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一个普通留学生眼中的美国生活
作者:
girl_zy
日期:2012-3-24 4:19:00
以前听过,看过很多人谈过中国人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但都不是很细致,来美国半年了,我也希望能够客观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细致的描绘出来,为即将留学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信息,希望大家捧场!
第一节美国的公共交通
所谓吃,穿,住,行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四件事情,我的住处是来美国之前就找好的,吃是和房东一起的,穿暂时还不涉及,那么唯一重要的就是“行”了。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有公交,有‘DASH’——类似公交,但比公交的班次要频繁一些,罕见出租车,据说如果要叫出租车,需要直接打电话。第一天坐公交车,首先感觉到的是司机的温暖,上车他就’say hello’, 满脸的笑容,让人觉得很亲切,后来觉得是我第一天运气超好,遇到个超和蔼的大叔,但总体来说,司机的态度都非常友善。公交车上投币和国内的程序差不多,你可以投硬币,也可以投纸币,唯一不同的是,纸币不能塞进去,而是要捋直,大头面朝下,由机器吸进去,没有人检票,不同路段同一价格。但成年人,小孩,残疾人,老人是和国内一样,有不同的票价的。在我的经历中,没有感受到像国内坐公交的那种挤,我想了想原因,可能是由于这边的二手车市场比较发达,大家更多的喜欢以私家车代步,这也造就了公共交通的不发达和不拥挤。公交车的停站也有所不同,初来乍到的我很是记了好一阵子的路牌和标志性建筑物,因为你需要在快到站的时候提前拉绳子,告诉司机你要下车,如果没人拉绳子,也没人在站台等车,这一站一般不会停。这里的站牌上也没有详细的站点,这时候,你对地图的敏感性和智能手机Google的功能显得空前的重要。
先发一段,看看效果。。。。
日期:2012-03-24 08:37:39
第二节残障人士的天堂
作为一个普通的留美学生,我并不知道残障人士在美国能享有的福利有多好,也不知道国家给他们提供了多少便利。这些都是之前的一些道听途说,但我能感受到的只有一点,就是‘尊重’。举几个小例子吧,有一次坐公交车,正好遇见一位坐着轮椅的大叔准备上车,我寻思着怎么帮助他把椅子搬上去,司机大叔二话不说,只听‘哧哧’两声,车身降低,然后打开车门楼梯处的折叠板,桥搭好后,把轮椅推上车,然后把三个一排的座位折叠起来,车板上装有固定轮椅的卡口,直到把轮椅完全固定好,司机才回到驾驶座位上,整个事件历时十多分钟,但车上没有一个人抱怨和催促,大家都好像习以为常。另一个小例子,在我目前经历的停车点来看,无论是吃饭的地方,工作的地方,最便利的停车位都是留给残障人士的,而且不能被占,否则罚款很高。同样,卫生间也是,公共场所,一般会设一个残障人士的专用卫生间,占地比普通卫生间大,因此,有的地方尽管只有两个卫生间,其中一个还是设为残障人士卫生间,不过卫生间正常人也可以用,不会被罚款。我学习去的研究所,办公室是那种敞开的格子间,大家都在一起,环境很安静。但有一个房间总是传来口齿不清的声音,很大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其中的一个工作人员,坐着轮椅,说话也有障碍。但这些并没有阻碍他和别人的交流,常常听到有人路过他的房间和他打招呼,有时还会和他闲聊上几句,我相信这并不是别人给予他的同情,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日期:2012-03-25 06:33:11
第三节无法承受的甜
以前在想,为什么胖子都出在西方国家呢?来了之后才发现,这原来是有原因的。这边的蛋糕,要么是甜得你吃了一口就觉得味觉全失,要么就是奶香味浓得你你无法抵抗住它的诱惑。本人对甜味的食物并不感冒,但过来之后依然疯狂的迷上了巧克力,花生酱,和cheesecake,以致于体重直线上升,但依然无法承受的是果酱蛋糕之类的东东,吃上一次就要悔上半个月,无法估计自己一口下去吞下了多少sugar。 幸好我所在的洛城是美国名列前茅的中国人聚居区,中国城的东西应有尽有,酱油,醋,老干妈,卤料等等都有得卖,但前提是勤快的孩子有肉吃,所以在经历了快餐,仿快餐,和小费,tax的折磨后,我最终选择自己下厨。美国的超市很多,美式的,中式的,韩式的,墨西哥的,你可以买到各种蔬菜肉类,以及水果。当然这边也把蔬菜分为了三六九等,organic的东东要贵一点,但长相普遍比较耐看,有食欲,据说营养也更丰富。想不到‘外貌协会’观念也已经扩展到了饮食界。但美国的超市中罕见动物内脏和四肢,当然猪蹄例外,究其原因,据说是和宗教信仰有关,我在此就不妄加分析。罐头食品也是美国超市的常客,各种东西都可以做成罐头,水果,蔬菜,肉,各种各样的豆子,而且味道还不赖,关键是第一次买罐头时,不知道还有开罐头的专用工具,以我在国内的经验,弄了半个小时,愣是没弄开,无奈之下还是去超市买了配套工具,就为了吃到我买的番茄罐头。也参加过比较正式点的party,就是会吃点前菜的那种,总体来说前菜,正餐,甜点吃完,还是会觉得饿,当然这种场合大概除了我惦记着吃的,大多数人是为了结交朋友而来的。
日期:2012-03-26 13:18:05
第四节鲜花与垃圾
来到美国,出租的房子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apartment,简单概括就是密集型住宅,类似于国内迷你型的小区,另一种是house,一般带有花园,类似于国内迷你型独栋别墅。我租住的是house,也是和别人合租,共同享有一个花园。洛城的一年四季温差并不大,因为靠近沙漠和大海,所以气候比较复杂,但是却造就了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的超适合动植物生长的温室。各家的院子里种的东西五花八门,总体来说,美国白人会比较喜欢种些花花草草,一片姹紫嫣红或者一片翠绿,在美的亚洲人会比较喜欢种些实用的蔬菜,水果,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受到了QQ农场的影响,后来发现种菜的都是些老爷爷,故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在美的墨西哥和黑人的花园貌似也带点摇滚庞克风,比较随意和凌乱。美国的花园和草坪是需要定期打理的,而且这也是制度规定,这直接导致一个园丁和三个垃圾桶的应运而生。在美国,园丁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职业,像国内的保姆一样,是服务到户的。在每家的院子里会放上三个大垃圾桶,一个用来装生活垃圾,一个用来装可回收垃圾,一个用来装园丁整理花园、草坪的垃圾。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内,每家将垃圾桶推到马路两旁,会有不同的垃圾车将分类的垃圾收走。垃圾车收垃圾全是利用机械臂,罕见驾驶员下车,据说是因为美国的人工费比较贵,所以机械化作业相当普遍。
日期:2012-03-27 03:34:06
第五节疯狂的节日
在美国,下半年的节日偏多,尤其是在11月,12月份,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新年,接踵而来,而且据说前三大节日目前已经成功渗入到各国的商业文化中。首先是万圣节,这其实是一个老少同乐的节日,对青年人来说,万圣节是一个狂欢和人性释放的节日。各种恐怖片里的装扮,骷髅头,幽灵,吸血鬼,还有各种怪物,做得惟妙惟肖,不得不佩服美国商家的娱乐精神。南瓜当然也是畅销物之一,南瓜灯,南瓜的各种饰品等等。各家的装扮也是奇形怪状,创意无限,当然,我的所见也有限,挑几个经典的说说。有些是在窗户上做文章,比如画上一只沾满血的手,然后旁边写上一个‘HELP’,或者在门上挂上一个骷髅头,然后拉上很多的蜘蛛丝,夜幕降临,在点上幽绿幽绿的灯,喷点白雾,放点猛鬼类音乐。。。。还有的投入比较大,会买很多的道具,例如从小到大号的南瓜灯,摆满院子里,还有类似棺材的一个箱子,隔两分钟箱子自动打开,然后出来一个骷髅头,想象一下在晚上,那个恐怖。。。。还有的家里会全家动员,搭建一个地道,有点类似国内的鬼屋,不过是自己DIY的,然后举办一个party,邀请客人去地道探险。当然还有一个畅销品就是糖果,‘trick or treat’在万圣节真实上演,正好房东家有个5岁小孩,爱凑热闹的我也跟着去走了一遭。一路上遇到很多要糖的小孩,提着小桶,穿着或者带着各种装饰,去一家一家的敲门。几乎每家都会准备一些糖果,多少随意,大家也是图个人气。玩的比较high的主人会邀请你一起和他们冒险,吓得你哇哇叫,他们会很开心,说明他那些唬人的装备没有白买。年轻人在万圣节喜欢参加party,当然大家拼的是ideas,换句话说就是装扮越雷人越好。靠近洛城的好莱坞环球影城,类似于高级一点的欢乐谷,也没有放弃这个娱乐的机会,据说将园内所有的娱乐全部改成鬼屋版,上个卫生间还有电锯杀人狂拿着电锯来追杀你,是真的开着的电锯哦,这个心理压力大的咧,所以我没敢去。
上个我拍的南瓜灯的图,有点模糊哦。。。
万圣节的南瓜灯
日期:2012-03-27 04:33:15
万圣节说完了说说感恩节,刚开始的时候,根据我个人狭隘的思想,我寻思着感恩节是否需要给导师送点礼物,表达自己的感谢,后来听说可以送,但不必要,因此我又狭隘了一把,选择不送,因为选礼物实在很头痛。但导师在感恩节前热情的邀请了我们去他的家里BBQ,让整个感恩节过得其乐融融。其实感恩节除了BBQ之外,火鸡也是不可缺少的主食。感恩节的当天,受朋友邀请,去家里共进午餐。烤火鸡是主食,因为超市里卖的火鸡baby,大概都能抵上两个成年鸡,因此烤一个火鸡已经足够分量招待一群人。当然因为都是中国人,我们把烤鸡的配料进行了改良,因为美国人的口味,我到现在还是持保留意见。整只鸡烤出来之后,再用刀切片,美国人一般比较喜欢蘸各种酱,省事,但对于我们勤劳的中国人民来说,会配些可口凉菜,因为光吃肉,实在有些单一。。。提到感恩节,不得不提的是疯狂购物,因为从感恩节晚上开始到第二天,各个商家会狠心打折,称之为:‘black Friday’,我感觉类似于跳楼价或清仓处理。正巧感恩节晚上,几个朋友有购物计划,我也去凑了个热闹,我去的地方叫outlet,也就是国内的奥特莱斯。我也曾一度把自己定位为购物狂类型,感恩节去了之后才发现,对自己定位完全错误,真正的购物狂是可以从晚上10点排队排到早上6点的那些同志们,我离他们的距离还差很远。。。。我去的地方有各种牌子,PRADA, GUCCI, CK,UGG等等,不同牌子的开门促销的时间不一致,但无一例外这些牌子外面都排着长长的队。我是个没有耐心的购物者,净找些没人排的店逛,我的一个朋友认准了GUCCI,从10点多到那,就开始排队,一直排了5个小时,还没有进到店里面,问了下店员,大概还要多久才能排到,店员答曰,大概还得5个小时,我的朋友顿时崩溃。我有点无耻地庆幸,我的5个小时都用来淘货了,没有浪费在原地踏步上。但总体来说,大家对购物的热情也是超越国界,超越性别,种族等等一切的。
日期:2012-03-27 22:32:46
圣诞节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大节日,但也正因为这点,我觉得相当词穷,脑子里无外乎出现的就是圣诞树,圣诞老人和到处奏响的‘叮叮当’。总体来说,在美国,圣诞节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家人团聚,假日来临,礼物成山,卡片乱飞。圣诞之后,就是新年,也就是国内的元旦,有幸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洛城的玫瑰花车游行,那个人山人海啊,据说相当多人头一天晚上要去游行的那条街道两边占位置,以便找准最好的角度看游行花车和表演。当然这种游行也有看台座位,可以买票观看,但弱弱的我认为买票在看台上看会把自己绑住,还不如在街上走着看。当天到了现场我才发现,我又狭隘了,那人多得咧,找个前面的位置都难,更不说走动了,简直是痴心妄想。游行的节目还算精彩,所以尽管感觉自己脖子都拉长了,还是咽咽口水忍下去了。多说无益,直接给大家伙上图吧。。。。
日期:2012-03-28 06:29:26
第六节遭遇美国警察
在我所住的洛城中,警察随处可见,交规中也规定,当极富穿透力的‘乌拉乌拉’警笛声响起时,路上的行驶车辆要靠右停车,为警车让道。曾几何时,我也超迷美剧,尤其是警匪,刑侦方面的,里面的警察叔叔们,那叫一个酷和帅啊。过来之后,努力搜寻脑海中遇到的警察叔叔们,发现看到的真的只有叔叔,想找个哥哥样的瞧瞧都很难。究其原因,我能想出来的有两个,一是欧美人看起来本身要早熟一点,二是美国警察的压力真的很大,不练点有吨位的肌肉还真是不行。和大家分享一个和警察叔叔近距离接触的经历,刚来洛城,我租住在墨西哥人聚集区,但房东一家是中国人,已经过来住了一年多了,周末的一天吧,我们突然听见外面院子里有很大的声响,还有个人不停的叫,大家都没敢贸然出门,透过窗子看见是一个人在边叫边砸着院子里的栅栏,貌似精神有点不正常,情绪相当激动。房东家有老人还有小孩,都被吓得不轻,我也没见过这种事儿啊,一时慌了神,幸好房东比较冷静,拨打了‘911’。不大一会儿,屋顶上飞来了一架‘嗡嗡’的直升机,然后开始用大喇叭喊话,那场景和电视里无异啊,我心里除了恐惧突然多了点小兴奋。继而‘乌拉乌拉’的3,4辆警车也到了,那阵势让我一度怀疑这是不是要端掉一个毒品窝点。警察叔叔荷枪实弹的下车,嘴里不停的说着话,大致意思可以用‘别动,举起手来’这一全球通用的警察用语来概括。院子里的那个人也被吓呆了,事实证明,他真的是精神不太正常,除了砸坏栅栏,并没有什么罪恶的想法,警察叔叔还是把他带走了,估计要录个口供抑或遣送回家。在和房东沟通了之后,警察叔叔又开着‘乌拉乌拉’呼啸而去了,直升机还在‘嗡嗡’盘旋,估计案件结束的太快,还有点意犹未尽呢。当时觉得这也忒夸张了一点,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但是很庆幸到目前为止我也就近距离感受了这一次。。。。。
一次活动中拍到的警察叔叔
日期:2012-03-27 22:32:46
圣诞节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大节日,但也正因为这点,我觉得相当词穷,脑子里无外乎出现的就是圣诞树,圣诞老人和到处奏响的‘叮叮当’。总体来说,在美国,圣诞节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家人团聚,假日来临,礼物成山,卡片乱飞。圣诞之后,就是新年,也就是国内的元旦,有幸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洛城的玫瑰花车游行,那个人山人海啊,据说相当多人头一天晚上要去游行的那条街道两边占位置,以便找准最好的角度看游行花车和表演。当然这种游行也有看台座位,可以买票观看,但弱弱的我认为买票在看台上看会把自己绑住,还不如在街上走着看。当天到了现场我才发现,我又狭隘了,那人多得咧,找个前面的位置都难,更不说走动了,简直是痴心妄想。游行的节目还算精彩,所以尽管感觉自己脖子都拉长了,还是咽咽口水忍下去了。多说无益,直接给大家伙上图吧。。。。
日期:2012-03-28 06:29:26
第六节遭遇美国警察
在我所住的洛城中,警察随处可见,交规中也规定,当极富穿透力的‘乌拉乌拉’警笛声响起时,路上的行驶车辆要靠右停车,为警车让道。曾几何时,我也超迷美剧,尤其是警匪,刑侦方面的,里面的警察叔叔们,那叫一个酷和帅啊。过来之后,努力搜寻脑海中遇到的警察叔叔们,发现看到的真的只有叔叔,想找个哥哥样的瞧瞧都很难。究其原因,我能想出来的有两个,一是欧美人看起来本身要早熟一点,二是美国警察的压力真的很大,不练点有吨位的肌肉还真是不行。和大家分享一个和警察叔叔近距离接触的经历,刚来洛城,我租住在墨西哥人聚集区,但房东一家是中国人,已经过来住了一年多了,周末的一天吧,我们突然听见外面院子里有很大的声响,还有个人不停的叫,大家都没敢贸然出门,透过窗子看见是一个人在边叫边砸着院子里的栅栏,貌似精神有点不正常,情绪相当激动。房东家有老人还有小孩,都被吓得不轻,我也没见过这种事儿啊,一时慌了神,幸好房东比较冷静,拨打了‘911’。不大一会儿,屋顶上飞来了一架‘嗡嗡’的直升机,然后开始用大喇叭喊话,那场景和电视里无异啊,我心里除了恐惧突然多了点小兴奋。继而‘乌拉乌拉’的3,4辆警车也到了,那阵势让我一度怀疑这是不是要端掉一个毒品窝点。警察叔叔荷枪实弹的下车,嘴里不停的说着话,大致意思可以用‘别动,举起手来’这一全球通用的警察用语来概括。院子里的那个人也被吓呆了,事实证明,他真的是精神不太正常,除了砸坏栅栏,并没有什么罪恶的想法,警察叔叔还是把他带走了,估计要录个口供抑或遣送回家。在和房东沟通了之后,警察叔叔又开着‘乌拉乌拉’呼啸而去了,直升机还在‘嗡嗡’盘旋,估计案件结束的太快,还有点意犹未尽呢。当时觉得这也忒夸张了一点,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但是很庆幸到目前为止我也就近距离感受了这一次。。。。。
一次活动中拍到的警察叔叔
日期:2012-03-28 12:03:55
第七节个人生活趣事
插播一段个人的生活趣事,供大家乐乐。虽然已经在异国他乡独立生活了半年多,但我清楚地对自己的情商定位为‘大龄的婴儿’。也正因为这点,我才有生活趣事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有一次在韩国超市买油,商品上都是韩文,但是会有个小小的英文标签,我逛了半天终于定位了一排货架,看着那些瓶瓶桶桶,我估摸着应该是油,上面画着金灿灿的麦穗儿,我同行的朋友说,这是小麦油,我看也没看就拿了一桶放到购物车里,回家做饭,依然没看桶上的英文标识,倒完油就开始炒菜,关键是炒完我也没有发现不妥,就是觉得闻着味儿不对,很酸,依稀让我回忆起SARS过后醋酸消毒的味道。后来尝了一口发现味道真的相差很远,第一反应是难道这油过期了?第二反应是难道这是地沟油?最后终于想起应该把桶上的标识仔细看一看,最后发现桶上标签写的是‘Brown rice vinegar’,也就是棕米醋,所以颜色有点偏黄,长得很像油,当时那个汗颜啊,想把自己炒了的心都有,暗暗对自己说:‘没文化,真可怕’,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好笑。还有件事儿更搞笑,第一次去学校周围的星巴克买咖啡,点餐的服务员是个金发碧眼的帅哥,我点了一杯摩卡,帅哥收完钱后问我:‘what’s your name?’我回答了他之后心里犯嘀咕:难道帅哥想搭讪?后来发现他把我的名字写在杯子上,原来这家星巴克每天客人相当多,为了避免混淆,他们会把客人的名字写在纸杯子上,饮料准备好之后再叫你的名字去拿。明白之后我又暗自鄙视了自己一把,但脑子里还是莫名其妙地冒出两个字:‘坑爹’啊。。。。
日期:2012-03-29 06:44:20
第八节有争议的课堂
其实看过一些名校的公开课视频的应该知道,美国的课堂是比较随意的,但随意也并不意味着你会很轻松修完一门课程,有的课程也是老师讲述,学生听,有的课程会主要偏重于学生讨论。在我感受过的课堂,大致有几个特点,学生比较活跃,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随时可以举手提问,有异议的地方也可以说‘I don’t think so’, 对学生的提问,老师也会选择先回答再接着讲,有时候也会为了一个问题大家开始各抒己见,讨论个没完。另外一点就是学生和老师都比较随意,这边的课程有时候会安排到中午12点或者1点,课堂上学生开始吃东西,喝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时候我还会看见有的学生坐累了,脱了鞋把腿蜷在椅子上,不过中国的学生这样做的我还没有遇到。老师也不一定要站着讲课,我遇到很多老师都是打开电脑,坐着讲课,有时候觉得不像在上课,更像是开个讨论会。讨论是几乎每个学生都需要发言的,这也会计入这门课最后的成绩,因此大家也会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会尽量多说,而且是有想法就说,我有时候还会觉得是不是发一次言就够了,把机会留给别人,但欧美的学生可能不会考虑这么多,他们喜欢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管这会不会计入成绩。不过可能我经历的是研究生的课程,学生人数本来也较少,所以更方便采用讨论这种方式。上课的内容老师一般会放到网上,因为是选课制,所以选了课的同学可以加入到一个小组,我估摸着有点像我们的QQ群,所有信息和课程资料会在上面发布,上课期间大部分人会带电脑,书,打印的资料等等,我经历了才发现其实他们真的很用功,每门课程都有或多或少的作业,作业的形式还多样,有可能是答题,有可能是写纸质报告,也有可能是去做口头报告。快考试的时候去图书馆通宵,这还真不是吹的,图书馆经常还会人满为患,找不着自习的座位。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