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书——关于我小姨的一切

作者: 何日君回来

  日期:2012-10-25 14:37:54
  前 言
  我是1985年的人,小姨是1973年,她刚好大我一轮。
  我是个生来迟钝的人,现在回想起我小姨最早最早的记忆都已经是六七岁的时候了,当时她十八或者十九岁,然后我慢慢成长,长到十六七岁,再长到二十六七岁,而我小姨则变成了二十八九岁,三十八九岁,到这个年纪,其实一个女人的人生值得书写的部分已经基本结束了。
  常常朋友聊起我的那个莫名的不可述说的家族,很多人都笑言真的可以写一本书,讲一个好长好长的故事,但是多少年我一直想,有人愿意听普通人的故事吗?这个社会早已经只许有成功者的传说了,直到我读到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里头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以它的真实和热情赢得一个读者都是可贵的”,所以,也许在茫茫人海中,会有那么一个人或者更多一些些的人喜欢我这个故事,我也心满意足了。

  既然是普通人的故事,那么情节的转折也不过意料之中,高潮迭起,跟真实的故事总是有点差距,我打算原原本本的记录,当然,这其中不乏主观,因为打出这些字的人,她或许眼光狭隘,表达不清,胡乱揣摩,这也是写文章不可避免的。
  日期:2012-10-25 14:41:13
  关于小姨的关键词之一:美丽
  (一)
  小姑娘的时候,我是不懂得欣赏美女的,记得有一年暑天跟大人一起在门前树下乘凉,有个叔叔逗我玩儿“**,来来来,叔叔问问你,这里坐的几个阿姨哪个最漂亮?”,我毫不犹豫的说“李阿姨最漂亮。”“为什么呢?”“因为她头发最长,扎的辫子都到屁股啦”
  大人们就零零散散的笑了,当然,其中李阿姨笑得最欢。
  所以,那时候我不觉得小姨漂亮,因为她没有瀑布一样的长发柔顺的披在背后,微风拂过的时候满满都是温柔,她是到肩膀的有点类似于今天的BOBO头,光这一点,已经足够让我把她排除在美女这个范围之外。

  但是大人的眼光是不一样的,以前我家茶几上有个相册,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大头贴或者美图秀秀里的背景,我记得底下是日历的水印,上面是小姨的一张黑白照,年轻干净,有浅浅的梨涡,笑容纯真。
  有一回,跟我爸学车的年轻徒弟无意中看到这张照片,脱口而出“呀,这个女孩,我好像哪里见过?”,我来不及吵闹,他倒是想起来了“是了,我觉得长得有点像林凤娇,又有点像邓丽君,难怪看着眼熟”。
  当然,当年我并不认识林凤娇或者邓丽君,虽然我妈天天在VCD里放着邓丽君《漫步人生路》的演唱会,放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小孩子永远关注不到这个,至于林凤娇,我也是好多年之后才知道她是成龙老婆的。
  奇怪的是,这么说的人不止这个小学徒,以前我爸工作的供销社很多未婚的男人有时候开玩笑也会嚷着让我爸把他漂亮的小姨子介绍给他们的。他们在我面前不避嫌,自然是因为他们认为小孩子听不懂这些。
  其中有一位张朝晖叔叔,他在单位是收棉花过秤的,长得很英俊,对儿时的我来说便是如此,因为他长得很像以前热播剧《唐太宗李世民》里的李世民。孩子也有爱美之心,我常常希望他过来逗逗我,但是很遗憾,他并不是一个喜欢孩子的男人,他经过我身边的时候,不像旁人碍于跟我爸妈老相识而逗逗我,他总是漫不经心的就过去了,直到有次我小姨有次到我家这边玩儿,他忽然变得热情起来,大中午的常常买冰棍送到我家给我吃。我一边乐滋滋的吃着冰棍,一边心满意足的觉得自己终于跟阿史那燕公主一样成功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实在是太妙了。

  我小姨漂亮这个观点,虽然有不少人这样说,但是我就是不太愿意心甘情愿的承认,大概跟那件事相关。
  有一天,我隔壁的王婶娘特惋惜 “你要长得像你妈那边的人就好了,你看你外公长得多好啊,你看你几个姨妈都长得多好啊,不知道怎么就像了你爸,黑黑瘦瘦,眼睛细得睁不开,两扇眉毛又素又淡,这样的人啊,以后绝情得很呐”,二年级的我听到这话,气得眼泪汪汪,到我妈面前又吵又闹的告状,非让我妈想法子把她家的母鸡毒死不可。

  我妈一边哄着我,一边私下嘀咕“这王婶娘怎么这么不会说话,难怪她老公在外面有人的”,这是我妈的一贯作风,她的孩子,她自己可以说,但是旁人是半句不好都说不得的。
  日期:2012-10-25 14:46:17
  (二)
  我最终承认我小姨漂亮是我二年级下学期。
  新班主任姓蔡,刚从师范大学毕业不久,长得高高的,笑起来特别和蔼可亲,像邻家大哥哥,我一直表现得很乖,想在他面前表现得像个好学生,从不迟到,从不早退,连生病了我爸要请假我都哇哇哭着不允许。

  但是有一天,我家的闹钟没电池了,我爸没发现,一家人都睡得死死的,等我妈醒过来叫我上学的时候已经到了9点半了,学校早上了半天课了。你知道的,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基本上属于天塌了,我哭得声音都哑了,在地上打滚,嚷着蔡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我已经没脸去上课了,我要休学了之类的话。
  我只记得最后是小姨送我去上的学,她那天刚好在我家,一路上她给我买的肉包我也不肯吃,豆浆我也不肯喝,哀哀凄凄的到了学校,在上楼的时候遇到了蔡老师。 蔡老师一看到我就说“**,你生病啦还是怎么呢,从来没有迟到过的哦”,我巴巴的看着小姨,她赶紧帮我解释。
  这时候,蔡老师似乎才注意到身边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当时从楼梯口有亮丽却不刺眼的阳光照进来,照得蔡老师脸上红彤彤的,他竟是微微沉默了下,才腼腆的笑着应对了几句。等我小姨下楼离去了,蔡老师才问我“**。你姨在这里上班吗?在什么公司呢?”,我回答说“没有呢,我小姨是回来休假的,她在南京上班呢,有很大的游乐场的,以后我也可以去玩的”,蔡老师就“哦”了一声,不再出声了。

  我跟在后面去了教室,这一刻,我忽然变成了一个聪明的小孩,我意识到蔡老师有一句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话“你姨真漂亮”,就跟很多大人说的那样。
  那一刻,我忽然醒悟了,既然蔡老师都认为她好看,那大概是真的好看了,也许世界上有些人没有长辫子也好看的,就好像我小姨这样的。
  从那天起,我开始密切的注意我小姨的一切,想知道人们为什么都认为她漂亮,最终我得出结论,她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她那双白色鱼嘴凉鞋,前面有个蝴蝶结,后面是白白的细细的高跟的鱼嘴凉鞋,典型的90年代风格的一双鞋。每天跟她一起走路,我会悄悄的下意识的走在她后面一些,看那双白色凉鞋在她的驾驭下如花朵璀璨绽放,留下沁人心脾的芬芳。

  我着迷一样迷上了那双白色高跟凉鞋,甚至隐隐期盼自己能快快长大,也能冲进鞋店,拎出一双这样的凉鞋,但是,我还是那么小,我迫不及待的长大,但是我还是那样小,这一切都让我恼怒,这种恼怒导致我一下子变得勇气十足,在某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趁着她午睡的时候,悄悄的穿了那双白色高跟鞋在客厅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想象自己也漂漂亮亮的姿态。

  当然,我最终也没能被夸漂亮,尽管之后我长大了,也拥有了很多很多的高跟鞋,才明白了高跟鞋跟漂亮终归不是一码事。
  我小姨的美丽,跟高跟鞋无关。
  那时候,我小姨爱美,有一次花自己一个月的薪水买了件大衣,被我外婆碎碎念到半死,外婆这种把钱看得极重的人,这件衣服的价格几乎可以让她死上一次了。五姨看着她那件大衣,爱不释手,每天一脱下就会小心翼翼的挂在衣架上,不让任何人碰,有一回我因为迷恋大衣上的毛茸茸的帽子的毛,便伸手去触碰,被她骂了个半死,当然,为这事,我又记仇了整个冬天。

  后来跟着时光的脚步,我也慢慢的不在地上打滚撒娇,不再吃饭弄得满嘴油,我开始挑漂亮的裙子和发卡,我终于缓慢而迟钝的也爱美了,跟我小姨年轻的时候一样,我把我喜欢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或者熨烫得漂漂亮亮,出门之前,对着全身镜,左看右看,搔首弄姿。
  唯一不同的是,我爱美,但是并不美,而我小姨,她爱美,也够美,我一度残忍的觉得这是世界上所有姑娘唯一的分别。
  我小姨的美还表现在,她喜欢打扮自己,也喜欢打扮别人。
  我七八岁的时候,她常常把我抓到她身边,让我搬把小凳子坐下,开始给我变着花样扎辫子,她并不温柔以及擅长做这事儿,手劲很大,扯得我哇哇叫,另外还有时间极长,到最后好像凳子上都插满了尖尖的钉子,我坐立不安,老是动来动去,嘴里一直嚷嚷“好了没,好了没,我要出去玩了”或者是“你快点啦,**动画片开始了!”,她则是有些不耐烦回答“快了,别瞎吵”,但是全部心思还是放在那把稀稀疏疏微微带黄的细细的辫子上。

  我是如此的啰嗦而且词不达意,其实上面一切,我想表达的不过是,在那个没有奢侈华服,也不懂裸妆烟熏妆夜店妆的小县城的年代,曾经有一些朴素热情的小伙子,他们曾经称赞我小姨的美丽,并对她有倾慕之心,所以请容许我用这个“美丽”这个关键词来形容我年轻的小姨。
  日期:2012-10-25 14:56:39
  关于小姨的关键词之二:陈俊秋
  (一)
  我脑子里常储存着一些旧时岁月的片段,随着时光加深,它们慢慢的慢慢的泛黄,却充满了阳光的清新味道。

  关于我小姨的片段,最真切的还是某个午后。
  那是个刚下过雨的午后,空气很干净,甚至感觉充沛的水汽挑逗着你全身的每个细胞,你觉得舒适,你甚至觉得应该站起来转个圈,来来回回跳几个舞步。当然我并没有这样做。
  我坐在客厅里头写四年级的功课,捏着笔,不时的咬着笔杆,盯着书本,仿佛在认真思量,如果我妈忙里偷闲瞟了我一眼的话,她会这么认为的。然而,事实上,我跟所有心猿意马的小孩一样东顾西盼,四处打量,对一切都有惊人的兴趣,除了面前的这份功课。就是在这到处张望中,我永久的铭刻下了这个片段。
  小姨在打电话,那个时候我家还是座机,拨号码的是古老的一圈圈的那种电话,手指一拨到你要的数字后,再一放开,“哗”的一下又迅速的弹回原本的模样。我曾经对这个电话无比有兴趣,甚至拨弄过一整下午,什么都不做,就是拨来拨去,我不知道小姨这天下午怎么也迷上了这个电话。
  整整两个多小时,她呆在那里,坐在一把藤椅上,她穿着到膝盖的裙子,露出白白的小腿,她好像一脸享受的轻轻的摇晃着腿,身体仿佛在演奏一曲轻快的曲子。她身后是窗,窗外面有树,有些树枝垂下来,大概还沾着没干的雨水,风一吹,也许还会有轻微的“噗噗”的声响,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想,我甚至还猜想,这风吹散雨水的声音与我小姨的轻声笑语共同在合奏,肯定是这样,而且她是发自内心的享受这支曲子,所以她眉头眼角都含笑。

  这一幕持续时间很长很长,我只记得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还得我妈妈不耐烦的叫了她好几次,她才恋恋不舍的挂了电话来到桌边。吃饭的时候,我不关心大人们在聊着什么,隐隐约约中只听到我妈问“小陈的电话啊,他家里怎么说”这样没什么趣味性的问题,我全部的好奇都表现在那个电话上了,它有什么魔力,让我这么美丽的小姨如此恋恋不舍?

  当然,我那时候想不出这个道理的,就像我想不通为什么同班最漂亮的胡洁每次讲故事的时候,底下的男生们都会认真听,哪怕她的故事讲得一点都不好听。
  那之后好多年,我开始默默无望的爱的一个人,某年冬天,他有天给我打电话,我在寒风里头,在大学校园那条萧瑟的小道上,裹紧衣服,来来回回的不知疲倦的走来走去,只为了能把他电话里的声音听得清楚一些,再清楚一些,呵,到那时候,我才明白当年我的小姨为什么那么迷恋那个朱红色的划圈的电话。
  日期:2012-10-25 15:00:38
  (二)
  我是五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听到陈俊秋这个名字的。

  那一年,我小姨忽然从南京回到了老家,不是节假日,似乎也没有任何合适的理由解释她忽然脸色苍白的疲倦的的风尘仆仆回来了这件事情。
  回来后大概两星期的样子,她同我外婆之间发生了一场可怕的争吵。
  “周小娟呐,我跟你说,女人不懂自爱,以后有你受的,你不听我的话啦,以后有你后悔的”,这是我外婆的声音,她总是声色俱厉,而且带有高高在上的指点意味。
  小姨没声响。
  “你不听话呐,你迟早要搞成习惯性流产的,我跟你说!!!女的生不了孩子还留着有么子用,连母鸡都会下蛋!!”,毫无疑问,小姨的沉默让我外婆更加猖狂,她越发说话难听“陈俊秋是个么子麻痹玩意儿,搞了我女儿没脸承认啊他,你口口声声有钱有钱,有钱,要花钱的时候还送娘家???你吹牛皮吧你就——”

  小姨终于回嘴“回来那天给了你五百的,我可没花你一分钱——”
  “哎呀,五百块钱多,多得不得了,你去看看现在的乌鸡多少钱一斤,你再去问问鸡蛋怎么买,油多少钱一壶,这些就算了,五百,五百你请得到这么贴心的保姆啊你,饭菜端上端下,楼上楼下来回跑——”
  在我外婆剧烈的抱怨声中,我只记得我小姨蜷在床上盖着被子手捂住脸低声抽泣,而这一切都跟一个叫陈俊秋的人有关。
  我小姨身体一好,她迅速的奔回了南京,而我开始陆陆续续在大人的聊天当中听到陈俊秋这个名字。
  “说是有钱,说什么家里都公务员,妈还是旅游局局长,爸,不知道当个什么官来着,自己也单位好得很。问题是她说你还真就信??吹牛皮哪个不会吹,我还说邓个矮子(邓小平)还是我亲戚呢,反正这么久没见人影过——”

  “先不说有钱不有钱,就说,这孩子都打了两个了,都屋里人照顾的,他反正看都不看上一眼啊,做岳母娘的不说要你什么礼吧,你得有心过来看看吧。我们这些屋里人活该照顾她?这一趟回来,你说我倒搭了多少钱进去了——”
  “要真有钱,陈俊秋搞不好就玩玩她,你当真跟她结婚?真结婚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上面的言论,我都从我外婆,我妈妈,我的姨妈,我的舅舅口中听到的,这些人分明是我小姨的母亲,姐姐,哥哥嫂嫂,这些人分明是她最亲的人,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么说。
  日期:2012-10-25 15:04:03
  (三)

  不过我的小姨似乎痊愈的很快,即使她身边最亲的人对她的冷漠,她都可以治愈一样,开始常常打电话回家,电话里面她笑语盈盈,恢复了年轻的活力。
  我五年级生日这天,我小姨给我寄了套裙子,专卖店的吊牌都没扯掉,她是故意的,果然,那一阵子,我妈对陈俊秋的态度有点改观,改口说他大概还是有几个钱的,同理还有我的外婆,因为陈俊秋给她买了个玉手镯,价格不菲,还有我的姨妈们,她们都收到了礼物,所以,陈俊秋的名声开始慢慢的变好,最后发展到他们好像从来没说过他不好一样,而我的小姨缩在被子上捂脸痛哭的事情仿佛也是我做的一个不可理喻的梦罢了,她分明笑意灿烂,言谈骄傲。

  大概因为这些缘由,我的少女时代比同龄女孩要全面很多,在她们都傻乎乎的认为这个人是好人而那个人是坏人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一个坏人可以顺利的转变成好人,一个痛哭的人也可以迅速的变成一个得意的人。
  对这种认识能力,我满心骄傲。
  没错,陈俊秋在那年过年春节真正出场前,我已经听过了他无数的传说。
  但是当年的我并不太关心这件事,我只是热切的盼望着我小姨过年回家的美好时光,她会给我买好看的棉袄,带我去烧烤城吃烧烤和炒米粉,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跟我讨论山东卫视一遍又一遍重播的《唐太宗李世民》,她会坚定的告诉我,李世民爱的是杨吉儿,阿史那燕纯粹是自己贴着脸皮凑过去的。
  但是事实上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次我小姨回来完全没有带给我任何惊喜,棉衣倒是给我买了,还给我买了带上耳朵上软绵绵的保暖包,但是她留给我的实在是太少太少,她全身心的柔情都给了身边那个叫陈俊秋的男人。
  走路的时候,她挽着他的胳膊,紧紧的跟着他的步子,好像生怕一个不注意,他就会人间蒸发那样。吃饭的时候,他刚用筷子夹起第一筷菜,她已经娇嗔的埋怨他忘记先喝汤,对胃不好。连靠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她都要紧紧的依偎在他身上,我担心我的小姨似乎好像脊椎出问题了,只要陈俊秋在,她就是斜斜歪歪的,仿佛要挂在他身上才可行走坐立一般。

  日期:2012-10-25 15:43:36
  (四)
  我憎恶这个叫陈俊秋的男人,不止是因为他抢光了我小姨对我的关注,当然,这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不像以前我小姨的诸多追求者那样,他们陪着笑脸,跟在我小姨背后唯唯诺诺,甚至连她周边的老老少少都一副讨好的架势,我自然在这中间捞到了大把好处,从此趾高气扬。
  但是,陈俊秋自从进我外婆家门槛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没有正眼打量过我一次,连我小姨把我扯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也只是淡淡的点了下头,没露出和蔼可亲的表情。
  那年,我才读五年级,我扎着马尾,走路眼睛朝天上望,不看底下的路,我认为全世界的太阳都应该照到我一个人头上,山间的鸟为我一个人鸣唱,天上的白云为我一个人飘荡,我还觉得街尾的卖臭豆腐的摊子都是为了迎接我而准备好的。
  我憎恶死了陈俊秋,我真的憎恶他。
  所以,在有一次给大人倒芝麻茶的时候,我乖巧伶俐的给每个大人都倒了茶,也收获了一些虚虚实实的表扬,但是轮到陈俊秋的时候,我故意跳过去了,我小姨以为我忘记了,特地提醒我“喏,这里还有一杯,陈叔叔没有”,我恶狠狠的剜了他一眼,毒辣的眼神却被我小姨捉到,她很有些生气,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批评我没礼貌。

  那年,我读五年级,我弟弟没出生,我爸我妈让着我由着我,在学校,我年年拿三好学生,在老师面前伪装得极好,在亲戚家里,旁人对旁人的孩子总是客客气气,所以我五年级的时候是不能被骂的,轻言细语的口吻都可以让我仇恨在心很久很久,更何况我小姨,记住是我小姨,如此声色俱厉的语气,我当时抄起茶几上外公刚喝完的茶杯,里面还残余着芝麻残渣,朝陈俊秋脸上死命扔了过去,他仿佛有轻微的呆滞,然后迅速抬起胳膊挡开了,那些芝麻颗粒便顺着他的身子往下滑。

  当时的场面非常混乱,我妈怒发冲冠,从沙发上一跃而起,把我揪过去开始往死里打,我哭得轰轰烈烈,在尖锐的嚎啕声中,夹杂着我小姨怒气冲冲的责骂,当然也有旁人七嘴八舌的劝架,还有电视里春节联欢晚会重播打鼓声和掌声,这是我人生唯一一次被我妈打,而且是在春节期间当着全家人的面被我妈打,是耻辱,绝对是耻辱,我当时发誓,我以后长大了一定要杀了陈俊秋的,我要跟电影里周润发那样一手拿着一把枪,把他的胸口扫出一排排窟窿,我咬牙切齿的这样发誓。

  但是,外婆他们是很喜欢陈俊秋的,非常明显,甚至连我爸我妈对陈俊秋印象都很不错,我曾经模模糊糊的听到我父母的私房话,奇怪那时候他们是有很多私房话说的,不像如今除了孩子之外,两个人基本上没话说了。我妈说“陈俊秋呢,长得周正,很会做人,又大方,唯一毛病就是好像对感情的事儿不太上心,而周小娟呢,又喜欢他喜欢要死,恨不能变作502胶在他身上才好,真是个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掌心怕飞了。你没看到他昨天打牌,周小娟就坐在旁边不停的给他喂葡萄干什么的,陈俊秋不耐烦了,让她一边去,没多久,她又黏过去了。。。。。”

  日期:2012-10-26 09:34:12
  (五)
  五年级的时候,我有了人生第一次偷窃的经历,而且偷得是陈俊秋的一块手表。
  你们大概会觉得我对他怀恨在心,所以要偷他一块手表报复他,事实上,更大原因却是那是块非常好看的手表,表盘精致,做工细腻,或者是这样,但是当年的我并不会辨认,我大概只是如同看到心爱的东西一样强烈的想占为己有,如此而已。
  我看到他取下那块手表,放在桌台上,然后进了洗手间,然后出去打牌,而把它遗忘在那边。它静静的躺在那里,闪闪发光,让我跃跃欲试,当然,我很有些畏惧,因为打小常听人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之类的告诫的话语,所以我靠近了它几次,又默默的缩回去了,然后再靠近再缩回去了,如此来回,反反复复,于是整个下午,有不少亲戚都看到我桌子附近鬼鬼祟祟的兜着圈圈,但是只要不吵到他们,他们求之不得。

  终于我壮起胆子过去拿了那块表,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只是把表拿到一边玩一会儿,过会儿我就会还回去的,所以跟偷窃无关。我对自己信誓旦旦的如此劝慰,最后竟自欺欺人的觉得真是这么一回事,拿走那块表的时候,心安理得,毫无愧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