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辈子都不知道的异事奇闻

作者: 脚下唐宋传奇

  日期:2011-12-26 20:14:00
  天啊!
  ——你信吗,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小媳妇,居然是津门大盗,是三岔河口十八个惊天大案的主犯,府台大人用尽各种酷刑,她就是紧闭双眼,一语不发。据说连炮烙的刑罚她都挺过去了,在监狱就是不睁眼,开口就骂。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的丈夫就是津门最著名的刽子手红鼻子李二儿,砍人无数。
  今天红鼻子李二儿,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砍掉新婚娘子的头颅,您说他如何下手?!
  在人声鼎沸的法场,李二儿怯怯的撇一下监斩官,悄悄对紧闭双眼的妻子说,你要是冤枉的——一会儿你一定要睁开眼啊,看着我。丈夫说完,含泪举刀砍去——头颅好像弥漫在梅花中的草帽,落在地上,丈夫撇去刀,立马将妻子的头捧在手里,泪流满面的说,亲亲啊,你睁开眼吧,——那怀里的头颅缓缓睁开双眸,好似拨云见日,射出夺目的光彩,但马上就闭上了,再也没有睁开……

  转天《 津门晨报》头版头条,巨幅大字:府台大人及监斩官等人头颅悬于刑场,刽子手红鼻子李二儿畏罪自砍头颅。
  ——这是楼上孟爷爷讲的,他说这是真的。
  我在政协资料馆找了整年的1901年 的《津门晨报》,发现孟爷爷说的一点没错儿。
  日期:2011-12-26 22:40:14
  楼上孟爷爷给我讲了几件他们家族的事儿。
  那时,他们家有临街商铺七八十个,巨有钱了。
  他们家的深宅大院在三岔河口附近。

  一个夏天,适逢大雨如注,无意发现自家临河口的一片草地上看不见雨,他很是奇怪。又是下了几场暴雨,那片草地就是雨水淋不着。
  他有个本族的叔叔,人送外号“孟大胆”。
  胆子有多大呢,六岁就和大人打赌,一个人在坟地睡一宿,回来儿和没事人似的。七岁时看出红差的(杀人),犯人的脑袋滚到他的脚下,呲牙咧嘴的,他还笑,拍着小手叫好。
  他就仗着胆子把孟大胆叫到那片草地上看看究竟。
  俩人看了半天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便决定晚上再看看。

  月黑风高,孟大胆领着他,嘻嘻哈哈来到那片草地……夜里终于发现,那片草地绿莹莹的,散射着骇人的油光,他越看心里越发毛,不由小手攥紧叔叔的手。孟大胆大大咧咧的说,没事儿。突然,他感觉有无数冰凉的小手从那片草地伸出来,拽着他和叔叔,就往地下走。叔叔两脚乱踢着,满口骂着,小手就都钻回草地里。
  孟大胆唱着小调,蹲下身,双手刨地,不一会儿,从草地里刨出一个西瓜大的箱子,他打开一条缝,只看了一眼,突然脸上变得狰狞起来,立马合上箱子,站起身子,拉起他就小跑起来。赶火车似的,回到自家大院,他发现叔叔的裤子湿了一大片。从此,这个叫孟大胆的叔叔再也没有出过院子,老是尿炕。
  在叔叔临终前,他悄悄问叔叔那天到底看见了什么,叔叔立时全身颤栗,一脸恐惧的说,……
  日期:2011-12-26 23:42:19
  孟小楼是孟爷爷的叔伯哥哥,风流倜傥,从小就生活在巨富之家。喜欢文玩。

  自家院里有一口古缸,甚是奇特。从来就秘不示人。此缸里外晶莹剔透,没有图案 若注水到缸的半腰,缸里会若隐若现五条金鱼。
  算卦的瞎子王半仙说,此鱼万万不可擅动也。
  孟小楼饱读四书五经 ,认为是迷信。
  一日,闲来无事,他把手伸进缸里,就在似摸非摸之际,缸里的五条金鱼,齐刷刷跃出水面,落到院里,瞬间无痕。孟小楼拍手,认为是吉兆。
  转过来的五天——他家在三岔河口最大的粮仓和盐坨被人哄抢一空,他家在估衣街最大的绸缎庄被大火烧得干干净净,他的貌美如花的夫人在三岔河口突然落水身亡,他家的掌上明珠,大小姐人暴病身亡,他本人突然半身不遂,眼歪手颤。
  就在孟小楼被拥人扶到罗汉床时,正在河边算卦的瞎子王半仙突然眼前一亮,三岔河口变得非常清晰,仿佛看见那五条金鱼在河口游弋。

  日期:2011-12-27 08:39:20
  孟秀兰,孟爷爷的二女儿。
  发黄的照片,遮不住她的光彩照人。如果可能,我愿意时光倒流,只是为了触摸她的青春气息。
  孟爷爷每每提到那个夜半,总是老泪纵横。
  其实,孟爷爷都和我说了无数遍,那个让他刻骨铭心的夜半的事儿了,每次我听完,眼里都是泪花。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啊——老婆突然把他撼醒,哽咽着说,梦见老二了……一直往前头跑……满身是血……把嗓子都喊哑了,老二才回头,无限悲伤地说,妈妈,我回不去了,告诉大明,让他别等我了。妈妈,我爱你们! …… 妈妈,这是我爸给我的派克笔,您们留作纪念吧,老二说完,跪下给她磕了一头,等她赶到跟前,像风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老婆讲述完,趴在他怀里哭成泪人。当时,孟爷爷全当是一个梦。还安慰老婆,说梦都是反梦。
  过了些日子,抗美援朝恰好结束。孟秀兰部队的领导和当地武装部的领导,来到孟爷爷家。不等端茶倒水,孟爷爷的老婆就哭了,问,是不是我闺女牺牲在朝鲜战场了。
  来的人都齐刷刷楞住了。
  孟爷爷的老婆把手一伸,我闺女的笔呢?来的人更是目瞪口呆。部队领导颤颤巍巍把派克笔送的她的手里,一脸的惊奇。
  二人顿足捶胸,非常非常后悔阻拦老二和大明结婚,——要不她就不会去参军,就不会去战场……

  79年孟爷爷临终时,将那支精美的派克笔送给了我。
  端详那支笔,一如其人:钟灵秀美 ,典雅端庄。
  日期:2011-12-27 21:09:46
  大明,生的威武英猛,按今天的话说,帅哥一个。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口无遮拦,说话好似淌淌流水,一天说话少于一万句——他得死去。按今天的话说,话痨一个。

  当初,要不是大明的这张臭嘴,早和自己心仪的美女孟秀兰结婚了。
  同宿舍的“回声” 是大明同学,惜话如金,不管你问他什么,他都像回声一样,所以“回声”便叫响了。两人一同上班,一同下班,倒也相安无事。
  那年春天,赶上大鸣大放。领导让他们每个人上台畅所欲言,言者无罪,有文书做详细记录。轮到大明发言,大家都倒吸一口凉气,天啊,谁知道他能讲多长啊。
  大明恰巧内急,便让回声先上台说,他去茅房。
  厂子老大的,茅房在厂区的最偏僻的地方,大明解决完内急,用了半个多小时。回来时领导宣布会议结束。大明非常遗憾。

  满肚子的话要讲,最起码也要讲它俩小时啊。没法,大明回到宿舍,喝了一大茶缸子水,对着墙滔滔不绝讲了一夜。回声拿枕头砍他,他依然沉浸在自我陶醉中,
  正因为大明这次内急没有讲话,躲过了后来许多次运动,而回声就因为台上磕磕巴巴,讲了几句,每次运动来时,都是运动员,都要挨整,就算没有他的事儿,凑数也把他凑上……在文革中期,不堪忍受红卫兵和工宣队的折磨,自尽了。
  一次内急,居然决定了人的一生。
  啊,人生……
  日期:2011-12-27 23:06:55
  回声的家没有败落时,也是津门的大户。巍巍府宅,亭台楼阁,雕栏画栋。
  这年冬天,主人六十大寿办堂会,高朋满座,在自家的戏台前看大戏,请的都是名角儿。主人老来得子,捧着六岁的回声,边看戏,边和客人们聊天。突然台上乱了起来,——王秃头搬一把椅子,端坐戏台中央,二郎腿一翘。不用化妆,就是一尊活阎王。

  津门谁人不知大流氓王秃头啊。逞凶时执整壶的开水,浇自己的头,边浇边笑。烧红的煤球往腋下夹,冒着白烟,他还叫好!手下有百十号混混儿,聚众斗殴,无恶不作。
  立时,喧哗沸腾的戏台静下来。
  宾主面露焦虑,鬼难拿啊!这不是添堵吗!
  主人看见几个门佣满面是血,知道这个亡命徒闯进来的。忙命管家拿大洋送上去,被王秃头一脚从台上踢下来。
  主人亲自上台,毕恭毕敬的给王秃头鞠躬,被王秃头骂下台去

  宾客中有不少官面的商界的,都自持有范儿……上台讲情,不是被打下去,就是被骂下去。
  急的主人赛热锅上的蚂蚁,围着戏台走来走去。
  这时,回声一蹦一跳,凑到王秃头跟前,台下先是一片惊叫,后又静得连根针掉下来都听得见。
  ——回声背着小手,撅着小嘴,童声童气地在他耳边说了一句话。
  王秃头立马搬起椅子,走下戏台,直奔大门而去……戏台上又开始唱戏。
  大伙儿问回声说的啥,回声低着头,不说。
  问急了,回声脖子一梗:问王秃头去,众人便不在追问。
  只是,从此,回声直到长大,一直惜话如金,不管你问他什么,他都像回声一样
  日期:2011-12-28 17:07:31
  丰腴甜美的小红,十六七岁,是回声家的丫鬟,专责洗衣。
  和往常一样,她们几个丫鬟有说有笑,抬着一大盆衣服,还有皂荚研磨的水,一出门到了三岔河口。
  河宽流缓,水深水清,非常适宜洗衣。
  北方洗衣服和南方不一样,虽然也在河边洗,一个手搓,一个用棒子槌。

  听人说皂荚水伤翡翠,小红小心翼翼将翡翠戒指放到岸边平缓的石头上,一边洗衣,一边想心事。
  那枚翡翠戒指是恋人的定情物,内侧浮雕着她的名字——红玉。恋人信誓旦旦说一年后,他发财了,将她赎回去,明媒正娶。想着想着,她的脸红了。
  另外几个姐妹看她不说话,红着脸,眼神也不对了,就掬水潦她,不知是水花溅起惹的祸,还是突然刮风惹的祸,那枚戒指突然滑落水中——怎么找也找不到了。急的她花容失色,急的两鬓陡添几缕白发。
  戒指没了,她像变了一个人,双眸黯淡无神,一天到晚老是念叨“没了,没了”,干活也不利索了。主人可怜她,让她去厨房干些打八叉的活计儿。
  这日,主人要招待贵客,特意嘱咐厨房买些活鱼做特色的“鲤鱼跳龙门”。小红没精打彩的收拾活鱼,口中念叨着“没了,没了”无意中,在一条活鱼的肚子发现了一个绿戒指,擦干血迹,仔细端详,内侧浮雕有俩字——红玉。小红立时脑子一片空白,只觉天旋地转。
  这时,管家来了,说,老爷有请,红玉擦干手,急忙来到客厅,双眸立时一亮,甜美的小脸泛起红晕:

  ——主人招待的贵客,居然是她苦等一年的恋人……
  日期:2011-12-28 19:32:17
  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鱼。孟小楼就爱吃鱼。
  一天三顿,顿顿离不开鱼。不喝水,就喝鱼汤。他还特讲究,只食三岔河口的鱼,别的地方的鱼,他一翘起鼻子就知道是不是本地的。俗话说的好,挑剔的人,爱遇倒霉事。
  孟小楼长这么大,从来就没有这样倒霉过——
  前天,他家在三岔河口最大的粮仓和盐坨被人哄抢一空,
  昨天,他家在估衣街最大的绸缎庄被大火烧得一干二净。
  今天,早上,他的貌美如花的夫人小乔,在三岔河口遛弯,突然落水身亡……可怜啊,连个尸首都没有找到。
  夕阳西下,孟小楼依然呆坐在出事儿的河畔,傻了一样。
  他咒骂佣人们都滚,他要安静一下,一会儿在回府。
  忽然,水波之中,若隐若现,一条红鲤朝他游来。那样的温柔,那样的恬静。

  红鲤游动的如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孟小楼揉了揉眼睛,沙哑着说,你要是小乔,你就点点头,那红鲤优雅的点点头。
  孟小楼哭了,你太狠了,让我一人过活儿,呜呜。
  红鲤很委屈:你没看见我一直在哭吗?
  孟小楼说,你在水里,我看不到你哭。呜呜。

  这都是命啊,来生再见吧,说完,红鲤忧郁的一摇尾巴,荡漾中无影无踪……
  孟小楼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几年里,再没有吃过鱼,更没有喝过鱼汤。
  日期:2011-12-28 20:58:20
  若是真有钟馗这个人,那孟大胆绝对是他的翻版。铁面虬鬓,环眼蓬发。
  他的双胞胎弟弟却白白嫩嫩的,逢人就笑——嘿嘿!嘿嘿!是个傻子。外号孟小傻。

  父母对小傻更多了几分疼爱。这让大胆非常不爽。
  孟大胆的胆子有多大呢,六岁就和大人打赌,一个人在坟地睡一宿,回来儿和没事人似的。七岁时看出红差的(杀人),犯人的脑袋滚到他的脚下,呲牙咧嘴的,他还笑,拍着小手叫好。
  八岁时,一日,父母不在家。大胆对小傻说,想不想看见龙王,想看就悄悄出后门……然后他也出后门,领着弟弟,走啊走,走啊走,来到一片荒郊野地……大胆早就谋划好了。前面是一片水洼,看着不深,其实深不可测。小傻嘴里嘟囔着,还没有看见龙王呢,大胆鼻子哼了一声,说,你跳进去,就看见了。小傻嘿嘿乐着,小跑着跃入水中,挣扎了半天,水面终于恢复平静。孟大胆双手胸前交叉,笑眯眯的,就这样一直看着。

  等了一会儿,然后心满意足的走了。不时回头看看,好像小傻是只青蛙,随时会蹦上来。他从前门回的家,到了院子里扯开脖子喊,小傻,小傻,声声入耳……没有人怀疑,——是他,害死了弟弟。
  您说,八岁就有了一条人命,他的胆子大不大!
  孟毛毛(即前文说的孟爷爷)吵着让他去看看那片神奇的草地,他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孟毛毛去了。
  ……从草地里刨出一个西瓜大的箱子,他打开一条缝,看见一个白白嫩嫩的,活生生的头,嘿嘿!嘿嘿!是小傻朝他笑呢,他的脸上变得狰狞起来,立马合上箱子,站起身子,拉起毛毛就小跑起来。赶火车似的,回到自家大院,自己的裤子湿了一大片。从此,老是尿炕。再也没有出过院子。
  日期:2011-12-30 00:01:47
  直到现在,我都认定——孟爷爷绝不是一般的人。

  那时,我家住伙单(就是三家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的那种)。孟大爷和照顾他的一位远房亲属,住三室一厅的单元。
  我们住一楼,孟大爷住二楼,也是顶层。每每到凌晨1点整,我们的头顶准时嗡的响一下。多少年了,雷打不动。不知道楼上干什么了。我的父母都是晚辈,和孟爷爷关系处的挺和谐,真不好意思去问。
  一年四季,孟爷爷家的窗户都挂着玫瑰紫的厚帘子。整屋子的红木雕花家具,古色古香。
  我的童年和少年,如果有快乐的时光,那就是和花肚皮(发小,邻居家的孩子)在孟爷爷家,听老人讲述许许多多光怪陆奇,诡秘珍罕的奇闻异事。还有他的匪夷所思的怪行。
  那年冬天,特别的冷,西北风像小刀割在脸上,好个疼啊。我捂着腮帮子和花肚皮,上楼去孟爷爷家玩。开门的是孟爷爷的那位亲属,菜色的脸,眼睛发宁,看人如同剜你一刀,非常不痛快。我们私下管他叫僵尸。

  僵尸用凌厉的目光剜了我们一下,就回到自己房间去了。每次都是这样。
  孟爷爷今天情绪颇好,摆能着一堆像章,和蔼地问我,怎么了,当时我的脸一定表情很夸张,告诉他虫子牙,很疼的,口腔医院说要拔牙,可是我怕打麻药,就没拔。
  是哪颗牙啊?孟爷爷爱抚着我的头。
  我张开口,指给他看,突然,他的表情非常狰狞,直勾勾看着我,吓得我手心发凉。
  “好了,吐一口!”他的表情又恢复自然……天啊,我的那颗虫子牙落到地上,没有血。我把食指伸进嘴里,验明正身,是那颗让我疼的死去活来的虫子牙——去了。

  花肚皮把一枚像章别在棉衣上,我也把一枚像章别在棉衣上,孟大爷让我们用手护着胸口的像章,老人的笑容消失了,表情非常狰狞,直勾勾看着我俩,随着他的表情开朗,我发现,我手里护着的像章没了,花肚皮的也没了。那两枚像章到了孟爷爷的手里——像这样的事儿在老人家发生了多少?一天一宿也讲不完。
  印象最深是那个夏天,楼下有卖西瓜的,那时卖西瓜的都是放一大堆儿,夜里找人看着,白天和傍晚卖。在当时西瓜可是奢饰品,人们买也是一角儿两角儿的买,没有买整个西瓜的。孟爷爷撩开窗帘,问,想不想吃瓜啊,我和花肚皮拨浪鼓似的连连点头。透过玻璃窗,看没人注意,老人的表情变得非常狰狞,直勾勾看着楼下,奇迹发生了,一个西瓜如同长了翅膀,自己飞了上来,穿过玻璃……老人的双手等着它飘到手里。我俩急忙趴到窗前,玻璃完好无损。孟爷爷把帘子挂好,顽皮的像个孩子:今天我请客……真甜呀,痛痛快快吃了一顿西瓜——好像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西瓜了。

  岁月无情,孟爷爷真的老了,不能下地了,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他的屋子老是弥漫一股怪味,而他又不喜欢开窗通风,我们去的不勤了。倒不是我们嫌弃他,而是我们的功课一天一天多起来。
  一天,老人的单元房突然挤满了人,僵尸忙来忙去,据说来的人都是老人的亲属,我俩都感觉不妙。便上楼……老人安详的平躺在床上,淡泊,宁静。
  老人看见我,把旁人都支走,悄悄告诉我,他的那个亲戚,对他一直不好。颤巍巍从枕头底下摸出一支精致的笔,要送给我,这时僵尸进门了,大爷忙把笔塞进枕头里,压低声音说,好孩子,你先回家吧,那笔就放在你的书包里……我急忙下楼,抚摸着带着老人体温的笔时,突然听见楼上哭声一片。我的心一下好像掉进冰窟里。大朵大朵的泪花落下来——我知道,孟爷爷和我们永别了。

  日期:2011-12-30 20:28:20
  童年的记忆像一杯咖啡,越是回味,越是甘甜无穷。
  至今我还记得,孟爷爷家的一间屋子永远锁着,僵尸常常呆呆的立在门口,一动不动。常常看见从门缝里飘逸淡淡的青烟,弥漫着果子露的味道。每每进了孟爷爷的单元,我俩都要提提鼻子,贪婪的大口大口吸着果子露的清香。花肚皮和我常常想去看看究竟。孟大爷就是笑而不应。后来,那间屋门缝飘逸的不在是青烟,而是乳白色,散发着微微呛人的胡椒味。有一阵时间,我们都要捂着鼻子,快步走进孟爷爷的卧室。再后来,从门缝飘逸不是呛人的乳白色烟雾,而是淡淡的粉红色烟雾,有一股令人亢奋的气味。那扇门对我们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更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呢。可是,看到僵尸宛如刀子的眼睛瞪着一切来访者,我们不得不打退堂鼓。

  一天,花肚皮悄悄问我,你们家是不是晚上嗡地响一下啊,我说,可不。是不是这间屋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呢。我说,非常可能。机会终于来了,房管站的师傅挨家挨户的给各家的木质窗户维修并刷漆,尽管僵尸一万个不同意,可还是不得不打开那扇巨大的迷宫门,我俩终于看见了,是一块巨大的,类似蛋形的石头。触摸非常温润,敲敲,发出磬的声响,非常悠长。

  就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一声巨大的响声,眼前光芒四射,人们从梦中惊醒……后来才知道,是楼上孟爷爷家发生了爆炸,窗户都震飞了,大家看见半拉蛋形的石头落在地上,这石头居然是空心的。从此,我们再也听不到嗡的响声了,不到一个星期,孟爷爷驾鹤西游。我总是感觉,那个神秘的石头,和孟爷爷的走,有着某种必然联系。只是,那时太小,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解疑的东西。

  日期:2011-12-31 20:22:27
  除四害的时候,大明为了一只受伤的麻雀,差点和回声闹翻。
  曾几何时,他们宿舍后面的一片偌大的树林,麻雀成群结队,叽叽喳喳,遮天蔽日。
  现在,在人们的天罗地网面前,变得越来越稀少了……傍晚,大明和回声到树林里遛弯,突然从头顶落下一只麻雀,它蜷缩在草窝里,小小的身躯痛苦的颤抖着,发出微弱的凄惨的叫声,看见有人来了,它本能的想飞,可是它像害了重病的人那样,灰色的胸口几乎匍匐在地上,染血的羽毛都呛起来,两个黑葡萄似的眼睛,惊恐的望着他俩。回声抬脚就要送它上天国,大明急忙拦阻,猫下身子,把受伤的毛雀捧在手里……俩人回到宿舍还在争吵。

  大明不理他了,小心翼翼为它清洗伤口……在它的一只脚上带上了一只铜环,便放了它。
  时光总是在人们忙碌中悄悄流逝。
  转眼到了那节粮度荒……大明变了一个人:胖了,一掐一个瘪,浮肿,一天三顿都是照到人影的野菜汤,一天得去几十趟茅厕。脚下老像踩了棉花团,浑身没劲儿。
  想改善生活,必须自力更生,到好远的田里刨,要是运气好的话,可能碰上一些葱根和小土豆。
  他们厂里已经有人扑住田鼠,混着小土豆炖着吃。
  这天,隔着窗,一只麻雀叽叽喳喳,喳喳唧唧,叫魂似的鸣叫,像某种召唤。
  大明像死人一样躺在宿舍里,饥饿——让他连思想的力气都没了,饥饿——让他眼前金星乱转,这只麻雀幻化成一只小烧鸡——口水顺嘴角淌下来。
  大明揉揉眼睛,分明是一只脚上带上了铜环的麻雀……两个黑葡萄似的眼睛望着他,好像说跟我走吧!

  飞飞停停,停停飞飞,大明跌跌撞撞的跟着它,好不容易,到了一片收割完了的地上,那只麻雀不飞了,在地上溜来溜去。大明蹲下身子,在地里刨出许多又粗又厚的葱根……
  多少次了,都是那只戴铜环的麻雀带路,让他躲过了那个饥饿的年代 。度荒结束,那只脚上带上了铜环的麻雀,像诗人说的那样,
  它从天空飞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日期:2012-01-02 17:05:28
  母亲八十大寿,杨小楼决心,一定要老人痛痛快快,高高兴兴的。

  在当地,他家的戏楼,,可以说数一数二的,戏台周围叠石流水,四周设座,中间为池座。既有园林的风趣,又有舞台的灵动。戏楼勾心斗角,雕栏画栋,满目琳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