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卫东:爆头哥落网记

作者: 409171165

  日期:2012-08-09 19:58:08
  1.云贵高原的气候非常干燥,来自天府之国的李永福自然是无法适应。刚刚下火车,他揉了揉鼻子,居然湿湿的,一看,才知道流鼻血了。正在搬运随身物品的老乡李自承见了,大笑道:“格老子的,人家是面流血,你娃子倒好,居然上面流血了。哈哈哈哈”
  “没正经的,小心揍你瓜娃子。” 李永福边拿草纸擦鼻子,边踢了李自承一脚:“你娃子咋个不出鼻血咧?”
  “我又不是女人,那像你那样弱不禁风的。”李自承打趣道。
  “你娃子身体合格,老子也没走后门呀……”

  “喂,喂,你两个狗入的在哆嗦什么?赶快收拾好物品,一个接一个排好队,到广场上等车。那个谁,怎么了?刚刚下车就负伤了,还打个屁的仗!”接兵干部在队伍前头朝这边大吼起来。李永福赶紧扔了草纸背起背包紧跑几步跟上队伍。
  李永福认识这个干部,姓赵,山东人,是个连长,家访时正是赵连长去的他家。那天,赵连长在乡武装部部长、村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他家。他爹东挪西借好不容易摆了一桌酒,还叫来了村里威望最高的几个老人作陪,他爹知道,娃儿能不能吃上部队的大锅饭就在此一举。家里穷,哥几个都没上几年学,只有这一条出路了,不能轻易放过。

  席间,赵连长夸夸其谈,其他人等随声附和,李永福自然也拿出全身力气百般讨好。酒过三巡,赵连长也喝高了,居然透露了此次招的兵将会开赴云南前线。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李永福的娘更是哭得不成人样了。她内心非常的痛苦,她既想让儿子出去闯一下,能有个好前程,在农村,想要跳出大山,除了读书之外另一条路就是当兵,但她也清楚,村里人在背后说什么好子不当兵的,她压力很大。当听到儿子真的将要去云南前线打仗时,她又些舍不得了。尽管她有三个儿子,但那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呀。

  赵连长倒也是爽快的人,对李永福非常满意。李永福他爹趁热打铁,将一袋花生递给了赵连长,赵连长死活不肯要。最后还是架不住李老头的热情,便说替李永福带到部队去吃。
  想起这些,李永福心里非常难过,总是确得对不住自己父母。他是懂事的孩子,知道家里穷,尽管学习成绩非常好,但也只上到初一就辍学了,整日跟着父母侍弄那几亩薄地,勉强维持生计。一天,他爹笑眯眯回家对他说道,当兵去。李永福也是眼睛一亮,如果今后这这样子在农村能有什么好日子过?当兵确实是个好出路。于是他参加了体检,在那个紧张的年代,别人唯恐躺之不及,李永福自然是水到渠成。只是他的母亲有些伤心。

  “永福,那个你鼻子没什么问题吧?这个很正常的,云南气候干燥,适应了就好了,要多喝水。”赵连长多前头走到李永福身边说道。
  “没事的,身体好得很。”李永福亮了亮胳膊。
  “哈哈哈哈。”赵连长笑完转身对后面的新兵说道:“以后流血是经常的,那炮弹就在头顶飞来飞去的,说不定那颗炮弹就会在你们身边爆炸。哈哈,那可不闹着玩的,是要死人的。”
  新兵们倒吸一口凉气,坐火车和来到陌生大城市的新鲜感立马消失,好像死亡就在他们眼前一样,死一般寂静。(未完待续)
  日期:2012-08-09 21:05:37

  接上。
  2.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那场战争,是距离现在最近一场战争,许多人记忆犹新,许多人因那场战争出人头地一飞冲天,更有许多人因那场战争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经历战争的人无疑是幸运的,而能战争中幸存的人那更上天的恩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那场战争之后,痛苦的人几何?享福的人又有几何?时间证明了一切,也冲淡了一切。

  李永福是幸运的,没有上战场去撕杀,而他自己则认为是不幸的,因为没有战争上的杀敌立功怎么能出人头地一飞冲天?尽管他几次三番的写请战信,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那场战争已接近尾声,连零星的枪声也不容易听到,还哪需要上什么战场?自然,李永福的盘算落空了。上不了战场一切都完了。
  在连队,他没有什么特长,字写得鸡爪一样,与那些大城市来的同年兵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人家不但字写得好,文章写得好,还会一口英语,更会惹领导高兴,自然常常受到连队领导的表扬。而自己除了会干力气活之外,就是打得一手好枪法,虽然也会得到表扬,但有力气、枪法准上不了战场英雄无用武之地呀。人家城市兵可以考军校,成为未来的帝国军官。而自己呢,只能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了。

  每每想到这些,李永福内心非常痛苦与害怕。好在每个月有十几元的津贴费,加之部队管理尚不正规,于是他惹上了酒隐,一有时间便邀上老乡到烧烤摊上大喝特喝,一次次的麻醉自己。正是在那个时候,李永福认识了烧烤妹陈香枝。陈香枝是土生土长的云南大理白族姑娘,她身上仿佛有大理的风花雪月,非常漂亮。尤如李永福经常来她的摊子,加之李永福老乡的怂恿,自然就对李永福有了好感。李永福也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知道自己想要在部队留下来非常难,但回老家既不好意又怕父母没面子,便想退伍之后就在大理落脚,于是他对陈香枝格外的讨好,久而久之,也赢得了她的芳心。

  1992年10月1日,连队会餐,李永福喝了好多酒,之后,便又和几个老乡悄悄的溜出营门来到陈香枝的摊上继续喝,一口气又喝了几杯白酒,醉得一蹋糊涂,陈香枝见状心痛得不得了,便将他扶进自己的住所让其睡下。他老乡便也知趣地回营房了。
  晚9点连队点名,连长点了几次“李永福”无人答应,他老乡这时候的酒被吓醒了,正想着点名后去通知李永福,却不料连长将他们老乡几个扣在电视房分别审问,自然被套出李永福底来。于是连长指示副连队一帮赶到烧烤摊上问陈香枝,有几个平日里对李永福有意见的班长更是借机报复,将烧烤摊砸了个底朝天。
  当李永福清醒过来知道详细后操起菜刀向那几个班长砍去,无奈人家人多,李永福那是人家的对手?几下子便被他们缴了菜刀,押回了紧闭室,一关就是半个月。从那时起,李永福对他们恨之入骨。后来,便开始搜集他们的信息。(未完待续)
  日期:2012-08-10 13:16:09
  接上

  3.一夜之间,李永福所在的部队由野战部队改为了武警部队。李永福为此高兴了好多天,因为他听说,之所以要把野战部队改为武警部队是针对台湾的。因为台湾是我们国家自己内部的事情,当然只能由武警部队来解决。既然要解决问题就少不了打仗,既然要打仗自然他李永福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留下来了。
  其实李永福那个时候知道的信息是非常稀少的,殊不知,在把野战部队改为武警部队的同时,某位伟人树着一个指头要裁军100万,李永福的如意算盘自然是再一次落空了。可怜的他还在做跨海登陆作战的美梦。这个时候的他,根本没有办法回头了,他最要好的老乡战友李自承考上了军校走了,一起走了好多个,另外也些提干了。只有他,无路可走,渴望战争是最好的解脱。

  然而,那毕竟是他的梦,台海依然风平浪静。1992年11月他被列入了退伍的名单,即将告别军旅。他痛苦不堪,幸好善解人意白族姑娘陈香枝安慰了他。退伍后,李永福并没有回到老家那山村,而跟着陈香枝回到了她的老家勐海县,随后,他们走在了一起, 成立了新家。陈香枝做一手好烧烤,李永福聪明能干,小日子过得幸福无比。唯一遗憾的是,他还在记着没能在部队出人头地,因此一直以来他既没有回到四川老家,也没有给老家的父母写信打电话。从此以后,他们之间便失去了联系。

  一年后,他们的儿子降临了,这给失落的李永福带来欢乐。欢乐之后,压力随之而来。因为要带孩子,陈香枝也不能出摊烧烤了,而李永福烧烤技术又不怎么样,过了大半年,顾客便渐渐地少了,烧烤摊入不敷出,生活一度陷入危机。陈香枝不得不扔下不到一岁的儿子,重新出摊烧烤,但仍然难以招回老客,只能勉强支撑着。
  看着儿子李浩渐渐长大,家庭的困境日益显现,李永福便跟别人当徒弟学开车,别人也只是象征性给点钱,还不够儿子的奶粉钱。这不,因为勐海地处边境,加之国道214穿境而过,三教九流之人非常多,因为常替别人出车,李永福接触到一些很特别的人,这些人常常租用他师傅的车子到边境小村镇拉东西,出手非常大方。
  有一次,他碰到一四川老乡租车子,一听说是老乡,两人非常谈得来,之后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老乡见他日子过得不怎么样,便给他出主意:贩枪。一支军用手机,在边境线也就200来块钱,但到了昆明少说也得卖个500元,且还不愁卖家,有多少要多少。老乡说,你是退伍军人,懂得枪支,要不咱合伙干。想着要让妻儿过上幸福的生活,想着要给父母寄些养老钱,李永福答应了。

  当然,整个过程,他的妻子根本就不知情,他也不想让妻子知道,免得她担心,还容易让别人看出破绽来。唯一让妻子不解的是,他的出手阔绰起来了。妻子几次问他,都被他合理地解释开来。
  从此以后,李永福慢慢地减少了与其他朋友、亲戚的交往,除了与合作的老乡之外,基本上他都不见其他人,话也变得非常的少。休息的时候,他总是躲在房间,关起窗帘,看书或研究枪支。刚刚开始,妻子还有些怀疑,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未完待续)
  日期:2012-08-10 14:30:11
  接上
  4.到了1995年,李永福挣了好多钱,便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还买一了辆面包车,小三口日子越过越开心。这个时候,李永福迷恋上了网络,他确得网络神通广大,无论什么东西应有尽有,要查什么点一下就马上出来。尤其是那个网络游戏,更是神奇,他特别喜欢那个穿越火线,因为他曾是军人,爱枪支,爱射击。而在现实中他不可能明目张胆拿出枪支来射击,于是网络便成了他发泻的对象。当一个个网络玩家葬身于他的枪下,他非常的满足,感觉到自己是天底下最强大的战士。

  这之后,他更少与其他人接触。妻子照样每天出摊,只是雇佣了一个帮工。儿子也被送到了幼儿园里。他每天就对着电脑玩游戏,接到老乡老王的通知后便到边境线上拉一批货跑一趟昆明,完事后便继续玩游戏,琢磨网络。
  因为和老王之间做个很多次生意,彼此之间非常信任。老王就常驻昆明寻找下线,而李永福则负责枪支的收购、运输,到昆明交完货并不知道下家。之间的利润由老王负责分配,每次都能及时将钱足额打入到他的帐户上,他们之间配合十分默契,只要一个眼神便能心照不宣。他们也定下了生死协议,不管谁出了事决不能供出上下家,一人担着,另外的人负责照顾出事的那家。这就样子,一直以来非常顺利,即使偶尔遇到了警察,往往也是有惊无险。

  有时候,李永福也想收手不干了,他知道,毕竟这是违法犯罪的事情,只要被抓到,至少是无期徒刑。但他总是欲罢不能,一来这事做起来轻松,挣钱能力强大,只要胆大心细,基本上很难翻船;二来他对枪支非常钟爱,看着那一支支手枪,他喜欢得不得了。在他看来,枪和普通的菜刀没什么分别,只是工具而已,为什么要禁止?枪是可以用来杀人,难道菜刀不可以用来杀人么?关键在于持枪的人!如果人受到威胁,枪不就是最好的防身武器么?如果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那地上的砖头也会变成枪支的。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这么些年来,经过他手上的枪支无数,他却没有一点犯罪感,更没有一点负疚感。走在大街上,根本就没有人会注意到他有什么特别。
  这天,正当李永福玩得兴致勃勃时,接到妻子电话:“阿福呀,你快来呀,有几个地痞流氓在正我们摊子上惹事,我都顶不住了。”李永福连忙关上电脑转身出门,正锁门时,突然想起对方人多,如果打不赢怎么办?便又折回到房间,取出一把防身手枪,别在腰带上,用上衣下摆捂住。
  也许是喝多了,也许是以为自己人多,那帮地痞流氓根本就没把李永福放在眼里,不但不给吃烧烤的钱,还将烧烤摊砸烂了,更让李永福愤怒的是,有个高个子居然对他的老婆动手动脚的。他上前给那高个子就是一脚,踢得那高个子躺在地上哇哇乱叫。这个时候,摊子周围围观了好些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均指责那伙流氓地痞。
  这还了得,那几个人确非常没面子,立马往李永福冲了过来,拳打脚踢的,打得李永福鼻青脸肿,无还手之力。这还不算,那高个子叫喊道:“今日非灭了你们不可,老子要让这个婆娘陪睡三天。干你娘的。”
  高个子说着,便伸手去搂陈香枝。正在这个时候,只听见“平”的一声,高个子应声倒下,头上被打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动弹几下便停止了呼吸。围观的人群见状一哄而散,那几个流氓地否飞也似的跑了。只剩下李永福拿着手枪躺在地上,默默地望惊恐无比的妻子。(未完待续)
  日期:2012-08-10 18:46:26

  接上
  5.西双版纳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傣族姑娘穿着民族服装走在大街上,更加让这个美丽的地方充满活力与神奇。
  李永福无心风景,满脑子是那血腥的画面。这个画面他见过无数次,也梦过无数次。见过的是在网络游戏上,梦到的是在战场上。然而,现实中的血腥场面既不是在网络中,也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和谐的生活当中。他知道,规律稳定幸福的生活被这一枪打破了。
  妻子劝他去公安局自首,他拒绝了,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拒绝妻子。因为他知道,只要他走进公安局的门,他便是走进了地狱的门。公安一追查枪支的来源,那什么都来不及了。于是乎,他选择了跑。即使跑到天涯海角,也不会自投罗网!等到风声过后再想办法重操旧业。好在之前积蓄颇多,李永福带上手枪,取下2万元,将剩下8万多元钱全部交给了妻子。

  一路上,李永福也没有什么目的地的乱走,但他无论怎样都不走大路,均在山间小路上走。好在他常常跑车,对这一带非常的熟悉,加之他心思缜密,所以公安人员明明知道是他杀的人却一直没有抓到他。
  在大山上躲藏了两个多月,山上的野果子帮上大忙,实在是想吃好东西了,便趁黑到小村落里买些方便食品。衣服破了,便在农家偷些更换,加之天气很好,所以两个月来,李永福没有什么变化,就象旅游一样,在大山中边走边休息,唯一让他难受的就是网络和女人。有时候他想老婆得厉害,很想趁天黑回家,但都被他控制住了。
  其实在那个时候,公安人员正在黑暗处天天盯着他家,足足盯了半年之久。
  想老婆他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但网络呢,他却没有办法解决。因为通过网络他可以了解很多事情,包括他自己的事情。而现在,他一无所知,怎么制定自己下一步计划?
  他想到了收音机,好不容易他在小店里买到了一个收音机,却听不到一点关于他杀人案子的消息。他失望了,看来必须上网络才能了解案件的进展。他决定,冒险进一次网吧,地点选择在游人特别多的西双版纳。

  我们都知道,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电脑都不普及,网吧自然很少,更何况在云南西双版纳这个不发达的地方呢,更少。李永福压低旅游帽挡住自己的面部,四处寻找。好不容易在一个偏僻的巷子里找到一家不大的网吧,付了10元钱便找了一台机子坐下。
  通过网上资料的分析,李永福知道公安现在对这起案子追得非常的紧,大有不破案不抓到人不罢休的样子。李永福心里也有了底了,看来自己必须消失,只要自己一露面必然会落入法网。思毕,他便在网上仔细研究起地图来,准备跑到缅甸老板那躲藏些年后再回来。出事前,李永福经常到边境上贩卖枪支,对边境线非常熟悉,缅甸的枪支老板也非常喜欢他、信任他。看来,天无绝人之路。

  出了网吧,李永福便买了小手电筒,几套衣服,地图,指南针,干粮,装在一个旅行背包上,出了城,重新回到了大山之中。(未完待续)
  日期:2012-08-10 20:56:45
  接上
  6.李永福沿着214国道边上的山路上走,一路上尽量躲避路人,偶尔碰到农民,也都以为他是驴友,是旅游的,便也没怎么注意。
  走了几日,在姑娘寨补充了生活物资。李永福便不再沿214国道走了,他知道,再走便是勐海了。尽管他非常想到勐海见见妻儿,但他还是忍住了。他掉头南下,继续沿着大山行走,经过石头寨,到了南洞河。再沿边界线向打洛镇进发。

  他之前的每次交易都在打洛镇5公里外的一处边境线进行的。这里人烟稀少,没有武警守卫,边民出入非常方便,根本就没有检查。所以每次缅甸金老板的手下都是从这里把枪支运进中国,然后交与李永福。所以,李永福决定从这里出境。其实,他知道,如果一直沿214国道到打洛镇要近很多,但风险非常大,所以他选择从南洞边境到打洛这条山路。

  在边境上走,李永福也分不清哪是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山寨,哪是缅甸的土地、缅甸的山寨,反正哪儿人少他就走哪儿。一路上,虽说非常苦,几套衣服都被挂烂了,但非常安全。其实,李永福一路上完全可以随时出国,但没有那么做,因为他不熟悉缅甸的情况,只有到了打洛他才能找到金老板的手下。
  顺着南览河而下,没几天,李永福很快便到了打洛镇南边的国境线上,他来山腰上他经常歇脚的那个山寨,这里的寨民不多,才十几户人家,都是混居的,既有云南山民,也有缅甸山民。由于李永福经常来这里,山民基本上都认识他。他在一户缅甸山民家里烧掉了多余的物品,好好地洗了个澡,好好地清理了一下头发胡子,换上干净的衣服,跟往常一样,他给了缅甸山民200元人民币,让他去通知金老板。

  以前每次交易枪支都这样子,由缅甸山民通知金老板,然后金老板派手下来山寨谈,谈好生意后约定时间交易就是了。不过,这次李永福不是来交易的,而是来避难的,他还不知道金老板会不会收留他。
  傍晚时分,缅甸山民带着一个年轻人回来了,正是金老板的手下马建成,两人之前交易过几次,都是老相识。马建成开门见山地问道:“李老板这次怎么这么急着要货?听说,你都犯事了,还敢要货呀?厉害,厉害。”
  “哪里哟,看来马兄信息果然灵通哟。既然金老板都知道本人犯事了,还愿意派马兄前来相谈,谢谢金老板对本人信任了。不过,这次兄弟我是有难了,要求金老板了,不知道金老板肯不肯收留我?”李永福说道。
  “李老板这么说就是见外了,临来之前,金老板特意交待本人,不管李老板有什么要求,只要能办到的一律答应,要枪给枪,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如果李老板肯来缅甸发展,那更是求之不得!”马建成说道:“李老板如果想去缅甸投奔金老板,金老板自然是非常高兴。要不,我们现在就出发?”
  “哈哈哈哈,知我者,金老板也。”李永福大笑道。(未完待续)
  日期:2012-08-11 07:35:28

  接上
  7.缅甸北部山区的金老板,名声很大,他控制着缅甸北部运往中国云南80%以上的枪支和60%以上的毒品。他父亲是国民党旧部团长,带领一支溃败的部队流落到缅甸北部山区,后有部分军官取道缅甸回台湾,而他父亲则在此安家经营。金老板有自己的私人部队,私人种植园,在缅北享有很大权力,就连缅甸政府军都让他三分,更别说其他黑恶势力敢动他一下。

  要说金老板这么大势力为什么会对李永福如此厚待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这么几点,一是他也是中国人的后代,对中国人自然是有好感,二来嘛他与李永福交易过几次,他认为这个年轻人不但聪明能干,而能还很讲信用,第三呢,金老板很想培养一个人开展中国的市场,还不都是为了利益。其实,李永福出事的当天,金老板就知道了,他对手下说,对于李永福有求心应。而他的几个得力手下,除了马建成外大多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如果李永福被抓一定会供出他们,将断了向中国运货的一个通道。但金老板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于是李永福便在缅甸北部隐藏了起来,跟着金老板打理生意。一呆就是几年。
  话说自从李永福出逃以后,陈香枝度日如年,每天在惶恐不安中度过。每隔三五便会有警察找上门来打听消息,还时不时有陌生电话打进来,一句话也不说,她总以为是阿福,叫阿福又没人答应,之后便挂掉。她再也没有出摊去烧烤了,每天在家里大门不出,母子两人相依为命。
  惶恐与担心中,一晃就是几年,也没有一点阿福的消息,不知道他是死是活。警察也渐渐的上门少了,陌生电话也少了。她渐渐地恢复了平静的生活,但对于阿福的思念却是与日俱增。
  2000年的一天早上,陈香枝送儿子李浩去上学,一路上,她总感觉到后面有人在跟踪她们。当她一回头,却又没有见到可疑的人。但第六感觉神经告诉她,今天肯定有什么事发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