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之骚动

作者: 佐王

  日期:2011-7-29 9:56:00
  前言
  九十年代初,前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已经宣布退休两年了。但就在这时,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出现困惑,国家前进的步伐有可能慢下来。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将往何处去?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已经退休的邓小平同志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携家人乘专列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了视察,这次完全意义上的“私人之旅”,却成为中国坚定改革开放政策的东风。
  一向寡言的邓小平,到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几乎没有停止过讲话。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
  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登上深圳国贸大厦五十三层俯瞰深圳市容。指出:我们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有了这一步,再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有希望,我们时间不多呀!
  1月23日从蛇口港乘快艇抵达珠海。离开深圳前再次叮嘱市委负责人:你们要搞得快一点。
  1月25日,视察珠海亚洲仿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听取情况介绍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你认为站得住脚吗?我相信这是正确的。
  1月29日,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当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产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时,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南巡讲话全面解决了困扰国人的姓“社”姓“资”问题,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本质问题解决后,计划和市场的优劣问题也有了明确答案:“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解开姓“社”姓“资”的死扣。
  1992年12月,邓小平被英国《金融时报》推选为“1992年风云人物”。这份殊荣之所以授予邓小平,是因为他已88岁高龄,而且没担任任何正式职务,但却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金融时报》说,今年1月,邓小平亲自到华南创建的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它还说:“邓小平赞扬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主张加快发展速度,结果使全国出现经济繁荣局面,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是历年来最快的。”
  后来一首《春天的故事》传唱全国。
  十四大以前,中国商品的市场度,以价格放开不放开为标志,以商品的价值量计算,大概只到一半左右;十四大以后不长的时间里,消费品95%进了市场,生产资料85%左右进了市场,基本解决了商品市场的问题。

  南巡讲话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接催生了中国的知识经济,使学者、专家成为高收入者,彻底扭转了延安整风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
  关于留学生“都可以回来”的表态,促使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诞生一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识精英阶层——“海归派”。
  门户网站网易的创始人,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丁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考上研究生后,最后还是放弃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处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下,我觉得机会很多,不如到社会上闯一闯。”
  南巡讲话过后,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下海经商也随之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
  邓小平南巡讲话时说:“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数字显示,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保持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一称号,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万亿人民币,约合1.08万亿美元,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指明了中国政治上经济上的明确方向。从此后,南方沿海地区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无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中国经济一路高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时代开始了。南巡讲话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千千万万个普通中国人的命运,特别是70后,刚好长大走向社会,在那个伟大的时代不免迷茫与骚动,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

  日期:2011-07-29 14:44:24
  第一章 鄱阳湖屏峰河
  每个人的年轻岁月里,相信都会有一些难以忘怀的旋律。对于70后和80后来说,在青涩的年少岁月里,小虎队永远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而今天我们对于小虎队的怀念,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对已经流逝的青葱岁月的一份不舍和留恋,但是无可否认,在那段伴随着小虎队的歌声走过的青春时光里,他们灿烂的笑容,潇洒的舞姿,真的曾经点亮了我们每一个关于成长的回忆。

  幼稚、青涩,稳重、老练;单纯、天真,圆滑、世故;朦胧、憧憬、总认为明天充满希望,期待满怀永远也不会到来,灰心、恐惧、经常被赤裸裸的现实刺得遍体鳞伤垂头丧气,总想着烦恼的今天为什么还不过去。歌总要曲终人散,我们总要长大成人,就如今天的我们。不用涅槃,我们也无声无息的蜕变,不用淬火,百炼我们的是善变的生活。生活里,总有一些人、总有一些歌,没有时时想起却总难以忘记。《蝴蝶飞呀》,能否飞出青春的激扬、飞过年轻的脸庞去赴《星星的约会》,这无悔的岁月里《星光依旧灿烂》,让星光作证,我们许下《爱》的誓言,轻轻的、轻轻的飘荡在《青苹果乐园》。就像本本幼稚的歌本记载过首首青涩的词曲却被我们遗忘在个个无声的角落,青春一去不复返啊,三个曾经的男孩儿光阴如刻刀可也为你们刻下生命的印迹。今天再回首,不为动人的歌声、不为潇洒的舞姿、不为那俊俏的脸庞,那时的我们歌唱青春年少,那时的我们幻想着容颜不老,那时的记忆挥之不去如满树的春花漫天的繁星,那些曾经的日子云淡风轻。

  2010年春晚,王佐又看到20年前的小虎队,令他的思绪回到了令人无限留恋的青春,第一时间,他想起了一个地名---张家湾。
  江西省湖口县五峰乡五峰村张家湾位于烟波浩淼的八百里鄱阳湖湖畔屏峰口附近。鄱阳湖汇集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五大支流,浩浩荡荡几百公里,最后流经星子、都昌、湖口三县分水岭,被一凸出鄱阳湖之中的屏峰山阻拦。鄱阳湖几千平方公里的水,峰回直转,向东流去,形成“之”字形黄金水道。屏嘴山矶嘴阻挡了北上南下之风的走向,形成了屏峰河天然渔场,优良港湾。由于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屏峰河成为鄱阳湖下游三百里中四大码头之一(指星子、屏峰、蛤蟆石、湖口),都昌、湖口、星子三县边界商贸旺市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舰队从长江沿着鄱阳湖而上,驻扎在鄱阳湖屏峰河港,因此劫难难逃,商铺关门,交易中断。南来北往的船只不敢从日军炮火封锁的屏峰山矶嘴经过,屏峰河码头了无生气。1954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冲毁了屏峰河港湾大多店铺,只剩地势最高的几间店铺幸免于难,整个港湾一片狼籍,甚是凄凉。
  从此后,屏峰河的辉煌不再重来,屏峰河历史也不会重现,但屏峰河的地理位置却一直被人们看好。解放后,为了开发航运,1956年在屏峰山矶嘴建了数十米高的灯塔,以此导航过往的船只。1976年九江航运公司在屏峰河港湾设立客运码头,方便了附近乘客上至波阳、都昌、星子,下至蛤蟆石、湖口、九江市,人民拜亲访友、经商贸易有了便捷的交通工具。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公路运输的高速发展,水运速度慢时间长,鄱阳湖屏峰河客运线由于经营亏空,效益低下而中断,后改为个体客运经营。

  有历史的诸多无奈,更有客观上的种种事实,屏峰河风光不再,但鄱阳湖面涛声依旧。近几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因鄱阳湖屏峰河的特殊地理位置连续三届向中央提出议案,在屏峰山矶嘴段修筑拦湖大坝,实施鄱阳湖湖控工程。虽然鄱阳湖水利枢纽项目还在论证,还没有开工建设,但它昭示屏峰河的喧哗与辉煌总有一天会来临。沿鄱阳湖风力资源得到江西省电力发展总公司的理论测算,将在屏峰山口兴建风力发电站,那时一定会改变当地的贫困状态。

  屏峰河两岸人才辈出。中国第一代兵器工业专家余庆鳌,一代“匠王”,著名“汉阳造”就是出自他之手;革命英烈余祖胜是著名红色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余新江的原型;中共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烈土余庆祥;赣东北革命委员会宣传部长、革命烈士徐作西;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舍己救人、1970年江西出版社出版了连环画《杨振泉》的革命烈士扬振泉……。

  在江西湖口县舜德乡余爱峰湾西垅涧山峦,距屏峰村村部西北方约两千米处,有一座孤寂的古墓葬,墓内安葬之人叫余庆鳌。循着历史的足迹触摸,拨开时空的迷雾,我们逐渐清晰地了解到这位中国第一代兵器工业专家的卓越历史贡献,并真实地感受到了他的拳拳爱国赤诚。余庆鳌,又名序琳,字步升。江西湖口县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自幼颖悟灵敏,当时其父余宏智在南京做木工,见庆鳌大可造就,便节衣缩食,把他带到南京,七岁送入小学读书,毕业后进入金陵机器房学机械绘图。由于庆鳌刻苦钻研,四年学成后,名声大噪,各局厂争相延聘。

  青年时代的余庆鳌正处在当时中国国力衰败、外侮日甚之时。眼见帝国列强坚船利炮、横行霸道,庆鳌痛心疾首。他感到中国要强大,必须富国强兵,发展科技,因此下决心研究枪、炮的机械原理和图纸绘制,心得颇深。1891年,余庆鳌到安徽督造炮路,次年调回宁局,为安徽、南京两局兵工事业奠定了基础。不久,台湾亦创设兵工厂,余庆鳌又应邀赴台,充当匠目。其父以台湾边陲之地,不允许其东行。庆鳌对父亲说:“国家在此存亡危急之秋,七尺男儿不思报国而惜身苟且,将贻笑后世矣。”

  余庆鳌因在台创办有功,清廷嘉赏五品顶戴。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创设兵工厂,闻余之才,报清廷选调他为总办。数年后,生产出了第一批“汉阳造”枪支和子弹,张之洞奏达其功,清廷下旨褒奖。
  辛亥革命后,汉阳兵工厂转入民国政府手中,余庆鳌继续领导该厂生产。1914年奉派赴德国学习,并考察了英、法、俄的军事工业情况。余庆鳌善记,每次考察后,回到住地就可凭记忆将图形画在衣服的底衬上。在欧洲四年,准备回国时,德国工厂许以优厚待遇,欲聘余留用,庆鳌婉言谢辞。其助手心存向往,庆鳌教导说:“吾国虽弱,终将变强;吾国虽穷,终将变富。人之不能背国,犹子之不能背母也。吾国在贫弱之时,花费巨资,派吾等出国学习,今学成若见用于外人,吾同胞耻之,外国人亦私耻之也。”助手闻言,疚愧万状,深为感动,遂同余同返祖国。余庆鳌归国后,创立了汉阳炮厂、炮架厂,生产步兵使用的迫击炮。因功授陆军少将衔和四等文虎勋章。

  一次,某外国军火商乘兵舰来汉口,邀宴余庆鳌等专家和政府官员,为推销他国产品,并作实弹射击表演。余庆鳌不动身色,细细观察,回厂即绘图试制,数月后成功,亦邀中外客人观看实弹射击,其射程及稳定性均不次于他国。在场外国军火商大惊失色,连声赞叹:“中国人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
  余庆鳌毕生好学不倦,五十多岁还学外语、练毛笔字。其持已于约,御下于宽,深得同行推崇,为社会所盛赞,被誉为“一代匠王”。
  余庆鳌对旧政权的腐败日益失望,深深痛恨他们误国,同情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25年5月12日,余庆鳌病逝于武汉,临终前对儿女训示:“你们都已长大成人,读了不少书,要像孙文先生说的那样,为国家多做点事情。” 同年,余庆鳌的灵柩运回湖口家乡安葬,沿途军民摆祭,表达了对这位爱国专家的敬仰和哀悼。
   王佐的思绪又回到鄱阳湖,如果把长江比作手臂,把江西五河比作手指——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河汇入掌心北通长江,鄱阳湖就恰恰是我们的掌上明珠。说到鄱阳湖,江西人就伸出手掌。
  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鄱阳湖,当然不一定记得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香港学者梁文道说他在台湾上中学时地理课讲的中国最大淡水湖是洞庭湖。王佐过去也似是而非,10多年前上庐山特地去含鄱口看过鄱阳湖,总觉得走错了地儿,山脚是平畴广野的田园。

  江西的水大都经过鄱阳湖流入长江,据说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正常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但它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从卫星图上看到,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季节,茫茫一片;枯水季节,蜿蜒一线。因此从含鄱口望下来,极有可能是一片田园。为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一湖清水”,打造青山碧水的江西水利人,现在正在重点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作。

  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东(南)、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宽阔,湖水较浅,为主湖;西(北)部狭窄,为入江水道区。全湖最大长度173公里,最宽处70公里。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仅约3公里,规划中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就选在这里,建成后大坝将比三峡大坝还长。工程按“调枯畅洪”方式运行,按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要求控制相对稳定的鄱阳湖水位,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达到供水(灌溉)、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消灭钉螺、航运、旅游、发电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鄱阳湖上有许多名山秀屿,有不少有关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的故事。屏峰卡口就像一道门户,辽阔湖面,水天一色,两山微微冒出水面。这里曾经货船云集,像密集的楼群。
  王佐的思绪随着回忆定在了鄱阳湖屏峰卡口的屏峰山那边的鄱阳湖湖畔,那个山环水转的小村庄---张家湾。
  那些人,那些事,那山,那水……回忆竟然如此美丽如此悲凉!
  日期:2011-07-29 14:46:54
  第二章鄱阳湖畔相识折柳相别
  王佐之所以想起江西湖口县五峰乡五峰村张家湾,这个鄱阳湖边美丽的小村子,是因为一个叫张子含的女人。王佐记得,子含属虎,生日是1974年4月14日。王佐写到这长叹一气,怪不得看到2010年春晚的小虎队联唱,就想起了张子含。王佐知道,2010年是张子含的本命年,人到中年了,而他们相识的那年是1991年,那年王佐虚岁21,子含虚岁18。

  王佐是唱着小虎队的歌,于1990年从江西船舶学校分到位于江西湖口县的6518厂,当地人叫57厂。王佐分到湖口时,厂里的老师父就对王佐说:湖口湖口,只能糊糊口。王佐当时只是认为这话好笑,并没有多想别的事情。
  1990年整年,王佐上班时间就在28车间实习,下班时间遍游鄱阳湖湖口、长江、上下石钟山、月亮山,逛遍了这个位于长江鄱阳湖交汇处的湖口县城,在这个三面环水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县城。而这一年,7月8日世界杯足球赛在意大利举行,由西德队获得冠军。8月2日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8月11日 美国宣布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封锁。9月22日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开幕。9月25日 联合国通过安理会第670号决议,对伊拉克和被其占领的科威特实行空中封锁,并禁止伊船只进入各国的港口。10月3日东德与西德合并,实现两德统一。10月8日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这些事情,王佐不记得那么多,但当时是知道的,王佐当时实习期间无聊,每天会看报纸。王佐记得是工人日报,每天下午28车间那位胖胖的算工资的大姐就会把报纸送到各个小组,王佐会第一时间看报。王佐只记得那一年的世界杯足球赛,每晚在工厂电视房为马拉多纳助阵,但马拉多纳最终大失王佐所望,没有1986年的上帝之手的运气,最后由西德队获得冠军。王佐也记得那年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每天和国人一起沸腾和兴奋,并且王佐与工友一起在工厂的一道门边挂起高高的标语:开放的中国欢迎你。王佐也记得,海湾战争时,王佐和工友们每天在工厂电视房看新闻,有一次,画面上是导弹发射,突然,一个角落冒出一句:像射精一样!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1990年年底1991年年初,王佐是在关注海湾战争中过来的。过完春节,大概是正月初六,王佐回厂上班,但工厂实际上是正月十五才正式开工,于是,就随师兄徐德冬到五峰乡玩。王佐当时不知道,正是这一次去五峰乡下玩,一生就此分道,因为他认识了张子含。
  徐德冬年后回家主要是相亲,王佐此行的目的是去湖口县的边远乡村转转,也同时是陪徐德冬相亲。徐德冬的村子位于五峰乡兰新村徐前湾。
  正月初七,徐德冬在邻村相亲,王佐没去,因为德冬妈妈不让去,怕女方不知道是谁,这一天,王佐是在徐国庆和徐天平家渡过的(这二人也是57厂同事,徐前湾人)。晚上,王佐问德冬怎么样,德冬说:“不高不白,土里土气。”显然第一次相亲失败。王佐问:“你要找啥样的?”德冬说:“白净洋气,知书达理,丰满而又匀称,当然好,哎,在乡下不能娶个花瓶,还是找个高大健壮的吧,好做事。”王佐大笑。

  过了几天,大概是正月初十,徐德冬去都昌县苏山乡相亲,经过王佐的努力,德冬妈妈同意王佐陪同。那一天吃过早餐,德冬特意穿上借来的中山装,二人出发了。那天天气晴好,不冷不热,路边的柳条上有点点绿叶。二个小伙子从徐前湾出发,走在乡间小路上,说说笑笑,向五峰村出发。转过二个小村子,来到五峰乡五峰村土公路上,路上不时碰到拜年人群,也不时有大姑娘回头看这二个不像乡下小伙子的流里流里气见到大姑娘吹口哨的小伙子。走过紧挨土公路的几个小村子,公路转上一个小山坡,进入一个小村子。德冬说这个村庄叫张家湾,过了张家湾就是都昌县了。

  王佐留意看了这个村子,与五峰其他村子一样,青砖碧瓦飞檐,多是一层,古色古香。沿着张家湾的村道,二人说笑嬉戏中走出了村子。王佐看到不远处有一片水面,正要张口问,德冬说那是鄱阳湖。王佐兴奋得大叫起来,不由得跑步前进,德冬紧跟着也跑了起来。二人沿着土公路快步跑上土公路的坡上,气喘吁吁,极目远眺,鄱阳湖就在眼底。德冬说过了这个坡,就是都昌地界了,那湖边的村子就是我们相亲的地方了。王佐此时顾不上看相亲的村子了,他看到的是都昌那边鄱阳湖无边无垠,湖水流到湖口县这边,缩小得像一条江。多年后,王佐才知道这里是鄱阳湖的屏峰卡口,过了屏峰卡口,湖水流向湖口水道,流向鞋山,流向湖口县城,过石钟山,便流入长江,然后奔腾入海。

  王佐和德冬在都昌县和湖口县的交界土公路上对着鄱阳湖激情了一阵,来到相亲的村子。这次德冬相亲的是一个远房亲戚,今天是小孩满月酒,德冬是来吃酒的。这个远房亲戚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会在酒席上端菜,就能双方看看,行的话下次就可托媒婆安排见面。
  快到相亲这一家人门口,门口三三俩俩站着来吃酒的人。王佐的眼睛这时盯的是一个站在门槛右边的姑娘,一个穿着黑上衣的姑娘,身材修长,王佐估计身高有一米六出头,有着一张瓜子脸,两条自然的柳叶眉,笔直秀丽的鼻子,秀挺的鼻子下面是一张樱桃小口,轮廓分明的嘴唇红润,仿佛一颗成熟的樱桃,明亮的双眼迷蒙着一层湿润的雾气。真的很漂亮,王佐想,如果扒去上衣,娇躯应是山峦起伏,美不胜收,玲珑浮突得恰到好处,现在王佐看到的是高耸的将衣服鼓鼓的顶起,使得形成了一道高高的山峰,雪白的脖子下是一件粉红的内衣,绝对是个漂亮姑娘!看到这姑娘的相貌王佐心中不由暗叹,实在无法想像一个出自偏远农村的姑娘会有这么好的气质,只在王佐船校女同学之上不在之下呀,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二人跨过门槛,来到堂屋,看到里面摆满了桌椅,但没有几个人。还没开席呢,王佐建议德冬去外面玩,于是二人出了屋,来到房子不远外的湖边,一边用石子在水面上削圈圈,一边讨论。
   “我见你出屋时还色眯眯看那黑衣服的姑娘呢,相亲的是这位吧,不错,真的不错!”王佐笑说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