,刘主任笑道:“小漆呀,你做事挺仔细的啊!”
陆少校的眼睛也一下子亮了,再抬头看我的时候充满了赞许,两人也不再在意我的健忘,陆少校说:“嗯,小漆吧?不错——”
刘主任介绍道:“漆一非。同济大学毕业的。”
“哦,学什么专业的?”陆少校皱着眉头盯着我。
“报告陆参谋,我是天然科学系的。”
“唔——”他把笔记本退还给我,把简报放进一个文件袋,点着头突然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弟,你相信鬼魂吗?”
他们一直站着,我也不好意思坐下,没想到陆少校问出这个怪问题,我觉得有点别扭,两个校级军官在堂皇的参谋处办公室问一个见习士官生相信世界上有鬼吗?但他的脸色告诉我,他是认真的。
便看看刘主任,抠着头皮支吾道:“嗯……都说有,可是从来没人看见过……长官——”
“可你的记录上写着前几天晚上你在走廊上看见一个黑影,还有长江上的浮尸……”
“啊!可能是幻觉……真的,我确实——”
“人类是真的有可能看见鬼魂的。”他笑着像大哥哥拍小弟弟一样在我头上拍了拍便离开了。
几天后,我就被调到楼上311办公室去了。
日期:2012-10-24 11:35:00
所谓311,是走廊上有一块牌子:311调查课。
这个311牌子我早就熟悉了,只是一直不知道是调查什么的。只觉得是个神秘的代号,这也不奇怪,参谋本部类似奇怪的部门不少,我们机要室对面就有一块630裁决处,其实是管后勤物资的。到了311以后我才知道,这其实就是陆少校办公室的代码。翻译成行政名称叫做“战争情报研究室”。
311只有三个人,一名机要员,两名联络副官,我去了以后加上陆少校五个人。我的职务是助理调查员。说真的,我一头雾水,做什么怎么做完全找不着北。见我有些失落,陆少校笑着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大概介绍了311的情况。这个战争情报研究室作为参谋处的一个下设机构,事实上并不具备一个正规研究单位的职能,更相当于一个战争情报联络处,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和同济大学等相关院系都在进行类似研究,陆军总部更有一个直属的南京军事研究院,总体来说,由于时局混乱、内忧外患,人事流行性太大,这方面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参谋本部于是特意设立了311办公室,试图把散落在各处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进行一种人事和情报沟通,为最高决策层提供更多战争决策依据。这个特别任务落到陆少校头上的原因,是因为他毕业于美国普列茅斯学院。这所学院除了战争情报学课程,还有一个重要研究,那就是灵学研究。
陆少校点燃一支香烟:“明白了吗?”
不知为什么,陆少校的笑容似乎有某种暗示,我于是脱口而出:“所以我们要自己动手了?”
我觉得他想告诉我的是战争爆发以来各院校单位纷纷内迁,恰好,南京研究院那边我有但任机要员的同学,他们撤离南京后已经划整为零,一部分人拿起武器上战场去了,所谓研究院已经名存实亡了,那么,这时候陆少校竟然在招兵买马,而且不放过任何小事件比如雨花台这件事,很显然,他要自己干。
我说对了。
陆少校点着头说:“唔,看来我没找错人,你很聪明。快去收拾行囊,开始干活吧——”
日期:2012-10-24 11:39:00
2
第一个“活”,就是去找那个88师的幸存者也是小黑虫事件的目击者,重机枪手成大秀。
88师正在安庆郊外一个叫蔡集的地方休整。我们先是搭乘一辆陆军的通信车到了87师,由于战争期间道路破损严重,连牛车都不大愿意去。好不容易等到一辆去蔡集的补给卡车。司机还顺路捡了几条“黄鱼”,就是搭顺风车的平民。堆放着粮食衣物的车厢里挤了至少八个士兵。连驾驶舱也挤满了人。见衣着毕挺将校服的陆少校要搭车,司机脸都吓白了。要把驾驶舱里的几个人赶下来给我们腾地方。
陆汝潜却大度地挥挥手,爬进了后车厢,我们俩并排挤坐在一袋大米上摇晃着往蔡集去。
同车的黄鱼和几个士兵起初很紧张,攀谈过后便放松了下来。但这是几个新兵,对于南京事件一无所知,只知道88师几乎全军覆灭,所以到处是征兵站,招兵买马、重整旗鼓。
到了88师驻地,营以上军官都征兵去了,师长孙元良到军部开会,副师长竟然找不到给我们带路的人,当听说我们是为小黑虫事件而来,脸色一下子变了,他是亲自听到成大秀和其他几个幸存士兵讲过雨花台事件的人,大概留下了极其恐怖的记忆。趁我们歇息喝水时,给我们讲了一堆传闻,并且一口咬定是遇到“怪事”了。
陆少校问:“88师对这个事件做过深入调查没有?”
副师长说:“没有。你们能亲自来调查最好……师里面确实抽不出人手搞这个事,这不马上就要拖到武汉去了,可有些新兵连枪都不会放……”
“除了成大秀而外,还有知情的士兵吗?”
副师长摇着头说:“我们从长江上突围后,确实有几个逃出来的士兵报告过,但随后这几个人要么阵亡了,要么开了小差……只剩下成大秀——”
“师部有什么看法呢?”
“这个……不太好说,意见都不统一,我个人认为,这个跟日本人有关——陆参谋,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不想多发表意见……”
“为什么会认为跟日本人有关?”陆少校还是不动色。从级别上来说,副师长是少将,陆少校不应该这么咄咄逼人,但他却是参谋本部派来的调查官,所以说话态度相当直截了当,后来我才知道,他怀疑这个事件的真实性,也许88师甚至第五战区在为自己丢掉南京寻找借口。
在他们交谈时,我刷刷刷地在本子上记录。但接下来副师长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副师长说:“根据成大秀所说,他看到日本鬼子的坦克上有一个穿黑衣的平民,而且在有效射程之内,日军并没有射击……”
“坦克上站了一个穿黑衣的平民?”因为我想确定是否这样记录,所以忍不住开口问道,“军队里怎么可能出现平民?”
日期:2012-10-24 12:21:00
“是的。”副师长看我一眼,“日本坦克兵的军服可没有黑色的,所以,我相信成大秀不会看错。”
“也许是披着黑色大氅的指挥官吧,”哪知陆少校倒并不吃惊,淡淡说道,“没有射击是因为他们发现我方阵地已经陷入了混乱。”
“唔,师里面确实分析过这种可能性……哈,所以还得拜托陆参谋来澄清真相了。”
“战斗简报上没有提到这个细节——”
“啊,是么?”副师长拍着脑袋想了一下,“我想可能是因为草拟这个简报的王参谋当时还没有见到成大秀,成大秀是在后来才归队的,是这个原因吧?”
“王参谋在吗?我想见见他。”
“唉,他如果在我会叫他跟你谈话的……在写完这个简报以后不久他就自杀了……”
陆少校这时候真的吃惊了,当然我也很吃惊,我们几乎是一起反问道:“自杀?”
陆少校接着又补充道,“知道为什么吗?”
“原因真不清楚,总之,我想应该跟那几个幸存士兵有关,他在接触了那几个幸存士兵后就像换了个人一样,所以下面有些传言说是给传染了……现在下面部队有很多传言,我们很是头痛啊,还都是新兵——”
陆少校蹙着眉头想问题,副师长欲言又止,我掂着钢笔插嘴道:“能不能讲讲他是怎么个变化法呢?”
“这倒是我亲眼看到的——”副师长说,“王参谋写一手好字,那件事过后,他在纸上写出来的就不是汉字了,一堆一堆的乱符……像螃蟹脚脚——有一天我就问他写的是什么,他抬起头来盯着我,好像不认识我似的,半天才反应过来,呃,他心神不宁,有时候你觉得他站在那儿就睡着了……”
陆少校说:“那个……他写的乱字符有保留么?”
副师长遗撼地摇着头,“部队一直在移动,连文件柜都带不走全部烧掉,何况这些随手写的私人物品。”他拿过我的钢笔和本子,思索着写了几个弯弯折折的符号,扔掉笔说,“大概就这样子。”
“日文?”
我和陆少校看着这些符号,异口同声叫道。
副师长给我们找了一辆牛车去三公里外的重机枪连。高高的的杨树下面,几个新兵正围着一个老兵在谈天。讲的正是小黑虫事件,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我和陆少校站在人群外面听了几分钟,闻讯赶来的机枪连连长大声向陆少校敬礼喊“报告”,士兵们一惊,成大秀才停下来。
说是老兵,其实年龄并不大,二十三四岁的样子。
成大秀,贵州人,1935年进入88师,个子不高,作战骁勇。就在我们找他谈过几个月后,武汉大会战阵亡在长江边。以下是我从他的谈话中整理出来的“事件经过”,因为他不识字所以便逐字逐句念给他听,他确认后按手印画押:
日期:2012-10-24 12:22:00
88师是在12月1日以后进入雨花台排兵布阵的,此时已经确证日军将大规模向南京进攻。师直属旅重机枪连的第一防线阵地处于一片开阔的坡地,是个散漫的乱坟岗,6挺仿马克西姆重机枪和两门小机炮分别占据左翼和右翼,中间是263步兵连,配备有两挺轻机枪,战壕呈一条狭长的网状结构,临时掩体彼此错落,部分穿插贯通,另有一部分则属于独立掩体。由于战事紧迫,普遍挖得比较浅,个别射击位能够直立,有些射击位直接依托坟山。成大秀的机位在最右侧,旁边是条一人多深的干沟(这使他成为幸存者之一)。
挖战壕时,挖出过一些骸骨和陶瓷殉葬品。
日军首先发起的是迫击炮延射和空中攻势,接着便是数十辆坦克带着步兵对该阵地进行强攻。
虽然地势较开阔,但由于地面过于坎坷,多沟渠、洞穴和坟堆,日军的进攻并不顺利,比较缓慢,防守国军尽管伤痕累累还打得比较从容。第一次攻势就打掉了对方好几十人,有几辆坦克陷在水沟里被小机炮精确定位打残了。当时,阵地上气氛很热烈,士气特别旺,根据得到的消息,在整个南京防守中,这个阵地算是伤亡最少防守最坚固的。
中午过后,日军发起第二次地面攻势。这次没有出动飞机,感觉攻击力度并不大,大约二十辆坦克配合步兵群上来,但在射程之外时便停住了。好像在等待攻击命令。重机枪连和263步枪连特别紧张,士兵们都屏住呼吸伏在阵地上等着对方进入射程。一时间,整个战场陷入一种奇怪的安静。安静得心头发痒(这是成大秀的原话)。他有一种预感,敌人在酝酿一种特别的攻击。他忍不住抬头看看天,发现好好的晴天突然阴沉下来,天上飘来很多小团小团的乌云,又不像平素所见的雨云那样厚实密集,而更像烟囱里冒出来的黑烟被风撕成的块状。有点像太阳落山后天还没有黑下来的阴沉感觉。他感到身边每个人都很压抑。他的弹药手们甚至都停下来趴在地上不动了。
一种很奇怪的临战状态。
天上的黑烟团继续飞舞卷动。
但成大秀一口咬定当时阵地上并没有风。他提到一个细节,就在他的掩体前面几米远的地方立着一棵在第一轮激战中幸存下来的小树,他无意中把这棵小树当成了一个射击时的参照物,所以特别注意到这棵小树没有任何摇摆。事实上,他觉得那一阵子整个世界都静止下来了。
日期:2012-10-24 12:23:00
恍惚中他慢慢听到日军坦克的吼叫声,日军开始朝他们缓缓移动。但突然,他听到身边战壕里传来士兵的喊叫,有士兵蹦跳着把厚厚的大衣脱掉了。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感觉整个阵地上都乱起来了。他回头看时,发现阵地上腾起一阵黑雾,在地上和半空中卷来卷去,到最后渐渐漫延到阵地边沿,他发现自己的军靴上面有几只小黑虫在爬动,这才意识到那黑雾居然是一片密集的虫子。吓得他赶紧蹦跳把小黑虫抖掉了。他身后的弹药手们这时也开始蹦跳起来,脱掉军装在身上抓挠。场面转眼间就变得十分混乱。他也顾不得什么了一跃就跳进了身边的干沟。这时候他听到一声枪响,跳下去那一瞬间,他回头看见有个步枪连的指挥官从战壕里跳出来,赤着尽是血痕的上身朝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有些士兵开始往后面逃跑。跳进干沟后,他还在犹豫是不是就后撤,又有些不愿意就这样弃阵逃跑。所以趴在沟坎上观察了一下。
日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射程,坦克吼叫着但开得很慢,也没有向他们射击。坦克外面的步兵也不多。成大秀第一个感觉就是对方不像是来进攻的。最令他吃惊的是,前面五辆中间那辆顶上,站的不是机枪手而是一个挽着发缬,穿着黑衣的人。手里还举着一根亮晶晶的金属棍。而坦克边的步兵每个人手臂上都挂着一根黑布条。
这个情形看上去十分诡异,日军的进攻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一个奇怪的宗教仪式。
经历过松沪会战的成大秀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情形,于是拔腿便顺着干沟做了逃兵。
……陆少校问:“逃走之前,听到我方阵地上有开火的声音吗?”
回答是没有,除了步枪连指挥自杀那一声。
关于机枪连集体哑火的说法大概就是这样来的。成大秀没有听到任何开火声。
关于小黑虫的形状,“这个……比芝麻还小,没看清有没有翅膀……”成大秀讲了半天还是不清楚,摸着脑袋想了半天,没看清所以无法形容,“报告长官,我实在没看清,当时我很害怕,它们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天上地下,见人就咬呀!”他说。
询问结束,我和陆少校准备离开时,陆少校随口说了句:“要是能找到其他幸存者就好了。”
成大秀说:“有啊,你们没去找李寒山吗?”
还有个李寒山?
我和陆少校一听马上放下手上正在收拾的东西。
日期:2012-10-24 12:31:00
成大秀告诉我们,机枪连有一个叫李寒山的弹药手也逃了出来,“不过,只怕你们找他没用——”
“为什么?”
“他变成傻子了。”
“知道他在哪里吗?”
“九江野战医院。我前几天刚去见过他。根本不认识我了。”
我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变成傻子的士兵居然躲在九江野战医院。在返回的路上,陆少校就安排说要去九江见见这个傻子,显得很意外,也很高兴。我觉得有些不解:“他连成大秀都不认识了,我们去见他有什么意义呢?”
陆少校给了我一支烟,拍着我的肩膀说:“小漆,这你就不懂了,我们从傻子身上得到的东西可能比成大秀还多。”
“可我想不出……我们怎么跟他对话?”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