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头将尾——八年排长生涯

作者: duyucheng2012

  日期:2011-8-4 23:18:00
  前言
  他从小就梦想能走进军营,身穿威武戎装,英气逼人地潇洒,在军营的大熔炉中历练成长,在军营的那片蓝天红旗下干一番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业。
  因为这个理想,还需要一粒孕育生机的种子,一片适合的土壤。幸运的是那个年代颇为流行的电视剧《红十字方队》,在他的父母、亲人头脑中撒播了希望的种子,所以在上学的年代,家人和他自己竟一同把考军校作为唯一的目标。那时候的他,年少轻狂,什么清华北大一概不放在眼里。据说他还曾经意淫着,即使考出个状元也坚持报考军事院校,对清华北大上门跪地痛哭求着录取他的招生人员潇洒地挥一挥手,不带走任何一本录取通知书,然后背起背包大步流星走向远方。

  镜头一转,刹那间天边一颗将星冉冉升起……
  可是如今,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狼狈地离去,就这样结束了军旅生涯,而且在这个军旅生涯中从头至尾只担任过一个职务——排长。在许多人看来,这个军旅生涯应该是非常失败,大概是犯了极为严重的错误才会如此失败,以至于在一个干部的起点上迎来了终点的来临。然而事实上,他这个排长的职务却在许多不同的军营里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算不上惊天动地,却是丰富多彩。不知道是受到部队传统的影响,还是他对这个岗位的感情,这个被称作“兵头将尾”的职务会让许许多多的人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感触。描述军营生活的电视剧、小说这类文艺作品看多了,却从来没有看到类似他的军旅生活,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他的军旅故事似乎太过平淡,平淡到无论质量和含金量根本无法成为艺术来源,但是还是想说说他的军旅故事,有着长年的辛酸泪水,有着无数的激情澎湃,有着自豪与感慨,更多的是真实的平凡,平凡的真实。还是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就叫作“兵头将尾——8年排长生涯”,希望很多从军校走出来的生长干部学员,看了他的军旅之后,能悟出点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最后罗嗦一句,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曾经在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书写青春的排长们,军队永远不可缺少的是你们,是这支军队的“兵头将尾”。
  日期:2011-08-05 20:39:37
  兵头将尾
  ——8年排长生涯
  第一章 毕业分配
  大学三年就要画上句号了,想想三年前,杜宇成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带着一种焦急的希望参加了高考,从小到大凭成绩获得无数赞赏的他,却在那次决定命运的考试中彻底失去了以往的光芒和自信。考试的分数让所有人无法接受,用重本分数线减掉他的得分,得到的是一份份沉重。杜宇成只能选择报考军校的大专了。大专,和北大清华的热门专业,这就是现实和理想之间那不可逾越的鸿沟吧!高考制度真是可恨,对非考试型的学生,或者说对仅仅是在那个战场上遭遇一场战役的失败者尤其明显。

  因为符合专科分数要求,身体方面没问题,体检、政审都一路绿灯,然后他来到了军校。
  军校里面的故事实在是丰富多彩,但是那些岁月却是杜宇成背负了三年仍旧无法放下的包袱,何况那段经历不是真正的部队生活。
  三年的军事院校大专教育之后,就是即将和同学战友分别,迈向各自的军旅生涯第一站的日子,那个日子就是毕业分配。天涯与海角,到底是哪里?高山?海岛?祖国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可能的。
  杜宇成想起某位师兄在毕业前说过的一句话,“有的人一次分配,就能顶上另一个人二十年的奋斗。”看来环境造就人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问题是环境不是你可以选择的。其实杜宇成在分配前夕对这个环节有多少文章可做是完全不知道的,高中生么,只知道学习,这样的情况下老老实实过了军校三年,所以他根本不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对于分配他还是有自己的向往——离家近。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毕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与家人的那份感情,对家乡的那种熟悉的自在;另一个方面就是家人的人脉资源根基。

  然而据消息极为灵通的同学说,他们这个学员队分配到家乡所在省的名额似乎只有四个,而且前三个都已经基本明确了是谁,那一个似乎就是唯一的寄托和希望。
  明天就是宣布命令的时候,大家基本都收拾完行李,就等着在麻袋和箱子上写上报到地址办托运了。那个晚上谁能睡得好呢?心事重重的杜宇成躺在那里想着基本一片茫然的未知世界,无数种可能浮现在他的脑海,祈祷幸运女神的关照吧。
  这时,一个同队的老乡冲进宿舍,他一脸兴奋地对杜宇成说:“刚才,队长说我分回家了,那可是咱们队分回家的最后一个名额,运气真好!”杜宇成呆呆地望着他,脸上却挤不出任何表示礼貌的勉强笑容。他的同乡还在那里兴奋的时候,杜宇成的上铺“老牛”探出头:“你是最后一个,那你老乡不就没机会了?你跑过来得瑟是啥意思,只能给我们阿杜添堵。滚!”老乡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尴尬地冲杜宇成笑笑,走了……

  杜宇成心里更加乱了,离家近已经不可能了,起码在省内是不可能了,去哪里好呢?想到这里倒是觉得很可笑,去哪里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对于未知的恐惧让他几乎不能入睡,可是一想既然去哪里不能决定,还瞎琢磨个啥啊,爱分哪里分哪里,好男儿志在四方。
  毕业季的燥热天气真是会添麻烦,让所有人的心里多了一分不快。翻来覆去的一夜过去了,早晨的起床哨响起,紧接着值班员洪亮的嗓音响彻楼道:“抓紧时间洗漱,十分钟后集合,宣布分配命令。”
  操场上,学院的领导宣布了毕业离校规定和分配命令,然而命令只能听到一个同志的名字,其他人则是以“等同志”几个字带过。而分配的详细情况则在队长手里的明细表上。领导离开后,队长按照花名册顺序宣布了分配命令。当杜宇成听到自己的分配地时,几乎没有任何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地名听都没听过,哪个省,那个市,更加不可能知道了,除了在中国境内。队长宣布完命令后,又补充说报到地址和介绍信等手续以及预支差旅费直接找他领取。

  带队回宿舍的路上,几家欢喜几家愁,大家也无所谓队列纪律了,七嘴八舌地聊了起来,问问别人分哪里了。一个室友听了杜宇成说的地名,想了想说:“我好像听说过,在深圳附近的一个市,挺不错的。”杜宇成长舒一口气,暗暗庆幸,感觉悬着的心放下了。
  从队长手上接过单位地址和介绍信及各种供给关系,杜宇成决定再确认一下地址,可他却发现根本不是广东省。翻开袖珍本的中国地图册,在那个省竟然找不到“峡山”这个地名。最后杜宇成在满地狼藉的学员队图书室里,捡起一本16开地图册,在省级行政区图上找到了这个地方,在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峡山”这两个字和那个省看起来很分裂,很分裂。引用队长表达确定的口头禅“不用问了”,那必然是个偏僻的地方。

  分配的落差就是让人不快乐的原因吧,有的朋友去了大城市,有的去了总部机关,有的去了自己家附近的部队,而杜宇成去的这个地方离家十万八千里,并且前景不太好。有人说,军校学员在学校里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可是一旦分配的发令枪打响,差距就能逐渐显现出来,若干年后,有人扛着将星在指挥千军万马,有人早已脱下军装告别起床号的催促,有人却可能做自己同学的下属的下属……差距,真的就是从这一刻产生的,而且,比想象中大得多。

  杜宇成想起家人还在焦急的等待,忍着心酸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当他以很是无所谓的语气描述分配单位的地理位置时,他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好男儿志在四方,去闯闯吧!”这句父亲每次拿来鼓励安慰他的话,现在却从他口中说出来,为的是不让父母担心。成长为什么总是伴随着艰难和不幸呢。
  此时,杜宇成还要抓紧办理行李托运,因为按照规定,今天上午必须完成这项工作。他拿着毛笔,开始书写自己即将开始军旅生涯第一步的那个地方。他的同班战友帮着他把几个大麻袋抬到楼下的中铁快运服务点,他望着那长长的等待队伍,叹了一口气。
  就在杜宇成等待之时,同队的一个战友走过来,看看他麻袋上的地址,然后很是热情地打招呼,“你好,你就是杜宇成吧,我叫水明亮,也分到峡山了。”这个同队的战友和他不是一个模拟连,他这样不爱交往的人自然是不认识。水明亮主动和他握手,这个礼节让他还不太适应。
  水明亮很健谈,热情饱满地聊着,话题不断,而杜宇成此时却没有看到这个应该是难兄难弟的同学脸上该出现的表情,这个家伙似乎一点都不觉得分到那个地方有什么不好。“哎!光顾着吹牛了,差点忘了,峡山那地方中铁快运不到,你别排队了,改用邮寄吧。”水明亮说着,指指远处比较冷清的邮政服务点,然后伸手帮他拎起一个麻袋,“真沉啊,什么宝贝。”杜宇成不好意思地笑笑,“书……”声音很小,很小。

  办理完邮寄,杜宇成心疼了一把,邮费比托运的价格贵了好几倍。他看看一旁满头大汗的水明亮,“你的行李呢?我帮你……”
  水明亮摆摆手,“早就搞定了,这些年没啥值钱东西,教材课本统统扔了。对了,你怎么打算,报到日期是十五号,还有几天时间,我打算回趟家,你呢?”
  杜宇成犹豫了一下,“不回去了,我准备早点去报到。”
  “也好,早去早熟悉情况,到时候你摸清了情况我好去坐享其成啊!”水明亮风趣地说。
  不知是对方一语道破他的心思,还是那敏锐地洞察让他产生了防备,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告别这个可能今后要长时间相处的战友后,他回到宿舍。
  这时,原先在一起很是投缘的战友李杰出现在门口,“阿杜,分哪里了?”李杰考上了研究生,并且是全系第一的成绩被录取的,所以他不用面临分配,可以继续留在学校读书。杜宇成叹了口气,轻声道“峡山,峡山机场。”
  “峡山?”李杰想了想,“那个地方好像条件不太好,很偏僻的,好像在一个乡村小镇上。”

  李杰是第一个能说出和峡山有关的情况的人,无论是系里的教员还是旅里的干部,连学院队里号称“部队万事通”的战友狄光海都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峡山”是个什么鸟情况。
  “我有个老乡,比咱们早一届,去年毕业就分到峡山去了,我们一直有联系,知道一点情况。”李杰似乎能看穿杜宇成的心思。他掏出一个电话本,“我把他的号码给你,你可以直接打军线和他联系一下,问问怎么过去。他和我玩得很好,去了以后也有个照应。我也给他打个电话说说你的情况。”
  杜宇成记下了那个电话,那个师兄叫作古瑞,据李杰说,古瑞在那个部队一年了,干得还不错。杜宇成问及了李杰的情况,李杰打算回家好好休息,出去旅行放松一下,毕竟考研太辛苦了,调整好状态好迎接新的学习生活。这番话让他颇为后悔当初没有选择考研。
  行李托运完了,随身携行的背囊也整理完毕,现在就等和同班的战友们吃一顿散伙饭了,和大家最后一次在这个城市里相聚。可是一旦宣布命令,就连散伙饭也有些不像样了,分配如愿的班副直接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上铺出去和女朋友告别。虽然军校不允许谈恋爱,可是像杜宇成这样真正守规矩的同志是少数派,他们要么是没那个心思,要么就是没那个魅力。还有考上研究生的一个室友去摆谢师宴了。一个宿舍就是一个班,十四个人却在这个时刻聚不齐,这让准备吃散伙饭的每个人真切地体会到了散伙的气氛。

  席间,主题除了吃,应有尽有。有一笑泯恩仇的,有依依不舍抱头痛哭的,有失态摔酒瓶的,有杯酒决高下来裁定三年酒量高低之争的……服务员看着这群失态的男人,看着男人抱着男人失声痛哭,有点好笑。军人,也是人,男人抱着男人哭得时候,更让人伤心,让人为之动容。
  战友情!
  篇外篇:杜宇成的军校趣事(之一) 面试
  当年,杜宇成的录取经历比较离奇。填报志愿时,家人虽然支持他考军校,但是又不愿他有危险,都主张报考个后勤院校。可是家人谁都不知道学校的情况,只是挑了个后勤的报考了。据了解点情况的人说,那个学校在A省的省会B市。
  政审体检都过了,军交招生人员还组织了面试。杜宇成去面试的时候,和招生的军官没话找话说,就问了句“B市那边气候如何?”

  军官一听,愣了一下,“B市?没去过!”
  这下轮到杜宇成傻眼了,他直接“啊?”一声,没下文了。
  招生的军官估计意会到了什么,“我们学校在C省的D市!你报考的是我们学校么?别给搞错了。你说的B市的是另外一个XXXX学校,你现在要是后悔可以撤销的,不耽误你……”
  杜宇成忙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没错,没错,就是你们学校,就是,我说错了,说错了……”
  晕倒啊,这真是搞错了学校,可结果还被录取了……
  命啊!在竞争激烈的军校报考中竟然如此幸运,说他运气不好,谁信?说他运气好,可咋就分配时分到个山沟沟里……

  日期:2011-08-06 20:03:31
  第二章 送别,踏上征途
  下午,杜宇成醒来了,他发现自己的头一阵儿剧烈地疼痛,看来是酒劲儿没过。看看四周,自己是在宿舍里,还有几个战友也是醉醺醺地躺着熟睡。他搞不清自己是怎么回到宿舍的,只记得最后的场景是举瓶,散伙酒,每个人一瓶,直接吹瓶,干了。他那点小酒量,入伍前滴酒不沾,第一次会餐半瓶酒就醉倒啊。
  老黄来到宿舍,看见他醒了,“我六点的火车。”
  杜宇成笑笑,摸摸头,感觉稍微好些,“我去送你,顺便买张票,去我单位报到。”想起这个茬儿,他忙找出电话本,给古瑞打电话,问问怎么到那个地方,通什么车。还好有李杰的铺垫,他顺利和古瑞联系上,并得知了前往的方式。他又将几个还在熟睡的战友喊起来,招呼他们去送老黄。他们的酒量都不错,没啥事,大家都准备了一下,去车站送老黄。

  站台上,大家轮流和老黄拥抱,还找铁路工作人员给合影留念。那时候还挺融洽的气氛,可当列车缓缓开动时,车窗里的老黄却在一瞬间涌出泪水,看得大家鼻子酸酸的。
  离开车站前,杜宇成来到售票处,正值暑期高峰,买张去报到的车票极为困难,近几天的硬卧、硬座统统没有票,杜宇成决定买张次日中午的站票,因为他实在不愿意在这个地方多停留一天,多经受一份感伤,也许更重要的是少一点对别人得意而引发的妒忌吧。
  晚上是老乡聚会。大家从同一个省的来到同一个军校,而且在尤其重老乡感情的部队里,一种和地缘相关的情感让大家走得更近了。聚会上互相通告分配情况,四个人回去家乡,其他的十几个各奔东西。其中一个战友分到了一线部队,听说那个地方随时会有战争降临,大家连忙致以安慰。这在位老乡担忧和不快的同时,让杜宇成似乎稍对自己的分配有了一点点难得的庆幸。

  老乡刘哲辉和杜宇成分到同一个省,据说离得不是很远也就百八公里。在聚会结束回学校的路上,杜宇成提到了水明亮,那个和他分到一个单位的战友。由于刘哲辉和水明亮是同一个模拟连的战友,他应该比较了解情况,杜宇成提及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那同志的为人。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刘哲辉皱了皱眉头。“阿杜,不是我背后嚼舌头,咱们是老乡,有些话我才跟你说。你到了峡山以后,要提放这个人。”刘哲辉讲了一件关于水明亮的事情,杜宇成听了,觉得有些棘手,他开始担心自己该如何和这个人相处,又该如何应对。
  其实,有个同学和自己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共事,应该值得庆幸。可是与此同时,同系统、同专业的同学又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竞争,真是不知是福是祸……
  夜里,住在宿舍的人寥寥无几,大家无聊,打打牌,似乎都没心情出去逛。队长过来巡视一番,了解一下离校的进度,并督促大家尽早报到。
  终于熬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和几个同去火车站的战友一起在候车室拥抱着,分别。今天,班里没有人来送他了,因为他们已经各奔东西了。
  没多久,迎来了那列即将终结他在这个城市三年生活的列车,杜宇成一步迈上列车,回过头想看看这个城市,却被身后的人流推进车厢。
  杜宇成穿越人山人海,来到列车办公席,却得知只有软卧。他掏出毕业证书和报到介绍信,想作为享受半价的凭证,却听到那人说:“别翻腾了,全价,软卧哪有学生票一说?”想想那即将来临的十几个小时的站立旅程,杜宇成毫不犹豫地掏钱。这票价竟然和预支的差旅费惊人的吻合,真不知道是学校未卜先知还是铁道部的精明更胜一筹。

  第一次享受软卧的奢侈,杜宇成还真有些不适应这个独立的包厢环境。他把背囊收好,然后上床,掏出手机给父母和要好的战友打了个电话道别。在电话中,他和战友互相勉励,要好好干,要常联系。虽然他不知道这种承诺的效力不知能延续多久。
  睡得正香,杜宇成被列车员叫醒,“到站了,换票,准备下车!”杜宇成忙跃下铺位,收拾好东西,来到车门前。
  车站很普通,设施很陈旧,这是下车的第一印象。出站后看到这个城市的第一眼,杜宇成感受到了异常的整洁。他来到马路上四下张望,街道宽广、地面干净,周围环境极为清洁敞亮,这城市还不错,虽说地理位置偏了些。想到以后要在这个城市生活,他心里突然好受了很多。
  杜宇成给古瑞打了个电话,“古师兄,我是杜宇成,我已经下火车了,怎么去单位报到啊?”
  “打个车,应该是起步价……”

  听到这句话,杜宇成很是兴奋,看来单位很近。
  “起步价到汽车站,然后买张到峡城镇的车票,二十五块,然后到了再联系我!”
  心情起伏,全系于电话那头的只言片语。
  现在,他必须换乘汽车了,那个镇子看来不近,因为汽车站的牌子前面还有“长途”两个字。
  汽车在街道上穿行,杜宇成感到街道的整洁与宽阔却离自己很遥远。一路上,杜宇成注意到车子所行驶的路面在发生很有层次感的变化,先是水泥路、柏油路,再就是破旧、凸凹不平的柏油路,再后来干脆变成砂石路。车辆也从单一的横向前行变为横向前行和纵向跳跃的叠加运动。城市远去,农田和山丘出现在道路两旁,越走越荒凉。

  终于,两个小时后,车子停在了一个路边的小镇上。下车的地方是个农贸集市,很是热闹。这就是峡城镇,杜宇成安慰自己“单位就在镇上,买菜买东西有个集市,还是很方便的。”
  再次拨打了古瑞的电话,杜宇成问道:“古师兄,我到镇上了,在农贸市场,怎么去单位啊?”
  “你在边上叫个三轮摩托车,就说去机场。”电话里说道。
  杜宇成慌了,“师兄,现在有规定,不能骑乘摩托车!”
  电话那头突然没声了,过了足足十秒钟,才继续说:“啊?那个,你找找单位出去买菜的军车吧,军绿卡车。”
  挂掉电话,杜宇成觉得自己好像说错了什么,可是学校确实三番五次申明不许骑乘摩托车,他还记得系里的一个副主任组织安全教育和案例分析时说过:“摩托车是肉包铁,要想死得快,就骑一脚踹!”话糙理不糙。
  日期:2011-08-06 20:07:19
  沿着农贸市场一侧的路走,没多远就看见停在路边的一辆军绿色运输车,车厢板打开着,几个穿着军装的战士在往车上装菜。杜宇成真想大呼一声“找到组织了!”
  他来到车旁,对着车下的一个战士问道:“你好,你们是峡山机场的么?”
  战士回头看他也穿着军装,点点头。

  “我是今年刚毕业分到峡山机场的学员,你们能带我去机关报到么?”
  战士犹豫了一下,“这是军需股派的车,你得问助理。”
  在杜宇成四下寻找助理的时候,战士说:“等会儿吧,他在市场买菜,一会儿回来。”
  杜宇成笑着表达谢意,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给几个忙活的战士发烟。其实他自己不抽烟,但是老学员的师兄曾传授经验,那就是把发烟作为交际、化解尴尬、打开话匣子的第一手段。他离校时记得这句话,于是做好了准备。毕竟是为了第一步的顺畅。
  战士先是推辞,在杜宇成的坚持下笑着接过。“呦!这是蓝河啊,我家那边的烟,干部,你是XX学院毕业的吧,我家就是那儿的,离你们学校不到一公里。”
  杜宇成和他聊了起来,心里想:这师兄说的太对了,效果立竿见影。

  “别顾着抽了,赶紧搭把手,快点装车,准备回去了。过了时间误了开饭又要怪我们管给养的。”一个一毛二(一缸两星的通俗叫法)带着两个兵出现在车尾。他看了一眼杜宇成,似乎没看见一般,转身继续指挥战士把菜和水果装车。
  杜宇成心想,这就是他们说军需助理员了,于是赶紧上前,一个标准的举手礼,“助理你好,我是今年刚从XX学院毕业的学员杜宇成,分到咱们单位,现在来报到。”
  一毛二助理点点头,“七月份,是新干部报到的时候了,这几天借了几个。”
  杜宇成忙发烟,可助理摆摆手,“不会。你等一会儿就坐我们车回去吧,可以直接把你带到机关楼。”助理不再说话,和战士一起装车。
  获得许可后,杜宇成把背囊放进了驾驶室后排的座椅上,然后动手帮大家装车。菜、蛋、奶、副食品、水果都装好了。这时一个小贩模样的人挑来两筐西瓜。助理迎上去,挑出几个看看,“老张啊,你现在是越老越糊弄我们了,好几个都裂口子了。”
  老张笑笑,“下次多搭你几个,行了吧!”
  助理把裂开口的西瓜掰开,“大家来吃西瓜,搬了半天怪累的。”他将一半西瓜递给杜宇成。
  杜宇成正口渴呢,接过就吃。这可是他来到部队第一个请他的人,虽说是西瓜,但是他感觉到的是一种温暖。这件事,他日后在这个助理面前提起的时候,还是很怀念很温馨的表情,虽然那个助理不当回事。
  他一边吃西瓜,一边问助理,“您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助理说:“和你一样,我就比你早一年,去年来的。”
  “哎呀,真是难得,那得叫你一声师兄了,师兄怎么称呼?”杜宇成像见到娘家人一般,惊喜万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