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暗格:古老技艺的传承,老木匠深藏的秘密
作者:
澹台镜tt
日期:2011-6-20 22:59:03
楔子
清末年间,在京城伊斯兰教清真寺旁边有一条牛街,这里自古以来就异常繁华,做买卖的、摆摊杂耍的、玩的、吃的,应有尽有。在牛街的尽头有一家不太太显眼的棺材铺,这家主户姓常,人称常师傅,他的手艺精湛,在这一带极富盛名,找常师傅做活的人络绎不绝,他的铺子做得有声有色。
一天,常师傅铺子里跑来一位伙计,他说自家老爷快不行了,劳烦常师傅給打个棺材。在这方圆几里,棺材铺倒也不少,只是像常师傅手艺这么精湛的倒也不多。不过,当时常师傅看到那伙计时不禁眉头一皱,这不是刁老爷家里的家丁吗?
刁老爷全名刁德旺,是这一带的恶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老百姓早就恨之入骨了,今个听到他快不行了,常师傅心里直呼痛快。
不过刁德旺在这一带极有势力,尽管心中有千万个不愿意,常师傅还是应承下来,并告知伙计三天后过来看做好的棺材。
也巧的很,棺材刚做好刁德旺就死了,刁家来了几个伙计到铺子里抬做好的棺材,打算将死去的老爷入殓。刁家人忙着筹办丧事,然后就是守灵七日。第一天是大太太,第二天是二太太,眼瞅着到了第三天晚上,据说人死后的第三天和头七之夜都是回魂夜,所以家里就安排护院和三太太一同守灵。
一直到后半夜的时候,俩人突然听到棺材里传来一阵阵的响声,他们正昏昏欲睡的时候突然一个激灵醒过来。睁眼看着刁德旺的棺材此时抖动的越来越厉害,左右摇晃,似有人在里边挣扎一般。
“诈尸拉,诈尸啊!”
俩人同时惊呼,连滚带爬就跑出了灵堂。这下把整个宅院的人都招呼起来了,大家又围到灵堂看个究竟,发现棺材又恢复了平静。大家甚是纳闷,有几个胆大的将刁德旺的棺材打开,发现老爷安安静静的躺在里边,没有丝毫异样。
以为这事就过去了,第二天夜里加大人手守灵,又到了后半夜,棺材却抖动的更加厉害,这次把全府人都吓着了,以为是老爷诈尸,那个灵堂再也没人敢过去了。第二天清晨,家里便去找法师驱魔,却是无济于事。
眼瞅着到了第七日该下葬了,弄得整个府中人心惶惶,谁也不敢去抬棺木,就这样又僵持了几日,府中开始传出了一些闲言碎语,可能是老爷生前做得恶事太多了,现在遭到报应了……就这样,府中陆陆续续又走了一些人,诺大的一个刁府顿时冷清下来。
当时刁德旺的大太太心急如焚,她让得力家丁出去寻找有名的法师,并放下话语,如果能让刁老爷安安静静的离开,她愿意一辈子吃斋念佛,并拿出家中财物普济他人。
当时常师傅得知讯息后他的眉眼中露出微笑,又过了三日来到刁德旺家中,并说去看看刁老爷的棺材。自诈尸后,刁老爷的棺材没人敢靠近,眼见常师傅入了灵堂,大家是有多远走多远,唯恐惹祸上身。
当时,常师傅看看左右无人,他用力一抬棺材盖应声而起,然后又把刁德旺的尸体翻到一旁,用手在棺材底摸索一阵,底部竟出现了一个深约五寸的暗格,他伸手从里边掏出两个木制小人并轻轻放入口袋。尸体放回原处,棺材封好,从那之后刁德旺的尸体再也没发生过异常。
原来,当初常师傅为了惩戒刁德旺的恶行所以在棺材中下了功夫,他在棺材底部开了一个暗格,并放入两个木头小人,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人就会跑出来,因为上方盖着刁德旺的尸体,所以木头小人就会用力托起他的尸身,一起一落,棺材这才发出巨大的响声。
几日后下棺入土,大太太也遵守了承诺,从此以后吃斋念佛,造福四方。
日期:2011-6-21 8:56:00
第一章遗物(1)
北京胡同内,向左拐弯,再向前走约百米就会看到一栋老房子,大门上的漆失去了几许光彩,不但如此,甚至还有些锈迹斑斑的感觉。推门而入,一个十几平方的小院子,靠墙角的地方养着一些花花草草,可能许久未曾打理了,花的叶子已经打了蔫,耷拉着头长在那里,失去了应有的生机。
院子里异常安静,房间里比较昏暗,不过灰暗中的一双眼睛却闪着光亮,他大约三十来岁,上衣着的确良衬衫,下身一条休闲裤,脚上趿拉着一双蓝色拖鞋,他的目光落在屋内琳琅满目的东西上,眼中掠过一丝说不清的东西。
这间屋子不大,里边却满满当当摆满了东西,只见墙上悬挂着木匠所用的各种工具,有折尺、曲尺、三角尺和各种锯子,墙边的桌子和板凳上放着各种长刨、中刨、短刨、线刨、蜈蚣刨和平凿、圆凿、扁凿、斜凿,以及墨斗、划线刀、斧子、锤子、木锉。
这里是父亲生前呆过的最多的地方,也是他最熟悉的地方。此时站在这里,似乎又看到了父亲忙碌的身影,他的眼中闪过一抹悲伤。父亲已经走了一个多月了,他却还没有从失去父亲的阴影走走出来。
他叫常九,是常家第九代传人,据说他爷爷的爷爷是清代末年的名人,他利用棺材惩治恶霸的事情一直到父亲这代还在津津乐道。不过,那似乎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自他这代起,棺材铺的行当就不太好做了,国家开始提倡火化处理尸体,现在是骨灰盒卖得多了起来,制作棺材的生意越来越冷清。
也正是因为如此,父亲干脆关了棺材铺,他的活计也零散起来,有时候会走家串户的为别人打些家具,或者谁家新婚了要定制床铺,甚至整理些门窗之类的散活来维持家用。
所以他和父亲之间是聚少离多,有时候他会出去半个多月,也有时候遇到大活在外待得时间更长,后来母亲受不了这种清苦的日子终于离他们爷俩而去,据说是被哪位老爷收了去,从此过上了另一种生活。
日期:2011-6-21 9:51:00
时间继续向前推移,母亲走了,他们家的生活也异常艰难,但父亲硬是挺了过去,他经常在儿子面前炫耀自己的祖宗和手艺,经常回忆起以前的辉煌时光,甚至现在还能依稀感觉到他眼中的笑意:“小子,你可别小瞧这门手艺,比如打个凳子吧,别看方凳小,它是囊括了所有的木工手艺,虽然它只是一个四只脚呈一定斜度的小件物品,可要让它四根腿都能平稳着地就不容易。需要将每一个榫头榫眼定位准确,这就是木匠手艺高低的体现。过去木匠是不用钉子的,铁钉是从外国传入的,所以叫洋钉。手艺好的木匠所盖的房子,打造的家俱,数十年、数百年依然坚实牢固,原因就是采取了榫而不是钉。”
虽然父亲对他的手艺一直津津乐道,但随着随着时代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木工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工具机械化,开料用上了电锯,刨平面用上了电刨,做榫眼也不必再用凿子一下一下的凿。再后来,合成材料代替了原木,原有的工序渐渐被舍弃。现在的家俱基本上采取拼装,各种紧固件与钉子完全替代了榫头。木匠在工业化的浪潮下,已经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去……
也许父亲早就料到了这种结果,所以他当时没让儿子继续跟着自己学习木匠手艺,而是咬牙让他读了书,并且上了大学,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记得父亲宴请周围的邻居过来喝酒,眼睛含泪说道:“想不到我常家还能出个大学生,虽然我没让常九学习木匠手艺,但我对得起列祖列宗咧!”
不过,父亲唯一的遗憾就是常九到现在还没有娶妻生子,也正因为如此,父亲临死眼睛也没闭上,睁着一双眼睛看着儿子,费力挤出最后一句话:“給我,給我生个孙子……”这是常九唯一愧对父亲的地方。
日期:2011-6-21 11:34:00
父亲走了,生活一下失去了重心,近一个月了他都没有走出过宅院一步,手轻轻抚摸在那些铮亮的工具上,半天没回过神来。是啊,该整理下父亲的遗物了,这屋里有他毕生的心血,也是他一辈子的营生和生活目标。
常九蹲下来,他在房间里细细收拾着,把那些工具都规整在一起,然后装进一个大木箱内,墙壁上顿时变得空荡荡的,常九的心又有些失落。东西收拾的差不多了,常九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从里边抽出一支点燃了,透过烟雾缭绕的空气,他的眼神多少有些失落。
旋即,常九被面前巨大的工具箱所吸引,据说这装工具的箱子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应该也算是一件老古董了。箱子质量真是出奇的好,这么多年了不但没有任何损坏,反而越用越光鲜,由于长期触摸,箱子的边角处已经磨得铮亮,手轻轻摸上去,非常光滑圆润。
记得父亲在世时对这箱子尤其珍爱,经常看到他拿一块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他嘴里还嘀咕:“这个工具箱可不简单吆,这可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这东西比我的年龄都大呢……”这工具箱一直陪了父亲几十年,现在人走了,它也静静地躺在那里似乎少了几分生机。
一根烟燃尽,常九叹口气,用手轻轻地摸上去,这箱子做得极为考究,虽然只是一个工具箱,但上边却雕刻了很多花鸟图案,虽然年代极为远久了却依然是栩栩如生,常九直感叹老祖宗的巧夺天工。
日期:2011-6-21 19:12:00
看了一会,常九想把这物件搬到角落中去,伸腰一提才发现装满工具的箱子很沉,记得父亲生前打趣说:“我家娃子天生就是拿笔杆子的料,瞅瞅那胳膊那腿,估计我那工具箱装满了都拎不起来……”当时常九不以为然,以为这是父亲故意的说词,可今个一提才发现果然很重,没有两把子力气还整弄不动它。
搭眼向里看去,估计里边的工具装得太多了,干脆向外拿几件吧,想到这常九顺手又从工具箱中向外抽物什,一件,两件,也许是走了神,再看时,工具箱已经见了底,工具竟又被他全都取了出来,整整齐齐摆在了地上。
“唉”,他轻轻叹口气,自从父亲走后,他就一直丢三落四,直到现在还没回过神来。
工具全都拿走了,搭眼向箱子里望去,底部异常平坦,有些地方出现了些许的凹槽,应该是常年放工具压出的痕迹,这会拿起箱子轻便了许多,常九倚在门框上,阳光照在他胡子拉碴的脸上,看着有些失魂落魄。
工具箱就摆在面前,空气中都能嗅到那种轻微的远古气味,常九的眼睛一眨不眨盯着那箱子出了神,这是父亲的宝贝,平常的时候都不让常九多看几眼,就连这房间他都很少进来,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快去学习,快走快走!”
现在父亲没了,这里成了常九的天地,他细细看着每一个角落,这里边到处都有父亲的身影。他又将手搭在了木箱上,眼睛随意扫了一眼,此时已经是中午时分,阳光十分耀眼,衬着天上的太阳,他的眼睛突然闪了一下,因为他感觉到箱底有些不同寻常。
日期:2011-6-22 7:35:00
轻轻地摸过去,箱底有些凹凸不平,他的目光一闪,眼睛里多了一丝光亮。起身,然后拿过旁边的墨斗、划线刀和折尺,先用折尺在底部比量几下,然后用划线刀做了一个简单的记号,拿起手中的墨斗将前方固定住以后,他用手轻轻扯向怀中,然后伸出食指轻轻拉住墨线,只听得发出了轻微的一个声音,再看时,箱子底部出现了一条笔直的墨线。
虽然常九不会做木匠活,但从小到大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事物,尤其是箱子中的暗格,一直是父亲口中津津乐道的事情,它也是木匠行当中的最上乘的技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做出暗格,更不是每个木匠都能做得这样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不过,虽然坊间传闻很多,但常九一直持怀疑态度,尤其是读了大学后,他对于父亲的话更是不置可否,只是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直接反驳,而是默默在旁边听着。听得多了,也自然能悟出其中的一些门道,比如眼前的这个工具箱,常九就看出了一些不同寻常。
制作暗格,自然是隐藏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所以就会制作的极其隐蔽,并且除了木匠本身谁也不会发觉此事。看是否有没有暗格,这首先就是一门功夫,首先要看箱子的底部厚度,根据里边藏物的大小而设计箱底的厚度,一般是在五公分或者是十公分之间。
这里还有一套计算的公式,也就是找到暗门的办法,根据物体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拉墨线之后,首先取四点交叉的位置,然后在这个部位做一个简单的记号,然后再用三角尺和折尺划出四块范围内各个的中心点,而这暗格的暗门则会在这四块区域之间。
就在刚才常九出神的功夫,他发现这箱子底部有些不同寻常,似乎比平常的厚重一些,又想起父亲说过的那些话语,他能确定,这个年代久远的工具箱内一定藏有暗格,只是不知道里边藏了什么东西……
日期:2011-6-22 12:18:00
第一章遗物(2)
想到这里常九变得兴奋起来,暗道,难道老祖宗还給留了宝贝不成?自从母亲走后,他们爷俩一直过得特别窘迫,在他童年的记忆中似乎经常会饿肚子,饥一顿饱一顿全要看父亲的活跟不跟的上,如果十天半个月没活计,爷俩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不过转念一想又不对,这工具箱里边如果有宝贝父亲早就该知道了,它跟了父亲一辈子,有什么秘密能隐藏到现在?但不管心里怎么想,巨大的好奇心还是让常九动起来,他弯腰下去仔仔细细看起了箱子底部,睁大眼睛观察自己划出的四个区域。
先用手轻轻摸上去,指尖上能感觉到细微的凹凸感,他的手缓缓移动,从上至下异常缓慢。记得父亲曾经说过,暗格制作的最佳功夫就是毫无痕迹,因为它已经和箱子整体合一,外人根本无法分辨。
常九将手缩回来,转头看看地上散落的工具,他的眼睛落在蜈蚣刨上,这是木匠的必备工具,刀片3-10片,对付那些很顽固的酸枝紫檀等硬木疙瘩之类的戗丝乱茬,刮平滑作用。磨刀与刮相反,用力反推,然后逐个擦锋利即可。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有一种,形容蜈蚣刨的,称:“一木之上,衔十余小刀,如蜈蚣之足”。
日期:2011-6-22 18:57:00
蜈蚣刨拿在手中,刀片透着光亮,这些工具父亲生前每日擦拭,所以显得成色极新。他将蜈蚣刨放在箱子底部,用其中的刀片细细刮了两下,常九想用这样的方式找出暗格的机关。也许有些用力过猛,箱子突然有些抖动,再看时,底部多出一些细碎的红色粉末,这是刚才用蜈蚣刨刮下来的。
但随即常九就放弃了这种方式,听父亲说暗格的制作极为巧妙,如果不得要领硬要开启的话,隐藏在其中的暗格会自行关闭,并再也不会打开。此时向箱底看去,看不出任何的特殊之处,刚才蜈蚣刨刮过的地方露出了暗色的木头。
“不能硬来啊”常九心里暗道,他抹抹额头的汗珠子,并顺手将蜈蚣刨扔到一旁。又点燃一支烟,他的脸上多了几层变化,箱中的暗格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九哥”大门口传来一个声音,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这是他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方浩,不过他长得有些消瘦,每天打扮的流里流气,所以常九便直接喊他的别称,耗子。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和玩伴,因常九比他大三个月,所以就沾了便宜,按照年龄他得喊一声哥哥。
常九嘴里叼着烟,斜靠在门框上,瞥了耗子一眼:“来了。”
“来了。”他也不多话,随声附和一句,已经走到近前。阳光下看到了一张年轻的脸,眼睛不大,薄嘴唇,偏瘦,头上梳理的整整齐齐,估计是上了发膏,上边还飘着一股子清香味,斜刘海齐齐整整抿在一旁,常九看着又骂一句:“你这打扮要是搁在抗战,被当成汉奸的几率有百分之九十九。”
他也不着恼,脸上含笑:“我说哥哥,就咱这脸,咱这身段不好好打扮打扮不亏大了嘛。”
“嗯,说得对,你这够招人的,人家大姑娘见了得绕着走。”
“为啥呀?”他不解。
“香气太重把人家比下去了呗。”
日期:2011-6-23 7:05:00
“我操,就知道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他笑着骂了一句,旋即又看到常九落魄的样子,他的眸子又黯淡下来:“伯父都走了一个多月了,你还惦记着呢,瞅瞅你,脸色蜡黄,无精打采,伯父在天有灵也不安心那,人死不能复生,哥哥节哀吧。”
常九的烟已经燃到了尽头,他狠狠将烟屁股摁在地上,眼看着最后一点星火灭了,他也终于叹口气:“唉,父亲在的时候我没怎么觉得,他这一走我这心突然就没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啊!”
俩人突然都沉默下来,耗子的父亲曾经是这一带有名的地主,他小时候应该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不过后来随着抗战胜利,土地被平均分配,他们家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土地分了,财产分了,不但如此,老爷子被扣上了地主帽子一辈子翻不了身。
眼看着家道中落,耗子的父亲一下瘫倒在床上,还没等革命群众批斗他就一命呜呼了。那时候他还小,不过他的童年并不快乐,地主崽子的称呼一直伴随他长大,所以他是孤单的,周围没有一个小伙伴肯和他一起玩。
当然这除了常九之外,常九当时也没了妈妈,耗子没了父亲,俩人似乎有些同病相怜,他们不由自主的走到了一起,几十年的友谊就这么下来了。
此时耗子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常九,失去父亲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就没有印象了,所以他无法体会此时常九的痛苦,但是看到他萎靡不振的样子方浩感到有些难过,只是这种伤痛无法分担,俩人就这么默默呆坐了好大一会。
“哦,对了,你知道李晖吧,那小子发了!”似乎想起来什么,方浩的声音透着惊喜。其实,这也是今天过来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看看常九,再就是告诉他这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李晖也是他的朋友,显然方浩在为他感到高兴。
常九若有所思:“李晖,听说他前段时间欠了一屁股债,本来这两天抽空想说说他的,不要总是沉迷在蛐蛐上。”
日期:2011-6-23 11:26:00
“嘿,还真别说,三天前李晖说找到一个大家伙,这东西指定能打败所有的蛐蛐,我当时还不信那,今天还真是让我开了眼!这不,我刚刚打那儿回来,李晖赢了,这家伙今天赚的盆满钵满,明天我们一起去他家,让这小子请客!”
常九听到这里,他若有所思的皱皱眉头,抬头向天上看去,秋天的太阳依然毒辣,明晃晃的有些晃眼睛,目光收回来,心思却更加波动。谁都知道白露、秋分、寒露,是北京人斗蛐蛐儿的高潮期。“勇战三秋”,就指的是这三个节气。
只是这看似娱乐的东西,却也没少祸害人,多少人家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想到这里,常九突然重重叹口气。
日期:2011-6-23 11:27:00
第一章 遗物(3)
不知哪个老祖宗先发现的,雄性的蛐蛐儿好争斗,斗起来挺好玩儿的,于是就把它们逮回来,令其争斗、观其胜负,以博一乐。据记载,斗蛐蛐儿之戏,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写过一部专著:《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蛐蛐儿,致使一条好蛐蛐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蛐蛐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但玩物丧志,越到后来这取乐的东西也变了味道,现在很多斗蛐蛐的场所,明着说是斗,实则是赌。就他们这好哥们李晖,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前往山东、安徽等地去亲自抓蛐蛐,还专挑那些偏远的地界,或者是鸟不拉屎、极其隐晦的地方,据说那里的蛐蛐野性大,最容易胜出。
折腾了几个月下来,大大小小也斗了几十次,但情形却越来越不妙,钱都抖落光了,屋子里值钱的东西也拿去当了,老婆孩子一急之下回了娘家,现在再瞅瞅他那家,真是家徒四壁,啥也没了。
常九劝过几回,但李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每天都做着发财梦,并且全国各地到处寻摸着找蛐蛐,最后耗子总结:这小子走火入魔了。本想过几天再去劝劝他,可今个耗子的话让常九愣了一下,他有些疑惑:“怎么,斗赢了?”
日期:2011-6-23 20:57:00
看到常九纳闷的目光,耗子立即变得兴奋起来,他的声音透着惊喜:“就在昨个晚上,他突然兴冲冲跑到我家,让我今天和他一起出来,因为今个在牛街有个局。你也知道,这小子输的就剩下条裤子了,当时我稍一犹豫还劝劝他,到此为止吧,连老婆孩子都走了,现在把他们娘俩接回来才是正事……”
说到这里耗子眨巴下眼睛:“嗨,我这话还没说完呢,李晖就打断我说他这次保准赢,这次手里的蛐蛐非同寻常,他可是费尽周折搞来的,并让我今个看好戏。”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