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揭秘延续千年守龙一族的故事

作者: 暗夜龙少

  日期:2012-1-6 16:50:0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我倚在病床上,看着电视中一幕幕怵目惊心的画面、数字,已经死亡6万多人了……午后的阳光透过疏密的枝叶,再穿过窗户映在我雪白的被单上,形成一幅奇怪的图案;窗外一阵阵微风拂过,被单上的图案随之不停变动,恍然中就像一张哭脸,为地震中受灾的同胞恸哭,又恍然中形成一个笑容,似乎在嘲讽众人的不甘!
  “该来的终归来了么?!”我心中一遍遍的呐喊,这力量强大的让整个心脏加速搏动,可同时这力量也弱小的让我张大口也说不出话来。泪水,就这样一滴滴的,顺着我眼角的皱纹,脸颊的疤痕,嘴角的裂口,终于滴落在被单上了。
  是的,我这个传承千年守龙一族的最后传人,同时也是年过半百,卧病在床的老人,也该记录些什么了;不为别的,就为希望!对,人只要活着,不是就有希望吗?

  日期:2012-1-6 18:47:00
  我姓刘,全名叫刘中国,出生于60年代的首都北京;印象中小时候父亲很神秘,他总是很忙,每月也就回家2到3次,每次就只呆两天左右。不过父亲非常疼我,可能是晚来得子的缘故吧,母亲告诉我,她和父亲结婚15年了才生下我,当时简直把父亲乐坏了,他破天荒的在家呆了三个月。这也是母亲印象中父亲一次性在家的最长时间。
  我母亲是个典型的中国妇女,勤劳持家,所以虽然父亲经常不在,但我幼年的成长还是比较幸福的;而且父亲每个月的薪水也很不错,有200多块(60年代毛主席的工资也才每月404.8元,一直到1976年他老人家去世,从未改变)。我功课也一直中等左右,经常跟大院里一堆小孩每天都到处玩儿,总是半夜才记得要写作业,为此母亲经常会让父亲加强管教,父亲却总是乐呵呵的说没事。他对我只有两个要求:一是每天必须要认识4岁给我的线装本上的一个文字(其实说是符号也行,那本薄薄的古老的线装本上,有1000多个类似文字);二是每晚睡觉一定要把记事起就挂脖上的骨头护符取了放枕头下面。记得唯一次挨父亲打就是因为有天我把护符借给隔壁的春花忘拿,结果当天晚上不仅吃了皮肉之苦,父亲还硬到邻家要回此物,害我好几次在春花面前抬不起头,我那幼时朦胧的初恋也就作罢。

  日期:2012-1-6 19:39:00
  1976年,注定是个不平常的年份;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员长也以90岁高龄与世长辞。7月28日,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9月9日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万分悲痛的心情对外宣布,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于当天凌晨0时10分在北京逝世。而我的故事,也是从1976年1月11日开始的。

  记得那天很冷,我和大院的几个伙伴,早早吃完晚饭,戴上自制的白花,就往长安街出发,一路上,跟我们一样胸配白花的人很多很多,大家见面都相互点点头,往同一个地点聚集。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这个事件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就是“十里长街送总理”。

  我正站在队伍里的时候,肩膀忽然被人拍了下,回头一看:“袁叔,怎么是您啊?我爸呢?”袁叔是我爸同事,他们都在国家水利局下属某单位(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真正的工作性质)。“小刘,总算把你找到了,你爸让我们几个找你老半天了。”“快,什么都别问,先跟我回你家收拾东西!”“对,收拾好东西去火车站!”“去做什么?傻小子,别问了,赶紧先回去收拾,你爸会在车站等你……”

  等我们回家,才发现行李早被母亲收拾好了,原来父亲另一个同事张叔早已经来家通知她了;我和张叔、袁叔直奔车站,父亲早在门口等我们了;“爸,什么事情啊,怎么忽然叫我来?”有段时间没见他了,父亲的白发又多了几根,皱纹也多了几丝。“小国啊,你今年15了,也算大人了!”“恩,我早就是大人啦,您看,我马上赶您高了。”“哈哈,臭小子!”“小国,既然你是大人了,也就先别问这么多,赶紧上火车,我们去河南。”“对,去河南,到崤山……”

  日期:2012-1-6 21:01:00
  到河南灵宝县城已经第2天下午了,当地县革委的黄副主任安排我们住在招待所,期间父亲让我先在房间休息会,他们三人和黄主任出去开会。我也的确在火车上累了,而且半大的小伙瞌睡多,等我在床上醒来时,天已经全黑了,肚子不争气饿的直叫。那个年代,想痛快吃顿饱饭太困难了!
  正饿的胡思乱想时候,父亲敲门进来了,还带了满满一碗大米饭,闻着饭香,我鲤鱼打挺直翻起来。“小国,先吃饭,吃完了我有话跟你讲!”“……别吃这么快啊,小心噎着了……”“臭小子,真能吃的……”
  我用最快的速度扫荡了整碗米饭,那个爽啊!孔子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难怪他可以做圣人了。父亲望着我,表情忽然严肃起来:“小国,你是大人了,很多事情也该告诉你,在这之前,你先听我说个故事吧!”
  父亲顿了顿,抽出跟“香山”点了起来,烟雾笼罩着父亲的脸部,忽然让我联想到寺庙中供奉的神像。“小国,崤山你知道多少?”

  “崤山?爸,崤山是秦岭山脉的支脉。”
  “还有呢?”
  “隔黄河与山西省的中条山相望,共同构成一段岩石峡谷,有著名的三门峡。”
  “还有呢?”
  “……”
  “小国,你刚说的都只是崤山地理上的知识,实际上崤山在古代有很重要的军事地位,古人将崤山与函谷关并称为"崤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而且,崤山与我今天跟你讲的故事有关,夏朝的国君孔甲就葬于此。“

  接着,父亲跟我讲出了他的故事,我也人生第一次接触到关于龙的具体信息。“在中原大地上有一支擅长驯服龙的部族,叫做豢龙氏。这个部族属于当时的祝融集团,主要活动在鬷川(今山东定陶)一带。这个氏族自从帝舜时期就以擅长驯服、饲养龙而闻名于世,并一直受到中原舜帝政权和夏王朝的器重,也是王室用龙的专门提供者。夏朝的孔甲帝是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在位时不全心治国爱民,却沉醉于信奉鬼神方术。孔甲帝在位的第三年(约公元前1877年),从黄河和汉水中各得到一对雌雄双龙。孔甲帝准备用这4条龙来给自己驾车,但他自己却不会饲养。孔甲帝派人去找最擅长驯养龙的豢龙氏人,但没有找到。这时,有个叫刘累的便毛遂自荐,主动请求承担4龙的驯养工作。”

  “刘累出生时,两手握拳达3年之久。等到张开时,两手现龙纹,形如“刘累”二字。家人认为这是上天的指示,就据此起名为刘累。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习豢龙之术,10岁时就能够驯养龙。结果夏孔甲帝得到的雌雄双龙,刘累养得非常好,孔甲帝很高兴,赐其‘御龙氏’的称号。智者千虑,终于有天一条龙死了,刘累瞒下这个消息,悄悄把龙肉做成肉羹献给孔甲帝。孔甲帝吃后感觉味道十分鲜美,命令刘累再献。刘累惧怕龙死的事情暴露,带着家人逃祸。”

  “孔甲无奈,又觅到一个名叫师门的养龙高手。师门将那条雄龙养得精神抖擞,神采焕发,孔甲十分高兴。但是,师门在性耿直,常常批驳孔甲对养龙不懂装懂,惹得孔甲恼羞成怒,终于命人将他杀了,尸体埋在城外远郊旷野。不久,天降大雨,又刮起大风,孔甲本来就信神信鬼,这一下更认定是师门的冤魂在作祟,只得乘上马车,赶到郊外去祈祷。等到风停雨止,城外的山林又燃烧起来。祈祷完毕,孔甲登车回城,走到半路,在车中死去。他死后就葬在崤山。”

  日期:2012-1-7 13:45:00
  “爸,难道这世上真有龙吗?还是曾经有过龙?”
  “12生肖你知道吧,小国?”
  “……当然了,谁不知道这个啊!要不我背您听听。”
  父亲挥了挥手,又抖了抖烟灰,“12生肖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

  “先不说龙,其它11生肖你都真是见过的把?”
  我不禁一愣,对啊,这11生肖都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物,古人既然排12生肖,难道龙也真存在过?转念一想,我又问道:“爸,那你说为什么猫又没排进12生肖呢?”
  关于猫没排进12生肖,民间传说最多的就是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

  “呵呵,傻小子,你说的那些都是民间的神话;为什么猫不能上榜?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中国古时无猫。猫原产于埃及,在猫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就有了十二生肖。所以十二生肖没有猫,一点也不奇怪。”
  原来如此,那问题就又回到了上面,既然11生肖都是自然存在的生物,那么龙也不应该例外……
  我正胡乱想着,父亲笑了笑,又点了根“香山”,“对,其实很多人都以12生肖都为自然存在生物为依据,来论断龙也是真实的;实际上自古到今,关于龙的记载太多太多,甚至各朝的正史都有之。”说罢,父亲递给我一个小本,“小国,你看看,这是史册中关于龙的记载。”
  我接过小本,用手翻了翻,30多页的纸张,上面全部是密密麻麻的字体;大致一看,不禁叫出声来。
  日期:2012-1-7 13:53:00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记载着东汉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的事例。
  《晋书.载记第九》讲述在龙山出现了黑龙与白龙各一只,当时的前燕国皇帝慕容皝听到了这个消息,遂率领众臣前往龙山,站在距离龙约二百余步的近距离观看。两只龙在天空中身体交缠,互相在天空中游戏飞翔了一阵子之后才飞去。慕容皝观赏之后心情非常愉快,回宫后随即颁令大赦其国内,将新建的宫殿命名为和龙宫,并在龙山上建了一间龙翔佛寺。(原文:时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宰。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唐代《宣室志》龙庙记载:“汾水贯太原而南注,水有二桥,其南桥下尝有龙见,由是架龙庙于桥下。故相国令狐楚居守北都时,有一龙自庙中出,倾都士女皆纵观,近食顷,方拏奋而去,旋有震雷暴雨焉。……时唐太和初也。”《宣室志》的记载说明了唐代一次龙现人间的事件,有大规模的人群同时亲眼目睹龙的出现。另外,龙与天气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龙经过之处往往会带来雨水。

  清代《嘉兴府志,祥异志》:“平湖县有白化腾海上,红光半天。修撰沈懋孝,兄龙首半垂,两角闻有金冠紫衣之神,仗剑而立,长尺余。龙吐颔下珠光,团罔大如斗。”平湖县有白龙飞腾于海上,放射出光映红了半边天,当时沈懋孝做了记录,这条龙头半垂,两支龙角之间,站着一个戴金冠的紫衣神人,身高一尺,手握着剑。龙头下显出一团明亮的珠光,圆圆的,像斗一样大。

  ……
  日期:2012-1-7 15:16:00
  “爸,这上面都是真的吗?这……”我一时难以平息情绪。
  父亲又抖了抖烟灰,一月的灵宝县城还非常冷,加上那个年代物资不足,虽然是政府招待所,但暖气供得很低,窗外早就黑乎乎一片;我扯了扯被单盖在腿上,父亲嘴角的“香山”又要抽完了。
  “小国,这个世界很大很大,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你要记着,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管碰到什么困难,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所以一定要想法活着!”我有些奇怪,父亲很少跟我将这些大道理的,难道这次来崤山与龙有关?想到这我忽然兴奋起来,满怀希望的朝父亲望去。

  父亲忽地站了起来,打开房门探头望了望,又返身关门上锁,还仔细检查了下,接着顺手关了灯躺到房间另外一个床位上;屋里马上暗了,只有父亲的香烟一闪一闪,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大院里看星星,那时父亲难得回趟家,吃罢晚饭就会带我坐大院,讲那些星座的故事,我们一堆小屁孩就围成一圈,双手捧头,津津有味的听着。父亲的故事总是那么精彩,可惜他在家的日子太短了,至今都还未讲完……

  “爸,您困了吗?关灯睡觉的吧?”
  “小国,咱们爷俩很少这么亲近,这次带你出来,刚才又跟你聊了那么多,你一定很奇怪;不过你再听我讲个事情就会明白很多了……”父亲忽然叹了口气:“时间过的真快啊,1934年,那时候我才17岁,比你现在也就大2岁啊!”
  我正想问怎么又扯到1934年了,父亲又接着说话了:“我跟你讲的就是1934年,我17岁那年,跟你爷爷在辽宁营口发生的事。”
  接下来,我听到了一个关于家族,关于龙的非常曲折惊人的事情,而主人公就是我父亲和我爷爷(下列章节为了叙事方便,将以我父亲为第一人称),并且因此,我最终也踏上了跟祖辈相同的路。其实现在的人们都很清楚1934年辽宁发生的大事,我记得央视有期节目还播放了相关内容(当然,那是官方播出抚民的),现在我会跟各位真实揭幕1934年的“营口坠龙”事件。

  日期:2012-1-7 21:58:00
  1934年1月的一天,我正在房间写字,爹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两个张府的仆从。10岁那年,我娘病死了,爹带我们爷俩闯关东,没几年日本鬼子打来了,局势很乱,经常风餐露宿的,幸好爹有手好医术,一次在长春看好了满洲国张景惠大人三姨太的痼疾,就留在了张府。后来张景惠又发现爹会看风水,能观气,知道是个奇人,对我们就很客气,也不当下人看待。

  “小五(我是5月出生的,小名就叫小五),别写字了,快去洗把手,晚上张大人办家宴。”爹叫了声,又招呼那两个仆从来拿药方。(后来我才知道是张家的大奶奶生病了。)
  等我们到大宅正厅时,桌宴已布置好了,两边都掌了灯,张景惠居中坐着,满脸喜气,见我爹就忙招呼坐下:“凤之(我爹字凤之),快来坐下,今天开药又麻烦你了。”等我入到旁席坐定后,听众人聊我才知道原来满洲国皇帝溥仪马上要被日本人立为康德皇帝,而张景惠也要升为满洲国总理大臣,据说是之前的郑孝胥不讨日本人欢喜。

  张景惠显然是春风得意,席上不停斟酒,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拉起我爹走入内厅去了。等爹出来,都已经一个多时辰了,他招呼我回家,到家了,爹吩咐我收拾东西,明天要去沈阳。询问下才知道原来这个月19号,就是溥仪封康德皇帝的日子,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马虎,溥仪安排张景惠找奇人异士去观皇气,寻瑞兆。
  “小五,你一定奇怪为什么要去沈阳观气吧?”
  是啊,为什么非要去沈阳呢?我当时很奇怪,经爹解释才知道这涉及到满清的起源: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原来他找过高明的风水先生定过龙脉;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之后历代的皇帝都把辽宁沈阳看做龙脉起源。

  日期:2012-1-8 20:34:00
  我和爹连夜乘火车到了沈阳,由于当时的局势非常复杂,满州、日本、民国政府都打着各自算盘,所以这次行动满洲国是要求严格保密的;按计划我们到了沈阳车站,当地会有个叫三爷的来接我们,结果刚下火车,我就发觉长褂被塞了张字条,展开一看,写道:“今夜子时故宫敬典阁一会!”落款是个歪歪斜斜的“三”字。
  “爹,这个一定是三爷留的了,他身手可真快,什么时候放我身上都不知道,我好歹也习了这么多年武啊!”
  爹听了莞尔一笑:“小五啊,江湖上走可不是光看个人身手的,这纸条也不会是三爷本人来放的了,”说着用眼角斜了斜身后一个老者:“我们刚下车的时候人很多很挤,但我记得你刚怕人家摔着就拉了他一把的……”我不好意思低下头,正想转身抓那老者,爹扯了扯我袖口:“敌我难分,别打草惊蛇!”
  由于下站已经快夜里8点了,我们就近找了家客栈住下,快10点时爹吩咐我带好夜行物品,前去沈阳故宫(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皇帝尊号,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沈阳故宫也就收归为政府所有,30年代设立了奉天故宫博物院)。

  一月东北的天气还很冷,加上当时日伪统治下的高压政策,晚上10点街面已基本没人了,由于要防备夜里的巡逻队,我和爹行进的很小心。漆黑的路上,只能靠零散的星光照明,忽地一阵北风刮来,就会感受刺骨的寒冷,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我整个身体都已麻木了,唯一有热量的地方就只是心窝处了。忽然前面的爹停了下来:“小五,到了,前面就是沈阳故宫;我们从后院直接翻到清宁宫吧,敬典阁就在边上!”

  我抬头一望,好壮观的建筑群!在夜色的渲染下,就好像是座绵延无尽的宫殿,远处闪耀的星光让我感觉这宫殿已连上了天边,而不时呼啸的北风,则像是伟大宫殿的守卫者,不允许任何凡人亵渎它的权威!我不禁止住了脚步。
  日期:2012-1-8 21:43:00
  爹回头转身看了看我,笑了:“小五,别紧张!记得放松,你脖子上戴的护符可是咱们家祖传宝贝,邪物都不能入侵!”说罢,又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捻起我胸前的骨头护符,隔空划了个很奇怪的图案,我忽然感觉一震,浑身清醒多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不是普通的骨头,而是家族流传千年的龙骨护符,关于这个护符的由来,后面会有专门章节讲述;而爹划的图案,则是祖传的龙形文字,能够通过护符做媒介引龙气暂时护身,所以我会感觉全身一震。)

  沈阳故宫的后院墙并不高,我们很快上了墙头,在墙头上看下面的建筑又是一番景象,我正兴奋着,忽然一惊,爹不见了!刚刚立在我身边眨眼间竟然不见了!我摇摇头,使劲睁了睁眼,眼前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我竟然站在一块草滩上面,而且太阳就在天上,阳光洒在身上那种暖暖的感觉不会错的,我使劲掐了下自己,好疼!难道不是做梦?可我明明是晚上和爹一起在沈阳故宫的后院墙头啊,到底怎么回事?!

  忽然,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有人?我慌忙躲进一旁的杂草中。只见一骑快马弛奔而来,越来越近,我定眼一看,马上竟然有人,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人竟身穿前朝的戎装,不,不是清朝的,竟然是身穿明朝的戎装!我不可能记错,因为前个月我刚读过《明史》,那人身穿的竟然是明朝边境守关卫士的戎装!
  冷汗不由从我手心冒出来!正在此刻,更为嘈杂的马蹄声传来,天啊,远处竟然又弛来一队骑兵!一队又穿着明朝边境守卫戎装的骑兵!看样子好像在追前面那一骑。前面那骑士显然很慌张,他四处望了望,竟然朝我躲的地方奔来;马上要到杂草丛了,那人忽然纵身跳下马背,翻滚着躲进我身旁不远处。
  “快,都下马,千万别放跑了努尔哈赤!”“大家都仔细收,李将军说了,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后面的骑兵都下马朝我们这边草丛奔来了,个个都拿着明晃晃的武器。我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把身子又往下低了低。
  “啪啦啪啦”无数的乌鸦飞了过来,领头的一只竟然有山鹰大小,只听它呜呀叫唤一声,铺天盖地的乌鸦竟然直往之前骑士的藏身之处落去,转眼间,那边全部是满地的乌鸦,哪还看得到一丝人影。后面搜索的骑兵显然不认为那边会有人,纷纷朝我这里寻来。
  “呜呀”那领头的乌鸦忽然朝我望来,老天,它的眼神竟然跟人类一样,带着满眼的嘲讽,还有几丝不屑!“快来,这里有人!”不好,被发现了,我猛地站起身,拼命奔跑!“站住……”“众将听命,放箭!”我听见身后无数弓弦的弹射声,接着又听见无数弓箭尖锐的破空声,“呜呀”那领头乌鸦的叫唤声也不时传来!我不由“啊”的朝天大叫起来……

  日期:2012-1-9 11:07:00
  忽然,我感到胸前的护符发出阵阵热量,温度还在不停增高,瞬间就达到灼热状态了;“呜呀”,身后那只领头乌鸦的音调霎时一变,我就像坠入了万丈深渊,天旋地转起来,意识在那一刻渐渐模糊。
  “小五,你怎么还在墙头?快跳下来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