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鲁迅遗嘱杀人事件——不到最后一个字没有真相
作者:
乌鸦又叫了
日期:2011-5-17 7:19:29
这个时代很好,相比以前,我们可以吃饱肚子,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那样的日子已经过去,而且是一去不返,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但还是有人不知足,活着活着,却要死掉。
黄龙腾死了。
他从五楼的窗台上栽下来,脑浆血液涂了一地,害得吃完早餐去上早班的人看见,吐了一地。楼上的人下来,路边的人过来,大家吐的吐,恶心的恶心,情绪还比较稳定的,就打电话报警。
死者黄龙腾,大学毕业四年多,在此处租的房子,他在一家卖出口灯饰的外贸公司上班,是个有报关证的业务员。跟他同住的还有一对情侣。
警察找到黄龙腾的家人,这夫妇俩一个干瘦如柴,一个有病在身,听到消息都面如土色。父亲绝望地叫出声来。母亲和其他所有经历丧子之痛的母亲一样,她确认了警察的话,还来不及哭,就已经不省人事。
警察说:“你们要节哀,初步调查你儿子是自杀。”
父亲两鬓斑白,受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整个人身体发僵,但他还是用他那乱了分寸的手打着桌子说:“我儿子不会自杀。”
打完桌子他又给警察道歉。
警察说:“可以理解你们。会有进一步的调查,自杀只是初步结论,现在要通知你们认领尸体,尸检之后就可以领回去安葬了,同时也要向你们了解黄龙腾的性格,还有他平时人际交往情况,主要你们想想他有没有特别结仇结怨的人。”
案件很简单,凌晨4点多坠楼而死,5点左右尸体被发现,初步尸检身上除了头颅的重创,其他部位没有伤痕,房间没有打斗迹象,这些基本就能判断是自杀。
经初步调查此人社会关系简单,除了家人就只有同事以及同住的室友,交往的朋友少。工作上他几乎从不迟到,一切正常,但公司的集体活动参加的也不多,业余时间爱好就是在电脑前写点东西,周末会和朋友去附近的一所高校蹭课。
而且黄龙腾是写好了遗书再跳楼的。
同屋的个体户情侣毕业三年多,两人即将结婚,和黄龙腾的同学是同学,这小俩口回家较晚,洗澡后就睡了。警察问他们凌晨有没有听见什么掉下去的声音,也说没有,睡得比较沉。他们与黄龙腾关系融洽,平时交往也不太多,因为据他们说,黄龙腾不是很爱说话,下班后就关在房间上网,写东西。案发后两人配合调查。他们对于室友的突然自杀也很惊讶,不敢相信。
日期:2011-5-17 7:20:00
整个事情反常的地方在于黄龙腾用一篇7千字的,疑似小说的东西,全文记载了他自杀的过程。警察去他房间取证,看到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书桌上,处于待机状态,打开,就是一篇《记一次自杀》。一篇没什么人愿意读下去的东西,全文相当枯燥。
民警拿去给区分局精通文学的副局看,副局说:“这个小说属于黑色幽默类,这黄龙腾还是有些天分的,他这类人在社会上可能不太合群,人际交往方面会比较吃力。孤僻,精神压抑,胡思乱想。记一次自杀?人还能自杀几次?现在的年轻人啊。”
这篇黑色幽默的《记一次自杀》全文详见附录,提供给有考据癖的人做研究之用。
警察照着这篇《记一次自杀》去调查,发现里面的细节描写全部属实,他们找到了篇首提到的那个小孩和她妈妈,还有死者下班后上楼时遇到的那对情侣,小孩的书包的确是棕色的,下面确实挂着一个毛茸茸的手机挂饰,情侣也说当时两人是下楼去吃饭,下楼一路上说着话,打闹一下,平时也都这样。文具店也毫不费力找到,店主证实黄龙腾写遗书用的笔他们店确实有售,但是记不清这个人的长相,当时正在看电视剧,完全没印象了,所以她也不能确定警察说的那个时间段是不是有人过来买了一支笔和一个本。警察说这个男的凌晨坠楼死了,拿出照片来,年轻的女店主很惊讶,看了照片说有点印象,但是每天那么多顾客,她根本不会记得住谁,而且当时看电视正着迷。
个体户刘贺和他女友胡蝶也证实回家后的确敲过黄龙腾的门,他没搭理,就以为他休息了,没有再打扰。他们买了栗子和圣女果,打算拿给黄龙腾一点。平时黄龙腾回家偶尔买了水果什么的,也会分给他们一些。大家关系很好。两人说着,脸上很悲戚。
也就是说《记一次自杀》简直就是一篇有些神神叨叨的死亡日记,而神神叨叨的笔调也正是精神不正常的体现,几乎可以断定黄龙腾是在写完这篇东西之后自杀的。
自杀的原因,毫无疑问是性格问题,生活压抑,有精神分裂症状,孤僻,抑郁,类似于在山海关卧轨的诗人海子。这篇《记一次自杀》也提到了海子,还说海子自杀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诗写得不够好。在这篇疑是自杀笔记的东西里,死者黄龙腾称自己为小黄,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死,以一个事不关己的局外人的口吻叙述自己在人世间最后一个晚上的生活,通篇彻头彻尾是一个冷静麻木没有态度的看客,谈到死和遗书用的竟是一种满不在乎的戏谑态度。
日期:2011-5-17 7:22:00
警察找到黄龙腾的公司,他部门的总监对他的自杀相当震惊,说他是个老员工,平时还很幽默的一个人,不敢相信。
随后黄龙腾公司的老板亲自来到办这个案子的市公安局区分局,给警察出示了一份黄龙腾的辞职申请,说这个是他半个月前提交的,当时我一直在国外出差,我们外贸公司经常要往国外跑,因此这事就耽搁了,没有批下来,他的辞职必须我批才行,前两天批了,还没有正式交到黄龙腾手里。还说,公司给黄龙腾家里准备了一点慰问金,托警察转交他家人,遇到这种事公司也很痛苦。潜台词很明白,跟黄龙腾已经解除了劳动合同,所以即便涉及到赔偿或其他纠纷,也与他们无关。
那份辞职申请是打印的,后面有黄龙腾的签名,是不是他签的,已经死无对证。即便真是这样,那也是黄龙腾提出辞职申请,公司不批,毕竟是老员工,对所在职位熟络,而且在公司三年多,工作能力已被认可。现在人死了,就立即马上摆脱干系,担心死者家属借死者系工作压力大平时经常违规加班导致心理出现问题而自杀之类的原因找公司扯皮,这样一来,解除了劳动关系,就省掉了潜在的麻烦。三年多的员工,得到了公司600块的死亡慰问金。警察开玩笑说,我们凑齐1000送过去吧,这也太寒酸了。
除了这篇7千字的自杀日记,还有一处让人无法理解。这篇7千字里提到的遗书,也就是“散发渔樵江渚上,夜阑卧听风吹雨。你们知道海子为什么要卧轨自杀吗?因为他觉得他的诗写得不够好。我只愿面朝大海,纵身一跃。Yes,i do。”这几句,实际上并没有写成遗书,取而代之的是这么一份《遗嘱》,压在黄龙腾书桌上一块小石头之下。
遗嘱
一,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二,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三,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三,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黄龙腾
签名之上还有他那篇《记一次自杀》里提到的,用圆珠笔涂在食指上按下的指模。但这份遗嘱并没有日期。而且显然有些怪模怪样,行文和《记一次自杀》的文笔差异很大,而且黄龙腾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孩子,经调查他连女朋友都没有,那就不可能有孩子长大怎么样之类的说法了。
日期:2011-5-17 7:23:00
警察们一开始也不知道这“遗嘱”是怎么回事,只是感觉这和那篇7千字的东西不像出自一人之手,这笔调怪怪的,像是在哪见过,问了精通文学的副局才都恍然大悟。这是鲁迅的遗嘱,鲁迅先生写了这份遗嘱当时并没有死,那时是1936年9月5日,当然不久,一个半月后,1936年10月19日,先生终于死了。这篇遗嘱可以看到鲁迅这个怪老头在那个时代的独特风骨。
那这黄龙腾把鲁迅的遗嘱抄来干什么?而且还有一条抄重复了。并且对比原文,次序都是乱的。警察们纷纷叹息说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实在让人费解。是不是美国电影看多了,满脑子胡思乱想。也有警察直言不讳,说这哥们大概的确神经有些不太正常。
案子被媒体报导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首先这是个社会问题,毕业三四年的年青人自杀。这反映了“80后”一代普遍的真实处境,工作压力过大,未来一片茫然。其次黄龙腾毕业的学校还不错,国家统招一本,他所在的外贸公司在全市也能排进前五,黄龙腾死前每个月月薪3600元,在这个中部城市算是就业三四年之后的正常工资水准,他为什么要自杀?这大多还是心理问题。最后这个案子太传奇,一篇死者写下的纪实文学一样的东西,记录自己是怎么自杀的,除了篇尾一句“肝脑涂地,好像刚睡醒”有些与现状不符,因为黄龙腾的死状并不像是刚睡醒而是很惨烈,但这毕竟是他死前不能完全预料准确的,其他的描写完全与现状吻合。更为奇特的是,死者在自己书桌上放着一篇手抄的鲁迅先生遗嘱,这到底是巧合,没理由的,还是死者刻意为之?记者们纷纷拟出各类惊悚标题。
27岁青年深夜从五楼坠下,当天日记记录死前细节
现实版死亡笔记上演,一篇小说讲述自己之死
高材生跳楼自杀,遗书竟是鲁迅遗嘱
X处出租屋一男子离奇自杀,专家称其有精神分裂症状
死者有话说,达芬奇密码之后惊现鲁迅密码
日期:2011-5-17 7:24:00
媒体争相报道后,黄龙腾之死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网络上这个案件也被四处转载,有说可惜的,有说灵异的,有说这人情绪不稳定,想死的远不止他一个,他反映了社会现状,也有说这指不定真是谋杀的,还有人说黄龙腾这名字太生猛不如薄瓜瓜万宝宝易养活。
案件被媒体持续报道。随后某报记者通过渠道拿到了《记一次自杀》,并且全文刊登。这篇7千字的文章刊登后,极大助长了话题性,市民网友们更加踊跃发表看法。这篇文章甚至引来了一些文学界的评论,有评论家觉得,抛开别的,这篇自杀笔记很有文学性,黄龙腾有写作天赋,一个大学的教授甚至说,你不觉得这是篇卡夫卡式小说吗?
于是这篇卡夫卡式的《记一次自杀》在网上被疯传,渐渐社会热议的焦点已经有些偏离事情本身了。有网友甚至打电话去报社,说你们给黄龙腾稿费了没有,报社说已经在联系他家人,稿费会让他家里代收。
日期:2011-5-17 7:29:00
友情提示,这是死者黄龙腾的“自杀笔记”,内容较为枯燥,可以跳过,完全不影响阅读。
附录:
记一次自杀
小黄下班回来,一点食欲也没有,站在三楼的楼梯口,不知道是想下去还是要上去,一个小孩吹着口哨从他身边走过,那个小孩背着一个棕色的书包,书包左边的拉链下挂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楼道的灯亮着。一对情侣咚咚咚走下来,看上去心满意足,两人并排走着,低声说话,正谈论刚才看的电视剧,他们要下去吃晚餐。小孩的妈妈很快也从下面跟上来,阴着一张脸,看了小黄一眼,应该是无意。她的脸色不大对,也许是后者挡住了她的路,楼道并不宽,也许小孩的爸爸要等着回家吃饭,打电话问她接孩子放学了没有,她的心情不像她的小孩那么好。小黄目送她走上去,打算在三楼还停留一小会,平时一般要走到四楼才需要停下休息,那对情侣走到最底层时,女的叫了一声,可能是她男朋友拧了她一下,可是随后没有打起来,也没有接着嬉笑,叫声消失,脚步声很快也没了,楼梯的感应灯又暗下来。小黄记起小孩书包上那个毛茸茸的东西,十分眼熟,可是一时想不起来,他来了一点精神,叹一口气,继续爬楼梯,要爬到五楼。
咳、咳。灯还不亮,小黄又哦哦叫了两声,灯才亮了。他来到五楼,这是一梯两户的老式居民楼,别人的门是很新的实木防盗门,他的门是一道铁门加一道木门,这他还是很分得清。但他把钥匙插进去的时候还是忘了是要打开门还是要将门反锁,他也恨自己这么神经衰弱,每天晚上睡不好觉,都是十二点钟关了电脑躺下合上眼,三点钟还是没有睡意,脑海里一片亮堂堂,他摸黑爬起来开灯,穿上拖鞋,拉开床前桌子的抽屉,把窗子也打开,抽屉里躺着一盒烟,烟的下面是一张张发票,各类餐厅的都有,他不去细想这些以防脑海里更加灯火通明,他在桌面上找到打火机,点燃一支烟,一边抽着,一边看对面的屋顶上黑黑的一片什么也没有。嘿嘿嘿,他笑着将钥匙一扭,第一道门开了,他只是假装忘了,他调戏一下他的神经,因为他要开门这他还是知道的,他几乎每天都要站在门前玩一下这个游戏。他开了第二道门,然后将门关好,换了鞋,开了客厅的灯,家里如往常一样没有一个人,其他人要晚一些才回来,回来之后他们要打开电视看一会电影,然后用电磁炉烧开水,洗了澡再睡,隔几天他们还要洗一次衣服,洗衣机在洗澡间里呜呜地叫唤,如果小黄的房间灯开着,门也没有关严,他们偶尔还会进来,和他调侃一下最近的工作情况。两人哈哈地说着,渐渐没了话题,一阵沉默,来的人就会礼貌地退出去,并提醒小黄早些睡觉,将手在他的肩头拍一拍。今天下班似乎比平常早一些,对面楼顶的上面虽然还是黑黑一片什么也没有,但是这黑色的确要单薄一些,透着一点凉意。
小黄已经坐在床头的桌子前,他不想开电脑。他知道按照程序,自杀前要写一封遗书,最好像样一点,这样的话整个过程才显得完整,当初生下来剪断脐带,死之前当然要留下遗书。他想,像样一点的遗书应该用笔写比较郑重,电脑打出来的显得不太严肃。而且他又没有印刷机,那还要把遗书存到优盘里拿到楼下打印店里去打印,A4纸,五毛钱一张。还是用笔和纸写,最后在落款处蘸点口水打上指模,这样的遗书才算正规能够得到世俗社会的认可。这些还是后话,现在要找到笔和纸再说,而且他有很严重的提笔忘字的症状,他担心在纸上会写出什么错别字来,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纸是有的,几年前公司发的笔记本还没写完,应该说基本没写上几个字,他在靠墙的那个柜子中间那个抽屉里找到那个笔记本,是黑塑料皮的,它的中间扣着皮带,要把“皮带”打开才能翻看里面,里面真是崭新,扉页上也没谁题一行字,写一句“我一无所知”,翻开里面也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真干净,甚至页缝里也看不出一个字来,他记得在最后一页抄了一句歌词的,“我独自走过你身旁”还是“我们走在大路上”,可是翻到最后一页,也是什么都没有干净得很。那就是另外一个笔记本了,不是这一个。
那么,遗书是直接写在第一页上面,还是撕一张纸下来写在撕下的这张纸上?应该撕下一张来,写好了用一块公园捡来的石头压上,放在书桌的左上角,旁边放上一个茶杯,更能衬托出一些气氛。小黄心里已经有了若干个主意,那么纸的事暂告一段落,但是笔,他都记不起上一次提笔忘字是什么时候了,抽屉里是没有笔的,客厅的电视机上不知道谁放了一支铅笔,但是铅笔显然不行。铅笔太小,毛笔太正经。钢笔好多年没用过了,黑色圆珠笔正好。他叹息一声,又坐回床头书桌前。他环视一下屋子,书桌、柜子、墙、衣柜、箱子。刮胡刀和刮胡泡沫充电器都在,圆珠笔实在是没有,只能下楼去买了,该不该顺便吃一个晚饭呢?小黄想。他打开窗子希望能吹进来一些风,窗子外面半天没有动静,对面楼顶还是空空一片什么也没有,应该下楼去。出了巷子,过马路再往前走,再进巷子有一所小学,铁门应该关了,孩子们早就放了学,现在教育部给他们减负功课应该少了很多,每天不超过十五分钟的家庭作业,他们放学后都爱买一根煮火腿肠叼在嘴里活蹦乱跳地吃着把学校门口的小吃摊挤成一锅粥,可是他们现在更爱吃薯片,小学门口东边(巷子右边)有一个文具店。晚上车不多,餐馆灯火通明,烧烤的卖臭豆腐的炒饭的现在最忙。小黄虽然想到了楼下面的情况,回忆起来历历在目,那些都是他一贯熟知的,但他还没有决定马上挪一下腿。去买一支笔,有时候竟成了一件沉重的事。如果是去吃晚饭顺便买一支笔也许就不那么沉重了。他又想。但是实在没有半点食欲,吃东西成了一件最没味道的事。那个文具店叫什么,珍珍文具店还是学子文具。为了一支黑色的圆珠笔他还是得下楼跑一趟,虽然有点勉为其难,但是走出去也许情况会好点,不会这么疲倦,买一支笔,付钱走人。他就可以略带兴奋地握着这支笔,在撕下来的那张纸上写下“亲爱的爸爸妈妈”了。想到这里,他右腿往外挪一点,作为支撑脚,然后就站了起来,他准备下楼了。他的脚已经走到了房间门口,他开始盘算遗书的内容,虽然那支笔还没有握到手里,但是那种急于抒发内心感受的冲动已经在开门的那一瞬间真实地来到了小黄脑海里,他越发期望早拿到笔,开始他的书写。
日期:2011-5-17 7:32:00
(自杀笔记,可以略过,不影响阅读)
可是由于身体的虚弱,那种精神上的冲动只是一点小小的局部的苏醒,等他穿过客厅换上鞋的时候,他感觉下楼的路以及他将要去完成的那件事和窗子对面屋顶的天空一样不可看清又从来都一样。楼梯真要比上来时昏暗一些了,虽然同样亮着灯,可是光线比平常沉重,光中的微粒子似乎有一种下坠,小黄将门反锁好,他又将不知道是开门进去还是锁门出去的游戏不厌其烦玩了一遍,动作频率明显比平时还低。他通常都是很晚才吃饭或者根本不好好吃的,也没有这次这么衰弱,他转过身来面向楼道,下楼的欲望已经先行了,但脚步还没有挪动,声控灯又灭了。对面人家的实木门,一下被涌上来的黑暗粒子包围,并被黑暗吞没,光粒子瞬间隐匿了。小黄对于这种变化速度之快略感到一点惊讶,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某个局部,整体的变化他们无法看清所有细节。他立在实木门前的黑暗之中,又进入了不想动弹的状态,一旦下面有人上来或者上面有人下去这种静谧就会被打破,他希望黑色持久一点,他的眼睛突然注意到实木门上有一个红红的一点,透出一点暗光,灯刚灭的时候实在没有看到,而一旦你发现它,它就变得比你刚看到它时要亮,那是一个红色的门铃按钮,但是比你通常看到的要小,不像是一个开关按钮,仅仅是一个不显眼的小小圆柱体,像一个红色的笔帽,带弹簧的自动圆珠笔就有这样的笔帽,按下去笔芯出来就可以写字,但是这种笔芯写完后要换的话得买适合这种弹簧的笔芯,否则无法正常使用,但是小黄记得他上学的时候有一次买了一支不适合的笔芯,但他往笔筒里塞一些纸,把弹簧丢掉,自动圆珠笔变成非自动的,不配套的笔芯也能用了。小黄凑到门铃按钮前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凑近看又发现它比你原以为的要大一些,他在观察门铃按钮的时候又发现了猫眼的位置,在门的正中间,和按钮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更美观。猫眼的上面是一张年画,小黄以前上楼时也看过几眼,只感觉暗红的一张纸不知道画着的是老虎还是花朵。小黄按下了门铃按钮,里面传来了叮咚叮咚的铃声,这样小黄反而坦然了,等着门打开,这家的门铃设置是一直响,叮咚叮咚声一直持续着,如果家里没人,不知道会响多久,但是很快脚步声就来到门前,门开了,还是那个个子不高的老头,小黄说,呃,网线怎么……老头说,哦,我去关一下路由器重启,时间长了发烫。呃,好,打扰你了啊。小黄连忙说。他们用的是对面人家的网线,三个月交九十块钱。老头关上门,小黄就下楼了,十分连贯再没有什么停滞。一口气走到三楼,他心想,开口找老头借圆珠笔就好了,我按门铃时不就是这样想的么。由于没有及时开口,还得继续下楼,也许老头家里也没有,那就没有必要懊悔了。小黄一直觉得三楼的感应灯最灵敏,别的楼层要喊一下,这里跺脚就行。他不由地想看一下三楼的门,也是实木的,他想找到门铃按钮,但是三楼的两家住户似乎都没安门铃,两块门小黄都上下仔细打量了,而且门四周的墙壁也没放过,没有按钮,猫眼倒同样都在门的中间,几乎千篇一律都是一个位置,每家住户的身高都不同,小黄想,不过有一个统一标准比较好批量生产,行业内都是有一些约定的准则,如果主人实在太高,那他应该给自己定做一块门,把猫眼安装得高一些,以免每次都要把头低得很深。如果没有安门铃,很少有人愿意去敲门的,敲在实木门上里面的人很难听到响动,只能剧烈地敲,甚至打门才行。那么即便他们家里有圆珠笔也犯不着这样去做。这时灯又灭了,小黄立刻屏住呼吸把自己淹没在黑暗里,但是这黑暗实在不深厚因为楼对面有光线透过来,而且一点响动都能瞬间破坏它。小黄希望尽量久一点才有人上来,等到灯亮来者看着他一定有点惊讶,时间越久身上会沾满更多的黑暗粒子,上来的人看到他,一定会说,哦,你……小黄就说,呃,回来了啊。等了没多久也许三分钟,楼下就有脚步声,似乎是两个人,但都很沉闷不爱说笑,“咳”的一声倒很响亮,小黄这一楼的灯都跟着亮了,他决定等着这两个人上来。虽然他已经暴露在光线之下了。钥匙不是在你包里吗?一个对另一个说。我在找呐。然后门就开了,这两个人居然是住二楼的,小黄很是失望。他懒得再等,决定直接走下去不做半刻停留。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