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江湖-讲讲大明初年那迄今鲜为人知的诡秘传闻

作者: 柳林醉客

  日期:2011-7-4 12:00:17
  本文为楼主原创之作,天涯首发,转载请注明楼主之名及转自天涯。本文力争每日早晚两发,望各位看官能够鼎力支持,多多指教,你们的回帖就是本人前进中最大的动力。
  楔子
  在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有一事始终在困扰着我,那就是何谓“江湖”,大千世界,海角天涯,哪里才是人们心目中那片真正的江湖,翻阅史册,在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我发现由于国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江湖的见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往往有着不尽相同的观点和认识。时至今日,由于人类社会和文明科技的飞速发展,江湖在当代人的意识中越发变得模糊和朦胧不清,也就更加无法为它概括出一个精准清晰的定论。在这里,如果各位看官有兴趣的话,我们不妨以此为话题,讨论一下你我心目中的江湖,以及江湖中的那些奇闻异事,古今传奇。

  既然提到了江湖,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人类是构成江湖的一个重要元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即江湖,是所谓一人一世界,一人一江湖,这话却有一定道理,正因为有了人类,你我所看到听闻的那江湖才变得精彩纷呈,惊心动魄,更因为人类这种高级智慧生物的复杂多变性,江湖也才变得诡异非常,神奇莫测,我想这也正是江湖魅力的所在。 而今日我所要讲的这段故事,就是通过曾经发生在神州大地中一些不可思议的离奇古怪之事,进入到那迷雾重重不为世间常人所知的江湖秘境之路,去探寻那早已被时光和传说所掩盖了的历史真相,不过要揭开这些古老的秘密,我们还要先从一个神秘贫瘠的小山村说起。

  第一章 血魔神殿
  第一节
  九黎村地处北部偏远山区,人口不足百余户。从村中仰望,远远可见四周群峰陡峭,连绵起伏,而那茫茫林海,更是一望无际。由于进村之路过于艰险难觅,小村不仅常年罕见外客来访,甚至连当地贪得无厌的官府和那些见钱眼开的衙役都不愿光顾这里来收租敛税。不过多年前,一位妙手神医的到来,也曾让这个隐藏在深山中的小村名噪一时,周边皆知。而这年夏季在九黎村发生的一起骇人听闻的惊天血案更是让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村一夜之间便声名远播,轰动四方。而其间村民所亲眼目睹的那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离奇怪事,听来更是让人毛骨悚然,闻之色变。也给这个古老的村庄披上了一层恐怖浓郁的诡秘色彩。

  说起“九黎村”的来历,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颇具传奇般的故事。据村人世代相传,唐末,皇室昏庸,宦官强臣权争不断,曾经辉煌强盛的大唐帝国最终在内乱不息的绵延战火中分崩离析,烟消云散。就在李家王朝亡国未久,原属大唐所管辖的羁縻州府,曾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也为辽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所灭,改渤海国为东丹国,并强迁其国人前往它地,众多渤海人不愿接受契丹人统治,为免遭无辜杀戮,于是纷纷举家外逃,其间一些家园被毁的难民在匆忙逃亡中因慌不择路,误入一深山老林中迷失了方向,一连多日也未能脱困,正当众人精疲力竭,焦急绝望时,其中一位姓李的汉姓破产商人在山中寻找食物时,偶遇一位相貌奇特,须发皆白的古稀老者。那老者告诉这李姓商人,距此不远之处,有一个叫做九黎的世外桃源,乃为人间净土,你等可前往那里安家立业。那李姓商人闻言起初有些将信将疑,在问清路途后还待细细详询,那老者却已飘然而去,难觅影踪。那李姓商人在惊疑困惑中,暗思:既然眼下已是无路可寻,不如前往一探究竟。于是抱着侥幸的心里引领众人,按照老者告知的路线前去寻找,经过一番周折,众人不但最终走出了这片深山老林,而且果真在大山外发现了一个荒废无人的小山村。当时众人虽见这个小山村早已破败的惨不忍睹,与那老者所言的人间仙境相去甚远,可是能在背井离乡的乱世中,找到这么一个落脚之处,众人感觉这已经是老天有眼,上苍赐予的一种极大的恩惠,而更令他们感到知足的是,这个荒村虽是极其偏僻,却正好可以用来躲避世间那纷乱不息的战火,且村中那一间间用巨石垒成的石屋,虽年代久远,历经风雨,可依旧坚固异常,足可遮风挡雨,于是便决定在此开荒耕田,修缮房舍,长久定居。而那李姓商人此时也认定为他指点迷津的那名老者,绝非普通凡人,定是前来拯救他们这些落难百姓的山中仙翁。而仙人曾将这里称为九黎,于是和众人一商议,索性就将这个山村命名为九黎村。尽管这里环境险恶,可供开垦的良田极少,却无法动摇他们在此生活下去的勇气,而事实也充分证明,只要没有天灾人祸和官府的压迫,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壤,中华劳动人民都可以用他们独有的勤劳和智慧在那里生存繁衍。九黎村这个破败荒凉已久的小山村经过这些先民的辛勤劳作,终于又重新焕发出活力,变得生机盎然。在之后的岁月中,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就在这个与世无争的小山村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穷苦却也还算安宁的生活。

  日期:2011-7-4 15:36:00
  秘境江湖:卷一古符魅影
  第二节
  时光荏苒,朝代更替,此时中华广阔的北方大地早已归入蒙古汗国的统治范围,公元1271年,大汗忽必烈称帝,正式改国号为“大元”并于转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可就是在这一年,九黎村的村民也被一场突如其来,始料不及的灾祸弄得鸡犬不宁,人人自危。而此事还要先从山中突然出现,被村中老人称为“山妖”的两只神秘怪物说起。

  这两只模样怪异,性情凶残的恶兽,不但时常在夜间潜入村中,猎食村民的牛羊等家畜,这一日,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掳走了一名在村口玩耍的孩童,并残忍地在村外一处坟场将这名孩子开胸破肚,正当两只山妖大嚼这可伶孩子的心肺之时,这血淋淋的一幕恰好被赶来救援的村民亲眼目睹。可众人狂怒的围攻,不但未能将它们铲除,反而被凶性大发的两只恶兽抓伤了多人后,从容逃回山中。未过两日,那几个被山妖抓伤的村民突齐发怪症,一个个状似疯癫,目露凶光,而且口留粘液,不时发出渗人的呜呜怪叫声,见到村中的家畜便如恶犬般狂扑乱咬。

  村民都被这几人的怪病弄得惶惶不安,胆战心惊。而村中老人此时又断言认定,这几人定是被山妖控制了魂魄,所以才会变成这恶鬼般模样。村中族长见事情严重,更是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连日来,又是请郎中,又是请道士,却全然无济于事,毫无效果。那两只山妖不但未能驱走,反而在村中闹得更加厉害,村民都不敢让自家的孩子踏出家门半步,而那几人的病情也是更加严重,虽不在上串下跳,可都病倒在床,不仅高烧不退,浑身肿胀,那发烂的伤口更是发出一股令人闻之作呕般的异味。

  正当族长和村民束手无策,急得团团乱转之时,这日村中忽然来了一位陌生青年,这青年自称姓赵,在得知此事后,施妙手相救,不出一日,竟将已是奄奄一息的几人病情稳住。村民见其虽年纪轻轻,却身怀如此高超医术,皆感激叹服之至。族长又见他谈吐不凡,便向其请教伤害村民的那两只怪物,是否便是传闻中的山妖。
  那赵姓青年道:在南疆高山密林中,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黑面山猿的异兽,长的人面猿身,黑毛无尾,这种异兽极有灵性,性凶猛,常以山中其它野兽心肺脑髓为食,其爪有毒,人若被它所伤,往往会出现癫狂癔症,若无良药,不出一月,便会全身溃烂而亡。现从这几人病症和村民所见,为祸山村的便是那黑面山猿的异兽无疑,只是这两只孽畜太过凶残,竟会残害孩童,如不将其除去,恐日后还会祸及无辜。族长听罢,急忙相求,询问可有良策助村民除掉两只恶兽。

  那赵姓青年道:这山猿非寻常兽类,普通人难伤它毫发,不过无妨,我有一道友,武艺精湛,道法高超,我可将其请来,助村民铲除这两只祸害。族长闻言,连连作揖致谢。那赵姓青年临行之前又叮嘱族长,那山猿若在前来,未免村民再受其伤害,不必与之缠斗,只需燃放鞭炮即可。族长谨遵其言,待夜晚山猿来时,村民忽然家家点燃炮竹。那山猿果然畏惧鞭炮声,接连两日再不敢进入村中,只在村外咆哮徘徊。不过几日后,两只山猿似乎已然知晓那鞭炮根本无法伤到它们,竟然趁村民不备之时,捕杀了一只山羊后,又大摇大摆地爬到村中大树,一边大嚼着山羊内脏,一边肆无忌惮地地吼叫着与村民对峙起来。

  正当众人气恨的咬牙切齿,却又无计可施之时,有眼尖村民忽见半空中闪过两道耀眼的光芒,那光芒快似闪电,眨眼间便飞至树顶,紧跟就听那两只山猿耀武扬威般的咆哮声变成了凄惨的嚎叫,随即笔直地从树顶齐齐摔落在地,略一挣扎,便一动不动。众人呆愣片刻,有大胆村民近前一看,只见那两只山猿双目之间,已然不知被何利器射穿,丑怪的脸上满是血水,早已气绝。就在村民欢呼庆贺之时,那赵姓青年笑吟吟来到众人面前,族长知道定是他请来了高人,除去了这祸乱山村多日的凶兽。急忙领村民上前感谢。族长见只有他一人,便询问为何不见其友,那赵姓青年笑道:我这位道友,生性孤僻,向来独来独往,刚刚在除去那两只恶畜后,便已悄然离开。

  族长也知奇人异士大多行为古怪,只得遗憾地摇摇头。这时那失去孩童的双亲,虽见大仇得报,可心中依然愤恨难平,双双用锄头朝那两具山猿的死尸上狠狠敲击着。那赵姓青年又道:现还需那山猿的手骨入药,方能令那被抓伤几人痊愈。于是几位猎户依言,将两只山猿薄皮剔骨,取手骨交与赵姓青年,又将山猿残肢连同皮肉在那被害孩童墓前焚化,祭奠他在天之灵。十余日后,族长见那几人病情已然好了大半,便和村民再次设宴感谢那赵姓青年大恩大德,席间族长与众人一再相邀请他定要在村中多住些时日。那赵姓青年这才道:

  他原本乃是一落魄书生,因不愿受蒙元统治,本想找一远离世间之地隐居,后听说九黎村偏僻安静,不受外界干扰,所以才寻到此间,碰巧遇到了山猿祸害村民之事。
  族长闻听他有意在此长住,大喜过望,转日便亲领乡民为他筑房垒院,各种生活用品更是置办的一应俱全,那赵姓青年便从此在九黎村居住下来。而这赵姓青年却有神奇过人医术,村民无论有何病症,只要经他诊治,往往药到病除,村民皆以神医称之。后神医之名不胫而走,竟然传到了大山之外,许多人不辞劳苦,跋山涉水找其诊病开药,而赵姓青年不仅医术高超,更胸怀救民之美德,对贫苦百姓多是不计报酬,义务就诊,于是神医更加声名显赫,方圆百里,几乎人尽皆知,九黎村也变得空前热闹起来。

  日期:2011-7-4 19:40:00
  第三节
  这日赵神医外出而归,村民见其神情悲痛,面带哀伤,族长不知他遇何事,晚间邀其把酒共饮,询问他因何事如此悲伤,赵神医连饮数杯,仰天长叹,良久才道:
  宋室衰微,偏安一隅,如今仅剩那半壁江山,也是风中残烛,终难保全,国破家亡,迟早之事,伶我江南锦绣之地,也将惨遭黑鞑铁蹄蹂躏,中华百姓,都将沦为胡虏之奴。想来岂不令人悲哉心痛,言罢泪流满面。
  一年后,有外出村民得知,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破,至元十六年,元将张弘范在崖山剿灭宋军最后抵抗势力,抗元名臣,左丞相陆秀夫宁死不屈,未免受辱,身背幼主赵昺投海殉国,宋至此灭亡。自那之后,赵神医便一直神情抑郁,从此深居简出,极少离村外出,而这一住就是八十余年,如今赵神医已然年过百岁,成为村中人瑞,虽年龄奇高,可依旧身轻体健,硬朗如初,不见丝毫老迈,村民都将其视为活神仙,恭敬有加。这一日,久不离村的赵神医突然不辞而别,村中无人知其去向,众人担心他以如此高龄,单独外出,会有所闪失,可寻便山里山外,却不见影踪,村民不免忧心忡忡。哪知两年后,赵神医忽携一女而回,村民见老人家安然无恙,皆惊喜不已。赵神医见村民对他如此牵挂惦念,也是甚为感动,言道:

  只因年轻之时,便远离家乡,现年事以高,不免心念故土,所以前往老家探望。而之所以悄然离去,心知村民若之其远行,定将派人陪护,未免烦劳乡亲,所以才未告知,而回乡之时,路遇一女,此女因家逢巨变,导致流落人间,我念她身世孤苦,故将她收为养孙女。
  村民见那少女年方韶华,长的端庄秀雅,娇美可人,知神医终身未娶,如今在百岁开外,能收的这么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为孙,侍奉晚年,却是可喜可贺之事。
  日期:2011-7-4 20:40:00
  第四节
  待半年后,在一月明之夜,神医在村中设酒席,宴请全村男女老幼。席间,神医兴致颇高,在感慨一番后言道:

  如今汉家真龙将现,黑鞑气数将尽,我中华复兴有望,只可惜老朽已是枯木之身,恐难以见到驱除胡虏之日,望日后众乡亲能将我葬于高山之顶,坟冢朝南,赵某一生行医,身后别无它物,唯有此女莲儿放心不下,我入土之后,还要相烦父老相邻多加照看,老朽感激不尽。说罢,向众人连连作揖。
  众人听神医之言,竟像是交待身后之事,不由面面相觑,皆呆愣不语,族长看出神医此言绝非酒后随意而说,以神医之能,许是早已推算出自己将来之日。于是连忙恭恭敬敬起身,在向神医表示敬谢后,表示一定谨记神医嘱托。赵神医微笑点头,一直喝到有些醉意方回。
  一月后,神医在睡梦中与世长辞,逝前神态安详,面容甚为平静。村民得知神医离开人世消息后,皆哀痛不已,族长遵其遗嘱,亲自在山顶选一风水佳地,将神医厚葬。莲儿在家中为神医守孝三年,因她从神医那里学得了一些医术,虽为女子,依然在村中悬壶救世,为村民诊病开方,而且亦继承神医之美德,对贫苦村民分毫不收,因此深得乡民敬重。

  莲儿在三年孝满后,又过一年,嫁于村中李姓青年为妻,这李姓青年为人忠厚老实,其先祖便是领众人找到小村那李姓商人,如今其家族人丁单薄,如今仅剩这一根独苗,村民见他能娶到这么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都认为其祖上积德的缘故,这不仅仅是他的福气,也是九黎村村民的福音。
  日期:2011-7-5 10:58:00
  第五节
  这年已是公元1355年,此时的中原大地正如赵神医所预料那般,已是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一番景象。各地民众再也无法忍受蒙元统治者敲骨吸髓般的残酷剥削和压榨,纷纷揭竿而起,造反声浪,此起彼伏。曾经不可一世的元帝国在这场摧枯拉朽,席卷全国的狂风暴雨中,那早就糜烂不堪的庞大身躯,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腐败透顶的蒙元贵族们终于惊恐地发现,原先 这群可以任由他们欺凌宰割的奴隶,一旦愤怒起来,竟然可以爆发出如此排山倒海般可怕的力量。而这些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早就在醉生梦死的享乐中,失去了先祖们当年横扫天下的神勇与彪悍。最后的垂死挣扎已无法阻挡帝国大厦的土崩瓦解,而一个人的横空出世,将会用致命的一击,为苟延残喘的蒙元王朝敲响那末日的丧钟。

  至正十二年,饱受磨难,孤苦无依,在皇觉寺出家为僧的青年和尚朱国瑞,原名重八,在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终于做出了一个彻底改变他人生命运的重要抉择,脱去僧衣,抛掉要饭的钵盂,拿起造反的武器,加入到了红巾军的起义队伍中,成为了郭子兴麾下的一名亲兵,并在一年后再次改名为元璋,意为诛灭元朝的尖锐玉器。虽然当年还无人能够预测到这个相貌奇特,身份低微的青年,有朝一日,真的会草蛇变真龙,成为一个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可许多人还是在浓烟滚滚的战场上,依稀看到了一个睥睨四方的王者身影。赤贫出身的朱元璋正在用一场场令人意想不到的胜利向世人展示着他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和超凡出众的雄才大略,至正十六年,深得将士爱戴,被军中人尊称为朱公子的朱元璋在率众攻克战略要地集庆后,被诸将奉为吴国公,从此开始真正踏上了问鼎天下的霸业旅程。

  日期:2011-7-5 12:05:00
  第六节
  而也就是在这年初夏的一个夜晚,九黎村这个暂时还未受到战火侵扰的小山村也迎来了一名新的成员。当李四九呱呱落地之时,村民们都被这男婴那异常响亮的哭声所惊动,而就在他出生的前日,更有村民在山中见到有神兽出没,于是村中老一辈人都断定这孩子今后不但能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给九黎村带来祥瑞,而且日后定能成为人中之龙。

  随着时光的流逝,李四九也在父母细心的呵护和照料下慢慢长大,众村民也对这个摸样俊美的孩童也是刮目相看,十分喜爱。加之其母深受村人尊敬,李四九也得到了众人的格外眷顾。不过这一切却始终无法改变李四九的命运,村里没有教书的先生,到百里之外的县城去念私塾,对这小山村的孩子们来说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唯一幸运的是,李四九的父亲虽是目不识丁,可他的母亲却是村中唯一一个能够识文断字的女子。十岁之时,李四九已然能将他父母省吃俭用为他买来的《论语》,《礼记》和一些简单的医术等书籍熟记于心。

  不过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李四九也越来越对他的名字感到不满,他不明白父亲为何给他起了这么一个简单又俗不可耐的名字,更令他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村中的男女老少竟然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他的父母似乎并不愿将这个答案告诉他。
  一日李四九终于忍不住向他最为崇拜的龙叔提及了这个心中的疑惑。龙叔是九黎村唯一的铁匠,也是这一带山中最出色勇猛的猎手。龙叔和他家比邻而居,与其父交情深厚,对李四九更是视如亲子般疼爱有加,每次从山中打猎回来,都会送给他一些新奇好玩的东西。
  因为我们是贱民,贱民是不配有名字的。李四九虽对龙叔颇显愤恨的回答有些一知半解,可从那刻起,这孩童的心中便又有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将来不但要像龙叔那样,成为村里最出类拔萃的优秀猎手,长大后也不要再当贱民,一定要有一个响亮灵动的好名字。李四九虽然为自己设想了一个相当不错的美好未来,可现今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帮助家里牧羊,李四九的母亲并没有因疼爱而对他娇生惯养,所以每日清晨李四九都会将家中的几只山羊赶到村外的野地中放牧,在闲暇之余,他会将昨日晚间背记的一些文章诗词,用树枝在稍微柔软的泥地上一笔一划的默写下来自娱自乐。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李四九的心思却无法完全集中在那些书籍中,因为他迷恋上了一种令他更感兴趣的游戏。

  日期:2011-7-5 19:02:00
  第七节
  这一日他忽然在自己怀中发现了一本画册,这画册图文并茂,内容新鲜有趣,分为逐鹿,擒豹,伏虎三篇,都是些描述如何猎扑山林野兽的各类招式,这画册对一心想成为一名出色猎手的李四九来说,当真是如获至宝,令他欣喜异常。虽然他并有发现是何人故意将这本画册留给自己,不过他的小脑瓜只思索了片刻,便兴奋的想到:
  这一定是龙叔所为,村中也只有龙叔才具备这样的身手,能够神鬼不知地将画册偷偷放入自己怀中。因为这一年来,李四九一直都在缠着龙叔教自己捕猎的本领,却被龙叔拒绝。龙叔告诉他,你父亲对你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你日后能够传承你母亲的医术,将来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名医,而不是一名普通的山村猎户,所以我的这些捕猎本领,你学了也无益,反而会招来你父亲的责怪。李四九虽然拜师不成,却一直心有不甘,时常还会在暗中向龙叔提及此事,可始终未能如愿。如今看到了这画册,心中暗想,一定是龙叔禁不住自己的软磨硬泡,又不便亲自露面,所以才会将这画册悄悄留给他,让自己领悟习练,而龙叔那一身本领,也一定是从这画册中学来的。想通此事,李四九幼小的心中不禁激情荡漾,兴奋的一连几日彻夜难眠。

  于是从那时起,李四九便痴迷其中,乐此不疲地在暗地里偷偷习练。这日清晨,李四九按画册中那逐鹿篇所载招式,与自家山羊在荒野中追逐了多时,直到精疲力尽才停住身形。而昨夜间他还做了一个令他期待已久的美梦,他梦见自己一夜间便长得如龙叔那般高大魁梧,并且只身一人在深山老林中捕获了一只凶猛敏捷的花豹,当他凯旋而回之时,受到了全村人的夸奖和赞叹,族长更是将九黎村最勇敢猎手的称号送给了他。

  日期:2011-7-5 20:10:00
  @第八节
  李四九美滋滋地半躺在一处斜坡之上,仰望着那蓝蓝的天空,昨夜的梦境似乎依然在脑海萦绕不去,这时远方一朵白云缓缓飘来,那白云形状怪异,似禽非禽,似兽非兽,不过瞬间又渐渐演变成一个模糊的人形之状,那模样宛若一位道骨仙风,长须飘飘的老者,一阵清风吹过,那老者又似乎微微抬起了手臂,恰似仙人引路般指向前方的崇山险岭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