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之牙

作者: 道葭

  日期:2011-3-16 16:48:18
  发这个帖子之前其实踌躇了很久,一来因为《饕餮之牙》的故事写得很慢,目前内容和字数并不多,二来是缺乏信心,因为在这里打算要写出和《饕餮娘子》不同的另一种色调的故事,不知大家会不会不习惯?……… 之牙的背景定在清初,年代是相距娘子之后不远,可说是紧接的一部续集,但没有桃三娘,所以不开饭馆,女主角是个满族女孩,佟佳氏(跟本人同姓~嘿嘿)不过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所以希望大家耐心包涵!

  饕餮之牙之一 春•苏芳卷
  楔子
  路旁一丛覆霜的青草显得葱郁可爱,月琳忍不住抓起一把塞进嘴,满口咀嚼都是冰凉和粗细不一的生涩味道,机警的李嬷嬷立刻就发现了,赶紧过来抬巴掌拍在她手上:“我的格格诶,说过多少遍,不好什么都放进嘴里。”然后用力捏月琳的嘴巴,迫使她把草都吐到自己手上:“就要见到您的大姑姑了,还记得出门时大夫人是怎么吩咐的?见到大姑姑要有规矩,要整整齐齐地请安,不许乱吃东西!”

  月琳茫然地站在那里让嬷嬷帮她将袖子和脖领抻直,耳朵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李嬷嬷继续絮叨:“您太不听话了,这里是佛门净地,送您来这就是要改改这怪症……前面过桥就是飞来峰、灵隐寺,您大姑姑住的居士寮在寺北边,还得找个和尚问问路……阿弥陀佛。”
  李嬷嬷牵着月琳的手一径走,天慢慢飘起茸毛细雨,地上都是湿漉漉的,但此间气氛恬静。从桥上过的时候她又挣脱嬷嬷的手,停在栏杆边朝下看,虽然春寒袭人,但那流水没有结冰,水底一层堆积的朽叶黄,与遍布澄净的石头,纹隙分明。
  李嬷嬷有些不耐烦,半拉半拽着月琳走说:“格格别看了,以后您住在这,有得是日子慢慢看的。”
  日期:2011-3-16 17:34:00
  灵隐寺北面的居士寮,倚着一爿矮坡下建立的几套小院。虽然是寺庙的土地,却由当地官宦出资粮修葺的这些别院,专供带发修行的贵胄家善人居士居住。四周占地不大,前后多植着梨树,枯枝掩映着门首一张牌匾,上书‘和叶院’。好心带路的善女子说,这是从白居易的一句“梨花有思缘和叶”中得来,这是极富江南风雅韵味的说法,但李嬷嬷可不懂听这话,只紧紧攥住小主人月琳的手,时刻防着她又把什么抓来放进嘴巴。

  和叶院西进套院的屋檐下,一位着月白素缣,披雨过天青长袄、梳着一丝不乱两小把头的中年妇人微佝背站在那,身旁随着个听差的老嬷嬷,两人说话时看见进来的一行人,李嬷嬷便立刻上前去行蹲安礼:“给大姑娘请安。”
  听到嬷嬷喊大姑娘,月琳就知道眼前的中年妇人正是阿玛的亲姐姐,自己来杭州寄靠的大姑姑——正蓝旗佟佳氏家门里一个自幼便立誓守身不嫁、一心向佛的特立独行女子佟佳氏 香帖。
  “李嬷嬷,多年不见了。”那妇人嘴角微微上扬,算是笑意,目光转向月琳:“这就是月琳?眉眼倒是有几分像我那弟弟,从家里出来时,这孩子还抱在手里吃奶呢,这十年八载的光阴真是易过啊。”妇人不无感慨道:“你阿玛可好?”
  嬷嬷看月琳还愣愣地站那,连忙拉她过来强按下:“格格还不快给大姑姑请安?”
  月琳如梦初醒地赶紧蹲了一蹲,然后按路上嬷嬷一路嘱咐的背出来:“给大姑姑请安!大姑姑一切安好?阿玛、额娘都身子康健,家里各位大人都好……”说到这里,后面的话却不记得了,一时窘在那里,不住拿眼看嬷嬷,幸好大姑姑摆摆手:“客套这些虚礼在我这用不着的,蒙嬷嬷,你带人先把格格的行李安置好,下雨了,李嬷嬷别让格格站在雨地里淋着。”

  月琳偷眼于这位大姑姑,说话索性干脆,仪态肃穆,眼角皱纹飞长,两道竖眉看着越发严厉不可亲近。
  随之进了屋里后,顿时一股子沉郁的檀香热气扑面而来,李嬷嬷给月琳解下外氅,让她重新给大姑姑跪下磕了头,大姑姑便让她坐,月琳才战战兢兢地挨在一张椅子上,可笨厚的棉裤又差点让她滑坐到地面。李嬷嬷扶起她只得讪笑解围道:“格格这些天坐马车多了,正经椅子反倒坐不住。”
  那大姑姑乜斜眼上下仔细打量这外甥女:“今年都十一、十二了?难怪来信里说这孩子有股子迟愚,断不能待选秀女入宫的。”然后又问:“只是那特异的饿症是怎么回事?先天就脾胃不好?看这身板儿倒还挺壮实?”说着话时,蒙嬷嬷又进来问格格吃没吃午饭?要不要摆不摆饭?
  日期:2011-3-16 17:44:00
  月琳听到吃,眼睛便冒光,大姑姑让人把她预备留的鸭花汤饼及几样素小菜端来,月琳看这鸭花汤饼,原来是一道用模子压出手心大的鸭子形状厚面片,外加冬菇等素菜烩煮而成的面汤,虽然没有一丝荤腥,但清油赤酱搭配得宜,香气很勾人胃口,便急不可待地拿起汤匙就舀着吃,大姑姑看月琳的吃相又皱了眉头:“家里的规矩怎么教的?这么狼吞虎咽像什么样子?”

  李嬷嬷在一旁盯着,看吃得差不多,就赶紧抢过碗来,一边请蒙嬷嬷撤下桌子一边道:“咱家格格自小身子多病,太医说是先天阳血亏虚,似怔忡之症般,以致她自家连饱饿冷暖都有时分不清楚,且总叫饿,吃再多也不觉得饱似的的,要是没留神看住啊,她自个儿会一直吃到吐……咳,吐完了她还吃!夫人是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无论如何不改……这饿症……后来请几位萨满师傅起坛看过,说格格这不是不能治,但有前生夙怨因果未了,一辈子清心寡欲地参供修行最好,所以夫人没法了,只好求大姑娘暂且收留她几年,让她到这随大姑娘修沾点福报佛性,兴许还有转机也未可知……”

  耳中塞入老嬷嬷对自己诸般不是的絮絮数落,月琳低头看着刚刚擦拭干净的紫檀桌面,上面淡淡黑紫光泽的游纹看久了,会让人有恍惚和眼酸的感觉……以后就要在这里长待下来了?
  月琳想到这段时间以来的舟车劳碌,旧年重阳节日祭过祖宗后便启程,由嬷嬷带着坐上离开京城的马车,一路上跋山涉水、住在陌生的驿站,每停留一个地方,都听到当地人说话的不同口音,是那样隔离不真切……历经数月才来到杭州,原来走那么远的路,就是要来这里待着,将来的岁月都要在这待下去么……月琳望着屋内四壁陈设显得乌沉沉的长案、巾架、漆木柜,还有罗汉卧松的屏风、经文木刻版、墙上的拂尘,直觉得这里比京城的府里还要冷清多了,心中实在有更多事也不明白。

  (楔子·完)
  日期:2011-3-16 17:51:00
  以下开始第一个故事:
  一月·锅妇人
  立春之日起,江南笼罩着一片清雪淋淋,按照民间老话的经验,据说这样天气必会持续到清明。

  居士寮中的日子井然肃穆有序。李嬷嬷在未回京之前,带着月琳每日都跟照她大姑姑的作息时辰起卧,晨起寅时诵楞严和大悲经文,晚间巳时则读诵《佛说阿弥托经》,或者熏香礼拜,李嬷嬷虽不认得几个字,但也毕恭毕敬地随着念做,月琳则半懵不懂,只是听从安排。
  灵隐寺的暮鼓晨钟,每日间敲送着叆靆春云来去,黢老的空枝上尚未见破雪的嫩芽,只有庭前墙角的梅蕊飘香,与蜷着双袖走过的素色僧袍身影。
  有些时候,一些殡葬的人们会拥簇着自家亡者到居士寮附近的僧房停殡,大姑姑跟月琳说,那些亡者魂灵会承担生前所做善恶的因果,或转世为人、或堕落地狱、畜生、饿鬼,而皈依三宝的修行人,则会为他们超度,真心诚意地祈愿他们在黄泉路上不再迷路……于是月琳心底升起好奇,每当有送葬队伍经过时,她就跑到居士寮外的石街上看,敲敲打打的乐声夹杂着男女老少的哭声,热闹又凄凉,心里猜度那亡者是何等模样,是否熟稔黄泉的道路?细细想来,竟有一种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感触。

  这日,又有一行披麻举缟送殡模样的行列从门前过去,但那众人高高抬起的并不是棺材,而是一口足有百多斤巨大的石锅,锅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白布,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每个送葬的人脸上神情都没有哀痛,且行色匆匆不作丝毫吹打敲送,只径直把大锅送到了停殡僧房门前。
  日期:2011-3-17 18:51:00
  领头的人先跟管事和尚说了几句话,和尚听着神情渐渐变得有点疑惑和怪异,但没多说什么,那人就回头吩咐搬锅的人把大锅再搬去僧房后院,剩下的人则从身上拿出柴刀之类的什物,跟着那领头的就往别处去了。
  “格格,您怎么又自个儿站这风口上?这路上又是雪又是雨的,小心再滑一跤!”耳边又响起李嬷嬷的碎碎念叨,月琳顺从地跟她回屋去了,但临走前还听到那几个人抱怨说:“这附近山里茶树长得是漫山遍野,可桃树竟少,和尚院子里的桃树又不能动,咱还得去更远处找找看……”
  * * *
  因为早上月琳的大姑姑就让蒙嬷嬷带两个粗使丫头去附近药地里挖麦门冬,据说也是南边汉人的讲究,要做的麦门冬蜜煎,只在春秋两季时挖回麦门冬去心、捣汁和蜜,再以银器多水煮熬到粘稠如饴糖为止,用瓷器贮存起来,每日温酒服用是十分有益,但这会儿蒙嬷嬷回来却一脸的嗔怪:“不知是哪家的人,鬼鬼祟祟到药地附近转,刚刚就把别人家种的几棵垂枝碧桃给砍了,我还说再过俩月就能看桃花的,真真可惜!”

  日期:2011-3-18 14:54:00
  月琳倚在碧纱橱里,听到这话却心里一动,必定是方才那些抬锅的人干的吧!她信手将窗户推开一角向外望,廊庑外萧瑟的几杆竹子后面那一重深青色矮墙,零星几颗雪粉正在纷纷扬扬,不经意间墙上的宝瓶门里却闪过一片衣影,接着露出一个头上包着额帕的女子,在朝这边探望,月琳一愣,耳边就听到李嬷嬷的声音:“格格您怎么把窗户打开了,午间您且睡一小会儿,睡觉时风吹了头要痛头风的。”

  月琳只得乖乖听话躺下,但她并不想午睡,而且再过个半刻钟左右,李嬷嬷她们都会去旁边的小屋里休憩,这时候月琳就可以偷偷起身溜出去玩儿了,她偶尔会这么干,反正即便待会嬷嬷们醒了,也可以在和叶院的伙房或者附近的园子里找到她。
  起身的时候月琳蹑手蹑脚,生怕里屋的大姑姑听到,虚掩好了门转出院子,步履就轻松了。邻近院子不知是谁在练习丝竹,‘咿咿呀呀’不成调子,月琳只顾着低头跑,不期然撞在一个人身上:“哎呀,施主小心着点儿!”
  几件僧衣落了一地,月琳抬头一看,是个身量跟她差不多,戴着补丁僧帽的小和尚,按说是月琳撞的他,他却低头连声道:“施主很抱歉,我走路没注意。”并弯腰去捡衣服。
  月琳也赶紧帮忙,地上雪水湿淋,几件衣服早已染上泥污,月琳十分过意不去:“衣服都脏了。”
  “哎,这是寺里明通几位师傅的新衣服,让我去裁缝那拿了就给送去,这、这可如何是好……”小和尚傻了眼。
  月琳想起和叶院里边厢的浆洗房:“不如你跟我去把衣服洗洗,浆洗的地方都点着炭盆,我看嬷嬷她们洗完衣服都搭在那里,很快就干了。”

  日期:2011-3-25 15:06:00
  小和尚无可奈何,只得点头随了月琳溜到浆洗房。
  这时刻浆洗房里只有个老妈妈在打盹,她睁眼瞥了一下月琳和小和尚进来,竟没多搭理。小和尚手脚麻利地到井边打水,然后开始洗衣服,月琳没染指过这些,所以在屋檐下的杌扎上坐着,双手撑着下巴看他干活。
  小和尚捡出衣服上的泥污捏在手心轻轻揉搓干净,然后迅速挂到晾衣杆上撑平,炭火拨旺移到附近,慢慢地衣服上就看见升起细细白烟。
  月琳觉得小和尚做事的样子认真得十分有趣:“你也是灵隐寺的和尚么?”
  小和尚摇摇头:“我是随我师傅走到杭州,现在灵隐寺挂单的。”

  “挂单?”
  “嗯,我师傅法号无行,他有生之年都在各地云游,从七岁起我就跟着他到过很多地方。但来杭州是头一回。”小和尚说着,又小心翼翼地去抻直每一件僧衣。
  “噢……”月琳也听得不太懂但也无所谓,这时匆匆走来两个男人,进了里面找到打盹的老妈想借点柴火,老妈妈有些不耐烦:“你们是哪家的?上好干柴多少文一担?借多少?这里每月支出都要上报的……”她絮絮叨叨,那两人也不多言语,弯腰抱起墙角的一把柴就走,老妈急追出去,月琳循着她望出门外,一阵犹如落英浮尘的雪片骤然间刮起,老妈子几乎被吹得一趔趄,那两个人早跑得没影。

  “哪来这么野蛮的人啊!光天化日敢出手抢……”老妈气得骂骂咧咧,回头看见小和尚站在那里:“谁让你到这儿来洗东西的?你们寺里有寺里的规矩不是?居士寮里可是有女眷的东西!”
  小和尚一时窘在那里不敢言语,月琳讨厌她说话的腔调太大:“我把小师傅的衣服弄脏了,所以让他来这洗的。”
  老妈子虽不认得月琳,但看她一身齐整的箭袖旗装,便顿时噤了声,只是恨恨地再瞥一眼小和尚,回去屋里。
  日期:2011-3-29 1:07:00
  月琳看小和尚默不作声地收起衣服,忽然门外传来一个柔软的声音:“请问”—— 是一个头戴嵌白米珠花卉额帕、身穿桃花红绸对襟褙子的女人,只见她面容精美,一双眉目描画淡紫粉黛,妖娆可人:“二位能不能帮奴家个忙?”

  “帮忙?”月琳茫然地看了看低头做事的小和尚。
  “是啊,这位小格格看来是能帮奴家忙的人呢?”那女人微笑着。
  “帮你什么忙?”
  “就是”那女人顿了顿:“帮奴家找一根东引桃枝吧?”
  “东引桃枝?”月琳完全不懂那是什么。
  女人伸手指着一个方向:“就是那边,永福寺外生得大好一片桃树……可以么?”

  “可我不知什么是东引桃枝……”月琳一句话还没说完,那女人就转身离去,丢下一句:“拜托了小格格。”
  “诶?什么是东引桃枝?”月琳追出门外,可来回长长的一道青砖地,哪还有那女人的踪影。
  月琳一时摸不着头脑,愣着出神,小和尚也收好了衣服打成包袱走出来,看见月琳站在那里:“女施主,你方才在跟谁说话?”
  “诶?方才……那个女人啊?”月琳被小和尚问得更是瞠目结舌。
  “方才……哪有人来过?”

  “她明明站在那对你我说话,你却没听见?还说让我们帮她找东引桃枝?”月琳想了想:“不对不对,开头她说二位能不能帮她个忙,你没吱声,她就只对我说了。”
  小和尚用奇怪的表情看着她:“东引桃枝?”
  月琳急得一拍手:“那是什么东西?她却说永福寺那边有很大一片桃树……”
  小和尚疑惑地蹙眉摇头:“我师傅给我提起过,东引桃枝就是朝东南方生长,向指日光,长两尺八寸以上的便是。乃术士们驱鬼用的什物,你找它做什么用?”
  “不是我找,是方才那女人要我帮她找!”从小到大,阿玛和额娘就没少数落她的痴慢,月琳想起方才应当拒绝才是,可话还没想到说,那女人就不见了!真是懊恼不已。
  日期:2011-3-30 1:40:00
  “你别急啊。”小和尚看月琳的样子,想了想:“要不这样,我先把僧衣送到明通师傅那里,然后与你去永福寺那边找找看?”
  “可我不能在外面待太久……”平时身边有任何事都是嬷嬷们给做好的,忽然竟有人这样没头没脑地拜托她做完全摸不着头绪的事,月琳觉得真是麻烦又倒霉:“好吧,你快去快回……我就在这等你。”
  小和尚抱着衣服跑了,月琳坐在屋檐下的长凳上焦急地等待,正一个人呆着出神,没曾想李嬷嬷神兵天降一般地出现在眼前,手里拿着件灰鼠褂子往月琳身上一披:“我的格格诶!您怎么跑出来让我好找?这么冷的天也不穿件毛衣服?还坐这么冷的地方?您大姑姑也要数落你的,快随我回去烤火……”拉着月琳就往回走,月琳挣脱她:“我还要去永福寺呢!”

  “去永福寺做什么?”李嬷嬷双眉竖起来,月琳的心里一下就畏缩了:“没、没什么。”
  “看!这手都冰凉的,万万别生病!”李嬷嬷便不由分说地把月琳带回西院。
  * * *
  因时‘立春’刚过,但仍在早春初始生发节气,月琳的大姑姑香帖忽思念起京城里‘咬春’要吃春饼、卷的习俗,便吩咐蒙嬷嬷她们在院子边角的小厨间里和烫面,只因佛家人需断五荤,葱、韭、蒜、胡荽、云薹这些不能碰,所以春饼亦不备葱丝,只夹上干丝粉条炒的豆芽、或新发的香椿剁碎拌豆干,再抹上京城带来六必居所做的甜面酱,搭一碗香稠小米粥,真是无上的风味。

  月琳看到吃食便什么都忘了,围着灶间闻那香火气,李嬷嬷吓得赶紧将她拉开:“格格诶,让火星儿蹦到衣服上就糟了!”
  香帖则在里间练字,听到李嬷嬷说话,就把月琳叫到跟前,让她跟着自己写些“宜春字”,什么春暖花盛、六合同春,只是写到春光明媚时,想起本朝忌讳前明的明字,她才迟疑了一下,复去翻出一本晚唐诗僧齐己的诗集,看见一篇同样述春的《桃花》诗,便手把手地教月琳写了两句“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大姑姑,什么是东引桃枝?”月琳写到一半终于忍不住问道。
  日期:2011-4-1 1:20:00
  “什么东引桃枝?”大姑姑奇怪地反问,月琳便知道她也不晓得,不作声了。
  写完字,洗手喝了半盏桂圆红杞茶,已是未时。
  月琳枯坐着,心中惦记和小和尚去永福寺找东引桃枝的约定,但李嬷嬷时刻眼睛不离她,也找不到空隙偷溜出去,只能干着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